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多频给终端带来的挑战如何攻克?
2011-12-17鲁义轩
本刊记者 | 鲁义轩
多模多频给终端带来的挑战如何攻克?
本刊记者 | 鲁义轩
Q:为了实现无所不在的应用,未来终端需要做到多模式甚至全模式,而同时全球各地的频率划分也不统一,这必然涉及到对芯片和终端设计的更高要求。针对多模多频这样一个现实挑战,芯片/终端企业会否有所取舍?或者会采取什么样的技术、策略上的方式来协调或者解决?
A:
Marvell中国区市场销售总监 姜鹏:
芯片的设计和整合很重要,同时也需要全力提高软件的能力以及内存的容量,无论三模、四模,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芯片的成本不会大幅增加,芯片上的二极管元件从几千万到上亿,是容易解决的。但真正的难点是,现在智能手机终端合作商,几乎是N个TD终端就有N个合作伙伴,手机做小做薄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把合作伙伴位置摆正,让终端功能和表现不受影响,这对多频多模的整合是很重要的基础。
索尼爱立信软件系统架构师技术部 娄文平:
大家以前关注的2G、3G、未来的4G以及现在的WiMAX等等,技术制式很多,我们希望终端上的模式越来越多是实现终端全球能漫游的基础,但多模式对手机功耗消耗很大,网络间的互操作对功耗也有很大影响,还可能会导致类似掉话等问题,比如在待机模式下要测其它模式的功耗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芯片企业要做的工作更多一些。
此外,对于多频段,从2G到LTE,几乎已经有30多个频段出现,不同的运营商采用的频段不一样,导致以前终端企业推出一款手机能实现全球销售,而现在则为不同运营商生产不同的手机,因为他们的平台要求是不一样的。推出支持全球所有频段的终端是不现实的。
诺基亚大中国区及韩国日本智能设备事业部技术总监 车向光:
其实这些问题我们以前就涉及到,终端的模式在全世界有不同的规范和标准,3G主流的是3个技术,还有几个非主流的,加在一起也有七八个,我们把主要的制式缩减为全世界两个:LTE和WiMAX,但很不幸,频率却越来越分散。诺基亚和产业链上的兄弟公司一直在努力,针对不同的地区,我们已经能做到对不同频率支持的要求,特别是北美、中国和欧洲三个地区,能够在一些核心频段方面保持一定的协调能力,以及把2.3GHz做成核心频段。在2.6GHz等频段利用上,欧盟和中国是非常一致的,“在差异化中求共存”非常重要,因为频率对手机的设计影响,最终对消费者的影响非常巨大。在手机制造过程中,我们对手机的尺寸大小、手机整体功耗、材料的选择、形态的把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手机上放更多的天线不一定能解决消费者真正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建议在整个产业链环境中,不光是芯片厂商、手机厂商,也需要运营商、政府以及监管机构共同努力,在频率利用等问题上尽可能求同存异。
观点
索尼爱立信(中国)CTO刘川里:
开放平台上硬件产品如何实现差异化?
智能手机的一大特点,是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硬件产品如果有同样的平台和相似的应用界面,如何能实现产品差异化?
我们的做法是,为特别定义的手机优化其特别的功能,提高特定用户群的终端体验。
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
从接入技术的角度,其实成功的iPhone并没有在接入技术上做到多么领先,它最关注的是用户体验,其中一个例子,是到目前为止其多点触屏的技术及其带来的终端使用感受,还几乎没有其他厂商能突破。
在用户体验设计上,索尼爱立信吸取了索尼硬件方面的一些技术经验。例如索爱推出的针对游戏玩家的Xperia,在巴塞罗那通信展上关于这款终端的媒体报道量是其它任何新款手机的4倍,这种创新的游戏体验,改变了手机使用者的消费方式。
此外,索尼的Timescape技术我们也应用到了手机上,用户按一个键,即可以实现和对方的任何交流基于一屏,无论是共享图片、信息还是要同时讨论电子邮件,都能在Timescape一个界面上实现。
索尼爱立信还为TD推出了首款智能音乐手机,以索尼最为著名的“Walkman”作为主要的标记,基于这一技术,这款音乐终端还融合了很多娱乐设计,并集成了OPhone和Android的一些特点。
在我们看来,切实提高用户体验,就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
市场需求当作首要考虑
今年在巴塞罗那很多公司争先宣布了双核的技术,除了双核,三核、四核都在出现。对于终端企业来说,在技术上竞跑,很大程度还应该看市场的需求。我们做过的研究表明,终端无论是使用双核处理器,还是基于单核技术但把图形处理等功能实施优化,使其单核处理能力更强,都是由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其是否受欢迎的。
现在内核方面已经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例如“增强现实”技术,这是非常新的领域,最早应用于美国军方,现在日本也有相当的应用,索尼爱立信也一直在关注。此外,裸眼3D、无线充电、手机上的传感器的实现等已经有企业在研发设计,这都是提高用户体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除了手机,数字家庭的真正实现,更将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无线应用体验。索尼爱立信和索尼公司在日本针对家庭应用已经做了很多合作研发,两年前已推出支持数字家庭的手机等产品。在功能上,手机可以实现家庭多媒体的服务器功能、控制功能、播放功能等,但还需一个完整生态链的形成,才能真正推动数字家庭的发展和普及。
刘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