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化纤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

2011-12-09罗伟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11年1期
关键词:锦纶化纤集群

罗伟

(广东开平春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开平 529300)

综述与专论

广东省化纤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

罗伟

(广东开平春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开平 529300)

通过对广东省化纤发展现状和有利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了主要存在问题,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化纤行业;发展状况;建议

广东省化纤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腾飞,90年代后期至今进入发展的低谷,徘徊不前。目前,广东省化纤生产能力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排行第三跌至排行第六,全省化纤总产能在我国总产能的份额中不到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未来我省化纤行业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出路何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 当前我国化纤行业的发展现状

2009年我国的化纤能力已达2 805万t,产量2 726万t,均占世界产能60%,其中涤纶产量2 204万t,约占世界的69%;涤纶长丝1 415万t,约占世界73%。我国已成为全球产业链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聚酯涤纶生产大国;锦纶产量137.27万t,约占世界的39.1%,超过了锦纶传统生产强国美国,居世界第一,并仍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锦纶生产大国。

1.1 以聚酯涤纶为主体化纤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能力大幅提升

创新发展所形成的规模优势、差异化优势、节能减排的效果,给行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从技术上提升了行业整体竞争力。

科技进步为我国化纤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通过十多年的技术创新,化纤行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单线产能迅速增加,单位投资、综合能耗明显降低、单位产品加工费用大幅度减少,为化纤装置的规模化、大型化、柔性化、提高综合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我国化纤装置产能与能耗变化见表1。

规模化发展的技术与工程基础是关键或主要工艺装备的大型化加工及工艺稳定运行取得突破。

(1)聚酯单线产能由6.6万t/a提升到10万t/a、15万t/a、20万t/a、30万t/a、40万t/a。2008年我国聚酯主体产能单套规模20万t/a,而进入2009年,随着高效节能高新技术的发展,聚酯单套40万t/a(一头二尾)和单套单线30万t/a的装置相继建设投产。聚酯装置的投资、能耗、加工成本等大幅度下降,而且采用在线添加、短程、直纺工艺生产市场需求量大、性能优异、成本低廉的各类功能性差别化新品种。技术进步加快了聚酯优胜劣汰和结构优化。

(2)锦纶聚合单线产能由2万t/a提升到3万t/a、7万t/a。装置由原来的单VK管聚合技术发展到目前的前聚和后聚相结合,并充分利用余热节能和减排技术,支持全回收、无排渣的清洁生产,使单位产量的投资、运行成本均大幅度降低。产成品率、可纺性、染色均匀性等得到大幅度提高。

(3)长丝生产装置进一步高效节能、优质化、系列柔性化、多元复合差别化、功能化、高附加值化,特别在侧吹风改环吹风,POY、FDY同机复合等工程化均取得新进展。生产装置多头纺、二组件合一等技术的运用,又使生产装置的投资、能耗和加工成本大幅下降,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表1 化纤装置产能与能耗变化一览表

1.2 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有创新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突破七百万t大关

化纤行业紧密追踪国际最新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和节能减排取得多项成果;目前我国差别化纤维比例已超过42%,在水平上也有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在细旦、异形、有色、抗菌、吸湿透汗、舒适亲肤、纳米改性、阳离子可染、远红外、导电、抗污、保健等方面已取得良好应用;同时,产业用纺织品需求市场快速的发展,又拉动了高强、阻燃、导电、医用、环保等优质功能化纤维升级发展。

2009年产业用纺织品,达到723万t,同比增加19%。非织造布完成240万t,同比增加20%;产业用纺织品中85%-90%是使用各类功能性化学纤维,对化纤行业产业用纤维拉动很大。2009年我国化纤差别化纤维构成见表2。

表2 2009年我国化纤差别化纤维构成

1.3 产业集群化,企业多元化,产业链完善化

产能向大企业集中。大容量、高起点、低成本聚酯涤纶成套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提升、大型PTA成套技术与装备的集成创新等,为企业扩大规模效应、提升优质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2009年我国化纤企业生产能力规模见表3。

产能向市场集中。表4是2009年全国部分省市化纤产能表。在区域结构上,化纤产能继续向纺织业发展迅速的东部沿海地区集中。相对集中的纺织产业集群和化纤企业集群,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并发挥了较强的产业辐射和经济带动作用。

表3 2009年化纤企业生产能力规模统计

如吴江市的化纤纺织业,至2009年底,化纤纺织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吴江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该市的化纤纺织业产业集群拥有位于盛泽镇有5 000多家化纤纺织商户入市交易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有化纤纺织业生产企业8 000多家;有一批如恒力集团、盛虹集团、鹰翔化纤、新民纺织、福华织造等的行业龙头企业;恒力集团、盛虹集团更是进入了全国企业500强行列,其中,吴江最大的民营企业和江苏省最大的织造企业恒力集团2009年销售收入超过168亿元。

2 我省化纤行业现状及主要问题

2.1 华南地区化纤发展相对滞后,化纤集群与纺织集群不匹配

化纤产业作为纺织主要原料工业,其企业必然随着纺织集群而集中。如中国纺织产业集群集中在东部的江浙,两省共计44个,占全国集群总数50%;因此,化纤集群在江浙达27个,占全国集群总数的68%。而华南的广东的西樵、张槎、虎门、潮汕及福建等沿海地区,纺织产业集群数占全国集群总数的35%,但化纤集群在广东、福建两省只有5个,仅占全国集群总数7%。两个产业集群不匹配,造成华南地区大部分纺织企业远赴千里采购江浙的原材料。

2.2 行业结构存在明显不足,没有形成国际化大企业、大集团,缺乏龙头企业

广东省聚酯及化纤规模、产量、品种分布情况见表5。

表5 广东省聚酯及化纤规模、产量、品种分布情况

(续表5)

对比我省几家大的化纤企业,新会美达生产的锦纶长丝产销量在国内排第一位,约占全国锦纶产品的8%;开平春晖生产的涤纶长丝在华南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袜类产品的指定原料,美誉度和知名度较高,而且国际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张。另外,开平列入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新会区列入中国化纤产业名城,为化纤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市场依托。

然而,作为关系基本民生需求的行业,我省在过去几年化纤发展停滞不前,与江浙等地区的主要化纤企业存在明显的差距,可以概括如下:

(1)没有一家化纤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而江浙地区的主要化纤生产企业绝大部分超过100亿元,最高的恒力化纤甚至超过150亿元。

(2)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两头在外的国际化大公司。

(3)没有一家企业是上下游基本配套垂直整合、产业多元化大公司。而江浙地区相当多的化纤公司不仅化纤、纺织、石化上下游垂直整合、配套,其产业范围更拓展到建材、通讯、塑料、物流、电子、商业、医药等行业。

(4)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公司”或“混合经济型公司”。而江浙地区的主要化纤公司,多数有数家上市子公司,资本多元化,有较强的再融资能力。

2.3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化纤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仅为1%左右,大大低于韩国的5%~8%,更大大低于美国的8%~10%和日本的10%~12%。

我省化纤企业开发力度不足,大部分企业只注重常规品种生产,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不高、大路货过多、差别化率低。我国化纤行业平均差别化率达42.7%,差别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地区,而我省不足20%。以此来比较,我省的化纤差别化率在国内明显偏低,同时也反映出我省化纤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

2.4 部分化纤原料制约仍然存在

原料供应不足始终是制约化纤工业发展的瓶颈。2009年,我国化纤原料的进口依存度平均为43%,其中PTA 33.9%、乙二醇(MEG)77.3%、己内酰胺(CPL)64.6%。目前,我省PTA、MEG的生产已得到较快的发展,但CPL的生产仍处于空白状态。

另一方面,锦纶原料及纤维进口关税倒挂。自中国加入WTO到目前为止,锦纶原料CPL一直与纤维的进口关税倒挂。目前,CPL的进口关税为7%,纤维则为5%,倒挂2个百分点。加大了锦纶产品的原料采购成本,削弱了锦纶及其下游纺织品、服装业的市场竞争力。

3 我省化纤发展的有利因素及机遇

3.1 原料供应体系较完善

近几年来,我省化纤上游产业迅猛崛起,如珠海BP已建立年产150万t PTA装置,惠州中海壳牌有年产30万t MEG供应量,茂名有年产10万t MEG的供应量。如开平春晖到珠海采购PTA只需约1h车程,到惠州、茂名采购MEG只需3~4 h车程,就算最远的也可在邻省湖南巴陵石化可采购到CPL,避免了以前完全依赖进口或远赴千里到江浙地区采购原料的被动局面。

3.2 华南地区化纤发展缓慢,我省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作为关系基本民生需求的行业,华南地区过去几年化纤发展停滞不前,在区域上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如开平春晖的涤纶产品销售主要依赖佛山的张槎、西樵和汕头潮阳市场。美达锦纶的主要市场则遍布全国。另外,普宁、开平均列入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新会区列入中国化纤产业名城,为化纤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市场依托。我市的化纤企业可以发挥较强的地域优势和市场基础,抢抓机遇、快速扩张,寻求新一轮大发展。

3.3 产销量优势明显,美誉度较高

我省化纤行业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现已建立了密集的客户群,其中新会美达生产的锦纶长丝、开平春晖生产的涤纶长丝美誉度和知名度较高,而且国际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张,为加速我省化纤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4 我省化纤产品品牌响亮,积聚了无形资产

我省化纤行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积累了响亮的品牌,如新会美达生产的“锦帆牌”锦纶长丝、广东彩艳生产的“彩艳牌”间位芳纶纤维是中国名牌产品;开平春晖生产的“春晖牌”、“诚晖牌”涤纶长丝和“诚晖牌”纤维级切片是广东省名牌产品;“诚晖牌”锦纶长丝正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已向全省公示。“锦帆”、“彩艳”及“诚晖”商标是广东省著名商标,优质的品牌为我省化纤行业积聚了无形资产。

4 华南地区化纤未来发展方向及建议

“十一五”是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转折期,进入“后总量时代”,行业面临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根据前面对省内、外化纤市场情况、化纤行业现状的分析,我省化纤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简单地总结为: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循环经济。

4.1 引入合作伙伴,进行战略重组、引导有实力的企业,组建能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大公司、大集团

由于华南化纤集群与纺织集群不匹配,华南化纤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化纤行业间的竞争已呈现白热化,许多企业正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而且单靠自己的力量亦难以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借助外力,进行实力整合,优势互补,实现新的跨越。有实力和条件的企业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资产重组进行招商引资,引入外来资本、技术,实行强强联合,壮大华南化纤的实力。例如进一步扩大涤纶熔体直接纺丝的配套能力,形成更加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又如将企业的产业链延伸到PTA或CPL,形成PTA—聚酯—纤维及CPL—锦纶6—纤维的产业格局,增强综合竞争力。再如探索“混合经济型公司”的组建,进行上下游垂直整合、配套,拓展产业范围,组合几个全国首屈一指的、能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大集团。

4.2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化纤差别化率

由于市场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从数量型需求转向选择性需求,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2009年化纤行业平均差别化率达42.7%,比2005年提高了11.7%。其中涤纶长丝51.8%,更比2005年提高了16.8%。化纤需求主要向家纺、产业用转移,其增速明显快于常规化纤领域。其中产业用纺织品达到723万t。因此,发展产业用化纤,提高差别化率是化纤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4.3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化纤研发投入大大低于韩国,更大大低于美国和日本。要想拥有世界一流的化纤生产技术,站在化纤生产的前沿,把化纤大国转变成化纤强国,把华南地区组建成强大化纤产业集群地,离开研发投入将是一纸空谈。因此,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型国际化化纤企业是重要的发展战略部署。

4.4 狠抓技改挖潜、节能减排

当今,化纤市场发展形势日趋激烈,抓好技术创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仍是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的关键。今后,我们在这方面工作必须做到:一要强化技改挖潜和技术革新。努力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破解发展难题,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提高我省化纤行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研发水平,使我省的化纤产品朝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二要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另外,还要对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的生产能力进行技术改造或淘汰更换,促进电耗、油耗、原料消耗的进一步下降。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无污染、高效益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化纤行业综合竞争力,全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5 充分发挥政府的杠杆作用,完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拓展机制

将化纤纺织业作为支柱产业来规划、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杠杆作用,完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拓展机制,促进行业焕发生机。

(1)注重创新能力的建设。不但要加大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也需要建立全省的纺织研究中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注重产业集群的配套完善。根据全省产业情况,合理布局产业集群,加大化纤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完善化纤产业与纺织产业集群的合理配置。

(3)注重品牌战略的实施。政府应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著名商标的政策支持力度,培植一批发展前景好、品牌响亮的名牌产品。

(4)注重化纤产业的信贷投入。金融机构在继续加强对化纤纺织产业信贷支持的同时,加大信贷政策宣传力度,持续稳定重点投入。

4.6 完善化纤专业(行业)委员会的组织和活动,增强行业的凝聚力

通过化纤专业委员会,加强同行的技术交流,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通过化纤行业委员会,反映企业的心声,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市扶持工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包括重点项目扶持资金、设备投资补助、进出口退税等政策,保障化纤纺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STATUS OF CHEMICAL FIBER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ROPOSALS

LUO Wei
(Guangdong Kaiping Chunhui Co.,Ltd.,Kaiping 52930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favorable factors of chemical fiber in Guangdong province,and pointed out the main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roposals.

chemical fiber industry;development status;proposal

F407.8

A

10.3969/j.issn.1672-500x.2011.01.008

1672-500X(2011)01-0027-06

2011-01-25

罗伟(1966-),男,广东人廉江,高级工程师,从事化纤行业的生产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锦纶化纤集群
210dtex/36f锦纶PA6中强丝生产工艺实验分析
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碳排放估算的研究
化纤联盟持续发挥技术创新链优势
锦纶行业风口已至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CTA 中纺院+ 化纤联盟 强强联合 科技共振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