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转化医学理念指导医学研究生教育
2011-12-09陈发明
陈发明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作为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经历了近10年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引领未来医学研究发展方向的路标。转化医学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和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003年,新上任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Elias A.Zerhouni博士在向国会报告其NIH改革计划路线图(NIH Roadmap)中,首次正式确立现代转化医学的概念——双向、开放、循环的科学体系。转化医学的实质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其本质是如何将实验室科研成果快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疾病防治的实践中[1]。同时,这种新的医学研究模式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返回实验室进行深入基础研究,从而推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全面提升,并最终使广大病人受益。转化医学试图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药技术研发和社会公共卫生之间建立起一个双向转化的桥梁,即具有双通道效应的“B2B”模式[2]。
转化医学理念的提出是人类医学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它不仅涉及到基础和临床各个专业学科的改革,更有关于现在和未来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医学教育体制的改革。现行管理体制中,为教育而教育、为研究而研究等理论脱离实际的模式仍然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脱节。用现代转化医学的理念指导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适应未来医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转化”型医学人才,已引起各国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催生出很多不同等级的战略行动,从而也成为新一轮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契机[3]。
1 未来医学研究生应具备转化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转化医学是一种新理念,从事转化医学研究需要一些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基础研究的成果不可能轻而易举的成为临床应用技术或方法。在基础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之间,有漫长而艰苦的路要走,而且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其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转化医学人才的缺乏和转化医学人才培养滞后问题。例如,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脱节问题,主要是因为具有连接这个鸿沟的知识和人才严重不足而形成的。知识体系的精细分支,基础科学家与临床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必然导致转化效率低、转化过程不规范,甚至随意性和功利性时常居主导地位。在未来医学发展的路线图中,需要有大批具有转化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确保能够在基础研究,临床医学与社会预防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循环,从而推动医学科学持续、健康并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并最终提高人类防病、治病的能力,促进全人类卫生健康水平的真正提升。
以人为本是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无论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都是为了增进人类的健康,都是为了防治疾病。因此医学研究不仅要为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理论,更要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药物[4]。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也要符合这个客观规律,使学生掌握现代转化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循证医学的基本规律,成为“转化”型医学人才。从20世纪初开始,为了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学科首先分化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学科,进而细分为不同的专业,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专业性极强的高层次人才。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进步,现代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间出现了明显的脱节。我们虽然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但这些成果并没有迅速给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福音。这主要是由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基础科学家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与合作。随着对循证医学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转化医学被认为是连接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的重要枢纽,并成为未来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必需遵循的科学规律。
转化医学的提出并非现代医学中不存在转化医学的内容,实际上它是与医学的产生、发展相伴而行的。体外受精技术的临床应用、螺旋CT的诞生、人工胰岛素的合成以及现代种植技术的发展等,都是转化医学的经典范例,给现代医学和人类健康带来深刻的影响。转化医学提出的目的在于通过增加对转化医学的重视和投入,将转化医学的无序化变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研究领域,并形成科学研究、临床转化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系统模式。要使转化医学研究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自觉性的行为,就必需从研究生培养阶段开始,不断传授、强化医学研究生转化医学的理念,形成学科交叉、知识融会,才有可能打破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固有的屏障,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双向转化,缩短转化时间,提高转化效率。转化人才的培养和普及,有助于在未来转化医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之间构成有机的交联网络,并形成多个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转化医学研究团队,从而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预防、护理等应用领域之间的交流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经常化。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使更多的基础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临床,并在应用中得到更快、更好的反馈,使我们的病人更快的成为医学基础研究成果的最大受益者。
口腔医学领域是转化医学研究的一块沃土,这里有丰富的病员和广泛的临床需求。以涉及到几乎半数世界人群的牙周炎为例,目前就没有切实可靠且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不断加强口腔转化医学研究,把组织工程技术、干细胞治疗引入牙周病的治疗,是很有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如果能在转化医学研究中找到突破,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彻底提高口腔卫生系统的发展水平。不可否认,无论在科研水平还是研究生培养方面,口腔医学的发展比大医学落后了很多。但从转化医学的角度,我们与大医学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着眼未来,从人才培养入手,在未来转化医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就一定会有所作为。我们的实践经验对大医学发展也会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
2 转化医学与医学研究生培养
转化医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一门学科,它包含了来自各个医学领域、各个医学学科的各种知识、工作和研究成果。然而现实中,碎片化、效率低下、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已经成为影响转化医学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的今天,要解决各自为政的碎片化格局,转化医学研究者需要有全球化的视角[5]。也就是说,在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培养他们以整体的观念来发现和解决临床科学问题、开发新的诊疗方法和手段、制定并管理开发流程的能力。但任何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培养“全才型”研究生也不切实际。因此只有形成学科交叉融合,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总而言之,培养研究生的整体意识和各个科学领域的研发人员团结合作的精神至关重要,可以达到优化和整合研究资源,合理利用团队的力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转化”型研究团队的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基础医学知识,熟练的实验研究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知识的转化型研究人才(或人才组合、研究团队)。这就涉及到研究生教育模式的转变,一方面要培养出具有较强临床背景知识的基础医学科学家;另一方面则要联合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繁荣多学科交叉研究与合作。为加强医学研究生的临床医学背景,每个研究生均应有一个临床医生和一个基础科学家作为导师(或辅导老师),这并不是单纯以临床医生为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引领了基础医学的巨大进步,但是这些进步并没有很快转化为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措施,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科学家没有或缺乏临床医学背景和相关知识,或是目前科研体系中缺少经验丰富的临床研究者。更确切地说,就是缺少真正的“转化型”医学人才。
由此可见转化医学今天面临的困难,归根到底还是专业人才匮乏的困难。在所有参与转化医学的研究人员当中,应该有一群专业性强、具有全球视野的、精通国际领域问题的“领航员”,他们负责指导整个研发过程,引领科学研究有的放矢、研有所用。这样的人才是转化医学最急需的,也是最紧缺的,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改革去锻造和磨练使更多这样的“排头兵”来引领未来转化医学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6]。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等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临床科学家和“转化”型人才的培养。如美国衣阿华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科学家培训计划中,在任何时期申请进入该计划的在校医学本科生,都可以获得至少两年的教导式和导师制的临床研究培训,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与临床相关的科学研究,从而获得MD-PhD学位。
当然,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要求每个转化医学从业人员都是全才,都精通各个领域。但是,他们必需具有全方位的视野、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具有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背景知识。理想的情况下,他们应该通晓转化医学中的规范程序、熟悉转化研究应遵循的章程。这实际上属于转化医学专业知识的范畴,是对转化医学管理层的要求,但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7]。显然,我们的医学研究生更有潜力成为未来转化医学的领航员,他们可以协助学术科研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为适应转化医学的发展需要建立一整套的临床研究方案和科学管理规范。随着转化医学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无论是从个体角度还是公共整体角度来说,转化医学理念在未来医学研究生培养方面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为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我国医科研究生培养体系比较复杂,包括培养从事基础研究或临床实践的研究生、学术性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七年制和八年制的研究生[8]。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就是要培养三种人才:作基础研究的医学科学家,能看病、看好病的临床医学家,将来能做行业领军人物的又懂医学又懂科学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目标,适应转化医学需求,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尽早行动,围绕重点发展方向,配置研究生资源,协助导师形成并建立科研团队,同时也促进导师执教能力的进步和提升,进一步推动医学、生命科学的发展和转化型人才培养。在可持续性卓越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上,我们可以进行多重探索与尝试,例如将重点学科建设、转化医学平台建立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建立招生导师准入制和动态管理,建立导师交流互换或联合培养制度,建立实验室、临床轮转和双向选择机制等等。同时,努力拓宽卓越研究生培养途径,如建立多名导师协同带教制度,不断改善对导师和学生的评估体系,打造研究生为主体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通过基础与临床合作提升研究生整体培养水平等。
3 未来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展望
转化医学涉及复杂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其基石是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均衡发展,因此也对医学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当数额的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转化型研究,并不意味着要减少基础研究的投入,转化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发和探索,转化医学的的实现是不能以牺牲基础医学研究为代价的。如果基础研究落后或被削弱,也就减少了转化医学的意义。而且转化医学很难、也不能与基础研究完全分割开来,因为基础研究与发现本身就是转化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基础研究的进步也就无从谈起转化型研究[9]。例如,正因为有了体外授精现象的发现,才有试管婴儿技术应用于治疗不孕不育症的转化型研究;正是因为胰岛素的发现和体外人工合成,才为无数糖尿病病人带来福音;也正是因为骨结合理论的建立,才有现代牙科种植技术的迅猛发展。由此可见,未来研究生教育模式仍然要把基础研究科学家的培养放在一个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只不过在培养过程中,应努力引导基础研究生更加关注转化型研究,涉足转化医学,增加与临床科学家和临床医护人员的合作与交流。
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通过数十年来的教育实践和探讨,目前无论在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规模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很多研究生早已成为科研一线的中流砥柱。然而,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符合国家发展和战略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任。要搞好医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我们必需紧紧抓住导师-课程-科研项目-研究平台或实习基地等几个要素。以导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导师整体科研水平和指导能力,特别要使医学研究生导师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以学术创新意识培养为导向,完善研究生课程改革体系,启迪研究生创新思维;以科研项目为基础,从临床需求出发,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升研究生自主创新、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国际交流计划为依托,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提升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10]。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的主体,也应深刻认识到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清楚意识到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脚踏实地推进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跨学科和国际化思路,为未来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走出一条新路。未来医学研究生要驾驭转化医学研究,也应向公众阐述并帮助他们理解自己做了什么,要做什么,从而获得最为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其中转化医学领域的期刊杂志和其它学术媒体可以起到桥梁作用。只有得到广泛认可,转化医学研究才能真正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在实际中,应努力缩小基础研究生与临床研究生之间的距离,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科的交叉整合,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因材施教,才能最终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11-12]。
4 小结
未来转化医学研究任重道远,意义重大,是人类健康事业的系统工程,也是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构筑转化医学研究、实践和人才培养的平台是未来医学发展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卫生健康系统水平整体提升的保证[3]。强化和推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医教研一体化的教育运行体制和模式,建立转化医学中心和技术研究平台,全面推动转化医学研究和医学成果临床转化是摆在我们面前重中之重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应有这样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医学研究生转化医学理念,鼓励学生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双向交叉,将学生具有转化医学知识和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总之,从加强医学研究生教育人手,加速培养转化型医学研究人才,强化人员的合理配置,有望在未来医学发展中,促进基础研究与我国病例资源优势的深度整合,快速提升我国诊疗技术和生物医药研发的原始创新能力,并在重大疾病发病机制与防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最终提高我国的综合卫生系统防病治病的能力。
[1] Mankoff SP,Brander C,Ferrone S,et al.Lost in Translation: Obstacles to Translational Medicine[J].J Transl Med,2004,2 (1):14.
[2] 杨春喜,殷宁,戴魁戎.转化医学[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7):499-502.
[3] 陈发明,金岩,施松涛,等.转化医学:十年回顾与展望[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1):1-7.
[4] 刘保成,贺光,贺林.转化医学:从基础科研到临床应用[J].国际遗传学杂志,2010,33(3):147-151.
[5] Albani S,Prakken B.The advancement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from regional challenges to global solutions[J].Nat Med.2009,15(9):1006-1009.
[6] Albani S,Colomb J,Prakken B.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 from clinical diagnosis-based to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ie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J].Clin Pharmacol Ther,2010,87 (6):642-645.
[7] 构筑转化医学平台,促进医学教育改革.中国医学生物信息网.http://cmbi.bjmu.edu.cn/news/report/2009/trans_m.html.
[8] 杨凯.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思考[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7):870-871.
[9] 王振义,王鸿利,陈赛娟.基础与临床研究密切结合的科研理念[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7):755-758.
[10] 敖琳,何宇.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教育[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753-1754.
[11] 刘杰,吕有勇.解析转化医学:医学科研选题应源于临床[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8):2665-2666.
[12] 蒋学武.哈佛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实践的启示[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2):1519-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