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通县养猪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

2011-12-10刁富花

养殖与饲料 2011年11期
关键词:养猪业驱虫猪群

刁富花

青海省大通县后子河兽医站,青海 大通 810103

近年来,大通县养猪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由于高寒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养猪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畜牧业先进生产技术在应用和推广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就大通县养猪业生产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并对今后以科技进步促进大通县养猪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大通县自然概况

大通县总面积3 090km2,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5%;耕地面积52 500hm2,农业人均占有耕地1 571m2;现有草场面积158 400hm2,可利用的草场面积146 600hm2[1]。大通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间长,海拔高度2 280~2 622m,年降雨量450~800mm,年均气温4.7℃。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条件差异大,垂直分异变化明显。因海拔、气候、植被、土壤和农业生产特点的不同,全境地貌分为河谷阶地、黄土地、丘陵地、中山和高山(即川、浅、脑、高山)。

2 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规模不大

2007年9月底,大通县28个乡(镇)生猪养殖户(场)共存栏生猪160 300头,其中母猪23 234头、种公猪1 032头、育肥猪62 875头、45d以内的仔猪73 139头[2]。农村的养猪生产主要体现为自给自足、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千家万户家家饲养,猪、马、牛、羊、鸡样样俱全。很多农户1年养猪不超过2~3头(以脑山地区及半脑山地区较多),一般1年只养1~2头猪,养殖规模小、且没有形成优势畜群。因此,规模化养猪程度很低,粗放型饲养管理方式仍很突出;另外,受资金条件的限制,养猪业仍存在饲料购进困难、资金无法周转等问题,养殖场的规模无法扩大,不能充分带动养殖户的积极性。

2.2 饲养管理不善

大部分养殖户都是采用塑料大棚进行饲养。大棚冬冷夏热,夏天仔猪容易因温度过高而引发应激,冬天仔猪易冻死,仔猪的成活率受到了相应的影响;这种大棚也因为养殖的数量较少,温度难以控制,极易造成损失。

养猪的收益应该是可观的,但是许多养殖户采用粗放的管理模式,加之受经济基础和人的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不能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喂猪。一方面导致猪的营养跟不上,饲料报酬明显偏低;另一方面使猪的出栏时间延长,经济效益低下;加之青藏高原属独特的高寒、高海拔气候,气温低时,猪的基础代谢加快,饲料报酬降低,体能消耗较大,不利于猪的生长发育。

2.3 疫病防治不理想

疫病是困扰养殖场的一个重要问题,且会使养猪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低下;另外,还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及肉的品质。乱用药、长期重复用药也是造成猪病传播、猪场损失的另一个原因,许多猪场一旦发现猪发病,在不请专业兽医人员确诊病因的情况下就自行用药,不仅起不到治疗的效果,反而加重了经济损失;或者部分猪场习惯于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对猪进行治疗,久而久之,产生了耐药性,从而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一旦猪发生传染病,也许整个猪场都有被传染的危险,因此,对传染病只能预防很难根治;但是许多养殖场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先进的防疫技术,或是没有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防疫、免疫,造成了养殖场的安全隐患。

3 发展思路

3.1 加强对养猪业的扶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扶持发展生猪生产,增加能繁母猪补贴,当年政策到期后下一年度继续补贴,且标准从50元提高到100元,这也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养猪业的支持。对养猪场进行补贴,能进一步缓解资金不足和饲料购进困难等问题,从而帮助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养猪积极性。

3.2 加强饲养管理

1)给猪喂给全价配合饲料,自配饲料时,要做到设计合理、营养全面;还要考虑猪不同生长时期的不同需要,以利于猪的快速生长发育;随时注意猪群的营养状况,以防因营养不良而造成损失。

2)若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会使猪的生活环境变劣,还会加大种群间的冲突,导致猪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降低、猪群发育不整齐,从而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应控制好猪群的饲养密度,以0.8~1.0m3/头为宜,以利于猪的生长发育。或者合理组群,将体格大小相近的猪集中到一起进行饲养管理,以防弱肉强食、大猪抢料,使猪群能够整齐地生长发育。组群后猪群发育相对整齐,组群一般以10~20头/群为宜;组群后要保持猪群的稳定,以防发生相互咬斗等现象,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3)猪舍内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易导致猪发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因此,及时打扫猪舍、清理粪便、更换垫料、通风换气等,可以降低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减少猪病的发生。

4)定期对猪群进行预防性驱虫,可降低寄生虫感染的机率,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后15~20d驱虫1次,间隔3~4周再驱1次;妊娠母猪进入分娩舍前驱虫1次;公猪则每年驱虫2次。驱虫时,应随时消灭或驱除中间宿主与传播媒介,如蚯蚓、纹蝇、猫、鼠等。

5)科学设计合理实用的免疫程序,在适当的时间及时给猪注射疫苗,防止疾病的发生。

3.3 推广优良的繁殖技术

选用优良种猪精液,实行人工授精技术繁殖仔猪,可繁育“三元、四元”杂交仔猪;或选用长白或杜洛克作“终端”父本,进行“三元”甚至“四元”杂交繁育。

[1]张世财,刘海年,包成兰,等.大通县畜牧业发展刍议[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2,32(1):44.

[2]包正喜.大通县生猪生产现状调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8(5):30.

猜你喜欢

养猪业驱虫猪群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生猪驱虫正当时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2020年养猪业盘点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驱虫产品怎么选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夏季猪群驱虫抓好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