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实施海归人才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2011-12-08施月仁金维立
施月仁 何 宣 金维立
萧山区人事局
萧山区实施海归人才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施月仁 何 宣 金维立
萧山区人事局
海归人才作为掌握现代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萧山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掌握先进技术和理念、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海归人才。正视人才资源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吸引集聚海归人才来萧创业创新,以海归人才战略助推发展,完善“走出去+请进来”引才链、探索“孵化器+加速器”培育链、优化“大服务+宽平台”环境链三大举措,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
一、萧山区海归人才工作现状
(一)海归人才队伍总体情况
萧山开展海归人才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工作起点高、措施实、推进快,凭借雄厚的民间资本、高效的政府服务、浓厚的创业氛围、和谐的社会环境,吸引和集聚了一大批海归人才到萧创业创新。
截至2010年6月,萧山区共有登记在册海归人才149人,主要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特点:一是年龄优势明显。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海归人才有108人,占总人数的72.5%。二是整体素质较高。硕士及以上学位共有123人,占91.1%。有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人入选杭州市新世纪“131”人才工程,2人获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资助。三是专业结构合理。对63名海归人才的抽样调查显示,经济类、管理类、工程技术类人才较多,专业结构与萧山发展战略重点吻合。其中理工类专业占52.4%,财经、管理类占34.9%,语言、法律及其他专业占12.7%。四是择业理性务实。海归人才向非公经济领域聚集的趋势明显,目前在萧自主创业的海归人才有61人,占总数的40.9%;在企业就业82人,占55.1%。五是实践经验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7名海归人才曾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一定职务,20名海归人才带着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回国,工作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创业创新能力。六是自主创业层次较高。萧山共有58家海归人才创办的企业,其中注册资本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12家。
萧山区海归人才队伍情况统计表
(二)萧山区开展海归人才工作的主要经验
⒈强化政策驱动效应,环境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先后出台《进一步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萧创业的若干意见》、《有突出贡献人才住房申购实施办法》等多项优惠政策,为海归人才来萧创业提供较为完善的政策保障。萧山区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留创园建设和海归人才到萧创业资金扶持、生活补贴、科技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奖励、配套资助等,海归人才最高可获200万元以内贷款的贴息补贴、50万元科研资助、50万元住房补贴和一次性100万元创业资助资金等。近两年,萧山共向8家海归企业一次性发放创业资助资金190万元。
⒉强化平台带动效应,创业推动力进一步增强。
2007年8月,市人事局和萧山区政府共同建立杭州市留学人员萧山区创业园。留创园总面积2.8万平方米,提供80-1100平方米规格的孵化单元。萧山还引入了虚拟创业区概念,围绕“三点一面”(“三点”指国际创业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中心、闻堰影视频基地,“一面”指分布在萧山区各镇街的海归人才创办企业),构建辐射至萧山区的开放式创业园管理模式,为海归人才创办企业均等享受创业优惠政策提供了保障。
⒊强化服务促动效应,栖息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专家与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留创园管理服务中心,开设服务窗口,推出学历认证、政策咨询等一站式、个性化服务,协助海归人才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帮助解决家属随迁、子女入学、落户等后顾之忧,并通过向海归人才发放《留学人员工作证》,保证其享受市民待遇。留创园管理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已为海归人才提供各类服务近600人次。
⒋强化纽带拉动效应,人才集聚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拓展与海外留学生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努力畅通海归人才来萧创业渠道。2009年11月,举办萧山区资智合作洽谈会暨创业投资说明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92个,其中签约8个。同时,以萧山区海归人才创业发展促进会为载体,通过召开智资对接联谊会、海归人才座谈会等,着力深化海归人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海归群体的凝聚力。
二、萧山区实施海归人才战略的障碍
目前萧山实施海归人才战略既具备经济基础扎实、投资环境良好、发展空间巨大等优势,也存在不利因素。
⒈城市品牌效应不显著。萧山是杭州的一个城区,城市品牌效应仍不及苏州、宁波等地。因此,很多海归人才更愿意选择到杭州主城区创业,或是到临近的上海、苏州等地发展。
⒉创业要素保障不健全。萧山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承载力有限,减排压力较大,较难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受住房、交通、消费水平等影响,企业招才留才不易,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此外,融资渠道不畅,资金要素矛盾比较突出。在萧创业的海归人才普遍认为研发阶段政府投入较少、创业中政府支持力度有限、市场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而海归项目与民营资本合作方面,虽然有了良好的开端,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企业家担心潜在的风险,造成智资失之交臂。
⒊科研工作力量不配套。萧山科研院所严重匮乏,缺乏公共实验室,缺乏研究所需的高性能计算机、高端检测、实验设备等科技配套,给企业科研工作带来困难,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源利用。
⒋后续配套措施不完善。海归人才企业从留创园孵化毕业后,迫切需要具备更优质服务的发展环境和更灵活舒展的物理空间等外部条件,才能适应其快速扩张的需求。萧山尚未有与海归人才企业后续发展相配套的平台,以至于出现企业出园后到其他地方创业的情况。
⒌品质生活建设不理想。萧山人文教育环境建设相对不足,缺少高雅的娱乐设施和文化场所,缺少与海归人才子女教育相配套的优惠政策和设施,因而产生了部分海归人才创业在萧山、生活在杭州主城区的现象。此外,不少海归人才深感生活成本昂贵,尤其是居高不下的房价,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加快实施海归人才战略的三个“链”
(一)完善“走出去+请进来”引才链,着力增强吸引海归人才的磁场效应
围绕萧山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目标,结合重点工程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定期发布海外人才需求预测和需求信息,并积极创新方式,畅通渠道,吸引集聚高端人才和智力项目来萧服务。
⒈主动“走出去”。精心设计符合萧山实际的活动载体,搭建日常化运作的国际引才平台。要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网络,每年在高层次人才集中的欧美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华人华侨集聚地设立1-2个海外人才工作站,争取用5年时间设立8-10个工作站。以工作站为载体,开展海外人才接待和咨询服务,跟踪海外人才动向。同时,在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海外招聘活动的同时,每年单独组织有关部门赴境外举办人才招聘会和推介会,采集一批有意向来萧创业的海外人才信息,既扩大萧山在海外的影响,又通过与海外人才的零距离接触,广泛交流信息,达到引才的目的。
⒉积极“请进来”。通过各类留学生组织邀请海外人才来萧参加对接洽谈活动,带他们实地考察萧山的创业环境,增进相互了解。建立完善海归人才工作网站,用于人才及合作项目的征集与对接,扩大同海外留学生组织、高级专家组织、华人机构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海归人才供求信息。举办海归人才(项目)网上洽谈会和视频交流活动,通过供需双方远程对接,提高海归人才及项目的引进率。此外,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海归人才,可通过项目承包、短期或弹性时间聘用、人才租赁等柔性机制引进高端人才,并在项目、资金、设备和科研配套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探索“孵化器+加速器”培育链,着力激活海归人才创业的倍增效应
萧山留创园以孵化器作为其独特的引才砝码,加以灵活的建园模式,吸引了一大批海归人才来萧创业创新。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驻园企业“只进不出”或“出而难留”的尴尬局面。在继续发挥孵化器作用的同时,着力打造加速器,是提高海归人才创业成功率的必然选择。
⒈提高孵化器为海归企业服务的水平。一要完善“三点一面”开放式创业园管理模式。结合萧山产业结构调整,根据一个园区突出一个产业领域的实际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对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进行有效整合,将原本分散的海归人才企业进行相对集中的管理和服务,不断推进留创园主体建设。二要尝试民营化办园模式。创办孵化器仅仅依靠政府,财力毕竟有限。政府出政策、留学人员出技术、企业家出资金是发达国家创办孵化器的成功经验。根据调研,萧山一些民营企业家有意向此领域发展,设立民营化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完全具备可行性。为此,要积极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努力开创全国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平台的先河。三要探索设立海外孵化基地。要学习国内其他留创园的先进经验,由萧山区政府主导,与有关企业携手,采取招标形式,在海外设立孵化基地。让留学生入园进行研发,成果孵化成功后,再按合同放回到国内生产,最大程度降低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风险,主动避免许多只懂技术的海外人才回国谈判、创业等一系列负担。
⒉探索打造现代企业加速器。解决孵化毕业企业后续发展问题,关键是要建设现代企业加速器。国内其他地区已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如江阴市形成了孵化器(以留学生创业园、高新技术创业园为核心)到产业化基地(江阴临港新城、江阴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阴软件科技园)的“一条龙”服务;广州开发区建设了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加速器集群。要激活海归人才创业的倍增效应,必须加快配套科技产业园区等加速器集群建设,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推进留创园从外延式扩张进入集约型发展,打造充分满足企业对于场地、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个性化需求的新型空间载体和服务网络,助推海归人才企业茁壮成长。
(三)优化“大服务+宽平台”环境链,着力凸现良好创业氛围的辐射效应
吸引更多的海归人才到萧创业创新,关键在于环境建设,注重与发展相适应的良好制度安排和优质服务保障,以激发海归人才的创业动力和创新活力。
⒈提供前瞻性、高效率的优质配套服务。进一步对萧山现行的海归人才政策进行梳理和研究,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优化公共服务,通过“一站式”服务窗口,为海归人才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服务,提供定制的、互动的信息服务,对其创办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申报给予帮助。要为海归人才提供无差别的“同城服务”,帮助解决在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积极优化区内教育机构、商业活动场所、娱乐活动场所等建设布局和服务品质,满足海归人才及其创办企业内员工对宜居环境、高品质生活设施、独特浓厚的文化氛围等高附加值服务的需求。
⒉构建全方位、多视角的增值平台。一要构建多元化的智资合作平台。政府要积极引导创投资金流向初创型企业,通过洽谈会、项目推介会、项目跟踪服务等形式,嫁接民营资本推动海归项目开发。加强专业中介机构建设,推进智资“联姻”,着力解决海归人才创办企业融资困难。二要构建开拓型的市场网络平台。对于市场开拓有困难的初创型企业,有关部门应适时介入。三要构建专业化的研发平台。针对目前海归人才企业缺乏科技力量支撑的实际,要通过整合资源,协调利用现有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设计和测试服务机构,建立相应的服务中心或服务平台,为海归人才企业提供实验室租赁服务、中试服务、标准和专利服务等,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实现研发资源共享。同时,充分利用杭州主城区充裕优质的高校教育资源,推进高校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四要构建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平台。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为海归人才企业提供人才招聘、人事代理等服务,帮助企业积极预防人才流失。同时,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帮助建立离职技术人员知识产权监查机制。五要构建互动式的联谊平台。积极发挥海创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举办专题沙龙、商务交流、休闲旅游、聚会交友等活动,团结和凝聚海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