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中医院发展战略的思考*

2011-12-08朱旭红刘建民黄慧玲吕玉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广州市6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11期
关键词:中医院综合性专科

朱旭红 刘建民 黄慧玲 吕玉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广州市 6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防治疾病和重大疫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八部委联合制定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各省、地区也相继提出了中医药强省的战略口号,特别是2009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促进了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强市研究的高潮。综合性中医院承担着开展中医药卫生服务,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功能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主力军和重要载体,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对建设中医药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同志在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上明确指出:“中医的医疗水平是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关键,广东要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有特色、有优势、人才、管理、服务、设施一流的综合性中医院,打造团体冠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可见,研究和制定综合性中医院的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综合性中医院建设步伐,对实现中医药强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中医院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1.1 中医院发展迟缓,中医力量相对薄弱 根据卫生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全国中医医院2 728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13.5%,与2008年相比增幅为1%,低于全国医院3%的总增幅;床位数量为38.56万张,占全国总床位数的12%;卫生技术人员42.8万人,占总卫生技术人员的13%;提供年诊疗服务人次约3亿,占总诊疗人次的16%;住院人次1 035万,占总住院人次的14.8%。总体来看,中医院数量发展缓于全国医疗机构总体发展水平,中医医疗机构数量、人员及提供的服务量在全国医疗服务中的比重偏低,约不到七分之一,中医整体力量还是相对薄弱。

1.2 中医服务能力有所提升,但增幅较小 2009年中医院床位数较2008年增幅为10%,高于全国总床位数8%的增幅;卫生技术人员数较2008年增幅为8%,略高于全国7.1%的总增幅。提供医疗服务人次较同期增幅9.5%,高于全国总疗人次的增幅8%,住院人数增幅为16.3%,高于全国住院人次增幅14.8%。从数据增幅来看,中医医院规模有所增强,并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政策的改变,中医在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中医院的服务能力有所提高。

1.3 综合性中医院发展平缓,比例偏低 根据我国医院发展规划,目前中医院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按三级管理,一是中医综合性医院,该类医院各科齐全,各种病都收治,专业水平比较均衡。二是专科医院,该类医院主攻专科诊治,例如中医骨科医院、中医肛肠医院、中医针灸医院、中医按摩医院等。而按医院规模和各自承担功能的不同,又划分为三级医院,一级为街道小医院,二级为县区级医院,三级为综合性大医院。综合性大医院是主要面向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代表着各类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据卫生部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有综合性三级中医院177个,与2007年相比增幅仅为2.3%,占全国三级医院总数的15%,其中三级甲等中医院占10%,可见中医医院的综合性大医院比例不到全国综合性大医院的1/5,比例偏低。

2 中医院发展迟缓的成因分析

中医院发展迟缓,甚至陷入困境,有历史上受民族虚无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导致人们对中医的质疑和政策体制的不公,约束了中医院的发展,但其自身内部发展问题不容忽视。

2.1 中医医院管理理念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入开放时期,大量现代医学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现代西方医学的影响力,拉开了中医医疗机构与专业医院的差距,加上国家对中医药管理的机构不健全,有些政策落实不到位,中医药服务收费偏低,限制了中医医院的发展。导致中医院硬件设备跟不上,人员积极性不高,不少综合性中医院经营艰难,难以自保,医院管理者出现了弃“唐装”改穿“西装”的管理理念。

2.2 中医人才培养问题 近百年来,由于各方面对中医的冲击,中医人才极度匮乏,既缺乏有思想的中医理论大家,也缺乏富有经验的临床家和具有深厚学养的教育家。因此,中医学术发展缺少推动力,对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负面影响重大。一方面在中医人才选拔标准上缺乏中医个性化体现,导致中医临床教育阵地日渐萎缩,中医后继乏人严重;一方面在学科建设上重点学科的审评条件和评估标准过分强调学科规模、硬件设置、科研奖项等,忽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培育,既难以产生重要的学术成果,也难以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中医人才。

2.3 中医特色问题 中医院西化现象日趋严重,目前我国中医院多为中西医“结合”医院,纯正中医或以纯中医为主的中医院并不多见。诊断大都是中西医方法并行,甚至常以西医方法为主;处方大都是中西药并用;验效则多采用西医手段确认,导致真正的中医特色日益缩小,真正中医临床的基础日趋薄弱。中医医院西化的趋势,给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也使中医院失去了竞争力。

2.4 中医学术创新问题 近百年来,中医在西医的冲击和人们的质疑中夹缝生存,在自身理论创新和方法论研究方面严重滞后。为了得到认同,中医界千方百计用西医方法证明中医的科学性,要“求同存异”,结果弄得中医不像中医,反而丢掉了自己的精髓。而这种被动、简单模仿西医模式进行中医研究又限制了中医药科研,找不到与现代化接轨的途径。

3 对策分析

综合性中医院是中医院发展的领头羊,建设和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中医院是解决中医院发展迟缓的关键因素。

3.1 理清思路,树立中医院差异化发展战略 办好中医院必须具备中医药优势,靠中医特色发展医院。一方面,中医院集中了中医药的人才资源,办好中医院必须有效地运用这一资源;同时,患者选择中医院是因为他们需要中医药,因此,中医特色是中医院在竞争中站得住脚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中医药对很多疾病的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疗效。即使有些病种西医疗效较好,但通过中医药的有效配合,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因此,只有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才能办好中医院,中医院才能发展,也是中医院区别于其他医院的根本所在。

3.2 转变观念,明确中医现代化的途径 创新是中医事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中医院发展的驱动力。中医现代化不能走入中医西化的误区,要充分运用“借力”的方法,将当代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引进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更好地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服务,更好地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服务。现代化是个发展过程,必须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在继承中求创新。只要指导思想明确,现代医学的引进,不仅不会缩窄中医药的服务范围,而且会让中医药在更高的技术平台上发挥作用,为中医特色的保持和优势发挥赋予新的内涵,实现现代科技成果与中医优势的融合。

3.3 加强人才培养,突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个性化 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院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关键所在,要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制定合理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构建一支坚信中医、精通中医,知识结构合理,能够在临床上得心应手地运用中医药解除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的人才梯队。如针对有潜质的青年苗子,着力培养中医功底扎实、热爱中医的后备人才。针对具有成为中医名家素质的中青年人才,着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快成熟,尽快脱颖而出。针对具有深厚中医功底,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着力通过“名师带徒”,培养成为在某一专业领域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熟练运用中医药技能解决临床问题,能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3.4 加强专科专病建设,突出专科建设的品牌化 专科专病建设是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品牌战略的重要载体。在专科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与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的关系。既要充分吸收中医药所有有用的经验,又要追踪现代医学的最前沿,通过科学管理有效整合资源,从而真正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二是正确处理基础建设与凸现优势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牢固的基础,不可能形成特色优势;特色优势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基础条件的建设。三是正确处理抓重点病种与其他病种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技术与学术的关系。学术是升华,反过来又可以指导技术的发展,要有机结合好专科技术与专科学术的发展,使专科的发展提升到行业的领头羊位置。五是正确处理专科带头人的培养与学术队伍培养的关系。学术带头人是火车头,一支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人才群是火车轮,只有两者兼备专科才能和谐发展。

3.5 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打造以人为本的服务文化 医院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通过长期的经营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经营管理服务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院特色的、相对稳定的成果总和。中医医院应结合中医文化精髓,以人为本,重视人们需求的多样性,形成优质服务的文化理念,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方向和行动指南,为医院员工形成共同的行为奠定基础。“思想重复一千次就变成信念,行动重复一千次就变成习惯”,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让员工自觉参与其中,去体会医院所倡导的价值观,在体会中理解,在理解中溶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并上升为信念。

4 结语

医院发展战略是指导医院发展的指南针,明确了发展战略无疑为医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战略需要靠战术来实现。而战术的实施与社会发展、科技水平及文化程度等因素相联系,受自然地理条件、人口资源、交通运输等条件的制约。因此,在明确了综合性中医院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应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策略措施,构建自己的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EB/OL].(2009)[2010].Http://www.satcm.gov.cn.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J/OL].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2010].Http://www.moh.gov.cn.

[3] 王英琴.中医院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现代医院,2007,(7)4:82-83.

[4] 邓轩赓,冯鹰.对现代化中医院发展方向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2):25-26.

[5] 中医药创新与国际化规划纲要(2006-2020).Http://www.moh.gov.cn.

猜你喜欢

中医院综合性专科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赵县中医院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中医院的契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