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FDI流动看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隐忧

2011-12-13王守贞

东南亚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纳吉外资马来西亚

王守贞 吴 昊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 海口 570105;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 400030)

从FDI流动看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隐忧

王守贞 吴 昊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 海口 570105;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 400030)

马来西亚;FDI;经济发展

2009年外商对马来西亚的直接投资大幅下滑,马来西亚从东南亚地区的引资“优等生”转变为“差等生”,说明马来西亚经济吸引力显著下降的事实,这无疑将对当前马来西亚经济改革的进程和目标产生十分重大的不利影响。基础条件不佳、经济上的长期结构性问题以及改革政策反复是影响马来西亚吸引外资能力的最主要因素。

根据2010年7月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公布的《2010年世界外资报告》(World Foreign Investment Report 2010),2009年马来西亚爆发了外资出逃潮,外商对马来西亚的直接投资大幅下降,居东南亚地区之首。这在某种意义上暴露了马来西亚经济吸引力严重下降的事实。本文旨在通过对马来西亚FDI进出状况及其原因的分析,以期对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有所启示。

一 2009年马来西亚FDI流入的现状与特点

其一,从东南亚地区的引资“优等生”沦落为“差等生”。长期以来,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东南亚各国中仅次于新加坡,被公认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1],其吸引外资总量也仅处于新加坡之后。但是在1998年,马来西亚首次在外资竞争中落后于泰国,之后又在2005年被印度尼西亚赶上,而越南也在2008年超过马来西亚。“就在我们都接受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三国近年已有足够实力与我国一较长短时,我国却再度蒙羞,马来西亚历史上首次在吸引外资上落后于菲律宾。”[2]2009年,菲律宾吸收FDI总值为19.5亿美元,而马来西亚仅有13.8亿美元,只好于柬埔寨、缅甸、文莱和老挝 (见图1)。

图1 2009年东南亚各国吸引FDI总额

其二,外国直接投资下降幅度,居东南亚各国之首。2009年,东南亚各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幅出现了显著的分化。其中,外资对新加坡、文莱、菲律宾及缅甸等国的投资保持了正增长;而外资对泰国、越南、印尼、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的投资增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2009年外资对马来西亚的直接投资大幅下降了81.1%,居东南亚国家之首 (见图2)。

图2 2009年东南亚各国吸收FDI增速

其三,成为东南亚地区唯一FDI流出大于FDI流入的国家。最大的问题是,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唯一一个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的国家。2009年,马来西亚流到国外的资本额达到80.4亿美元,远比其吸引到的外国直接投资13.8亿美元要多[3](见图3)。而且,这一落差也导致马来西亚累积资本流出额首次超过外资累积流入额。截至2009年,马来西亚资本额流出达到756.2亿美元,而流入马来西亚的外资累积总额则是746.4亿美元[4](见图4)。这一趋势显示无论是马来西亚国内还是国外投资者都在出走,以寻找更佳的投资地点。

二 FDI流入状况对马来西亚经济的影响

纳吉政府上台之后,大力推行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并制订了十分宏伟的经济发展目标。纳吉政府希望通过产业调整和升级的方式,大幅提高马来西亚居民的收入。然而,近年来FDI流入状况糟糕的现实无疑将对上述改革进程和目标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一)FDI流入与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

按照D·D·帕维斯 (D.D.Purvis,1972)、小岛清 (K.Kojima,1981)等人的观点,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产生扩大、创造和促进对外贸易的作用,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是互相补充的关系[5]。小岛清模型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扩大贸易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6]。从区域的案例来看,小岛清等人的观点在以日本为首的“雁行模式”下的国家和地区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7],马来西亚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亚太地区外向型国家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十年来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均在200%左右,2008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甚至高达223.5%。由此可见,对外贸易在马来西亚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自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就十分注重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并希望以此来带动出口[8],扩大对外贸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马来西亚以外商直接投资带动对外贸易增长的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鉴于目前马来西亚吸引FDI的能力越来越弱,FDI对马来西亚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也势必大打折扣,这对于严重依赖外需的马来西亚经济而言无疑是十分沉重的打击。

(二)FDI流入与马来西亚的产业结构优化

2009年4月22日,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宣布,即日起开放8大领域27个服务行业,废除上述行业土著必须占有30%股权的限制[9]。马来西亚政府服务业开放政策的目标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投资、技术及制造更高水平就业机会的商业环境,提升服务业的竞争水平。这将有助于全面挖掘服务业的发展潜能,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高至60%的水平。在随后的5月15日,马来西亚政府又提出了“超越制造业”的经济发展转型模式[10]。马来西亚总理府负责经济事务首席部长丹斯里诺莫哈末说,马来西亚将迈入“新经济发展模式”,即从传统制造业转型为“超越制造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创新、知识、科技型制造业,并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并营造高收入社会[11]。今后,马来西亚政府将利用现有的及将成立的高新科技园带动国家经济转型。

尽管马来西亚政府具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迫切愿望,但其国内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所必须的资金却并不十分充足。始于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马来西亚经济深陷危机之中,迫使政府启动总额为670亿林吉特的大规模财政刺激配套方案。这使得马来西亚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攀升至7.4%的水平,在东南亚区域内是最高的[12]。与此同时,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债务也从 2008年的 3064亿林吉特 (占 GDP的41.5%),进一步扩大至2009年的3625亿林吉特(占GDP的52.4%)。国内资金出走、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将迫使马来西亚必须更多地借助外资的力量。然而,目前马来西亚的吸引外资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因此,这有可能影响到其国内经济结构优化的进程。

(三)FDI流入与马来西亚经济2020年宏愿

2010年3月30日,马来西亚政府颁布通过了“新经济模式”(New Economic Model),并计划于2020年将马来西亚建设成为发达国家。按照“新经济模式”的规划,将在10年内把马来西亚人均收入从目前的7000美元大幅提高至15000美元[13]。“新经济模式”强调,制造高收入工作机会,确保人民从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中受惠,从而享有更美好的生活。纳吉政府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私人领域主导、创新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并且更专注于发展一些特定领域。在实际策略方面,纳吉政府通过重新启动私营化计划、推动公共—私人伙伴模式、逐步减持官联公司的非核心资产、鼓励官联公司与私人领域合作开拓新市场等,来刺激低迷的私人投资。

但是,在外资流入状况不佳有可能导致对外贸易增速下降、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进程放缓的背景下,马来西亚国内外的诸多研究机构并不看好纳吉政府的2020年宏愿。根据测算[14],若要达成2020年宏愿,则从2011年开始,马来西亚经济必须实现平均6%的增长,这需要马来西亚国内私人投资每年保持12.8%的增长。私人投资若从《第九马来西亚计划》下平均只有2%的成长上升至12.8%的成长,则每年需要115亿林吉特的投资额。但是近年来,马来西亚国内私人投资严重下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马来西亚政府很难从国内取得这笔庞大的投资。

三 马来西亚FDI流入状况不佳的原因分析

影响马来西亚吸收外资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可能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缺乏亲商环境,吸引外资基础条件不佳

首先,商业竞争力逐步下滑。马来西亚在2010年度全球竞争力指数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的最新排名从第21位跌至第24位[15],显示作为一个投资地点,马来西亚的吸引力正在日益消退。其次,官僚风气严重,体制僵化。官僚机构的结构僵化、繁文缛节的行政程序,以及保护性较强的政策,增加了在马来西亚经商的难度。马来西亚的贪污指数排名,从2001年的第36名大幅下降到2009年的第56名[16]。再次,税负较高。即使从企业与个人所得税方面比较,马来西亚也跟不上其主要竞争对手如泰国、印尼的脚步,更不要说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了。目前,新加坡与中国香港的企业与个人所得税分别介于15%—17%之间,而马来西亚却高达25%—26%[17]。最后,在人力资本与研发创新方面,基于国内经济长期停留在低价值链层次,以及高度依赖廉价外国劳动力,导致马来西亚的劳工市场陷入一个结构性的问题,由低技能劳工主导整个劳工市场 (占总劳工人数的75%),高技能劳工只占了就业市场的25%[18],远远低于亚洲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中国台湾以及韩国。

(二)经济上存在长期结构性问题,影响外资决策

马来西亚的国内市场不大,仅有2700万人口,再加上主要经济活动和关键经济领域都被官联机构(GLCs)垄断,而且没有开拓新的成长领域,导致外资的潜在投资空间变得非常狭窄。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马来西亚自独立以来,长年累积下来的结构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近年来有恶化的趋势,并对马来西亚的外商直接投资造成显著的影响。马来西亚在2000年至2007年之间的外商直接投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在亚洲区内排名倒数第二[19]。其他曾经比马来西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等,在同一时期的外商直接投资仍能保持8%—12%的年增长率。

(三)纳吉政府改革政策反复,政治意愿不明

当纳吉政府提出一个全盘性的经济改革计划(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 —— “新经济模式”的时候,显然是为国外资本塑造了一个到马来西亚投资的“想象空间”。然而,这一切看似完美的经济改革计划,只是停留在理论与政策框架层面,并没有任何实际的运作细节与落实方针,也没有实际的成果可供参考。

对于那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外资而言,它们追求的只是实际的成果。只有在政府真正兑现承诺,或交出一些成绩单之后,外资才会主动流进来。因此,从纳吉政府宣布“新经济模式”的那一刻开始,国内经济环境与局势的实际变化,成了外资观察纳吉政府经济改革的风向标。然而,无论是从纳吉政府对土著保护政策的立场软化看还是从一些实际的经济改革行动 (推行消费税和取消汽油津贴)的临阵退缩看,在外商眼里,这等同于纳吉政府的经济改革口号并没有获得人民的支持与信任,使得纳吉政府的改革形象被大打折扣[20]。

四 小结与启示

一方面,应以当前马来西亚的经济政策为鉴,努力吸引国际长期产业资本流入,遏制短期国际资本频繁进出。目前马来西亚纳吉政府所采取的策略,是通过开放经济来吸引外资流入马来西亚。“但是,这些措施很多时候只能吸引到短期外资的流入。”[21]如果只是单纯吸引更多的短期外资流入,实际上对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太多贡献。以马来西亚目前所面对的问题而言,引进短期外资并不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这些经济问题包括私人投资低迷、出口市场下跌、贸易盈余迅速减少、国内需求与投资下降等。与其坐等外资的到来,不如纳吉政府采取主动,善用国内充足的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包括将国内闲置的储蓄,正确地导入国内实体经济的投资项目上 (而不是制造经济的虚假繁荣,让这些储蓄流入股市或房地产市场,引发资产价格泡沫)。而政府则把公共投资的方向,集中引向开发新的成长领域。当国内经济形成新的投资契机与经济发展空间后,外资自然会重新“青睐”马来西亚。

另一方面,对中国政府和企业而言,受FDI大幅下降困扰的马来西亚可能潜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投资机会。马来西亚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包括石油、橡胶和木材等,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另外,马来西亚战略性地理位置也使其对中国来说具有十分巨大的魅力。因此,中国政府及企业可以在目前的状况下加强对马来西亚的考察和研究,本着“人弃我取”的态度,挖掘其中战略性的投资与合作机会。

【注 释】

[1] 黄安年:《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之一》,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2601&cid=48,2008年 2月29日。

[2]《外资出走潮重创我经济,潘俭伟警告政府需改变》,〈马〉《独立新闻在线》2010年7月25日。

[3]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World Foreign Investment Report 2010,http://www.unctad.org/Templates/WebFlyer.asp?intItemID=5535&lang=1

[4] 同 [2]。

[5] 周文波:《国际贸易与FDI关系的发展轨迹:替代、互补与融合》,《企业经济》2010年第2期。

[6] 李皖南:《马来西亚引进FDI的贸易效应分析》,《亚太经济》2003年第3期。

[7] 同 [5],第142页。

[8] 同 [6],第27页。

[9]《破除新经济政策禁锢,大马当发奋图强》,〈马〉《南洋商报》(中文版)2009年4月24日。

[10]《马来西亚能否超越制造业?》,〈马〉《星洲日报》(中文版)2009年5月26日。

[11] 王守贞、卢孔标、罗洋: 《东南亚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经验与启示》,《亚太经济》2009年第6期。

[12]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 《当前东南亚国家通胀问题研究》,《亚太经济》2010年第4期。

[13]《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模式”与经济宏愿》,〈马〉《南洋商报》(中文版)2010年4月2日。

[14]《“第十马来西亚计划”及其评价》,〈马〉《南洋商报》(中文版)2010年6月12日。

[15] 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9—2010,http://www.weforum.org/en/initiatives/gcp/Global%20Competitiveness%20Report/index.htm

[16] World Bank:Doing Business 2010,http://www.doingbusiness.org/documents/fullreport/2010/DB10-full-report.pdf

[17]《结构性问题不除外资止步门前,抄捷径假造经济荣景无助改革》,〈马〉《独立新闻在线》2010年5月5日。

[18] 同 [17]。

[19] 同 [3],第237页。

[20]《纳吉决策反复政治意愿未明,外资续观望不买改革口号账》,〈马〉《独立新闻在线》2010年8月。

[21] 同 [17]。

The Potential Crisis of Malaysia’s Econom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DI Inflow

Wang Shouzhen&Wu Hao
(Haikou Centre Branch,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Haikou 570105,China;College of Economics&Business Administr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0,China)

Malaysia;FDI;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in Malaysia fell sharply in 2009,and Malaysia has translated from“top student”to“humble student”in attracting FDI in Southeast Asia,which indicate significant decline in economic attractiveness of Malaysia.Undoubtedly,this would bring adverse effects to the process and the goal of the current reform in Malaysia.Poor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s,the long-term economic structural problems and changeful reform policies are the primary factors which affect Malaysia’s capability in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F133.854

A

1008-6099(2011)01-0017-06

2010-08-12

王守贞,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助理研究员;吴昊,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7级博士生。

【责任编辑:李皖南】

猜你喜欢

纳吉外资马来西亚
云起龙襄 纳吉呈祥
有你在可真好呀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感受马来西亚的高效急救
小鸡雏遇见小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