动车与3D
2011-12-18徐江
综艺报 2011年15期
娱乐终归是不能逃脱“为人民服务”这个基本属性的(哪怕现在这种服务流行收费)。过高收费,终归会让一个行业沦为小众的,这是中国电影面临的大问题。
看《哈里·波特》终结版,遭遇了一下“被3D”。我看的那个时段没能赶上普通版(有院线现在叫它“2D”),票价支出一下子涨了百分之四十。一副沉甸甸的液晶大眼睛架在鼻梁上,影像效果虽然比普通版要好,但因为图像偏暗,眼睛反而觉得更累。期间还跑出去换过一副眼镜——第一副看银幕时,不知什么原因,老一闪一闪。但也没办法,谁让咱别无选择。
看3D的体验,一下子让我联想到当下红遍全国的动车话题。如果不是安全上出了意外,恐怕现在全社会还都一股劲的歌颂高铁速度吧,不会有现在的媒体讨论、全国性动车减速⋯⋯更不会有平民的声音被反映出来:每增开一列票价不菲的动车,同一线路上不少运行多年的普通特快就会停运,彻底告别历史舞台,那些没钱买票坐高铁的乘客,就会陷入到是“花高价坐舒服的动车”,还是“花小钱买慢车站票”的痛苦选择。
我经常乘坐的京津城际,在我们这个高铁时代可是标志性的项目。不过就我所知,那种一天两趟的老绿皮慢车,其实更受乘客欢迎,一张票十几块钱,想买到座必须加手续费去买预售票:那车时不时就会晚半个到一个来小时,可依然有人会买站票乘坐,票价合理,老百姓花着不心疼。不过电影这方面,似乎比火车更没有商量的余地。要么你改日再来,要么你按人家的播映场次去看累眼的3D,两种都不合意,您就只好去看盗版碟D9了。
中国广大的观众不是没有保护产权的意识,问题在于,产权方几乎很少考虑普通观众的利益,而是一味让大家掏与自身收入水准不符的“霸王票价”。广大的盗版碟市场和视频收看群就是这么被催生出来的。我曾经说过,我们媒体每年热衷于聒噪的“票房新纪录”——收看群并没有扩大多少,票房纪录之所以增高,根本原因还是票价每年都在偷偷往上涨!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很容易纵容服务性行业,以计划经济所特有的心态,在市场上牟取不符合国情现实的暴利,搞不好还会有马屁精和糊涂媒体人拿着不是当理说,把它们描绘成时尚新迹向、市场改革新成果。至于趋“新”的同时,哪些观众利益被牺牲掉了,却很少有人去大声疾呼、去认真研究。娱乐终归是不能逃脱“为人民服务”这个基本属性的(哪怕现在这种服务流行收费)。过高收费,终归会让一个行业沦为小众的,这是中国电影面临的大问题。几部贺岁片的票房是撑不住的,而3D的票房显然更撑不住。而且我有点怀疑,自打《阿凡达》以后,所有院线都开始片面追求3D播放,内地票房的这条“高铁”已经偷偷开始朝着出轨的路子狂奔了。
真正能支撑这个行业繁荣的,是明星把狮子大开口的工钱降下来;是院线把伸向普通观众的血盆大口,张得小一点。没谁禁止大家赚钱,但一口下去就想连骨头带肉叼下一大块,心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