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争夺结局决定于何种因素
2011-12-08文曲俭
文 曲俭
今年5月下旬,中国海监部门在南海驱逐越南勘探船,引发了越方和菲律宾的强烈反应,美国也乘机插手。鉴于目前国际上和平发展的大趋势和各方利益相关,中国和南海周边各国都无意使用武力解决,这一风波随即平息,却刺激了有关各方注重发展相应的军事力量。缺乏空中掩护的海军难以出海作战,这是当年中国在南沙岛礁争夺中棋差一着的关键。近些年解放军海军在南海优势的逐步确立,恰恰也在于航空兵的实力大增。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兵等国现在也注重发展空中力量,不过其战机实力同中国的差距只能形成日益拉大之势。
当年中国无力控制南沙
从新中国成立直至1980年代,中国海军的基本战略是近岸防御的近海防御,除了舰艇的吨位小和战力差,解放军海军的最大软肋还在于以岸上为基地的航空兵没有出较远海面护航的能力。从1960年代至1980年代,中国战机性能日益落后,而且又立足于国土防空设计,航程普遍较短。全部收复西沙群岛后,解放军海军未能乘胜直下南沙,最大原因就是“头上没有帽子”,即没有空中掩护。
越南在当年能抢占到南海最多的岛礁,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岸上机场距离那里最近。从南越地区众多美国建造的机场起飞的战机,抵达南沙最西端的岛屿区不过200至300公里,距离南沙东部的岛屿也不过500至600公里。苏联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前期向其提供了50多架苏-22战斗轰炸机,作战半径可达600公里,正好可以为其弱小的海军舰艇提供掩护。
菲律宾的海军和空军历来弱小,不过它是美国的盟国。在1992年以前,美军在东南亚最大的海空军军事基地便设在菲国的克拉克,同年被火山喷发所毁后才最终撤离。菲军靠的是狐假虎威,从1950年代至1970年代占据靠近其岸边200至300公里的6个南沙岛屿,美军的空中保护又是其舰船活动的依靠。
马来西亚在1970年代后期占据南沙群岛最南端的曾母盆地周围岛屿。该处的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由于其所占岛屿距离其陆地只有100至200公里,更便于其作战飞机覆盖。马来西亚在1970年代以后又把增强战机和舰艇力量作为重点,加之其经济实力较强,在东盟国家中成为海空军建设投入最多的国家。
中国在当年争夺南沙时落于他国之后,除了机场距离太远,另一个因素是战机性能落后。由于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战机水平在20年内未得到质的提高,直至1980年代中期还以仿米格-19的歼-6为主力,空战性能尚逊于苏联供给越南的米格-21比斯和苏-22。此外,当时中国的海军舰艇对空防御能力又很差,直至1980年代中期以前还要靠舰上的高炮对高空射击。
中国早就有“两弹”(核弹、远程导弹)这种毁灭性武器,却只能在关系国家存亡的最后关头使用,不可能用于边界和海洋争端。因此,面对他国强占南沙群岛的岛礁,中国政府在长时间内只好限于发表声明抗议,这也是那时的军事实力所造成的无奈。
西沙建机场补救“腿短”
进入1980年代后,中国在军事上进入大幅削减军费的“忍耐期”,不过为改变南海斗争的不利局面还是做了一些工作。为解决机场距离南沙太远的问题,中央军委决定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建造机场,这样便可将航空兵基地再向南推300多公里。
西沙群岛上最大的岛屿永兴岛,面积为1.8平方公里,解放军于1959年进驻。该岛宽长都难建长跑道,而且土质以珊瑚沙、磷质石灰土为主,地表硬度不足,就地取材建场难以办到。因此从1980年起至1982年,大陆向永兴岛运送了含金属材料的混凝土,用于建设800米长的跑道、地下油库等,并以钢板扩建码头。由于这一跑道长度尚不能起降歼-6、歼-7,只能供运-7这种轻型螺旋桨运输机使用,这种机场只能解决岛上临时补给,还不能作为航空兵的前进作战基地。
进入1990年代后,中国军队在财力有所增长的情况下,又扩建永兴岛上的跑道,探取在珊瑚礁上灌入水泥等办法,至1994年使跑道长度达到1000多米。接着,岛上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机场建设,使用大量硬性工程材料,并做了部分填海,至2000年建成长达2400米左右的跑道。达到了这一长度,机场便足以供大型军用运输机、预警机、加油机和重型战斗机使用。据称,岛上还修建了大型地下机库,可储存重型武器和战斗机,此外又有新型地对空导弹部署,堪称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据国际上的卫星观察,永兴岛上至今没有常驻的战机,可能是鉴于平时在海洋环绕中保障条件差,加上岛小停机易受攻击,这里的机场将作为战时才用的前进机场或起中途加油作用。该机场距离南沙群岛北端的距离为700公里,相当于海南岛的航空兵基地向南沙出击的一个中转站。另外,从1990年代之后,中国海军航空兵装备的一系列新战机,如歼轰-7“飞豹”、从俄罗斯购来的苏-30、由苏-27改进而成的国产歼-11B,作战半径都达到1000公里以上,因而从海南岛起飞都可抵达南沙群岛海域北部。若有永兴岛基地中途加油和备降,作战半径便可延长到南沙群岛中部。
从1990年代以后,中国又改装轰-6为空中加油机,解决了向战斗机空中加油的问题,国产的歼-8和歼-10战斗机自身满油时作战半径虽然只有800公里左右,有空中加油机在中途加油,也可抵达南沙海域。其他重型战机得到空中加油,更可以延长留空时间,能较长时间在那里进行空战或巡逻。
由于中国的国防科研能力在改革开放后有了大幅提升,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能力已有大幅跃升,这主要体现在战机性能已超过南海周围其他各国。如今中国航空兵的主力已是近些年新装备的三代战机歼-11、歼-10、苏-27和苏-30,越南空军的主力还是1970年代至1980年代苏联提供的二代机米格-21,三代机只有为数寥寥的12架苏-27,还属于1990年代的初级产品且属按最低配置安装航电设备。菲律宾的空军更是不堪一提,主力战机只有十几架从韩国买来的美制F-5二手货,在二代机中也属低档品,现在还无钱添置三代战机。马来西亚因财力较充足,已装备了18架俄罗斯米格-29型飞机和8架美制的F/A-18型战斗机。这些三代机,与中国航空兵也远远不能相比。
现代空战远远不是单纯的战机交锋,发达的航空兵要有太空观测定位手段及远程导弹支援。中国已有南海周边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卫星定位制导和远程导弹精确打击能力,一旦开战,完全可以用巡航导弹或其他精确制导武器摧毁对手机场。可以说,如今的南海空中斗争形势,与1990年代以前已经有了根本的不同,过去中国航空兵在南海争夺中“够不着、打不过”的难题已经解决,稳居于优势地位。
在南海确立空中优势
中国由于有如今的实力地位,在近年的南海争端中已经不限于言语抗议,今年5月末以海监船驱逐越南在南海的石油勘探船便是显示力量的体现。越方虽摆出一副不惜以军事力量“保卫”其南海利益的架式,却十分清楚若打起来完全不是对手,随即又得大讲和平协商。菲律宾政府公开承认无力同中国交战,一心抱定了美国的大腿,但是美方同中国有更大的利益交换,还不会为他国的领海争端对华开战,这也使菲律宾总统急于在8月末访问中国以求缓和。马来西亚所占南海岛屿,同中国尚有越菲所占岛屿相隔,目前还未发生冲突,不过其担忧之心也溢于言表。
目前南海周边各国都清楚,今后空中力量的发展将决定谁在南沙争端中占优势。由于除中国外的他国都不具备自产战机和大中型舰艇的能力,越南和马来西亚都大力投资购买战机和舰艇。如越南在向俄罗斯以20亿美元订购6艘基洛级潜艇时,同时又购买了价值10亿美元的24架苏-30式战斗机,预计在2014年前全部交货。马来西亚也不甘示弱,计划购进2至4艘潜艇,并已向俄罗斯订购了18架苏-30战机。菲律宾因经济困窘,尚难制定大额军购计划,却希望美国或韩国向其提供低价的二手三代机。当然,以这些扩军计划同中国竞争,完全是自不量力,除拖累他们自己的经济发展外,不可能改变南海的军力对比。
现代战机和舰艇都是高科技水平和财力的堆砌,越南的国民产值去年刚达到1000亿美元,只相当中国的六十分之一,其军费也只相当于中国的三十分之一,当年那种靠苏联赠送先进武器的情况早已不存,外购俄制武器又远比中国的所产同类装备昂贵,如何搞得起对华军备竞赛?马来西亚的经济总量超过越南一倍多,军费也更充裕些,但同样无法同中国竞赛。不过马来西亚却也有海空方面的强项,那便是它的地理位置便于封锁马六甲海峡,而中国的外贸舰只近一半要通过这一海峡,这使中方同它发生冲突会有较大顾虑。
按照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趋势,同南海周边各国在海空军方面的差距明显会越来越大。中国的航空母舰计划已经启动,将来建成后首先会部署到南海(东海和黄海都不利于其活动),这又相当于在那里拥有了海上浮动机场,更便于航空兵的机动和前出。今年1月,中国的第四代战机又开始试飞,估计十年八年内将批量生产并形成战斗力,这样会使战机性能对南海周边各国领先整整一代,届时将掌握那里的绝对制空权。
在国际争端中,话语权都是由实力决定。南海的岛礁大都很小,如南沙最大的太平岛不过0.4平方公里,岛上本身也无什么特产。各国争夺那些岛礁,主要目标是根据国际海洋法来垄断开采所占岛礁周边的海中资源。过去中国面对他国在南海开探资源,只能限于外交谴责,想制止却无计可施。今后能够掌握那里的制空权,就能彻底改变中国过去维权的被动局面,战机前出半径的大幅延伸完全可以保护中国的海军舰艇和海监、渔政等执法船经常进入南沙海域。过去菲、越海军在那里常抓扣中国渔船和渔民的情况,将会彻底改变,反之将出现中方舰船在那里驱赶侵犯中国权益的外国勘探、钻井船和渔船的局面。有了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保护,中国下一步才能派海洋石油勘探船进入南沙海域,并在那里安全开展作业,若是那些外国弱小海军敢来干涉将无异于捋虎须。届时,将会出现南海周边的他国空喊抗议、中国可以不理不睬的局面。
当前国际上和平发展的局面,使各大国对小国都不能轻易使用武力。中国空中力量虽在南海占据优势,但因其主要起威慑作用而会尽量避免实际运用,达到中国古代圣贤所追求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军事行动的最高境界。因此,今后中国还会大力加强南海方向的空中力量建设,从而有效保障在那里的资源开发,真正用兵却会非常谨慎。
(据香港《广角镜》总第4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