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模式

2011-12-09袁峰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

袁峰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中国 上海 201620)

所谓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能够世代相传并主导该民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的文化因素。文化传统通常内含着影响民族政治行为的理想、目标、理念、思维方式以及政治运行所需要的方式、路径、规范等。加拿大学者贝淡宁指出:“文化分析方法可以使我们意识到如下可能性,即为人们所坚守的价值会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而影响某些政策的结果,对立法者和那些不得不遵循(或反对)这些政策的人来说都是如此。”[1](P19)国外比较政治学者在分析中国政治发展特点时,通常会联系到中国的政治文化与历史。他们指出:“当19世纪末中国统治者承认需要发展时,中国传统文化却表现出罕见的抗变性。直至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数的价值与信念都还持久不衰。中国文化虽遭受了外来价值的反复冲击,经历了急速的社会与经济变革,但还是保持着相当独特的‘中国性’。”[2](P322)“自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1949年至今),中国文化在决定国家政策、问题及发展等事项中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只是修改了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2](P324)

中国的文化传统能够对当代中国政治发挥全面而持久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得到解释。

第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条理的继承。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格。……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加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3](P533-534)他在1944年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话时,讲到中国共产党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思想问题时,他说:“继承中国过去的思想和接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我们既反对盲目接受我们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4](P192)进入21世纪,中国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的多次演讲中以自强不息、以民为本、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为核心,无一不是在呈现与解释中国政策的文化背景。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政治发展过程中,也必须尊重中国政治自身运行的规律性。钱穆先生认为:推行新政治有三个要点:(一)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个性,此即是一民族一国家之传统所在。(二)自己社会的现实情况,此因时代而变。(三)世界趋势。因有前一项,所以必要尊传统。因有后二项,所以传统虽要尊,但必须随时变。但无论如何变,不能丧失了自己的传统。[5](P118)

第三,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强大国家、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需要把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些正面、积极的因素融入新的时代,促进国家的团结与凝聚,有效抗御西方文化的消极影响。汤一介先生曾经指出:“如果我们人为地把中国民族曾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子斩断,那么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没有可能了。因此,我们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6](P3)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大国悲剧》一书中发出警示:“俄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向西方的急剧倾斜说明,如果对西方思想价值的吸收不采取批判态度,如果不考虑俄罗斯文化特点,而把西方的东西机械地向俄罗斯土地移植,就不可能完善祖国文化,而是使它遭到破坏。”“在当代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虽然俄国自身的麻烦和问题不少,但仍然积极努力地在保持与自己伟大历史相称的地位。但遗憾的是这一复兴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的危险——丧失自己精神世界的某些珍贵特色、生活方式和独特文化的危险。”[7]

第四,中国文化传统仍然在一些问题上影响着当前中国民众的政治价值观。在1993年和1994年针对大陆、香港和台湾的中国人的一项比较研究发现,当前大陆中国人的政治文化受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最大,尤其在道德领导权、政府责任等问题上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8](P486-487)李泽厚先生认为:虽然儒家的思想理论在历史上所依托的传统教育制度、政治制度、家族制度已经解体,但是它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在广大人们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状态……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处理各种事务、关系和生活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方针,亦即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某种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9](P34)

上述因素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需要将自身的执政模式深深地扎根于本民族的优质文化土壤之中,因此,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即执政理想、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思维、执政方式、执政路径、执政规范等内容,应当在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与现实需要的同时,回应源于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人的文化价值偏好,从中国特定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养料。

一、平等化发展的执政理想

加拿大学者贝淡宁指出:传统儒家对保证基本需要的关注可能会使得东亚的立法者在情感和理智上更倾向于认可相对平等的经济发展模式。[1](P18)郭齐勇教授认为,孔孟儒家力图通过礼义教化和规范来防止社会分配的严重不均,维护、保障老幼鳏寡的利益的思想,与罗尔斯正义观中关于应该有利于社会的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主张,不无契合之处。[10](P16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体公民的平等权利也得到了切实尊重和全面保障。《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母婴保健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了对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保护。《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族人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全部公民权利,少数民族公民依法享有少数民族特有的各项权利。宗教团体和信教公民在举行宗教活动、开办宗教院校、出版宗教书刊、管理宗教财产、开展对外交往活动等方面诸多宗教权利受到法律保障。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写入党章。“1978年到201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8岁提高到73.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9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5919元,分别增长了55倍和44倍。我们成功地使近5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为全球减少绝对贫困人口作出了巨大贡献。”[11]2011年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十二五”时期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等。[12]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其主要内容:一是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至3500元;二是将工薪所得税率由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并将第一级税率由5%降至3%。这样修改后,进一步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税负,适当增加了高收入者的税负。根据财政部税政司统计,经过这次调整,纳税人数将由现在的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将有约6000万人不需要再缴个人所得税。[13]

二、经济权利优先的执政目标

在儒家学者看来,经济权利是第一位的。政府创造条件确保人们具有基本生活手段的责任是高于一切的。这一价值观念在西方政治传统中不是如此显著。例如,它与罗尔斯给予确保公民与政治权力的正义第一原则的优先性相冲突。[1](P226)孟子指出,物质需要,虽然不是人之为人所特有的,但毕竟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并且,孟子认为一般民众的良好道德依赖于他们良好的物质生活。“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4](P42)在孟子看来,百姓的“福利”才是国家存在的根本,人们对于统治者的褒贬和评析,主要取决于他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的努力。[15](P3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具有实现现代化的强烈意愿,把推动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作为自身的责任。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党和政府逐步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促进了各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达成了国家的一系列既定目标,切实推动了经济现代化并且促成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为保障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权利提供了物质基础。建国以来,人民生活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从1978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39.8万亿元,增长了100多倍,年均增长达10%,是同期全球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收入超过4000美元,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11]

三、尚公的执政理念

儒家的“修齐治平”不是为君主专制理论设计的,其追求的是“天下为公”的理想,而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熊十力先生在解释孔子讲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时,指出“此言天下为一家,全人类若一体。故一切共同生活之组织,皆本天下人之公共意力以为之,无有一人得参私意于其间者。”[17](P179)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何信全教授认为熊十力所讲的天下人之公共意力,意思颇似卢梭的“普遍意志”(general will)。[16](P47)“尚公”的精神势必与追求“私利”、“功利”背道而驰。当代新儒家思想家唐君毅先生曾比较过中西社会的不同。他说,西方的社会是权利意识突显的社会;而中国社会是义务观点突出的社会。但义务的观点突出,并不表示只有顺民,因为义务的观点要从领导阶层入手。[17](P90)

江泽民曾深刻阐析了政党执政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最重要的是首先考虑并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18]

尽管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中国共产党始终宣告自己代表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建国初期,为了使数亿人口能够动员起来积极从事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需要有一支庞大的队伍从事党的工作。中国共产党针对党的干部工作作风“脱离群众”的倾向开展了大规模的思想整顿运动。邓小平在新的时期结合新的情况又强调指出:“当然,官僚主义还有思想作风问题,但是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19](P328,332)。腐败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对立的,人民群众对于反腐败的呼声很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级各类监管机构出台的廉政与反腐败的法规制度上千件。反腐法规制度的持续推出对于遏制腐败的加剧与蔓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但是依靠党的坚定决心和人民政府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实际行动,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连续多次进行了政府机构的改革。

四、实用理性的执政思维

西方人的思维特点源于古希腊哲学,希腊哲学习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带有普遍性、本质性的理念或标准,并以此来衡量和规范行动。儒家并不拘泥于固定的概念或标准,即探究事情究竟是什么?而是重视事物的存在形态,即怎样去做的实用理性。儒学本来就是一种关于秩序的学问,实用理性是儒家文化的经世哲学。李光耀曾指出:“儒教并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套实际和理性的原则,目的是维护世俗人生的秩序和进展。”[20](P412)李泽厚先生指出:变易不居,日新又新,和谐互补,实事实功,循序渐进,整体稳定……凡此种种传统特征即实用理性之重要精神。[21](P532)例如,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即君子对待天下各种事物,既不存心敌视,也不倾心羡慕,只以正当合理作为衡量标准,即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以正当合理的标准进行取舍。

为了振兴民族经济、提高国家实力、抗衡外国势力的欺压,1949年之后中国共产党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制定有效的政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共领导人从来没有采取照搬苏联经验的方式。1949年以前毛泽东的革命纲领的精髓是面向中国实际的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他也不准备放弃这个原则。此外,毛泽东强烈的民族主义导致了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一个不让苏联对中共事务进行任何控制的明确宣言,这也阻止了不动脑筋的模仿。”[22](P58)

实用理性的思维也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态度上。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规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它在二十一世纪展现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23](P34,38-39)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康指出:中共的主流思想意识是务实主义——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以及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视。刘康认为:“务实主义是中共一次次度过动荡和创造领导和统治奇迹的‘魔杖’。”[24]

五、“无对”的执政方式

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为无对,追求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宇宙的和谐,故能融释物我。这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他认为西洋人的人生态度为有对,形成人与物对、人与人对之格局,这是近代西方发展出民主的主要依据。美国学者费正清、赖肖尔揭示出儒家思想中的中庸特征,为梁漱溟的“无对”思想提供了佐证。他们认为:“内在的美德和外在的文雅保持适度的均衡,体现出孔子思想里中庸的特征。在印度和西方,哲学家和宗教领袖通常处事绝对,也就是说他们趋向于强调逻辑和数学上的绝对。孔子是个相对主义者,按照社会和人文的思想方法考虑问题。他确定了东亚的那种总是寻求妥协和中间道路的模式,正如《孟子》中很确切地评述:‘仲尼不为已甚者。’”[25](P47)“和(谐)”这个术语,其在儒学传统中的理解强烈而清晰地表明,各不相同的成分必须和谐相处。[26](P102)追求和谐的文化传统为孕育中国“无对的”政治模式提供了土壤。对当代中国来说,政治和谐依然是具有支配性的重要价值。

基督教通过对人性恶的揭示,使西方人对由人产生的权力可能导致罪恶的认识十分强烈。这种对于权力的怀疑态度为西方法律制度及其宪政的产生奠定了文化的基础。与西方以怀疑为特征的政治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中国人对个人与权威的关系明显是非对抗性的,就如同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是非对抗性一样,这是根深蒂固的。[27](P117)美国儒家研究专家Wn.吉道·德·贝瑞认为:“儒家非常强调正确领导者的作用,以及信任的重要性,因为信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因此,可以信任的领导者即君子,君子道德且智慧的领导赢得人们的尊重(令人肃然起敬)。”[28]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对塑造中国无对的政治模式产生了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自由主义民主的理想和实践与中国文化是相当疏离的”[8](P506),所以“在中国,当人们谈及民主和民主改革等概念时,一般来说指的不是多党制、自由选举或轮流执政。”[29]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部分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但是,这并不影响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其它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共同管理国家。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首次以宪法形式予以确认,这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在中国政治参与的整体格局中,具有民主参与功能的人民团体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各阶层的群众为一定的目的和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政治团体。尽管人民团体代表了各阶层群众的特殊利益和具体要求,但它们与国家之间不存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这是有别于西方国家某些压力集团的重要方面。中国政府尊重人民团体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通过加强政治领导,健全组织,完善渠道,为人民团体参政议政创造条件。

六、介入式的执政路径

研究古代统治史的英国学者芬纳认为,汉语中没有希腊语中的“自由”(eleutheria)概念,也没有条顿人的“自由”和拉丁语中“自由”(liber-tas)的内涵。它只有可被翻译成“准许”或“放纵”这样的表意文字。贝雷兹援引马克思·韦伯的话说,根据自然法则,个人自由没有范围限制。贝雷兹评论说, “自由”一词与汉语毫不相干,“当他们谈到‘自由’时,脑子里会有一些负面思想,比如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不受约束等。”[18](P345)贝淡宁也指出:“似乎东亚的普通民众比较愿意以限制个人自由的方式推进共同的善,或许这是儒家文化传统的痕迹。”[1](P74)

与西方自由、放任的价值观相对立,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政府积极而又强有力的介入社会生活。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孔子讲的既可以是家长、老师对儿女、学生的责任关系,也可以是政府对老百姓的一种责任关系。

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在接受人民的委托后负责任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采取介入式的执政路径,即以正确的判断有效率地对社会进行集中规划、建设与管理。自由放任的政府管理模式通常不具有长期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加上党委、政府、军队、人民团体的统一协调,中国的整体动员能力、集中动员能力在全世界也是相当发达的。在中国历次的自然灾害中,由党中央国务院统一组织领导的救援、重建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赞扬。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能够在中国社会中贯彻自己制定的政策,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能与大多数群众保持直接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经过90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分布广泛、完善严密、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体系,与人民群众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026.9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为389.2万个,其中基层党委18.7万个,总支部24.2万个,支部346.3万个。[30]中国公民被政治上相互协调的类似“传送带”的各种组织机构整合起来。除了单位和居民委员会之外,还通过一系列社会群众团体与组织(工会、妇女联合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工商联、学术协会、劳动团体等)对民众进行动员和管理。组织化的而不是散漫化的社会生活方式为政府在大规模人口国家中有效解决诸多社会问题提供了基础条件。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结合新的形势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七、自律型的执政规范

中国的德治思想要求尊重和实践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李泽厚先生认为:“儒家的‘仁’,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9](P32)这种心理模式要求国家的领导者应当成为道德上的楷模,这是被领导者自觉服从领导者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这就要求国家的领导者在政治上要严格自律。

仁道强调自我驾驭是仁的关键。发现缺点是知仁的一种方式。制驭克服道德和精神上的“忧惧”的唯一办法,就是经常“内省”。[31](P88,89)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以自律的态度对待工作上的得失。毛泽东曾经指出:看来,错误不可能不犯。如列宁所说,不犯错误的人从来没有。郑重的党在于重视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分析所犯错误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公开改正。哪里有完全不犯错误、一次就完成了真理的所谓圣人呢?[32](P569)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党和国家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反腐败与廉政建设方面设置了专门的职能机构,不仅有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而且有国家司法机关、政府监察机关、政府审计机关以及国家预防腐败局。并且,把对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教育作为廉洁从政教育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至2010年,中国公众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70.6%;公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比例从68.1%上升到83.8%。国际社会也给予积极评价。[33](P6)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民主法制体系的逐步完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1][加拿大]贝淡宁.超越自由民主[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美]劳伦斯·迈耶.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钱穆.国史新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6]汤一介.关于复兴儒学的思考[A].陈来,甘阳.孔子与当代中国[C].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8.

[7][俄]尼·伊·雷日科夫.大国悲剧[N].社会科学报,2009-9-17.

[8][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9]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郭齐勇.中国儒学之精神[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1]曾培炎.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领导者和实践者[J],求是,2011,(11).

[12]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N].法制日报,2011-3-16.

[13]宋伟.个税起征点提至三千五中低收入者税负减轻[N].人民日报,2011-7-1.

[14]白彤东.旧邦新命:古今中西参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英]芬纳.统治史:古代的王权与帝国——从苏美尔到罗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6]何信全.儒学与现代民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7] [美]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7-1.

[1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0]新加坡联合早报.李光耀四十年政论选 [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4.

[21]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2][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3][美]弗朗西斯·福山.美国没有什么可教中国的[N].英国:金融时报,2011-1-17.

[24][美]刘康.务实的革命[N].香港《南华早报》,2011-6-28.

[26][美]弗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27][美]郝大维、安乐哲.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与中国民主之希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28]刘一虹.儒学是宗教吗——访美国儒学研究专家Wn.吉道·德·贝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9-7.

[29][西班牙]恩里克·凡胡尔.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八个关键问题[N].参考消息,2011-2-14.

[30]王秦丰.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D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wszb/zhibo459/content_1891715.htm,2011-6-24.

[31][美]杜维明.儒家思想新论——创造性转换的自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3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文化
文化与人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