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城区引进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载体的思考

2011-12-08上城区科学技术局

杭州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产学研城区高端

袁 东 上城区科学技术局

上城区引进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载体的思考

袁 东 上城区科学技术局

上城区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概况

近年来,上城区积极引进大院大所,高层次、多形式地推进创新载体共建工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23家,引进院士创新团队2个,建立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研发中心(技术中心)11家,市级研发中心(技术中心)20家。十一五期间,累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02项,为企业创造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上城区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呈现出如下特点:

⒈形式多样,注重实体

上城区在大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包括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载体、企业委托高校院所开发关键技术、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发新产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实习基地、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或实体等形式,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为形成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创新载体的区域创新辐射力,上城区以优势科技企业为依托,积极推动实体型的创新载体建设。目前已建立中国机械科学院浙江分院等4家实体型创新载体。这些创新载体的建设始终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导向,采用股份合作的形式组建法人实体平台,体现出技术起点高、研发实力强的特点。以中国科学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系统中专家、院士为依托,注重发挥大院大所人才资源优势,合作组建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广泛开展与区域经济产业相关联的有关行业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的应用研究与转化推广。

⒉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

上城区20多家创新载体依托大院大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先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开发与转化活动。“十一五”期间,累计转化成果160多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0多项,开展技术服务与咨询数千次,为区域经济科技创新做出显著贡献。

典型的代表是中国机械科学院浙江分院。分院2005年成立,依托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实施汽车零部件精密冲压技术、电热爆炸喷涂技术、中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等成果转化20多项,为杭钢、杭氧、杭汽轮、西子集团以及宁波等地的大中型制造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近百项。2006年联合浙江大学、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搭建了浙江省机械装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了浙江省机械制造业技术服务网络系统、企业诊断工作站、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站、人才培训工作站、精密成形技术实验室、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技术实验室和数字化控制技术实验室,至今已开展波纹片精密成形自动生产技术、轧辊激光处理技术、加工中心数字控制技术等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21项,为全省1000多家机械制造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转移、研发创新、产业孵化、产品检测、人才培训等服务3000多项,产生的间接效益在32亿元以上,为浙江机械装备制造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⒊高端人才集聚效应初显

上城区通过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分别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机械科学院、浙江大学等省内外20多家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高端人才的汇聚效应。先后协议引进高端人才62名,其中院士4人,教授24人、研究员14人、高工10人、博士10人。其中实体型创新载体成为高端人才引进的主力军,体现出高端人才团队式引进的巨大优势。如,浙江应用工程材料研究所,2006年由中国机械科学院浙江分院与陈蕴博院士合作共同成立,研究所成立之初就确定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技术领域,详细制订了的人才引进计划,协议引进以陈蕴博院士为核心的包括中国机械科学院、山东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在内的20名科技人才组成的创新团队,其中高级人才16人,为研究所成果转化研究和产业化推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与人才保障。

上城区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虽然比较大,但最多支持3年,并没有形成长期性、持续性、系统化的针对载体服务内容的专项配套政策扶持体系,缺乏针对创新载体发展规划而制定的长期的和量化的评估考核跟踪机制,导致创新载体长期稳定发展后劲不足。

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资源共享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建立时间较短,知名度和影响力缺乏,技术供需之间缺乏畅通的信息渠道,载体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优化。

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建设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不够紧密。载体在推进上城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缺乏结合点,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方面未充分发挥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作用。

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高端人才稳定培养机制有待建立。创新载体引进的高端人才只能不定期到载体单位来开展相关工作,往来不便,交流不畅,导致这种人才团队组织结构的松散性,不利于创新载体人才队伍的稳定培育和创新载体创新能力的系统性、持续性建设,影响载体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上城区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发展的建议

⒈加强政策导向作用,完善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配套政策

为进一步发挥创新载体所蕴含的技术实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潜力,需要加强科技政策引导,建立行业技术服务、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培训、产学研项目合作开发等专项扶持政策。

政府可以采取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服务的形式,每年对载体予以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建立严格、量化的载体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形成具有持续性、系统化的载体专项配套政策扶持体系,促进载体的人才、技术和科研设施等科技资源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⒉实施孵化体系对接,促进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产业集聚

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与区域经济的结合紧密度,一是取决于区域经济结构中相关产业与载体在技术服务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对接程度,二是取决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在载体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以及成果转化中服务产业裂变的能力。因此,加强载体与区域经济的紧密结合,不仅需要积极加强区域内相关企业与载体之间的对接,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促进载体科技转化成果成为创业种子的孵化机制,将载体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纳入区域科技孵化体系,实施开放性的区域科技孵化政策,激发载体在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产生产业裂变效应,使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更多地以新办企业的形式在本地落地生根,从而围绕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形成相关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⒊加强“政产学研中”互动,畅通信息服务渠道

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通过整合相关联的科技创新资源,建立了高效率的应用型研发机制,为区域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咨询服务。但要实现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咨询服务,除了高效率的应用型研发机制外,还必须建立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与区域企业之间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高效率沟通机制。这就需要与地方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紧密结合,建立政府、行业协会、载体、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动机制,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政府应积极营造政策环境,整合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引导、支持地方行业协会发挥其纽带作用,组织开展行业关键技术发展趋势研讨、技术合作研发、成果转化推广与技术服务活动。

⒋完善试验条件建设,提升高端服务能力

开展功能检测与试验是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开展应用型研究的重要硬件基础,也是向企业提供新产品与创新服务的重要手段。

要支持中国机械科学院浙江分院进一步加强精密成形技术实验室、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技术实验室和数字化控制技术实验室的建设;支持浙江应用工程材料研究所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材料实验室建设;支持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加大投入,完善相关设备仪器,建设提升浙江省RFID产业技术水平所必须的RFID测试微波暗室,鼓励射频中心进一步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牵头组建浙江省级物联网行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杭州丰强土建工程研究院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高起点谋划锚固工程综合实验基地建设。

⒌建立高端人才培育机制,实现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可持续发展

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存在的价值就在于通过整合创新人才、科研设施及先进成果,高效率地开展研发应用、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其中引进、整合与集聚创新人才,并为区域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创新服务是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目前全区载体引进的高端人才都是松散型合作关系,高端人才在院校中本身都有各自的研究计划和工作任务,只能在载体有确定项目时临时到载体来指导相关研发工作,在载体人才体系中存在负责衔接外部高端人才和本地共建单位原有技术人才队伍之间的人才梯队断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载体人才队伍的稳定培养和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在行业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中主动性介入不足。

因此政府应制定载体人才培养专项政策,引导载体本地共建企业加强与引进院所以及高端人才之间的合作,通过载体委托培养的形式建立载体在职研究生培养点制度,以引进院所高端人才为研究生导师,以课题组、项目组等形式开展研发与应用研究,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本地人才梯队培育、研发能力提升机制,为载体的可持续发展与壮大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产学研城区高端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高端油品怎么卖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