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茄子双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2011-12-08张敏
张 敏
(禄丰县彩云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禄丰 651200)
为促进冬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低热河谷地区霜期短、有效积温高、热量丰富的资源优势,禄丰县彩云镇近年来积极示范推广“地膜+小拱棚覆盖”生产早春茄子,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该栽培模式生产的茄子比露地栽培提早上市35~40 d,比单用地膜覆盖栽培提早上市20~25 d。每公顷产量为60~67.5 t,平均每公顷产值在8.25万元以上,每公顷纯收入6.3万元,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4~5倍,有效缓解了4~5月份蔬菜淡季的部分缺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选择耐低温、抗逆性强、高产、株形紧凑、节位低的早熟、皮色紫黑的品种,如眉州特早墨茄、韩国新墨长茄、明和黑长茄等。
2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一般10月初播种,播种前先晒种2~3 d,然后用0.1%高锰酸钾液浸种消毒15~30 min,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6~8 h,捞出沥干,用湿纱布包好,放在28~30℃温度下催芽,每天早晚各用清水清洗1次,当80%的种子出芽后即可播种。
采用育苗床+小拱棚方式育苗。选择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3年未种过茄科作物、距移栽大田较近的田块作育苗床地。每平方米苗床施腐熟农家肥5 kg和三元复合肥50 g。每公顷大田需用苗床225~270 m2。整细耙平苗床,播种前浇足底水,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床上,每公顷大田需种子525~600 g,播种后及时覆盖1 cm厚细粪土,盖上地膜,再在育苗床上搭建塑料小拱棚,以利保温保湿。
3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选择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3年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块种植茄子。结合整地,每公顷撒施石灰750 kg进行土壤消毒,每公顷用腐熟农家肥30~45 t、三元复合肥900 kg集中沟施,然后做墒,墒面宽100 cm,沟宽40 cm,沟深30 cm,要求墒平垡细,沟平畅通。
4 及时定植,合理密植
12月中下旬,苗龄80 d左右,幼苗长出6~7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要选择晴天进行,采取双行种植,行距60 cm,株距45 cm,每公顷栽3.45~3.6万株。栽后要浇足定根水,每公顷用地虫克45 kg拌细土撒在塘中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然后覆盖地膜。定植部位的地膜破口要尽量小,用干细土封好,利于提高地温,促进茄子根系生长发育。然后按80~100 cm的间距插竹片做成小拱棚架,棚高为70~80 cm,宽度与墒面同宽,棚长依田块而定,在棚架上覆盖0.08 mm厚薄膜,四周用泥土压紧。这段时间以保温为主。
5 田间管理
5.1 温度控制及合理整枝
2月中下旬霜期过后,当气温稳定在15℃,茄子现蕾期时,上午揭开小拱棚两头进行通风炼苗,持续7 d后,拆除小拱棚,清沟提土护根,以防春风吹倒茄子植株。及时抹除第1分杈以下过密的分枝,及时摘除下部老叶、黄叶,以免枝叶过多,通风不良。
5.2 水肥管理
茄子的单叶面积大,水分蒸腾较多,当土中水分不足时,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引起落花,所结果实的果皮粗糙,无光泽,品质差,前期根据土壤墒情适当灌水,速灌速排。开花结果期是茄子需水较多的时期,要保持80%左右的土壤湿度,以供果实生长需要。
茄子生长结果期长,合理充足的施肥是丰产稳产的关键。小拱棚拆除后,要及时追肥,每公顷追施尿素225 kg+硫酸钾15 kg。追肥要轻施勤施,每隔15 d左右施肥1次。开花结果盛期需肥量大,每采收1~2次果实追肥1次,每公顷施尿素225~300 kg+硫酸钾120 kg,也可在茄子根10 cm处穴施速溶性复合肥,施肥后灌水。
6 病虫害防治
茄子病害主要有黄萎病、褐纹病、绵疫病。黄萎病在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治,绵疫病、褐纹病可用64%杀毒矾400倍液防治。
茄子虫害主要有根结线虫、红蜘蛛。根结线虫要进行水旱轮作,前作田块最好为水稻田,可有效减轻根结线虫危害,或在移栽时每公顷施30~45 kg地虫克杀虫剂。红蜘蛛可用75%克螨特乳油、25%扑虱灵交替防治。
7 适时采收
茄子的门茄要及时采收,其它上部的茄子采收时期要看叶片与果实相连处的白色带状环宽度大小而定。当白色带状环不明显,或当叶片把白色带状环盖住时,表明已达到采收标准。一般宜在傍晚采收。
[1]房超,杨志荣,刘独臣,等.应用SRAP分子标记构建茄子遗传图谱初探[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5):1591~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