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教育的区域发展战略

2011-12-07阮艺华

职教通讯 2011年13期
关键词:院校区域高职

阮艺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广东深圳518055)

论高职教育的区域发展战略

阮艺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广东深圳518055)

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更加均衡,但是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匹配。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合理配置高职教育资源,放松对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办学体制等方面的管制,以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为核心,建立梯级推进模式,实现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高职教育;区域发展;协调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阶段转向了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在“做大”的基础上如何“做强做优”,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课题。我们认为,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高职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建立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体系,走区域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是高职教育实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的合理选择。

一、适切性: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近年研究中最重要的概念当属“适切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在法国巴黎首次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各国就高等教育达成诸多共识,其中“适切性(relevance)”是引人注目的一个新概念,意指“衡量高等教育尺度,应当是介于社会的期望与学校的行为之间的适应”[1]。“适切性”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适应经济发展的现有水平,还要针对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适度超前发展,这里的高等教育定义为“包括由大学或国家核准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其他高等学校实施的中学后层次的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或研究型培训”。我国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适切性”发展。高职教育的“适切性”发展概念,概括了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发展的关系,即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制约着高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结构,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可以通过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对高职教育的投入较多,同时,由于经济对高职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较强,因此,能够支撑起高职教育的规模扩张和快速发展;(2)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导致高职教育的发展重点和方向不同,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设置与地方的支柱产业密切相关,如经济发达地区一般第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关的人才需求会更加旺盛;(3)区域技术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层次限定在专科层次,但是,从现实的需求来看,一部分经济发展程度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对于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职教育需求非常迫切。

高职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发展应用科研等,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高职教育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大批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于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2)适应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的需求,适度超前市场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培养先导性技能人才。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高职院校应当增强对就业市场及其变化的敏感程度,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前调整办学,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求;(3)紧密地方主导产业和特点产业开展应用科研,通过有地方特色的应用技术研发,促进地方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

高职教育“适切性”发展,要求高职教育要主动调整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办学方向、体系和层次、重点专业和专业群、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等方面,要体现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实现特色化发展。

二、高职教育的区域发展现状

我们采用一般性的经济区域划分方法,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把中国经济划分为三大区域,即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辽宁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等8个省,西部地区则有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市区。以2008年的数据为例,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

从总体上看,高职教育的区域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程度具有一致性,东部经济较为发达,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较大,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学生数都处于三大地区之首。由表1可知,2008年东部地区11省市的高职高专院校数、毕业生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到全国的42.1%、44.6%、44.2%和45.2%,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相应比例。

表1 2008年全国分地区高职高专发展情况一览表

尽管在总体规模上,东、中、西三大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相类似的差别,但是,若从相对规模来看,三大地区高职教育的规模与其经济发达程度并不完全相匹配。以在校生数量为例,三大地区高职高专在校生数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万人在校生数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中部地区亿元GDP在校生数85.6人这一数值,要高于西部地区的75.6人,且远高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47.8人。

表2 全国东、中、西部地区高职高专在校生数量情况(2008年)

由于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间还不长,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并不高,因此,东、中、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并不匹配,说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高职教育规模还有提高的空间。另一方面,这一现象说明,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东部地区经济对中、西部地区产生了强大的人才聚集力,中、西部地区成为人才的净输出地。虽然人才流动具有合理性,但是如果出现持续性的单向流动,可能会产生两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方面,中、西部地区政府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补贴,实际上随着学生到东部地区就业被转移到了东部地区,产生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逆向补贴”,从而拉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下,乐于“为人作嫁”,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的确定都主要面向沿海地区,使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变成了沿海地区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与所在区域本身的经济发展需要相脱离,从而失去了高职教育对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有悖于发展高职教育的初衷。因此,改善高职教育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三、高职教育区域发展战略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重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相适应,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应当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服务。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区域化发展的战略主要包括合理布局、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其中合理布局是基础,创新发展是手段,协调发展是最终的目标。

(一)合理配置高职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

合理布局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高职教育的总体规模、院校布局、在校生数等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匹配,二是高职教育的布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实现资源的更均衡配置。相比传统高等教育积聚在少数大城市和省会城市,高职教育地区分布的均衡性明显要好,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 305所,其中本科院校1 090所,高职院校1 215所,与十年前相比,本科院校数量增加了82.5%,而高职院校数量则增加了156.3%。[2]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实现高职教育在全国每个地区(市)的全覆盖。

不过,由于当前高职教育的区域均衡只是一种较低水平的均衡,为了避免陷入“低水平均衡发展陷阱”,有必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合理配置高职教育资源,根据东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相对规模不足等问题,放松对东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管制,如取消对高职教育办学层次的限制,允许试办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应用技术教育[3],扶持民办高职院校,形成多元化的办学体制,使得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更趋合理。

(二)凝炼区域和院校特色,推进创新发展

高职教育的区域化发展要求高职院校要根据地区经济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规划,按照“立足于区域、服务于区域、区校互动和双赢”的方针,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方式。这就是说,在高职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模式下,特色发展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地区需要的现实选择。同时,还应看到,我国当前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时期,高职教育在发展中也面临着竞争(来自不同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挑战)。因此,特色发展不仅是我国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应该是各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区域特色方面,一些地区根据各自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情况,建立起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如常州5所高职院校和1所高校联合建立高职教育园区,共享在园区内建立的100多个技术中心和1 000余家校外就业基地,办学成效显著。在院校特色发展方面,一些高职院校结合自身优势,提出了建设品牌强校的目标和创新发展的具体战略。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顺德地区家电、家具的特色产业,主动融入到“顺德制造”向“顺德创造”的跨越式发展中,实施强校建设战略,提出“三年打基础,求发展;八年上水平,出特色”,把学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国内高水平的、大众化的、开放式的、高职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技术应用型高等院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浙江制造”为理念,紧紧围绕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以培养机电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重点,致力于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打造“浙江机电”高职教育品牌。

(三)建立梯级推进模式,实现协调发展

推进东、中西部高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梯级推进、积极互动的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模式,促进中西部地区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观念等的制约,我国中、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在教育观念、教学设施、人才培养模式、市场化等很多方面,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高职教育的质量急需提高。为此,有必要通过加强东、中西部区域之间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如通过建立兄弟院校、东西联盟或职教集团等方式,发挥东部地区高职教育的“扩散效应”[4],带动中西部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张晨,马树超.分类指导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3]阮艺华.关于创建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2).

[4]罗海丰.高职教育区域化:区域经济、高职教育非均衡发展背景下的战略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13).

On Strategi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uan Yi-hua
(Institute for Technical&Vocational Education,Shenzhen Polytechnic,Shenzhen 518055,China)

The past decade witnessed a mor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However, it was out of pace with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t is proposed that a progressive approach should beadopted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distributing resources more rationally, relaxingthe control on levels and modes of runn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aking unique features developmentand innovation as the co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regional development;coordinated development;strategies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EFA080233)

阮艺华,男,副研究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经济。

G719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1)13-0064-04

[责任编辑 金莲顺]

猜你喜欢

院校区域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分割区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区域发展篇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