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世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影响研究

2011-12-12吴玉萍郭红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年3期
关键词:逆差外贸总量

胡 涛 吴玉萍 庞 军 郭红燕 宋 鹏

(1.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5)

入世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影响研究

胡 涛1吴玉萍1庞 军2郭红燕1宋 鹏3

(1.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5)

入世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贸易价值量取得巨大顺差,但其背后却孕育着巨大的资源环境逆差。本文通过建立贸易的环境核算方法,运用我国“能源-经济-环境”投入-产出及CGE模型分析了2002、2005、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进出口产品虚拟污染物进行定量核算,衡量入世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影响。研究表明,入世十年来,我国净出口产品虚拟SO2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4;净出口产品虚拟CO2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超过30%;净出口产品COD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0%以上。在不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我国在未来20年仍将处于巨大的贸易环境逆差之中。

入世十年;对外贸易;环境逆差;虚拟污染物

1 入世十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的深度和广度迅速提升,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连上新台阶,并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1 对外贸易强劲增长,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无论是贸易总额还是出口总额,近年来我国外贸增速均保持世界第一。自2002年始,我国连续6年的贸易总额都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2001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为5000亿美元,到2004年就突破了100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从1000亿美元到10000亿美元,美国用了20年,德国用了26年,而我国只用了16年。更令人惊奇的是,此后我国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10000亿美元到20000亿美元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此外,出口总额也经历了高速增长,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2660.98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14306.93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20%(见图1-1)。随之而来的,我国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也不断提升,先是由2001年的第6位上升为2007年的第2位,紧接着到2009年就一举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1位。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更是达到了29734.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货物出口大国,第二进口大国。

1.2 出口增速大于进口,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仅有225.45亿美元,但到2005年,贸易顺差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到2007年突破2000亿美元,2008年接近3000亿美元(见图1-1)。即使是2009年对外贸易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国仍存在1956.8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1.3 外贸顺差大幅增加,导致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

截至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85万亿美元,连续四年稳居全球首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突破3万亿美元,达到30446.74万亿美元。巨大的外汇储备,使得我国抗击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任何国际游资都难以撼动人民币币值,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我国的国际金融稳定。

2 贸易的环境核算方法:虚拟污染物与环境逆差

国际贸易的平衡核算既可以从经济价值量的角度也可以从重量、体积等角度进行平衡核算。目前对贸易的度量,仅从价值量的角度来衡量,而非从资源环境的视角度量。贸易的价值量仅涵盖了货物或服务产品的市场名义价值,并没有考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成本。环境保护部环境与贸易专家组从资源环境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平衡核算(胡涛等,2008)。

贸易是货物或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贸易又是载体,既承载着一定的经济价值,又承载着一定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无论货物与服务类的产品,在其生产与消费过程中都会消耗资源、排放污染,因此对外贸易的进出口产品中都隐含着生产与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定量的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进而会对本地区的资源环境状况有所影响,可以称之为虚拟污染物(virtual pollutant)。例如,虚拟水,虚拟SO2,虚拟CO2排放等。这些进出口产品对本地资源环境影响,可以通过对这些产品所隐含的污染物进行定量核算来衡量。

从流量的角度,我们将出口一吨虚拟污染物(即,本地区生产的产品对当地资源环境的贡献率)定义为负值,而从生产替代角度将进口一吨虚拟污染物(即,相应产品对当地资源环境的贡献率)则定义为正值。如果,出口值与进口值的和大于零,则为顺差;出口值与进口值的和小于零,则为逆差;出口值与进口值的和等于零,则为平衡。例如,我国出口一吨钢消耗了500立方水、排放了0.12吨SO2,对我国资源环境的贡献定义为-500吨水资源、-0.12吨SO2。如果某年进口了100万吨钢而出口了200万吨钢,则从资源环境的角度进行核算,逆差为-50,000万立方米的水资源、-12万吨SO2。

从存量的角度,如果对外贸易对本地的资源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产生正面影响,则是资源环境顺差;如果对外贸易对本地的资源环境状况有所恶化、产生负面影响,则是资源环境逆差。正如增加外汇储备的贸易是贸易的价值量顺差,减少外汇储备的贸易是贸易的价值量逆差。

3 入世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影响的评估结果

运用中国“能源-经济-环境” 投入-产出及CGE模型分析了2002、2005、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初步研究表明(胡涛等,2008):通过对我国外贸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SO2、CO2、COD等排放量的分析,我国入世以来外贸对污染物排放与能耗的影响非常惊人,外贸巨大的价值量顺差背后孕育着巨大的资源环境逆差。

3.1 净出口产品虚拟SO2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4

产品出口对我国SO2排放的拉动效果很大。图3-1是关于2002-2007年对外贸易对我国虚拟SO2排放的影响,我国出口和净出口虚拟SO2的年均增长率要低于外贸出口额和净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但远高于全国SO2排放总量5.07%的年均增长率,高出约10个百分点,这说明出口行业在我国的SO2污染排放方面贡献率很高,外贸行业的污染减排问题应该得到充分重视。

从排放量看,其增长主要发生在2005年以前,而在2005年以后,无论是外贸进出口SO2排放量还是国内排放总量,均出现下降。主要由于“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遏制了SO2的增长势头。这一趋势在外贸行业也得到体现,且从减排量上来看,净出口减排量约为国内减排量的1/4-1/3(净出口减排为702.56-602.98万吨,国内总量减排为2549-2468.11万吨),说明外贸对国内总体的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出口和净出口虚拟污染物排放占国内排放总量比重来看,该比重在2002-2005年大幅增长之后,在2007年出现小幅减少,但截至2007年,出口引致的SO2排放量已占总排放量一半以上,净出口的SO2排放量占总排放量比重也接近1/4(见图3-2)。出口品成为我国SO2排放增加的重要来源之一。从万元产值的虚拟SO2排放角度看,出口虚拟SO2排放强度在2002-2005年出现小幅增长之后,在2007年出现减小趋势,但变化不大;而净出口虚拟SO2排放强度,2005-2007年出现大幅下降之后,但仍高于出口虚拟SO2排放强度。

总体看外贸虚拟SO2排放的增长出现在2002-2005年期间,2005-2007年期间呈下降趋势,并与国内SO2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十一五”期间,国家节能减排工作已取得明显进展。

3.2 净出口产品虚拟CO2排放占我国CO2排放量比重超过30%

产品的出口对我国CO2排放的拉动效果也很大。图3-3是关于2002-2007年对外贸易对我国虚拟CO2排放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出口和净出口虚拟CO2的年均增长率要低于外贸出口和净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但远高于国内CO2排放总量12.48%的年均增长率,高出9-12个百分点;高于出口虚拟SO2和国内SO2排放的年均增长率。这说明,出口产品的能源密集和碳排放密集程度更高,而且相对于虚拟SO2排放,外贸对虚拟CO2排放的拉动起着更大的作用。

从排放量看,外贸净出口虚拟CO2排放量的增长主要发生在2005年以前,2005-2007年增长较慢,而国内排放总量五年内增速基本相同。与其变化趋势类似,出口、净出口占国内排放总量的比重在2002-2005年大幅增长之后,在2007年也出现小幅下降,但是截至2007年,出口引致的CO2排放量已占总排放量65%以上,而净出口虚拟排放占总排放量的比重也接近1/3(见图3-4)。出口产品的拉动已成为我国CO2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按照欧洲碳交易市场平均交易价格10欧元/t计,2007年净出口拉动的碳排放相当于我国损失了171.28亿欧元,即我们替其他国家生产产品释放了碳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

另外,从万元产值的虚拟CO2排放角度来看,出口虚拟CO2排放强度在2002-2005年小幅增长之后,在2007年出现下降,变化较大;而净出口虚拟CO2排放强度,2002-2005年几乎保持不变,但是2005年后出现大幅下降,说明“十一五”前两年,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下降,节能减排取得较大成效,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CO2排放总量仍在逐年增加。

3.3 净出口产品COD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0%以上

产品的出口,不仅对全国的SO2、CO2排放贡献大,对COD排放的贡献也较大。图3-5是关于2002-2007年对外贸易对我国虚拟COD排放的影响。表中数据显示,2002-2007年,出口和净出口虚拟COD排放的年均增长率远远低于外贸出口和净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但远高于国内COD排放总量0.22%的年均增长率。这一结果表明,外贸产品的COD强度在降低,但外贸部门对COD排放总量的贡献上仍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在排放量方面,2005年是转折点。2005年之前,出口、净出口虚拟排放量是在增加的;2005年之后,由于“十一五”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2007年的净出口虚拟排放量则出现回落,但出口虚拟排放量增速要快于进口。同时,国内COD排放量2002年与2007年相差不大,增长也主要发生在2005年之前,2005年之后呈现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十一五”期间国家对COD的硬性约束。

从出口虚拟COD排放占国内排放总量的比重来看,该比重在2002-2005年大幅增长之后,在2007年出现小幅下降,这与COD的出口和净出口虚拟排放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截至2007年,出口引致的COD排放量依然占总排放量40%以上。净出口虚拟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比重相对于出口虚拟排放量所占比重增速稍缓,并在2005年后保持稳定,约1/5左右(见图3-6)。外贸拉动虚拟COD排放比重虽低于虚拟SO2、CO2的拉动作用,但依然是我国COD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从万元产值的虚拟COD排放角度来看,出口、净出口虚拟COD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变化较大,原因在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控制COD的政策措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另外与产品生产中技术进步、实施清洁生产也有关系,使得单位价值量产品生产的污染排放强度降低。

总的来说,出口拉动的虚拟污染物,包括SO2、CO2、COD的排放量占国内污染物排放的比重,在2002-2005年期间大幅增加,达到高峰后,从2005年之后开始小幅回落;而万元出口、净出口虚拟CO2、COD的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万元出口虚拟SO2的排放强度例外,2002-2005年小幅上升,之后较大幅下降。这表明“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政策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4 未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压力

在总结“十五”、“十一五”期间外贸对能耗和污染排放贡献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中国“能源-经济-环境”CGE模型进一步模拟计算了2010-2030年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可能环境影响。

具体地,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趋势,如果延续目前的节能减排政策而不采取其他进一步措施的情况下,未来20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所带来的虚拟能消耗和各种虚拟污染排放的变化情况如图4-1所示。我国对外贸易对污染物排放和能耗的压力会逐步减少,但直到2030年才能基本达到贸易的环境平衡(到2030年时贸易导致的COD排放仍有一定的逆差)。

从图4-1可知,“十二五”期末,外贸对污染物排放与能耗的贡献依然很大。净出口可能带来的能耗及SO2、COD、CO2排放量分别为14077.05万吨标煤、103.40万吨、150.61万吨和32831.6万吨。在不采取新的更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情形下,“十二五”我国对外贸易仍将产生巨大的环境逆差。

5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入世以来我国取得巨大贸易价值量顺差是以牺牲大量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本文针对贸易环境影响所运用的虚拟污染物核算方法,对定量测度对外贸易的环境逆差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和视角。本文研究表明,入世十年以来,我国净出口产品虚拟SO2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4;净出口产品虚拟CO2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超过30%;净出口产品COD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0%以上。如果仅延续目前的节能减排政策而不采取其他更强有力的措施的情况下,我国在未来20年仍将处于巨大的贸易环境逆差之中。因此,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贸易转型,应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先领域。

[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政部,2007. 6-18. http://www.mof.gov.cn.

[2] 高虎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J].求是,2011(2).

[3] 胡涛等.贸易顺差背后的环资逆差[J].WTO经济导刊,2007(8): 10-12.

[4] 胡涛等.我国对外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 18(2): 24-27.

[5] 吴玉萍.二十一世纪环境与贸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6] 胡涛,吴玉萍,沈晓悦.运用贸易手段促进我国环保目标的实现[J].环境保护,2007(8A).

[7] 毛显强,汤维,胡涛,周宇.完善准入准出制度,扭转资源环境逆差[J].环境保护,2007(8A).

[8] 吴玉萍,沈晓悦,胡涛.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绿色贸易政策取向探讨[J].环境经济,2008(11).

[9] 胡涛,吴玉萍,宋旭娜,程路连.抑制焦炭出口的可行绿色贸易方案[J].环境经济,2008(11).

[10] 沈晓悦,吴玉萍,毛显强.如何扭转对外贸易资源环境“逆差”[J].环境经济,2008(11).

[11] 毛显强,周宇.绿色进出口信贷—绿色贸易政策的突破口[J].环境经济,2008(11).

Post-ante EIA on China’s 10 Years WTO Accession

HU Tao1WU Yuping1PANG Jun2GUO Hongyan1SONG Peng3

(1. Policy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of MEP, Beijing 100029; 2.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3. School of Environ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Since WTO accession,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with a magnitude of trade surplus in terms of monetary value but a huge defi cit in term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virtual pollutants embedded in the imported and exported products by using the trade-to-environment accounting methods, more specifi cally focusing on post-ante EIA China’s 10 years WTO accession. Studies show that, during the ten years, the virtual SO2 of China’s net exports have accounted for about 1/4 of national total SO2 emissions, and virtual CO2 of net exports over 30%, while virtual COD of net exports over 20%. If there are no further control measures to be taken beside the current policies, the huge environment defi cit caused by foreign trade will be remaining in China in the next decades.

China’s WTO accession;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al Defi cit; Virtual Pollutant

X32.01

A

1673-288X(2011)03-0020-05

项目资助: 环境保护部2011年WTO环境与贸易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0106); 2011年环保公益项目《我国环境经济政策总体设计与示范研究》(项目编号201109076).

胡涛, 博士,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贸易、环境管理体制、协同控制理论与政策.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逆差外贸总量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1—8月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收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外贸电商之痒
ICP–OES测定饰品中砷、镉、汞、铅总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中国外贸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