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在威胁中寻找契合——以“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报道为例

2011-12-10赵秉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都市报动车温州

赵秉瑜

(延安日报社 新闻经济部,陕西 延安 716000)

在美国,新闻学被认为是社会学的一个支流,把媒体传播出来的新闻看作是社会的产物。因而,从这个角度讲,新闻生产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必须植根于新闻现象所发生的社会环境之中。在现实环境中,新闻生产是伴随新闻从业人员对客观事实(新闻现象)进行选择、取舍这一主观意识性活动过程之中而进行的。这样,现实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势必会对新闻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微博作为技术进步的产物,它已经不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交往通讯工具。在中国,作为社会化媒体,微博所发挥的功能要远远大于美国的Twitter(Twitter是国外的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在日渐成熟的微博时代,微博不仅越来越彰显着新闻传播和社会动员的功能,更有一种塑造民族性格的倾向。和博客、RSS一样,微博也是一种UGC(用户生成内容)自媒体,它借助公共平台采用裂变式的传播模式,使得其信息扩散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正在走向实时报道为主的阶段。“记者能够随时随地用手机发布消息,经过大量追随者的转发、信息交互者的参与,一条新闻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给广大受众,经过众多追随者的转发、更新、补充,事件的真相、意义、影响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得到阐发。”[1]29在这种快捷技术普遍使用的影响之下,微博使用群体迅速壮大,其使用黏性也在不断增强,微博正在一步步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受众市场,同时其140字的快捷信息发布模式也在影响着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那么传统媒体如何在这种威胁中谋求一种共赢的契机,这是很多传统媒体不得不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以“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报道为例,探讨传统媒体在获取新闻线索、报道方式,增强媒体组织自身社会化等方面是如何与微博谋求共赢的。

一、从140个字中寻找新闻源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微博和Twitter一样,其承载的功能,主要是为网络社会成员提供进行网络交往的工具。然而,在中国,微博的一个口号就是“围观可以改变中国”。整个网络,每一秒钟就有无数条微博在更新,在短短的140个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它就像一个新闻富矿,一个微型、掌上的通讯社。互联网社会化的应用以及手机客户端的智能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轻松地拥有和使用微博,可以第一时间发布身边随时发生或是道听途说的每一件事。在具体的新闻生产中,微博作为一种UGC平台,已经在超越论坛、博客,正成为传统媒体日趋重要的新闻线索来源。传统媒体在日常的新闻生产中,新闻线索一方面来源于新闻热线、爆料中心、通讯员以及跑线记者私人关系网络等途径;另一方面来源于常用的门户网站、论坛等网络媒体。但是与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业各类人群的微博用户来比,传统的新闻线索的深度、广度与新鲜程度就显得很单薄。

一般来说,从微博上发布信息的群体主要有这样两类:一类是普通微博用户发布的线索信息。这类用户多是新闻线索的亲历者、目击者或是道听途说者,他们发布消息的目的或是求助,或是抱不平等利益诉求,或是只为了记录现场事件。这类用户发布的信息,往往总体量很大、频率高、刷新快、题材重复。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及时地做出甄别和证实有很大的难度。选择使用这些用户的线索信息,需要新闻从业人员作出谨慎的处理,否则很容易生产虚假失实的新闻。比如,某网友发布“金庸死亡”的消息曾经被《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转载,后引来了大量微博用户的关注。经证实是虚假消息后,《中国新闻周刊》不仅作出声明道歉,还付出了其应有的代价,得不偿失。二是微博认证用户发布的线索信息。这类用户多是行业精英、知名专家、学者或是行业组织、政府部门,他们一般跟当前的公共事件、热点事件相关或者对这些事件非常关注。这些用户由于专业素养高、手中掌握的资源多以及个人敏锐的判断力等因素影响,往往会发布一手信息、原始素材,或提供一种有建设性的观点,以启发思考。由于网站是经过审核认证后的用户,所以他们整体的信誉度要高于普通用户,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对其信息的求证便捷性方面,也比一般用户要高。

通过微博平台,对上述两类新闻线索来源的利用,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实施:

首先,可以在微博搜索栏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然后对有价值的信息发布者设置关注,进行回帖或是发私信给对方。微博也具有关键词检索的功能,在搜索栏不仅可以搜索到含关键词的信息也可以搜索到含关键词的微博用户名。微博的“热门话题”功能,则由网站数据库系统根据关注热度,对值得关注的热门事件或话题自动排序,使记者可以随时把握正在发生并且正在广泛讨论的任何一起社会事件。比如“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就登上了新浪微博“热门话题”的榜首。对此《纽约时报》认为,“中国微博——在这次事故中的表现可能是它成为一种社会力量登台亮相的标志”。[2]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事发48小时之内,新浪相关微博数量达到5,358,123条,腾讯相关微博数量达到4,252,346条。例如,截止2011年8月4日24时,新浪微博关于“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话题的微博数量是1,392,652条。7月23日夜晚,发生D301次追尾D3115后,包括《南方都市报》在内的很多传统媒体由于自身性质的限制,在24日的版面上只是引用了新华社的新闻稿件信息,基本就是新华社对于该事件的通稿。但是在新浪微博上,关于事件发展的信息追踪显然要有时效的多。事故发生前7分钟,温州当地居民新浪微博用户@Smm_苗拍下了动车的照片,并留言表示:“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得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事故发生4分钟后,车厢内的乘客@袁小芫用微博发布出第一条消息,称动车紧急停车并停电,有两次强烈的撞击。事故发生13分钟后,乘客@羊圈圈羊发出第一条求助微博,转发突破十万,两小时后该名网友获救。事故发生后12小时后,微博上相关讨论量已突破200万条,其中寻人的转发量已经超过了五十万条。

一般情况下,微博用户不管是事件的亲历者还是转载者,他们提供的信息都是十分有价值的。记者在得知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后,如果无法亲历现场,那么就可以关注这些信息并尽量及时和这些用户取得联系。微博网友作为一种民间的力量,其观点、立场和诉求与官方以及铁道部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及时关注这些人的微博信息,有利于记者更好地了解事件真相。《南方都市报》对于“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报道,就是很好地利用微博的例子,在众多传统媒体的报道中一枝独秀,并且引导着舆论的走向。

其次,根据手中掌握的现有线索,然后在微博上关注发布新闻线索相关的名人、机构或普通的微博。即时掌握其动态,以扩大线索的广度与深度,获取最新情况。可以通过回帖、转发或私信方式与其公开交流或私下联系,对信息进行筛选甄别,锁定重要的信息源。在“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报道中,由于温州本地的媒体具有地缘优势,所以信息源比较丰富,其它地方的媒体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则可以选择及时关注温州媒体的官方微博。还有,就是一些精英人士的爆料,比如钱文忠、于建嵘、胡锡进等人的微博等。

最后,有选择地关注一些长期进行爆料的微博用户和微博群,进行新闻线索的定制。比如王克勤、邓飞的微博,长期被深度新闻的记者关注,有的还通过微博建立联系,分享资源。而做区域新闻的,可以加入相关话题的微博群,及时关注同城微博网友的动态。在新浪微博上,仅关于“温州动车追尾”的微博群就有11个,如温州动车追尾真相、温州动车追尾问责、温州动车追尾新闻、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讨论等,通过关注微博群里的动态可以获取记者自身采访过程中无法获取的信息。

二、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新闻报道一般都是依照媒介定位、受众需求和编辑方针来确定报道方式,然后由记者独立采写稿件。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充当着主导作用,生产过程是单次性的、相对封闭的。一则新闻从收集线索、采访写作到编排、付印一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直到报道内容最终刊发,受众才能一睹真颜。新闻生产的主导权一直掌握在媒体这一边,公众很难参与到这一过程之中。而微博时代的情况恰好相反,公众可以参与新闻的生产过程。微博时代,“公众的积极参与、信息传播的快速需求和记者报道过程中社会动员的需要,促使新闻生产由记者主导、组织把关变成公众参与、协同传播,由一次刊发、单次传播变成接力赛跑、循环报道。”[3]《南方都市报》在报道“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中,从开始转发新华社稿件,接着报道事件救援情况,然后质疑动车追尾原因求解真相,直到后期一系列充满温情的祭奠与寻找遇难者亲属的报道等,都有微博网友在参与,在提供线索与观点。此外,140字的微博,大多数情况提供的仅仅是零碎的观点或者是碎片化的信息,它无法满足公众对于事件进一步深度与广度的需要。但是,微博及时性的碎片化的信息正在慢慢地改变着公众对于新闻的期待意识。“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期待着从传统的新闻媒介获取某个信息,因为那些随时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新闻期待正以一种“随时期待”的新方式产生。”[4]传统媒体欲突破微博等新媒体带来的压力与威胁,其报道方式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转变:

(一)增加新闻深度

深度,就是事实与理性的结合。一个新闻事件仅仅靠单纯的一事一报显得有些单薄,而脱离事实仅有理性的言论又显得很空洞。在微博时代,言论是不缺乏的。所以新闻事件要追加评论,可以选择微博上有建设性的议论插入报道。此外,补充加背景,通过微博上成千上万的网友对于某一事件的讨论,找出事实前因后果的蛛丝马迹,揭示常人忽略的隐秘联系。这里以《南方都市报》“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报道为例。7月25日,《南方都市报》以大篇幅报道该事件,同时配发社论: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直面公众质疑需要彻底。这就是将微博上的几种民意以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来,给民众一个合理的消除质疑的路径,也是回应微博网友对于该事件的质疑。另外,在7月25日的报纸AA23版上,《南方都市报》刊发知名评论家陈季冰的文章《铁路体制改革没有借口再拖延》,反思问题增加纵深报道。在后来一系列报道中,《南方都市报》记者联系上了经历现场的微博网友摄影师“小刀”,以弥补记者对于新闻内容掌握的不全面,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深度。

(二)增加广度

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总是追求独家和及时,这容易忽略事件背景等新闻要素,导致新闻发展呈现快餐化的趋势。在微博时代,由传统媒体完全独家报道的新闻时代已经过去,传统媒体的时效性也难以与微博上网友信息更新的速度相比。但是相较于微博碎片化的易于被网络浩瀚信息瞬间淹没的140字来说,传统媒体可以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增加新闻的广度,以便于公众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新闻事件,进而弥补传统媒体的一些不足。对于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来说,有参与者也有观察者。对于背景来说,有先前事件也有同时事件。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这方面的信息,使新闻报道成为一个立体式的全方位的报道。《南方都市报》7月25日在AA24版报道《温州市民拍下动车追尾瞬间》,把事故发生时温州市民和温州网友所见到的信息报道出来,力尽客观翔实地还原事件本身。同在当日AA24版,以标题《乘客和目击者事故前后微博实录:D301和D3115三小时生死时刻》,通过当事者的遭遇来呈现事件的经过。文章中大量引用了微博网友的在微博上发布的即时信息,诸如事件经历者@Smm_苗、@袁小芫、@猫小琪Indigo、@羊圈圈羊等人的微博信息。26日《南方都市报》在SA01版发表题为《动车荒唐追尾,三问出事原因》,直面铁道部追问事故原因。这是《南方都市报》在先后报道事件起始、经过后,开始对事件的结果进行追问和思考,也是微博上千万网友思考的思路,这时候说网络是“去中心化”的也不尽然,《南方都市报》就是在最适当的时候抓住民意,根据民意设置话题。同时这也是公众最愿意看到的以及愿意反馈的。

(三)文本表达方式的转变

微博时代,记者不仅仅是为某一类型的媒体采写报道,他还需要面向纸媒、电视、网络等多种平台。在这种情况下,记者所进行的新闻文本生产应该同时具备文字、图片、摄像、音频、视频等内容表达方式,实现以多媒体融合的报道方式来进行新闻报道。“新华社记者朱玉认为,培养具备文字、图片、音频等多媒体采编技能的“复合全能型”新闻人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1]31因此,转变文本表达方式,也是传统媒体应对微博等新媒体威胁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利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增强话语的影响力

新闻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它同样具备生产力中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新闻从业人员,生产资料主要就是采制及传播新闻的工具及其配套设施,劳动对象便是人类社会和整个自然正在不断变动着的信息。传统的媒介组织或是新闻生产者,在进行新闻生产的过程中相对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组织化状态,媒体处于话语权力的中心,同时媒体的新闻生产一般都是由社会精英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它排斥一般公众的介入。而在社会化媒体时代,这种情况正在发生着改变。在社会化媒体时代,连蚂蚁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小喇叭,社会化媒体让“人人是记者”变成可能,促使组织化的新闻生产逐渐“去中心化”。新闻生产者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的社会交往功能,增强自身话语的影响力。社会化媒体的交互性可以把读者带到新闻网站,也可以借助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分享信息和发送相关链接。记者可以注册社会化媒体账号,通过社会化媒体对新闻内容进行推广和分发,以吸引网友的关注和分享,继而增加潜在读者。这一点很快在中国很多媒体机构被得到重视,国内很多新闻机构已经纷纷在微博上开设官方账号,很多媒体的记者也都开设有自己实名认证的微博。

媒体微博创造了一种面对面的氛围,拉近了与粉丝的距离。在微博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发言都可能成为热点话题,可以成为别人关注的对象。这时候,新闻生产者要结合自身在传统媒体领域的影响力,在微博上继续充当舆论的引导者以及民意领袖。要做到这点,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媒体组织和记者的微博要及时更新,及时发布当前最新的信息,而且要及时和网友互动,尽可能的亲切化和人性化。在“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的报道中,《南方都市报》的官方微博和不少记者的微博都紧密地关注事件的发展,并及时发布信息与网友互动,使微博的话语影响力越来越大。微博时代,有的传统媒体在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不知所措,有的传统媒体还是按照原来的新闻生产思维进行新闻报道。但是无论如何,传统媒体都要在时代的变化中作出调整。微博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压力和威胁,迫使传统媒体做出改变和调整,传统媒体可以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利用微博的优势,变威胁为一种共赢发展的契机。另外,在认识到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强大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在信息发布上的不足,以便于对新闻生产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微博上,大多数网友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转发者,而不是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在140字的微博帖子中,网友传播的主要是有关事件简短的信息以及带有利益诉求的观点,很多都不涉及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所以,传统媒体在运用微博发展自己的同时,还需要在谨慎中靠自己的新闻敏感度和责任意识来发掘新闻。

[1]张志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生产策略[J].新闻实践,2010(6).

[2]微博让我们更全面了解动车事故[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b61ca10100w4w1.html.

[3]张志安.新闻生产的变革:从组织化向社会化[J].新闻记者,2011(2):44.

[4]陈力丹.即刻的新闻期待:网络时代的新话题[J].新闻实践,2010(8):19.

猜你喜欢

都市报动车温州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坐上动车去西藏
温州,诗意的黄昏
动车西行记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乐!乘动车,看桂林
难忘九二温州行
第一次坐动车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