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春地膜花生-单季晚稻高效轮作栽培的优势及关键技术

2011-12-08李品汉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晚稻轮作花生

李品汉

(麻栗坡县经作站,云南 麻栗坡 663600)

麻栗坡县八布乡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河江省官坝县接壤,海拔480~1186 m,年平均气温18.0~21.5℃,属于典型的河谷亚热带气候。农民人均耕地面积730 m2,其中稻田220 m2。70%的稻田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的河谷地区,保水田块传统的栽培方式以种双季稻为主,每公顷双季稻年产量为11250~12000 kg,其中早稻产6750~7500 kg,晚稻产4500 kg,每公顷纯收入仅15000元左右,农民增收十分困难。近年来,麻栗坡县、乡农技部门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改革耕作制度,改双季稻种植为早春地膜花生—单季晚稻轮作栽培,2009年在江东村委会实施该模式示范样板6.67 hm2,经组织实测验收,平均每公顷产鲜花生7776 kg,产单季晚稻8940 kg,按市场价鲜花生3元/kg、稻谷2元/kg计算,合计每公顷产值达41208元,扣除每公顷成本投入9750元(春花生6000元,晚稻3750元),每公顷纯收入31458元,比种植双季稻每公顷增收16458元。到2010年累计示范推广66.7 hm2,实现农户增收109.77万元。由此可见,早春地膜花生—单季晚稻轮作栽培模式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种植模式,是促进边疆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1 水旱轮作的优势

1.1 经济效益好

花生与水稻轮作,每公顷产鲜花生7500~9000 kg(最低4650 kg,最高12000 kg),产值22500~27000元;每公顷产稻谷9000 kg,产值18000元,综合产值达40500~45000元,扣除生产投入成本9750元(地膜花生6000元,晚稻3750元),每公顷纯收入30750~35250元,比种植双季稻每公顷增收17250~20250元,增1倍以上。单季晚稻一般比双季早稻增产20%~30%,比双季晚稻增产70%~90%。

1.2 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花生和水稻轮作,由于需肥特点不同,通过轮作换茬,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有利于作物生长。花生属豆科作物,其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花生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磷、钾、钙较多,吸收氮素相对较少,可增加土壤氮素;水稻是禾本科作物,对氮、硅元素吸收较多,对磷、钾吸收相对较少。所以花生与水稻轮作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同时花生还能将从空气中固定的氮素遗留一部分在土壤中,供下茬水稻利用;花生的残根落叶及茎叶回田,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双季稻长期连作,易造成土壤板结,孔隙度小,渗透性差,花生和水稻轮作,由于作物生活环境和栽培条件的改变,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

1.3 减少病、虫、草危害,降低生产成本

晚稻和花生水旱轮作,通过换种不同科属的作物后,使危害作物的害虫失去适宜的生活条件,病原菌失去寄主,杂草没有共生的环境,病虫和杂草数量大大减少。同时减少连作土壤中还原物质的积累,消除土壤中有毒物质,促进微生物繁殖,可延缓或减轻豆科花生作物因连作导致的花生茎腐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和水稻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2 茬口安排

花生于1月中下旬至2月初播种,5月下旬至6中旬开始采收,至6月底采收结束。晚稻于5月底至6月上旬育秧,6月底至7月上旬移栽,10上旬收割。

3 关键栽培技术

3.1 早春地膜花生栽培技术

3.1.1 精细整地,规范开厢

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覆膜质量与增温保墒的效果。花生喜温好气,主根发达,种植地块宜选择在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力中等以上的砂壤田块,在前作晚稻收获后及时翻耕25~30 cm,播种前再耖耙1次,使土壤达到细碎、土面平整、上松下实的程度。按200 cm开厢,厢面宽170 cm,沟间走道30 cm,沟深15~20 cm。

3.1.2 选用良种,搞好种子处理

根据麻栗坡县经作站多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适宜本县种植的花生品种有本地品种勾鼻仁、砚山引进的二粒红等。播种前5~10 d带壳晒种2~3 d,再用钼酸铵拌种,即每公顷种子用225 g钼酸铵,先用少量热水溶解,再用冷水稀释到3%的浓度拌种,稍晾干后播种,做到即拌即播,增产率可达24%。

3.1.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

在八布乡海拔600 m以下的低热河谷地区,一般立春节令后气温稳定在15℃,基本能满足花生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在1月下旬至2月初播种。每厢种植8行,行距20 cm,株距20 cm。每公顷栽20.01万穴,每穴播种1~2粒,每公顷用种量为225~300 kg。也可采用带壳播种,带壳播种可省工,出苗整齐,并能抵制不良气候,但需用冷水浸种4~5 h。每公顷施充分腐熟细碎的有机肥15 t、钙镁磷肥750 kg、草木灰 2250~3000 kg、硫酸钾 75~150 kg,或复混肥750 kg,加硼肥15 kg。播种后用宽200 cm、厚0.005 mm的地膜覆盖,并铲土将膜四周压实。

3.1.4 加强田间管理

3.1.4.1 及时破膜放苗

播种后10 d左右,即幼苗出土后,幼苗由黄变绿即需破膜放出幼苗。破口以5~6 cm为宜,并用土压实,确保增温、保温、保湿,不伤苗;同时做好补苗工作,如有缺塘,用同品种的种子经催芽后补种,确保苗全。中后期遇干旱,应及时引水浇灌或淋水,防止植株受旱枯萎。

3.1.4.2 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

对徒长花生,于初花至盛花期喷洒15%多效唑3000倍液,可控制其生长,有利于花生开花、受精、扎针、结果,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促进果实饱满,延长功能叶的功能期。对长势一般的花生,于初花期、盛花期每公顷用硼砂2250 g+钼酸铵225 g对水675 kg进行喷施,可增产15%以上。对长势较差的花生,于下针期和荚果充实期各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加0.5%尿素混合液,提高荚果充实度和百果重,收效良好。谢花后,每公顷撒施黑白灰900 kg(石灰粉450 kg、草木灰450 kg),预防后期花生植株早衰和过早谢苗。

3.1.5 病虫害防治

加强田间检查,及时施药防治。对蛴螬等地下害虫,幼苗期可用辛硫磷1000倍液喷杀,中后期可用敌百虫800倍液喷杀。对叶斑病和锈病,在花期开始用药,可用1∶2∶200波尔多液,或百菌清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3.1.6 适时采收,清除残膜

早春花生一般生育期在130 d左右,正常年景一般于5月底至6月上旬采收。如遇不良气候(如旱灾)的影响,成熟期推迟15~20 d,于6月下旬果实才陆续成熟。此时应及时采收上市,以提高经济效益。如采收干花生,一般在顶叶转黄、蔓叶脱落亮行时即可采收。残膜在土壤中很难分解,会影响后茬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因此,在收获花生时,注意拣净地里的残膜。

3.2 晚稻栽培技术

3.2.1 选用良种,培育壮秧

水稻品种选用抗病性强、成熟期较晚、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如岗优22、岗优881、岗优725等。播种前晒种1~2 d,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生活力;然后用清水浸种12 h,再用强氯精500倍液浸种12~24 h作消毒处理,可防治种子上的稻瘟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等病菌。播种期为5月中旬,采用肥床旱育秧,每公顷需苗床地225~300 m2,播种量15.0 kg,秧龄控制在30~35 d。

3.2.2 深犁细耙,施足底肥

花生采收后,彻底清除残膜,灌水后翻犁稻田,实行2犁2耙。每公顷施有机肥15 t、过磷酸钙750 kg、氯化钾150 kg、硫酸锌7.5~15.0 kg,将上述几种化肥充分拌匀,在翻犁第2道田后,将有机肥和化肥均匀撒于田面后再进行多次细耙,使肥料与泥水充分混合均匀,达到田平泥化的标准。

3.2.3 拉线条栽,实行宽窄行规范化栽培

实行宽窄行拉线条栽,有利于通风透光,增加边行优势。一般宽行26~30 cm,窄行13~15 cm,行与行之间错穴栽培,穴距17 cm,每公顷植25.5~30.0万穴,每穴插2粒谷基本苗(带分蘖3~4个),每公顷基本苗75~90万苗。

3.2.4 科学管水,适时追肥,稻田化除

按照“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晒田,有水孕穗、保胎,湿润壮籽”的原则进行科学管水。秧苗移栽后5~7 d结合稻田化除,每公顷用灭草宝15包(每包300 g) 拌尿素225~300 kg作分蘖肥,栽后45 d左右每公顷施尿素75~112.5 kg作孕穗肥,充分满足稻株中后期所需的养分,为丰产奠定基础。

3.2.5 加强病虫害防治

晚稻主要害虫有三化螟、稻飞虱、蚜虫等,可选用4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分别在三化螟成虫产卵前、卵孵化前、幼虫3龄前各喷1次;防治蚜虫、稻飞虱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在害虫危害初期喷雾,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主要病害有细条病、纹枯病、稻瘟病等,细条病选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喷雾;稻瘟病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纹枯病可在田间病株率达到30%左右时,每公顷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0~2250 ml对水900~1125 kg喷雾。

3.2.6 适时收割

坚持“九黄十收”,做到颗粒归仓。

[1]周政法,胡国海,赵洪.江南地区花生水稻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学,2008(4).

[2]章胜,张丽婷,刘克银.鲜食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7(3).

[3]李政芳,陈孟珍,吴素芳,等.不同施肥量与施肥方法对优质水稻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2):424~426.

[4]樊红柱,曾祥忠,张冀,等.移栽密度与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137~1141.

[5]曾英松,单世华.花生高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晚稻轮作花生
晚稻帖(外一首)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广州乘车海南路上
丰收的田野
多少堆花生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