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92例临床观察

2011-12-10王振林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康复科2365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夹脊后遗症证候

王振林 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236500

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病,其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我国本病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且向低龄化发展。其并发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西医称中风为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认为是由于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脑部血液供应受阻而迅速发展的脑功能损失。在后期大多数患者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三偏”、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障碍以及大小便障碍等。若治疗得当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我科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均为我院2006年2月-2009年8月的门诊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 39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46岁,平均年龄(62.4±9.47)岁。其中脑栓塞患者12例,脑出血患者19例,脑血栓形成患者61例。合并高血压者76例,脑动脉硬化者69例,冠心病者38例,糖尿病者36例。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2年 4个月,平均病程(9.1±4.61)个月。

1.2 诊断及疗效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以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本组病例全部经过CT或M R确诊。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拟定。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3 治疗方法 (1)针刺方法:上肢瘫痪取肩井、曲池、外关、合谷、后溪、颈椎及胸椎夹脊穴等;下肢瘫痪取环跳、阳陵泉、悬钟、昆仑、申脉、委中、三阴交及腰椎夹脊穴等;手指拘挛取合谷、八邪等;足下垂取解溪;足内翻取丘墟、悬钟;足外翻取三阴交,太溪等;口眼歪斜取地仓、下关、大迎、夹承浆等;语言謇涩取廉泉、金津、列缺、照海等。进针1寸左右,进针后用快频率捻转手法2~3min,留针 30min,1次/d,14次为1个疗程,间隔2d后,再继续下1个疗程。(2)分型辨治:①风痰淤阻证(15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予导痰汤加减,药用法半夏、胆南星、枳实、茯苓、陈皮、甘草、竹茹、川贝、竹沥、地龙等。②气虚血淤证(48例):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黄芪、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牛膝、桂枝等。③阴虚风动证(29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肢体麻木,舌强语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予地黄饮子加减,药用生地黄、巴戟天、山萸肉、肉桂、麦冬、石斛、丹参、枸杞子、当归、石菖蒲、赤芍等。以上中药均以14d为 1个疗程,间隔2d后再继续下1个疗程。

2 结果

按照临床疗效评定分级标准,基本痊愈者34例,显著进步者42例,进步者 9例,无变化者7例,无恶化病例。按照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者32例,显效者45例,有效者8例,无效者7例,总有效率92.4%。

3 讨论

中风急性期患者经救治,病情稳定后,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能在恢复期抓紧时间予以积极治疗,且针灸与药物治疗并进,可以提高疗效。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从“内虚邪中”立论;金元以后则突出以“内风”立论,火、热、虚、痰皆可致内风。现代医家认为中风的病机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中风后遗症期多病程较久,因正气亏虚,脉络淤阻,筋脉失养而致半身不遂、口角歪斜、气虚血淤、风痰闭阻、舌本失养、而言语不利、口角流涎等症。在中风恢复期虚、淤是病机的关键。风、痰已居次要位置,中风恢复期的性质为本虚标实之虚损病症[4],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血淤,标实是本虚的结果。本组病例以气虚血淤型和阴虚风动型多见,占全部病例的52.2%和31.5%,也说明了中风后遗症多以虚、淤为主。对于气虚血淤证,当重用黄芪,借其力专性走,同行全身,大补元气,气胜则血活,血活则淤除,从本图治,配合适量当归、川芎、红花、地龙、桃仁等,取其活血通络之效,与益气药物同发挥作用,红花、赤芍、川芎、桃仁可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耐缺氧能力,增加脑血流量,地龙具有降压作用。对于阴虚风动证,当滋养肝肾阴血,以润宗筋。

中风实施针刺治疗反复刺激外周感觉,可以不断将针刺信息传入中枢神经以兴奋脑细胞。针刺治疗中风,当根据“治痿独取阳明”原则,体针取穴以阳明经穴为主。因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脉。华佗夹脊为经外奇穴,夹督脉伴足太阳经而行,能疏经活络,调理脏腑。针刺华佗夹脊穴,能够疏通经络气血,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其周围组织营养,促进神经修复。中医以为风病多在阳经,阳主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病在阳,因此在上肢的阳经穴多用补法,下肢的阳经穴多用泻法。阳明气血通畅则肢体复用可期。总之,两种疗法相互配合,运用于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1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236-239.

2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9(1):55-56.

4 潘建军.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院报,2000,20(1):53-54.

猜你喜欢

夹脊后遗症证候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春天的“后遗症”
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