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环境与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2011-12-12许丹娜
□ 尹 睿 许丹娜
网络学习环境与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 尹 睿 许丹娜
本研究首先从“学习内容”“、学习支持”和“学习的社会结构”三个维度编制出影响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网络环境因素调查量表,通过试测分析,进一步将三个维度的环境要素分解为五个要素,即“学习内容的组织性”“、学习内容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的可用性”“、学习支持的易用性”和“学习的交互性”。然后,通过分层抽样开展较大范围的调查研究,并综合采用描述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揭示网络学习环境与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
网络学习环境;学习自我效能感;相关性
学习自我效能感源自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A.)的“自我效能感”概念在学习领域内的具体表现。它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1]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将对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调控和学习成绩等产生不同的影响。然而,作为一个心理中介变量,学习自我效能感本身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学习领域的广泛应用,势必引起学习环境的变革。面对学习环境的变革,学习者往往会出现“不适应”进而导致“学习困难”,影响学习质量与效率。然而,有关学习环境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甚为少见,以至于对“学习环境究竟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这一问题的解答不够明朗而清晰。鉴于此,开展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探寻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环境要素,对于优化网络学习环境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与假设的确定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环境维度切入,在分析网络学习环境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影响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环境要素,以此揭示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
文献分析表明,关于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存在着布朗(Brown,A.)的“五要素观”、柯林斯(Collins,A.)的“四要素观”以及埃德尔森(Edelson,D.C.)和瑞泽(Reiser,B.J.)的“三要素观”。这三种观点尽管有些许差异,但它们都共同强调学习环境研究需要考虑三个维度:学习内容、学习支持和学习的社会结构。[2]其中,学习内容是指学习者将要学习的对象,包括设计的课程、任务、活动内容等;学习支持是指提供给学习者在学习内容时所需要的一切支持,包括设计的工具、资源、案例、示范等;学习的社会结构是指学习各要素之间所构成的关系结构,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人-技术-空间结构等。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建立总假设为:网络学习环境影响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三个子假设:
假设1: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内容影响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
假设2: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支持影响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
假设3: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社会结构影响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
二、研究量表的编制
依据上述学习环境的三个维度,在参照国外已有的一些较为成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基础上,本研究设计自编出影响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网络学习环境因素调查量表(如表1所示)。该量表包括三个分量表,即“学习内容因素量表”、“学习支持因素量表”和“学习的社会结构因素量表”。其中,“学习内容因素量表”包括8个题项,“学习支持因素量表”包含10个题项,“学习的社会结构因素量表”包含4个题项,每个量表采用里克特(Likert)5点式设计,即1~5分别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完全同意五个等级。
为了保证自行编制的量表的合理性,本研究随机选取了华南师范大学50名在校本科生为试测对象,并对试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调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很可信。量表中的各个题项均无需删除,且学习环境的三个维度“学习内容”、“学习支持”和“学习的社会结构”可进一步具体化为“学习内容的组织性”、“学习内容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的可用性”、“学习支持的易用性”和“学习的交互性”等五个因子(要素),这为后续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研究过程与分析
(一)调查量表的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依据分层抽样的原则,选取了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金融学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49份,回收率为93.63%。其中,有效问卷686份,有效率为91.59%。调查量表的发放与回收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影响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网络学习环境因素调查量表
(二)网络学习环境与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1.网络学习环境与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描述分析
本研究首先对各量表的结果采用描述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内容的组织性”、“学习内容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的可用性”、“学习支持的易用性”和“学习的交互性”等五个要素的均值分别为3.67、3.81、3.70、3.64和3.56(注:5点式里克特量表的参考均值为3),表明上述五个要素对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那么,影响的程度如何?各要素之间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为此,需进一步对调查结果采用相关分析加以统计。
2.网络学习环境与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根据样本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相关情况的统计方法,通常用皮尔逊系数(Pearson系数)来表示。经验告诉我们,在本研究中,由于各个要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所以要用单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3 网络学习环境各要素与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见,“学习内容的组织性”、“学习内容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的可用性”、“学习支持的易用性”和“学习的交互性”等五个环境要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不仅如此,各要素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然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的共变关系,一般不能由一个变量精确地确定另一个变量,而只能确定大致的变化趋势。[3]因此,为确证上述五个要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仍需进一步对调查结果进行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3.网络学习环境与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关系的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就是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变量间不确定的共变关系。由于本研究涉及多个变量影响一个变量,所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观察散点图,看是否需要对变量进行变换;观察R2(说明:R2是用以度量因变量的变异中可以由自变量的变异来解释的比例);建立回归方程;检验并评价所得的回归方程。以学习内容因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例,由于前述已表明学习内容因素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学习内容的组织性”和“学习内容的适应性”两个子要素,故将其二者作为自变量,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作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从“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内容的组织性”散点图(如图1所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内容的适应性”散点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散点分布图均呈倾斜长条状,没有明显的函数变换提示,故不用对“学习内容的组织性”和“学习内容的适应性”两个变量进行变换,可直接进行R2计算。
表4 模型摘要和回归显著性检验 模型汇总
表4 为通过逐步回归法选择变量的结果,可以看出,首先进入方程的是“学习内容的组织性”,说明学习内容的组织形式对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说明大学生对通过网络形式传播的,具有丰富的动画、图形、视频等形式的课程内容充满学习兴趣,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提高了。模型1只包含了“学习内容的组织性”,R2=0.332。模型2是模型1增加了“学习内容的适应性”以后的模型,R2=0.355,与模型1相比,R2增加了0.023。这说明学习内容适应性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要小,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满足个人学习需求的认同度不太高,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由表5模型2可知,回归方程是:学习自我效能感=1.085+0.442×学习内容的组织性+0.246×学习内容的适应性,即表示如果保持“学习内容的适应性”这一变量不变,“学习内容的组织性”每变化一个单位,学习自我效能感将变化0.442个单位。
表5 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及其显著性检验
同理,可得学习支持因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回归方程为:学习自我效能感=1.007+0.421×学习支持的可用性+0.300×学习支持的易用性,即“学习支持的可用性”对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较大,而“学习支持的易用性”的影响较小。这表明目前网络学习环境中所提供的学习案例、示范、工具等各种学习支持手段没能很好地体现“为学习服务”的理念,即没能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考虑,以致与学生实际学习发生断层或割裂,这应引起我们对网络技术应用的深度反思。“学习的社会结构”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回归方程为:学习自我效能感=2.270+0.387×交互形式,表明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互形式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
四、研究结论
感,所以,我们可考虑运用网络新技术(如Web2.0)创设并开发灵活多元的学习交互形式。
本研究通过调查,对网络学习环境与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内容”、“学习支持”和“学习的社会结构”三个网络环境要素对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学习内容的组织性”和“学习内容的适应性”作为学习内容因素的两个测量维度,前者较后者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更为显著;“学习支持的可用性”和“学习支持的易用性”作为学习支持因素的两个测量维度,其二者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前者较大,后者较小。而且,要素之间是通过彼此的相互作用对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的。
[1]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2004,(5):1218-1222.
[2]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78.
[3]温忠麟.心理与教育统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3.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Undergraduates'Self-efficacy
Yin Rui and Xu Danna
With rapid development and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 education,learners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ies in adapting to the ever-changing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hence affecting learn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Taking 800 undergraduates from 3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subjects,this study employs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 of questionnaire and stratified sampling strategies to inves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undergraduates'self-efficacy.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learning content,learning support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learning are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undergraduates'self-efficacy,with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ach other in certain aspects.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elf-efficacy;influencing factors
G420
A
1009—458x(2011)10—0050—04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网络新技术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课题批准号:2010tjk29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心理学项目“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绩效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08SJY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1-05-15
尹睿,许丹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510631)。
责任编辑 石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