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封刘家胡同民俗巷子“新老共生”环境艺术设计探讨

2011-12-08吴琛群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四合院刘家胡同

吴琛群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0 引言

“新老共生”的产生,是以人对空间的感知为基础的。 从中国古代建筑中可以借鉴很多优秀的设计原理,比如说窗花纹样、屋檐的瓦当和滴水、宅院门前的石狮子和抱鼓石、一进门的影壁等,都是很典型的传统设计元素。 同时,通过对空间的分析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得出更多的设计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时空连续的四维表现艺术,因为它具有时间和空间艺术上的不可分割性,并且是以人的主观感受为核心展开的。 人在这种时间顺序中行走,不断地感受到建筑空间样式在造型、色彩、样式、尺度、比例等各方面信息从传统民居到具有传统设计风格的新型建筑的刺激,从而产生不同的空间体验[1]。“新老共生” 是空间设计表现手法的一种, 总的说来,本次设计旨在利用空间的布局方式和建筑形式的演变,来表达古建筑到现代建筑的一个过渡关系。

1 环境艺术中的“新老共生”及影视效果

1.1 环境艺术中的“新老共生”

空间是有形的,是可以构造、生成的,而时间是无形的,所谓时间构成,实际上是时间体验的构造生成[2]。 在一个空间中,有老建筑的存在,又有新型建筑在老传统上的派生,两个空间以相互邻接的形式存在着。 这就是环境艺术中的“新老共生”。

运用这种手法, 可以通过建筑形态、 布局、材质、功能表现出新与老的交替。 空间可以往复循环,有去有回;而时间却是去而不返、不可逆转的。 用“新老交替”手法表现环境艺术中的时空感受,使传统四合院民居与新中式建筑和谐地存在,人在行动中连续变换视点和角度,在一条“胡同”这个小型公共空间中,就可以感受到一个从古到今的建筑演变过程。

1.2 “影视效果”在环境艺术中的体现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时空连续的四维表现艺术,如果人行进在经过设计的建筑空间中能体验到一种从老式建筑到新型建筑的变化,获得时空穿梭的陶醉感,那将会非常富有情趣。 这是因为这种环境具有艺术上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性,并且是以人的主观感受为核心展开的。 这与观看电影相似,电影画面的空间运动是通过摄影机的位移、镜头的变焦和镜头的剪辑形式,使人看到一个连续不断的画面。观看电影时,观赏的主体是人,与环境设计以人为核心的宗旨是一样的。 而体验空间则是主体在动,视点、视距也随之在变,建筑的形式、布局、材质随之在变,这样,空间透视关系不断发生位移,我们看到的则是一幅连续的动态画面,就达到了环境艺术中的“影视效果”——有了一个“新老交替”的视觉画面。这样一来,环境艺术就更加具有感染力。

2 刘家胡同及四合院传统民居环境分析

2.1 刘家胡同及四合院传统民居周边环境的原貌

图1 刘家胡同现状Fig.1 Present situation of Liujia alley

东司门,位于开封市老城区东部的一个十字路口,因曾是清代河南布政使司衙门所在地而得名。 由东司门向南不远,拐入左边一条不起眼的——刘家胡同(如图1 所示),便可找到开封城最有名的大宅院——刘家宅院。 据记载,刘家宅院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 年),距今已有120 多年的历史。 它是当时的河南首富、 尉氏人刘耀德在开封建的住宅,但它的名气却不是因为这位富甲一方的男主人,而与男主人的妻子刘青霞有关[3]。

刘家宅院与《开封市志》记载的几乎相同:东西两宅各三进院,结构基本相同。 东宅2 号院(如图2所示,现在由红旗幼儿园占用),一进院临街南屋面阔3 间,东西屋各3 间;二进院穿堂屋(过厅)面阔3间,东西屋亦3 间;三进院前有1 间门楼,里边为内宅,北屋正厅5 间,东西屋亦各为3 间,但面阔较前两进宽。 这位杰出女性的故居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2 刘家宅院东宅2 号院一角Fig.2 One corner of Liujia No.2 courtyard

2.2 刘家胡同及四合院传统民居周边环境的现状分析

刘家胡同如今狭窄得只能通过一辆三轮车(如图2 所示)。 刘家宅院坐北朝南,大院分东西两宅,均为三进四合院,左右两侧对称,共6 个小院,院后的花园将两宅连成一体。 胡同1 号是刘家宅院的西宅,为房管所占用,大门为居民占用,基本格局较初建时已经改变;胡同2 号为刘家东宅,一直为一所幼儿园(即红旗幼儿园)占用,建筑格局保存完整。

刘家宅院的西宅为1 号院,迈进与北土街相接的刘家胡同,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座宅院。1 号院的一进院现为民居,二进院、三进院现为顺河房管所使用。相比之下,2 号院保存基本完好,因此,1992 年4月1 日,2 号院被开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

3 刘家胡同及四合院传统民居的设计构思

3.1 整体规划

开封刘家胡同及四合院传统民居保护与设计是本次的毕业设计课题,设计依据刘家胡同的历史定位和政府的有关规划(如图3 所示)进行。 作为一个民俗街区和传统民居的环境设计,应当有中国传统建筑精辟之处和现代改良设计的延续。 与其他地区的民俗街不同,它应当反映开封市的城市节奏和北方传统四合院民居的独有特色,所以在整体规划与设计中,划分出两大区域,分别为保护区域和设计区域,保护区主要建筑形式以刘家大院(将成为该地区的民俗博物馆) 的北方四合院为核心展开,而设计区植入餐饮、娱乐、宾馆等现代建筑,以满足人们来此民俗街的综合需求。 建筑形式还会以中国传统形式为原型,并置入现代材质,对沿街门楼进行改良,呈现出一种新中式建筑,为民俗街区提升亮点。

图3 刘家胡同区域划分Fig.3 Liujia alley districts

3.2 “新老交替”设计手法的运用

3.2.1 用光来营造“老与新的区别”

光的变化是影响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 “光是建筑艺术的灵魂”,光可以在实体空间之外,起到构建空间、渲染气氛、突出重点、表现色彩等重要作用。 而光是可以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通过映射在新老建筑上不同色彩效果的光、用不同色温和色彩进行强弱对比,都能营造出“老与新的区别”。

用光可以建构四合院的层次空间:明和暗的差异自然地形成室内外不同空间划分的心理暗示。 光微妙的强弱变化可以造就空间的层次感。 光在环境艺术中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 其中自然光对空间感受的影响最大。 在传统四合院建筑群区域,多采用自然光,不补充太多的人造光线。 这是因为古建筑具有古朴的气质,天然的阳光射入四合院的院落里时,更能体现出古代建筑“浑然天成”的意境。 北方地区季节分明,在刘家胡同中,可以通过不同自然光线景色的四季变幻来渲染出老胡同的岁月感。 自然光的投影伴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使建筑成为艺术的光。 在新型中式四合院的设计区域,为了体现出设计改良的目的,在街道和建筑的附近置入地射灯,营造出区别和指引的效果;再在建筑外墙体和门头上补充不同色彩效果的射灯,补充人造光源,赋予它与老建筑不同的空间层次。

3.2.2 空间布局创造“老与新的不同”

人们对于建筑物室内外的审美体验,往往产生于视线或身体的行进中,即随着时间和空间依次展开,人对于空间的感受就是在这种行为过程中形成的。 以四合院的空间布局为例,就是通过人的行走产生视觉变化所形成的空间变化感受。 大门开在正北方向的偏西位置,人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影壁,大门左侧是倒座,此时还不算真正进入了主人的家里。 直到左转来到垂花门的前面,才算是开始了与主人的真正接触。 拾级而上,慢慢接近高于地面的正厅;再一次上台阶,进入正房,才得以拜访主人。 人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步步感觉进入到了整个建筑的核心。 这样的设计,可使人在运动中感知一个有张有弛完整而流动的空间布局[4]。

在这次刘家胡同及四合院传统民居的设计中,新型四合院建筑空间布局组合设计借用和延续了传统四合院的空间特点——“起承与转合”(如图4所示),在这里,起承转合即为建筑的开端(入口)、过度、高潮和结束。 在四合院的建筑中,“起”在大门和影壁,“承”在垂花门,“转”与进入垂花门后豁然开朗的庭院,“合”于进入到正厅。 通过空间的转折拉开人在空间中行走的节奏,构成了空间环境中有始有终、有变化有高潮的完整空间序列。 通过传统建筑布局中“围与合”的再现,使老建筑与新建筑在相互接续的同时,也有不同的空间层次。

3.2.3 用建筑形式来表达“新老时空的画卷”

图4 设计构思演变Fig.4 Design idea development

王受之在《建筑中的国语》一书中说道:“如果地貌平淡,建筑就应该比较戏剧化;如果地貌上没有地域性、民族性,那么建筑和规划应该有反映民族性和地域性建筑。”[5]开封地势平坦,属于平原地区,所以,建筑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就更为重要了。 在刘家胡同的设计中,既有保护区里的刘家大院的传统四合院民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门楼,又有设计区的新中式建筑,把这两个区域很和谐地统一起来,是本设计目的(如图5 所示)。 笔者在设计中采用了层层递进的建筑形式,胡同以刘家大院传统民居为核心展开, 胡同的中间部分是民国时期的建筑门楼,再往后,置入新中式的改良建筑,把墙体分为老四合院保留墙、民俗记忆墙、导视广告墙三个部分。 通过墙体从老到新的转折和建筑形式上从传统到现代设计的穿梭,让人在建筑间行走的过程中眼前呈现出一幅历史的画面,用建筑形式的渐变来表达“时空的画卷”,用“时空的画卷”来表达空间与时间的关系。

图5 设计区的新中式建筑Fig.5 New Chinese-styled buildings of design area

4 结论

在设计构思过程中, 通过对实地的反复调研,发现了胡同交通拥挤、周边建筑环境复杂、建筑质量低的问题。 本设计方案通过对刘家胡同道路中段和后段的开口处理,以及连接胡同末端的贤人巷道路的改造,实现了3 个胡同的串联,有利于交通拥挤状况的改善。

在这次设计中,主体是老建筑与新建筑组成的刘家胡同,在建筑上,注重老建筑与新建筑的过渡关系。 让人在经过、浏览建筑的时候,如同观看一幅历史画卷。 用以说明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表现已不是传统的二维或三维,也不是简单的时间艺术或者空间艺术,而是两者有机结合的多种设计手法的整体表现。 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在于空间总体艺术氛围的塑造。

本次设计的启示在于, 改变传统的设计思维方式,以人为核心,用优秀传统设计元素来丰富现代环境艺术,使新与老同时存在,在传统的基础上用现代的手法设计出更好的作品,实现环境设计中的“新老共生”。

[1] 赛维.布鲁诺. 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2.

[2] 王贵祥. 东西方的建筑空间[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34.

[3] 周斌,尚杰. 开封老宅院[N]. 汴梁晚报,2007-07-07(A4).

[4] 王其明. 北京四合院[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16.

[5] 王受之. 建筑中的国语[M].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社,2006:9.

猜你喜欢

四合院刘家胡同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羽翼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system in Hong Kong
当 我 们 一 起 走 过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四合院下的宝藏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