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

2011-12-13廖华英

关键词:英语专业表达能力英语教学

廖华英, 陈 凤

(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

廖华英, 陈 凤

(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以东华理工大学的300名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他们用英语成功地描述和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与话题的能力,并探讨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他们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为学生在实际的对外传播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近年来,中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发展十分迅速,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综观我国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包括在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中,都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甚至我们可以说如今的英语教学淹没了母语及母语文化教育,我们的母语及母语文化处于边缘状态[1]。然而,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力是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项必要能力,某些带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表示中国特有事物和情况的词语的英语表达非有不可,不用这些词语就无法达到国际交往的目的[2]。因此,探讨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他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就迫在眉睫,这不仅是英语语言学习和提高人文素质的需要,也是发展和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需要。

目前,国内对于中国文化传播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推广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于英语教学中学生们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能力的研究非常少,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有刘世文,刘长江,陆全,蒋亚渝、刘世文,曾宏伟,陈建平,杜军,杨红英,崔刚等人的研究成果。而这些研究大多都是仅从教学定位和教学方法的角度泛泛而谈,很少有从实证的角度,用具体的数据对该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探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用英语成功地描述和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与话题的能力,并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他们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为学生在实际的对外传播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3-9]。

1 问卷调查及结果

为了调查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本研究在东华理工大学随机抽取了300名一、二年级的(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于2009年12月对他们进行了测试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问卷,主要从他们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目的、途径、重要性、能力以及在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的时间、方式和内容等来进行调查。问卷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为辅。第二部分中国文化英文表达测试,主要用于测试他们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观念、现象等的能力,总分为100分。测试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翻译10个常见的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汉语词汇,如油条、包子、旗袍、春联等,每个词的分值为4分;(2)用英语描述“中秋节”和“长城”,每个描述题分值为15分;(3)用英语给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菜肴及其做法,该题满分为30分;(4)测验他们对自己以上的中国文化英文表达的满意度。在填写该问卷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借助任何工具书或参考书,以闭卷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15分钟)完成。全部问卷在测试结束后当场收回,共收回有效问卷98份,调查数据的结果如表1。

表1: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学习意识

根据表1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传播意识薄弱,在以往的英语学习中所接触到的中国文化知识也很少,还未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此外,该问卷还设计了开放式问题来探讨学生们对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文化的方式和内容的想法。结果显示,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上的渗透方式想法很丰富,如通过对话、名著介绍、座谈式交流、听歌看电影、老师引导、对比式讲解、团体交流和课堂讲解、互动等方式在课堂上来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在学习内容上,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也很多,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诗歌、小说)、历史事件和名人、儒家思想等。

表2: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测试结果

表2的数据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观念现象等的能力远不尽人意,100分的题目平均分仅为17.86,正确率还未达到四分之一。在他们对自己此次的中国文化英文表达测试的满意度方面,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答题结果很不满意(75.7%),几乎没有测试对象对自己的测试选择非常满意,这也表明很多人自我感觉中国文化背景极其缺乏,同时英语表达能力很差。这次测试的自我评价能引起学生对文化表达能力欠缺的警觉,也将进一步激起他们的相关思考。

2 调查

2.1 数据分析与讨论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不强,但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中国文化知识。

表2数据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观念现象等的能力远不尽人意。就第一部分的答题结果而言,这10个中国特色名词,他们的正确率仅为14.9%,第三部分介绍中国特色菜肴的答题状况更是不容乐观,正确率仅为4.9%。即便是他们回答得比较好的第二部分,谈论每个中国人都很熟悉的话题“中秋节”和“长城”,答题正确率也仅为34.8%。此外,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调查对象对手中的测试面显难色,甚至根本无从下手,所有测试的词汇和描述的场景是如此的熟悉却又不知如何表达。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由于多年来我国绝大多数的英语教材和阅读材料多介绍西方世界的社会和文化,以至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忽略了对母语文化的介绍与传播。同时,我们发现这些调查对象的学生在以往接近10年的英语学习中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接触很少的占了63.6%;加上以往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中国文化知识也很有限,只占学生获得中国文化英语表达途径的26.2%,因此他们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如此薄弱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在他们的表达过程中还出现了众多的英语语法和拼写错误,这也反映出他们的英文表达水平不高,急需进一步地改进。

然而,他们对中国文化内容的兴趣却很强烈,也意识到了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分别有37.3%和39.3%的学生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输入是非常重要和重要的。42.2%以上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讲解中国文化的时间应该每次课大于10分钟,渴望获得更多的中国文化知识。

2.2 期望学习途径和内容多样化,期望老师给予指导

调查显示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首先在学习内容上,他们普遍缺乏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信心,仅有47.4%的学生对用英文描述自己的家乡有信心,很少有学生有信心向西方人介绍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但他们想了解的知识却很多,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诗歌、小说)、历史事件、名人、儒家思想等。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他们更多地想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87.8%),但同时又期望自己能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也能用英语侃侃而谈中国的文学、教育等(分别占 46.6%和39.3%)。

其次在学习途径上,他们在进入大学学习前所获得的中国文化知识并非主要是在英语课堂上习得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中国文化知识只占学生获得中国文化英语表达途径的26.2%,他们以往更多的是依赖电视节目去获取相关知识。正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这种知识的获得途径应该是多样的。50.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要传授相关知识,也希望老师能给予更多的指导和讲解;42.4%的学生期望老师每次课(90分钟)能花10~20分钟的时间来讲解中国文化知识;部分学生(24.2%和14.1%)希望每课次花20~30分钟或者30分钟以上的时间来讲解相关知识,而且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采用多种方式渗透中国文化,诸如对比式分析、团体交流和课堂讲解、互动等。此外,分别有70.7%和80.8%的学生认为还要多看一些课外书籍和电视节目来扩宽自己的视野。这一看法也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分不开,大学生已经是高层次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中更加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外语的习得离不开课堂内外目的语语言材料的输入,所以他们会认为在老师引导的同时,还要通过自己多看多读等方式在课堂上来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2.3 学习目的性不强,中国文化传播意识薄弱

在获得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的目的方面,研究对象呈现出学习的目的性不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意识不强的特点。他们大多认为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或者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仅有23.3%的学生学习是为了宣传中国文化。这表明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学习外语时没有想过要通过外语来传播中国文化,学习的目标模糊或者说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

此外,当问及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主要缺乏什么时,有61.1%的学生选择了“西方文化知识”,另外有54.5%的学生选择了“自信心”(见表1)。这一结果很出人意料,但得出这样的结果并不表明他们的中国文化知识很丰富,而是说明了他们的中国文化传播意识很薄弱。为了进一步探究得出这一结果的原因,我们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希望进一步深入了解。访谈的结果表明:很多外国人并不了解中国文化,所以在与其的交谈中会很少涉及到中国文化知识,更多地会谈论自己国家的文化。而我们中国的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也未有意识地将话题引入到中国文化的话题上来,从而也就让学生们觉得自己在与外国人打交道中并不欠缺中国文化知识,只是缺乏西方文化知识。其实这正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水平很低,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很不了解。因此培养中国学生的文化传播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4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策略欠缺

通过中国文化英文表达测试,我们还发现,学生缺乏了解有效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策略。

在测试的第一部分,我们列出了10个具有明显中国文化色彩的词汇,要求学生将其翻译成英语。所给出的词汇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汇(油条、包子、高考、小品、广播体操、团拜、拔河、旗袍、计划生育和春联),但学生翻译的结果却极其糟糕:40分的总分,学生的平均分仅为5.96分。也就是说,平均看来每个学生差不多只翻译出了一个名词。很多学生翻译时感觉无从下手,他们要么不翻译,要么直接给出该名词的拼音,例如很多学生直接将油条、包子、小品、团拜和春联翻译成youtiao、baozi、xiaopin、tuanbai、chunlian,而不添加任何的解释说明。众所周知,汉语的拼音系统和英语的拼写系统差异极大,很少有外国人能读懂汉语的拼音。如果直接将这些词汇用拼音表达出来,根本达不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如果学生能稍稍了解一些翻译的知识,变通一下翻译的策略,其效果就会好很多。例如,我们可以将“团拜”翻译成“tuanbai—the practice of having all the staff members together on New Year's Day to express their greetings to each other”或将“小品”翻译成“xiaopin—a kind of light,simple comedy always with humorous effect”。用这种音译加解释的翻译方法我们就能轻松地将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国人。当然,除了音译加解释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释义、意译、意译加解释、直译加解释等方法。只要我们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决不至于无从下手。

3 教学启示与建议

调查数据表明,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很低,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他们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下功夫。

3.1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教材、课程设置上融入中国文化知识

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结合近年来众多学者的研究和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英语教学大纲应该从教学的各个层次上融入中国文化知识。目前我国现有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化因素的重视,但对于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表达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而对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说,,不仅在学习中要了解西方文化,更应该承担起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阶段,必须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英语教学计划,把出现频率高的相关词汇和表达纳入大纲词汇表,这样可以从宏观上指导教学人员从各个方面增加有关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份量,从而提高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使学习者在叙述本国文化时能够得到更多指导[10]。

教学大纲的内容最终会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因此除了教学大纲的规定外,在英语课程设置中还应该增添有关中国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社会习俗等的英语课程,把传授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结合起来,做到在对目的语文化了解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中国文化素养。在英语教材的编写中,一方面是在研究生英语教材中融入中国文化史、古代诗词赏析、古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等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编写一些配套的中国文化概况方面的相关英语教材,便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此外,中国的教育一直以考试为导向,因此可以考虑在考试中如阅读和写作测试中加入中国文化的成分,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此的关注。

3.2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应调整英语文化教学观念,重视母语文化的英语输入。除了让学习者掌握西方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等文化知识,在教学中还应同时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发扬中国的文化精髓。课前教师认真备课,找出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要求学生课前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掌握。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教师要设计一些新型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可以参照Breen(1985)提出的“文化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虚拟文化交际活动。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以使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老师在课堂讲授中要有意识地输入中国文化,补充一些相关的英语表达,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另外,有研究表明教师在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素质欠缺,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有较深的西方文化素养,还要对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文化了如指掌,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中国文化,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地导入中国文化。

3.3 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和民族文化传播意识

在长期的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英语文化一直处于强势地位,汉语文化处于弱势。随着英语教学在中国的普及,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也随之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果说在国际经济交流中,中国是处于“顺差”的话,那么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中,中国无疑是处于“逆差”。如果我们不培养中国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和文化传播意识,中国就会沦为西方文化产品的销售市场。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让学生用英语表达、传播中国文化,不仅是交际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

因此,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中国文化传播意识,还要多读些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除了书籍之外,还要通过一些媒体资料如 China Daily,China Today,Beijing Review,CCTV international等来扩宽自己的知识面,这些中国国际媒体都是通过各类访谈、专题、文化和文艺类栏目来透析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俗等各个社会层面,是中国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最佳材料。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时要注意出现的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然后通过分析,整理和记忆这些表达来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4 结论

总之,根据本研究的调查发现,目前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很低,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崛起,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作为国家栋梁的大学生以后都可能成为向其他国家的人民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因此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中国文化,让他们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这样中国和中国文化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1]丛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2]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90-103.

[3]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18-21.

[4]刘世文.重视母语文化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2(12):29-32.

[5]刘长江.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2003(6):14-18.

[6]陆全.论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5):84-86

[7]曾宏伟.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7(5):50-59.

[8]陈建平,杜军.英语专业教学不可忽视的一课:中国文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56-63.

[9]崔刚.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2009(3):86-89.

[10]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34-36.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English Expressing Ability of Chinese Culture

LIAO Hua-ying,CHEN Feng
(Foreign Languages Faculty,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Based on the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this paper first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bout 300 non-English majors in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ir English expressing ability of Chinese culture.Then it analyzes their ability of successfully describing and expressing some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topics.Finally,it explores how to integrate Chinese culture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hinese culture;English expressing ability;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G642

A

1674-3512(2011)01-0067-05

2010-10-12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规划项目YY1002“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英语表达能力研究”(YY1002)和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十一五学科共建课题“英汉词汇意义的对比研究”(09wx207)。

廖华英(1966—),女,浙江江山人,教授,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语言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表达能力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