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探讨*

2011-12-07徐杏玲季敦山

体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专业

徐杏玲 季敦山

(1.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镇江 212003)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探讨*

徐杏玲1季敦山1

(1.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镇江 212003)

通过对“3+1”教育模式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表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开展和体育人才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认为,“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选择。

社会体育专业;“3+1”教育模式;人才培养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培养群众性体育或体育领域中的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组织管理以及教育研究等符合社会体育发展方向的人才。多年来关于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目标定位等问题一直在探索和研究中。“3+1”教育模式的出现,恰好给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可以说“3+1”教育模式是现阶段最切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形式,也是高校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最佳选择。

1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需求

现阶段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形式和课程设置,有很多部分是沿袭了体育教育专业的,社会体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没有明显的差异[1]。这是因为:第一,体育教育专业出现较早,课程设置、教学形式较为完善和成熟;第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师很多是从体育教育专业转过来的,或者是部分教师两边任教;第三,没有成熟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经验可借鉴。这就导致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在能力、素质和知识的覆盖面上重叠,而新兴的社会体育专业,无论是在社会认同程度或是社会接受程度上都无法与成熟的体育教育专业相比,进而影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导致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日趋下降,甚至被迫取消。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方式来改变现实局面,这种形式要有别于传统的体育教育形式,同时又要符合社会体育专业贴近社会、服务社会,以及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体育人才的需要,“3+1”教育模式最能满足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需求。

2 “3+1”教育模式的特点

“3+1”教育模式指大学前3年完成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学习和基本能力训练,后一年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和创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是以提高学校专业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2]。“3+1”教育模式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2.1 学生理论学习衔接更紧密

现阶段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要求最低为185学分左右,其中必修140学分左右,选修45学分左右,按传统方式放在四年或三年半中,课程非常宽松,“3+1”教育模式把课程安排在三年中完全可行。3年学完180多学分对于学生高中的学习紧张度来说还是具有一定宽松度,学生完全能够接受,甚至可以减轻学生进入大学后常有的空虚感。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有相当一部分是具有延续性和相关性的,按照人类的遗忘规律来说,越早复习和运用遗忘的越少,因此,理论学习的紧凑和衔接的紧密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有一定的帮助,对知识的连续性也是有利的。

2.2 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缩短

高校具有特殊的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象牙塔”的概念正说明高校与社会差异很大,从“象牙塔”融入社会是毕业学生首要面临的问题,利用一年的校企合作接触社会、体验社会,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法。缩短社会适应期,增强工作竞争力正是“3+1”教育模式下培养人才的优势。

2.3 可及时校正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的偏差

社会瞬息万变,书本的理论和教师的经验永远是前人留下的,在万变的社会中随时会有偏差,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使教师和学生都能获得最新的实践经验,教师利用丰富的知识和阅历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从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是“3+1”教育模式带来的又一个优势特点。

3 “3+1”教育模式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中国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国家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兴办和支持体育事业。”这从法律上提供了“3+1”教育模式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可能性。

3.1 “3+1”教育模式使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相互了解并促进教学改革

多年来,高校社会体育专业闭门培养人才,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我行我素的局面一直存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市场供需失衡,矛盾突出[3],“3+1”教育培养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通过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多地了解企事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企事业行业信息和对体育的需求,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事业单位需求一致,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最终培养符合企事业单位要求的人才。“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还进一步促进了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使课程内容更具先进性、应用性和实效性。

3.2 “3+1”教育模式使用人单位节省开支并提高效率

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都希望对方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直接上岗,而当前高校的许多毕业生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企事业单位可能还需要进行实践培训,成本较大。而“3+1”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企事业单位量身订制所需人才,实践前移,节省了单位开支,提高了人才使用效率。

3.3 “3+1”教育模式使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的学习是空洞的,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使空洞的理论落在实处。“3+1”教育模式使学生有一个实践的平台,学生可以放心大胆的把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操作中,同时教师对其进行方向的把握,避免了毕业后在无人指导情况下进行实践,一旦出错被“炒鱿鱼”的局面。

3.4 “3+1”教育模式带给合作单位新的理念

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工作往往是非专业人员在组织、策划,由于信息的闭塞,对于新的体育理论和规则不能及时了解,往往在体育活动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受到较高层次的教育,同时高校信息传播较快,因此,在学生与单位的合作实习中会带给单位新的理论知识和新的健身理念,从而促进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

3.5 “3+1”教育模式促进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现阶段实行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形式往往使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难于实现[4]。在“3+1”教育模式中,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摒弃一切不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紧密结合知识的发展方向扩展知识面,积极接受新颖的教学方法,要给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师通过深入企事业单位,与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交流,共同进行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科研项目的开发。通过实践的锻炼,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促进了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加快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3.6 “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的切实需求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制约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调查表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比较严重[5]。在“3+1”教育模式下,单位与学生充分了解,学生与用人单位对口实践,为企事业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促成就业合同的签订,并能形成良性循环,切实解决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出路问题,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4 结论

综上所述,“3+1”培养模式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其宗旨和目的一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是企事业单位、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举措,也是学校强化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通过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合作,能够促进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并能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双方的合作内涵和外延也能够得以丰富和拓展。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一次尝试,其中还有例如课程总体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实践项目确定等一系列问题,但“3+1”培养模式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一定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

1 尹国昌,戴国清.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5):663-666.

2 王晓煜,吴迪等.“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4):15-19.

3 童莹娟.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成因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5,(12):57-58.

4 汪元榜.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74-975.

5 潘小非.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110-113.

College Society Athletics Profession Implement the“3+1”Education Mode of Discuss

XU Xingling,et al.
(Institute of P.E.,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Jiangsu,212003)

The research of“3+1”education mode and the college social sport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goal shows that if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 implementing the“3+1”education mode have the role that cannot compare in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ocial sport special field,the enterprise or business unit sport of the masses is developed,is introduced with sport talent,the aspects such as student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Therefore we think,the“3+1”education mode is the new option that college social sport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s.

society athletics profession;“3+1”education mode;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我校实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编号:G J KTY2009029。

徐杏玲(197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企事业单位专业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改进探析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探究创新战略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中央企事业单位车改方案公布新配置轿车禁超1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