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身份窘境
2011-12-18古斯塔夫.格拉茨
财经 2011年12期
中国拥有双重的身份。一方面,它认为自己是一个曾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有权得到更多的体谅和支持。另一方面,它认为自己是一个新兴的大国,正在逐步地重建古代王朝的荣耀,并希望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这就是北京为什么对于受到尊重和平等相待如此敏感的原因。
然而,北京正在面临一种更为困难的窘境,一方面,它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新兴的大国。随着中国经济成功的继续,尤其是发达国家希望它在支持可持续的全球经济方面承担更多的义务。因此,北京面临着在国内经济发展与中国逐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之间实现某种不稳定的平衡的压力。中国认为前者是最为紧迫的挑战,而后者是长远的目标。
尽管目前北京的外交政策中存在着对“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全球性大国”这一概念的明显倾向,但仍有一些现实在阻碍着这一倾向。这方面的一个重要例子就是中国对石油和战略资源的渴望。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无疑是最终的目的,但如果没有必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这将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的话,中国的全面发展将会受到损害,从而直接危及现政权的存续。
实际上,现在正处在一个紧要关头。只要当前的形势允许,把自身的紧迫利益放在首位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当主权和国家的核心利益摆在面前时,就是如此。关于地区稳定和全球治理的未来方向的多边谈判,与旨在巩固迫切需要的经济利益或确保获取至关重要的战略原材料的双边谈判,毕竟有着很大的不同。就前者而言,北京有的是时间,关于和平发展、文明复兴和和谐世界的设计在做出保证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就后者而言,谈判非常自然地成为了确保直接的国家利益和争取最大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他主要参与方的利益冲突以及对相对收益的担心,自然就开始发挥作用。
就全球治理的发展来说,中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是相互矛盾的。放眼中国在亚洲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中国与欧洲之间步履蹒跚的关系,中国与美国之间不稳定的平衡行为,以及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
中国的重新崛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北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机制之中,这为在世界政治的关键问题上进行全球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回旋余地。中国现在拥有大量可以自行支配的资源和影响力,能够做出真正的贡献,当前的金融危机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不断增加的份额也让它对美国和其他大国所关心的问题更为敏感,并正在推动它重新考虑自己在解决可能会危及到全球体系稳定的问题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北京在朝鲜核危机中的作用就是一个例子。然而,中国的发展也意味着它正在通过更好地协调其外交政策来为国家的核心利益服务。中国的外交已经明显地变得更加聪明和更加巧妙,但并不一定是更加友好和更加随和。
尽管中国目前似乎还愿意在国际体系的新规则和规章的范围之内追求自身的利益,但它已经反复地申明,中国对现有秩序的某些方面并不是非常满意。作为一个高效的经济秩序中受益的新兴大国,中国实际上需要国际规则和制度有效地发挥作用。
但中国始终面临着一种根本性的窘境。就其文化和历史倾向而言,中国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十分警惕地推崇自治,不会把自治作为一种尽可能地克制和控制其发展道路和速度的方式。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敏锐地意识到,中国现在的崛起不同于大多数其他大国过去的崛起。中国是一个既孤独又脆弱的新兴大国。中国是孤独的,因为大多数其他大国,不论是好是坏,均与超级大国美国保持着强大的关系。中国是孤独的,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全球大多数国家是不同的。中国是脆弱的,因为它必须选择对外开放,把它的发展与全球经济的变幻莫测联系在一起。中国是脆弱的,因为它面临着巨大的国内难题:收入增长的不平等、环境的恶化和存在的腐败问题,这些因素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需要世界其他各国,就像世界其他各国需要中国一样。北京只能继续发展和繁荣到中国所处的地区和世界环境依然保持稳定的程度,因此,它必须采取某种方式来控制它们对于中国崛起的疑虑,防止它们平衡,或者更为糟糕地遏制中国。
《中国未来30年》,吴敬琏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1月。本文选择该书第十六篇“中国的刚刚萌芽的窘境”,标题为编者所加,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