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汇阻遏现象对汉语词汇翻译的阐释
——基于邵志洪TEM8汉译英试卷语料分析

2011-12-09刘著妍

关键词:比较级构词短语

刘著妍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天津 300072)

词汇阻遏现象对汉语词汇翻译的阐释
——基于邵志洪TEM8汉译英试卷语料分析

刘著妍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天津 300072)

词汇阻遏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阻遏现象的存在有利于维持词汇系统内部的稳定性,同时对词缀的能产性、词汇组合搭配结构、词义扩展等方面产生动态选择制约。在词汇语用学框架内,结合语义学的研究成果,并以英语专业八级汉英翻译试卷分析语料为基础,将探讨阻遏现象对汉英词汇翻译的影响,为词汇翻译提供新的阐释视角。

阻遏现象;词汇翻译;英语专业八级翻译

阻遏概念的提出始于19世纪末,而阻遏现象(blockingphenomena)的研究纳入词汇语用学(lexical pragmatics)的框架内进行讨论,并成为词汇语用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是因为Blutner将阻遏现象列为词汇语用学三大重要研究课题之一。Blutner[1]认为:语用组合性、阻遏现象及语用畸形问题均属词汇语用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国内外有些学者认为阻遏现象是词汇与语用之间的主要探讨的界面问题。词汇语用学是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发展的分支,词汇语用学的发展不仅对传统语义学的完善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对词义选取、确定,词汇翻译等方面提供了新的阐释视角。

目前国内外学者试图以英语语言内部的构词形态的描述对词汇阻遏的定义、产生条件、及其分类等方面进行研究,此类研究对派生词词缀的能产性、词汇组合搭配等方面具有阐释性,同时对翻译中词汇的选取,词语组合等方面的研究有很大意义。从邵志洪[2]1996年到2006年的英语专业八级试卷的分析显示:汉译英过程中,译者在利用已有的构词规律进行选择时,不同程度上受到与之相对应的不规则形式的限制,阻遏现象由此产生。阻遏破坏了构词规则的规律性,语言内部规律的不断遭到破坏的同时,有助于其内部自身的丰富多样化,并避免了同义词的过度泛滥,规则词的不断衍生将产生形态、功能、意义的不断重复使语言内部缺乏变异,阻遏现象实则是一种语言内部的自清现象,是人类认知过程中不断求新、求异的体现。阻遏现象通过破坏原有的规律形式,不仅阻断了规则形式的生成而且增加了译者的记忆成本。

一、词汇阻遏现象对派生词能产性的挑战

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考虑的是准确性(accuracy),邵志红指出[3]:汉英翻译的基础就是运用英语的形态手段来表达汉语的概念意义及语法意义。但由于语言内部阻遏(blocking)现象的存在将对此形成挑战。Aronoff在研究构词法时发现,英语内部词缀法派生过程中可能受到已存在的一个简单词项的阻遏。[4]阻遏通常是指,依据某个具有相当构词能力的程序构成词汇或短语的可能性,因一个已经存在的表达对应意思的词汇而受到限制。具体表现为,一个不规则形式的存在阻遏对应的规则形式的出现与使用。如不规则名词men的存在阻遏了mans的产生。英语词汇形态手段表达是汉英词汇转换成功的基础。

汉译英过程中首先应对名词的“数”应作出选择,因此我们首先讨论名词复数的选取的问题。由于英汉名词“数”的差异,导致了在1996的试卷中“亚洲人”(Asians)和“法国人”(Frenchmen)的译法上错误百出,出现了Asianman,Asianmen, Frenches,Frenchs等译法。传统上我们以英汉信息的负迁移与思维的消极干扰解释上述情况的产生。

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看,英汉分属不同的形态: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英语属于综合型语言。同时,英语还是屈折性语言,其词缀丰富,缀合法(affixation)是其核心构词法。汉语中的缀合法比较少,词汇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词根与词缀的提取脱节现象。

另外,英语名词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随着词汇语用学的不断发展,对阻遏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使我们通过发现来阐释词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发现阻遏词(blocker)“Asians”与“Frenchmen”在汉英转换过程中可以与多个受阻词(theblocked)Asianman,Asianmen,Frenches, frenchs形态相对应,其表明在转换过程中译者曾试图遵守一定的能产性构词规则获得规则形式,但以失败告终。根据Plag[5]的解释:被阻遏词必须是形态上很好(Morphologically well-formed)的词,它必须是一个依据一个能产规律而生成的潜在词。同时阻遏现象的发生与词的使用频率有某种关联,一个词如果具备足够的使用频率将可能为潜在的同义构词所阻遏,高频使用的词汇产生变异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高频词具有易提取、易激活、频率快等特点,因此被阻遏的频率与使用频率应成正比。译者可以通过对高频使用词汇的关注与使用不断颠覆规律、获取规律。

二、词汇比较级与短语比较级之间的阻遏现象

词汇阻遏现象不仅发生在名词数的变化方面,还可以发生在动词时态变化,以及形容词比较级等曲折变化规则的变异现象。汉语本身缺乏表示语法意义与语法概念的形态变化,汉译英过程中译者就更加依赖规律表达意义。但实践表明在一种语言系统内部,特殊变化形式更受使用者的青睐,使用者遵循规律的同时更加希望颠覆规律。

在2006年的TEM8的试卷评析中出现了英语比较级的混用现象。例如原文:农业社会的人比工业社会的人享受差得多,因此欲望也小得多。译文1(学生):Peopleintheagriculturalsocietyenjoybadder materialcomfortsthanthoseintheindustrialsociety.译文中badder的阻遏词worst属于不规则构词,词根bad属于高频使用词汇。又如“good-better-best”,“little-less-least”等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的变异现象,不断证明了不规则构词往往出现在高频词汇的使用过程中。翻译过程中高频词汇的阻遏现象,实际是选词过程中不断避免重复的过程,因为过度运用构词规则会造成很多词在意义或功能上的重复,如ungood-bad,goed-went。此译文中发生的阻遏现象应属于词项与派生词之间的阻遏关系。

Poster[6]曾指出使用more和most与形容词或副词构成的结构为短语性质,而以-er,-est结尾的比较级与最高级属于词汇层次,词汇与短语之间有可能形成阻遏。如译文2(学生):Peopleintheagricultural society do not enjoy a comfortabler life than those in the industrial society,thus they have more few ambitions.此句中双音节形容词和多音节形容词比较级的构词形态出现了不规则形容词比较级形式,阻断了相应的短语构成方式。Comfortable的比较级more comfortable与few的比较级fewer的误译说明译者首先对形容词比较级的单音、双音构成规则判断失误。但从中可以证实英语语言内部比较级的短语形式与-er形态的词汇之间形成了相互阻遏现象。同时2006年的译文中还出现了比较普遍的错误就是应该用“superior to”的地方却出现了“superior than”,其产生原因可以进一步说明比较级的短语构成中,一个简单的词汇在进入短语的搭配时,会受到具有相同意义短语的阻遏,此类阻遏属于词汇层次与短语层次的阻遏。通过试卷分析,值得指出的如果汉语的概念意义与语法意义通过英语构词规则得以实现,那么,形容词比较级等级的构建体系范畴就是一个词法范畴,也是汉英转换中非常关建的基础。

三、阻遏现象对英汉词语合成的影响

(一)阻遏现象对词的纵向、横向组合关系的影响

词的搭配关系是词与词之间语义联系,而语义联系表现为词项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线性序列)与纵向聚合关系(垂直关系)。词汇语用学研究一开始隶属于语用学与语义学的跨面研究范畴,多数国内一些学者认为,词汇语用学实际涉及语用学与语义学、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等之间的界面研究。因此,研究阻遏现象对词汇组合关系的影响就要涉及语义学的研究。

词的横组合关系就是词与词之间的搭配。词的纵聚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认知机制对事物与经验的归类与概括,表现为词的类聚,相关词项构成了一个语义联想系统,进而生成语义场(semanticfield)。

表1 英语颜色词“pink”阻遏了“pale red”的纵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可以区分不同的语义场。如颜色词可以形成一个语义场:pink,yellow,orange,blue, green等。同时阻遏现象的产生对语义场内部词汇纵向聚合形成阻遏,表1中呈现的是因为“pink”的存在阻断了“pale read”的聚合关系的产生。

表2 英语的独立构词现象阻断了汉语“树”纵向植入生成的衍生聚合关系

汉语与英语的构词方式中有一些明显的不同,有些表示属概念的词,加上修饰语素就可以构成语义结构相互依赖的纵聚合关系,如“树”可以成为通用语素纵向植入词项生成短语如:

表2中以“树”为纵向植入的短语与横向组合关系相交,形成了无限衍生的聚合关系。但是翻译时无法复制此类语义关系,这表明英汉在词与词之间的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英语中也有:pine tree,oak tree这样的表达方法,但是英语中独立构词现象,基本阻断了与其具有相同意思的短语或迂回表达。正如表3所示,汉语中的纵聚合关系已经被英语中的独立造词现象(英语一事物一名称)所阻遏,“pigmeat,sheepmeat,chicken meat,cattle meat”等译文并不存在。

表3 汉语“肉”纵向植入生成短语的英译

为了确立语义场中某个词汇的组合关系,必须了解其与其他词汇之间的关系,其在语义场中所处位置。实际上,汉语在很多新造词的搭配关系上,具有相同的语义结构关系,表4中汉语“钟摆族”,“麦兜族”,“月光族”等之间形成了语义结构相互赖的词项系统。

表4 汉语“族”生成的词项系统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造词没有相应的对等词汇而且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上述“族”的翻译的处理方法只能通过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即以复合词的形式呈现词义。其译文是否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有待观察。通过上述译例可以说明词与词的搭配关系比较复杂,由于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选择限制,导致英汉两种语言中某些相对应的词搭配范围不尽相同。

在TEM8(2002)的汉英中出现了不顾具体搭配而产生的“造词”现象及“假朋友”情况。如汉语原文中出现了“酿酒和饮酒”,“喂牛和挤奶”等涉及词汇横、纵组合关系的短语。由于“酒”、“牛”在英语中拥有各自的语义场。如,酒:alcohol,wine, liquor,spirits,beer,whisky…;牛:cattle,bull, cow,calf,ox,bullock,buffalo等,译者必须不断从语义联想系统中,按照英汉不同的搭配范畴进行排列组合,出现了横向组合过程中的选择限制即阻遏现象。学生译文出现了很多搭配选项:brewwine and drink alcohol,brew spirits and drink wine,brew wine and drink beer,feed bulls and milk cows,feed oxen and milk them。这充分说明,词汇意义的形成是语言运用者在一定语用目的支配下,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以语境或上下文为参照而赋予一个词的临时意义。

以上的搭配选择证明了,汉英转换中词汇意义存在一定的伸缩情况,其表现在英语与汉语搭配范围的差异,词义可能扩大和缩小(一直以来都是传统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做出正确的取舍。词汇语义的扩张与收缩正是语言选择动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其研究现已纳入到了语用研究的范畴。阻遏现象的存在可以说是以上的动态选择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以上分析说明,英语中一些不及物动词会阻遏宾语的详尽描述与产生。因此“brewanddrink”,“feedcowsandmilk”是比较可以接受的译文。

(二)阻遏现象对词组搭配中的同义反复现象的阐释

汉语构词搭配中同义反复现象十分普遍,其大量存在于复合词组、成语和一些常见搭配中,由于英语词汇搭配中,构词成分间的修饰或限制关系远大于并列关系,从而阻遏了同义反复现象在英语构词中的使用。这种阻遏现象往往是为了避免冗余。

汉语中重复使用这些同义语素主要是为了维持汉语语言对称机制的需要,此类构词搭配工整,语义前后呼应,气势凸显,并且未改变、增加原有语义,体现了汉语丰富灵活的组合机制。邓炎昌、刘润清[7]指出汉语为了加强语气,可以用“过去的历史”、“大家一致认为”、“毫无根据的捏造”等词语搭配而不会受到质疑和反对。但是英语中此类翻译:“pasthistory”,“allthepeopleunanimously”,“groundlesslies”不能被接受,因为汉语的同义反复词汇受到了英语高度形式化的合词规律的阻遏,翻译中无法以意驭形。

在2002年的汉英试卷评析中出现了“锄草和栽花”、“去教堂祈祷和做礼拜”等,此类搭配被认为实际上属于中文中的同义反复现象,虽然汉语中的并列结构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安然无恙(safe and sound),但表达与汉语成语的并列结构不尽相同,而且数量不多。因此“weed and garden”(锄草和栽花)这样的译文未能考虑到“garden”已经包含了“weeding”与“planting”的内容,显示了英汉词汇语义幅度和语义范围的差异,因而才出现了汉语中同义反复的语义搭配现象。因此,译文应充分考虑英语语义的特点,译为garden或weed and plant flowers等。

四、结语

词汇阻遏现象的研究,不仅应在词汇与语用的界面下进行,而且应该借鉴了传统语义学的成果,研究者要不断打破阻遏现象在一种语言系统内部的研究范围,将阻遏现象置于双语转换的条件中进行,这样才能为其研究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1]BlutnerR.Lexical Pragmatics[J].Journal of Semantics,1998(15):115-162.

[2]邵志洪,岳俊.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策略——2004年TEMS汉译英试卷评析[J].中国翻译,2005(1):71-74.

[3]邵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M].上海: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03-104

[4]陈新仁.词汇阻遏现象的顺应性阐释[J].外语学刊,2007(1):81.

[5]PLAG I.MorphologicalProductivity:StructuralConstraintsin English Deviations[M].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99.

[6]PoserW.BlockingofPhrasalConstructionsbyLexicalItems[R].Presented at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Conference on General Linguist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Diego,on 27April 1986.

[7]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245.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Lexical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xical Blocking——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rpus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TEM8 by Shao Zhi-hong

LIU Zhu-ya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and Law,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72,China)

Lexical blocking is a common pragmatic phenomen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stability within the vocabulary system and can form a dynamic choice constraint to the productivity of affixes,the structure of lexical combination and collocation,the expansion of lexical meaning,etc.With the framework of lexical pragmatics and the findings of semantics stud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rpus of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in TEM 8,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n the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made by this lexical blocking phenomenon and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lexical translation.

lexical blocking;lexical translation;TEM 8 Translation

H059

A

1674-7356(2011)04-0079-05

2011-09-19

天津市201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YW10_2_595)

刘著妍(1966-),女,天津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比较级构词短语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Tips on finding summer jobs for teens
Is $2 million enough to feel wealthy 有多少钱才算富
Comparative Adjectives (形容词比较级)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健民短语》一则
构词派生: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
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s 1—2句子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