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特点解读

2011-12-07田博费明旋张守伟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学校

田博,费明旋,张守伟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特点解读

田博,费明旋,张守伟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本文通过历史归纳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历程的进行回顾,总结出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在其发展路线中呈现出被动、曲折、缓慢的特点,对其进行深层剖析,归纳出形成此特点的原因受我国特定历史政治环境、文化思想及教育理念和组织管理机制三方面影响造成。

学校竞技体育;学校教育;发展特点

学校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能够丰富学校体育文化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同时学校竞技体育是多元化培养体育竞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竞技体育迅速发展和提高,树立了我国在世界各国中体育强国的地位,并由此在国内刮起了强烈的“体育热潮”,这对促进学校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界环境。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精神生活,对体质健康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身心两方面的教育,这些对促进学校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在动力。因此,目前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处在一个内外环境兼优的势态。回顾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历程,从特定历史环境、特有文化思想以及现有的组织管理模式三个方面深层思考影响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原因,通过分析思考得到启示,从而提出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积极性建议,旨在对促进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1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历程回顾

对于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历程回顾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发展至今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1 初建阶段(1840—1910年)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各国列强相继入侵中国,并在中国开办了许多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教会学校的建立不仅带来了西方的文化思想,同时也传入了世界较为流行的体育项目,教会学校一般设施较好,可以在课外开展田径、球类等活动。借此,体育项目的引入和场地设备的保证就为当时学校竞技体育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这种类似西方的体育运动和运动竞赛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各个教会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球队,校际之间的体育比赛也开始增多,范围也逐渐扩大。至此,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初步建立。

1.2 徘徊发展阶段(1911—1974年)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教育部并对教育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在以体操和游戏运动的基础上,发展了田径、球类运动竞赛项目。然而这种平稳的局面并未持续很长时间,中国便陷入战乱局面,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内战期间,国内战火不断,民不聊生。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在学校教育和体育方面实行所谓“党化教育”控制学生思想和行动,并把学校体育视为“小四门课”之一,可有可无。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学校竞技体育在受到严重影响停滞发展之后,又随着新中国教育部门的初步建立而重新得到发展,在此阶段,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在竞技水平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培养出许多优秀运动员,运动水平达到健将级别。但从整体上来看,学校竞技体育的组织、训练与竞赛没有一个系统统一的体系,基本是由各学校自主进行,其形式比较零散、单一,学校竞技体育发展表现较为缓慢。随后,我国经历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学校体育事业严重倒退,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再次受到严重影响从而被抑制。

1.3 快速发展阶段(1975—2003.9年)

1975年文化大革命接近尾声,经过拨乱反正,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加快了重建和恢复的步伐,并于1975年成立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而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越显重要,配合着我国的政治地位,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重任就落到了高校身上,国家体委和国家教委多次联合召开会议商讨有关学校竞技体育发展事宜。《关于开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和《关于普通高校实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的制定完善了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相关规则和措施,我国学校竞技体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于这一时期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1.4 自主发展阶段(2003.10至今)

虽然中国大学生代表团连续在北京、大邱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但是从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成分来看,有一大部分夺金的运动员是来自国家队、国家青年队,有些运动员甚至是奥运金牌的获得者,正是由于这些优秀运动员的加入才使得我国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的成绩如此显著。同时从管理结构来看,主要的领导部门是国家体育总局,而教育部对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并没有起到管理监督作用,这样并不利于我国学校竞技体育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对此,在2003年底,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共同协商,并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有关世界大学运动会的各项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完全移交给教育部所领导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全面负责,从而加大学生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自我建设的力度,把领导权转交给国家教委,其目的是要把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隶属在学生教育的基础上,使得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有机的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使得二者成为有机统一体。至此,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摆脱其外界因素影响而进入自主发展阶段。

2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历程特点总结

通过对近现代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历史的回顾: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在最初是根植于教会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随后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二者相伴而生,成为一个统一体而存在。在整个发展路线,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经历两个徘徊发展阶段,这均是受到我国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建国后,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为配合我国在国际政治上的需要,我国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实行举国体制,学校竞技体育朝向最大限度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方向发展,仅仅注重我国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所取得的排名,使得学校竞技体育发展脱离了学校教育本身,脱离了自身发展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学校竞技体育与对发展学生身心教育的重要性,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应重新回归到学校教育的体系中,从而为更好的进行学生教育而服务。现阶段,学校竞技体育又重新回归到自主发展的道路上来,其管理主体也有国家体委过渡到国家教委。至此,从近现代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历程和学校教育之间关系来看,经历了统一—脱离—再统一的三个阶段,其整个发展路线是被动曲折的。然而,通过近十年来的改革发展,我国学校竞技体育虽然回归到了自主发展体系中,但从实际过程来看并没有得到充分而快速的发展,始终处在一种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因此,总结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特点为被动、曲折、缓慢型。

3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特点

3.1 历史政治角度分析

学校竞技体育本质上应归属于学校教育,近现代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形成初始也是根植于学校教育。然而近现代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被动曲折性在很大程度上却受我国当时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的政治需要的影响。

建国前期的战乱不断和建国后文革时期政治的动荡不安,使得国内没有一个平稳安定的环境来发展国民教育事业,作为根植于学校教育基础上的学校竞技体育自然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发展路线不能按照内在发展动力进行,被动性的受外界环境势态的影响支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在此阶段,为了满足树立国际新形象、展示中国新面貌的政治需要,国家开始集中校园内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这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是举国体制的一种表现,这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我国高校培养出一批水平较高的优秀运动员,但是也正是由此,使得原本归属于学校教育组成部分的学校竞技体育脱离了学校教育,而被附上了额外的发展目标和内容,使得学校竞技体育仅仅成为注重优秀运动员培养、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国家获取荣誉的一种手段,而丧失了自身发展的意义。正是由于这种特定的政治需要,使得学校竞技体育没有和教育有机结合,使得当时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只可作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象征面,其真正的学校竞技体育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竞技体育自身发展规律受外界影响而被打破,就注定了我国学校竞技体育道路路线将会是被动曲折的,一旦外界影响减小,政治需求弱化时,学校竞技体育又会重新回归到自身的发展轨迹中来。

3.2 文化思想角度分析

虽然现阶段,学校竞技体育已经回归到自身发展体系中来,但是从目前学校竞技体育发展过程来看,其开展效果并不显著,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进行深层的内因剖析,从而找到目前制约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速度的原因。

学校竞技体育归属于学校教育,因此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程度,以及学校竞技体育在教育中所占的地位。我国学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传统东方文化思想影响,强调重视内修、和谐统一、谦让、防止矛盾、防止对立,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竞技体育所倡导的在竞赛中体现拼搏竞争的比赛意识、追求通过努力对自身的最大挑战相冲突。与此同时,我国学校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知识的传递和文化思想的培养,但常常忽略对人格及其精神品质方面的培养,这与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相关。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全面培养人的过程,缺失和不完善的教育都不是成功的教育。随着教育改革,新的教育理念被提出,“以人为本”和“尊重的教育”理念得到广大教育者的认同。原有学校教育中不重视学生身体的教育,缺乏对学生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的培养,只是一味强调文化知识和内涵修养的教育理念应得到改善。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是学校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形式,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加强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有重要意义。因此,使我国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和学校的领导者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重新审视和认识学校竞技体育的价值和意义,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而实质性的推动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快速发展。

3.3 管理运作角度分析

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改善,使得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意义、目标和方向得以明确。然而在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运作管理模式的合理性也是限制其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管理负责部门已由国家体委转交给国家教委,并建立了大、中学生体育协会负责具体活动。但整个管理体系依旧是建立在行政管理体系下,在具体的组织工作中多以计划性指令进行,不能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得一遇到举办大型赛事,组织管理往往就显得比较死板、低效。同时现有的管理法规也存在着不具体不深入的问题,只有大致的框架缺乏详细的准则,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历史较短,经历的实践活动较少,遇到的实际案例也较少,所以在管理规则制定上不完善;二是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管理部门设立较少,划分上结构简单,所以没有相关具体的部门就很难设定具体细致的管理规则。在具体的运作模式上,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在赛事举办和运营方面存在市场参与度较低、自我造血能力不强等特点。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管理工作一直是体委和教委进行的行政管理包办,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机会少。二是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道路曲折,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速度慢,学生运动员竞技水平较低,从而没有形成一定的观赏性和观众人群,致使不能吸引赞助商和广告商进行投资。

4 结语

通过对近现代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历程回顾,总结出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存在着被动曲折缓慢的发展特点。我国特定历史政治环境是造成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路线出现被动曲折的主要原因;思想教育理念和组织管理机制是造成当前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基于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脉络和目前所处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应重新审视和认识学校竞技体育的价值和意义,加强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身体的教育,实质性的推动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和优化我国学生体育协会的管理结构,增加相关的执委会和对应的职能部门,实现多维化立体化,同时各层次体系之间应达到相互协调统一。

[1]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4: 169-175.

[2]刘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20-24.

[3]Robert L. Simon, Sports and Social Values,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we Jersey,1985: 45-47.

[4]Human Resource NCAA Mission, Values and Goals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Home Page: http//www.ncaa.Org: 37-38.

[5]中国高校体育改革回顾与展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42.

[6]卢之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54-57.

[7]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S]. 2000-12.

[8]李晋裕.推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重大决策[J].体育学刊, 2001: 15.

[9]宋尽贤.近15年来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与不足[J].体育学刊, 2001: 27.

[10]凌平.中美高校大学生运动竞赛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0: 62-66.

The Comprehension of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ve Sports of School in China

TIAN Bo, FEI Ming-xuan, ZHANG Shou-wei
(Th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Sports Institute, Changchun 130024, Jilin 130024)

This article based on historical induction and Logic analysis reviewing competitive sport in school of development, china school sports summarized in its development route on a passive, tortuous, slow characteristics.Deep analysi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sums up by our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for political environment, culture history education ideas and thoughts and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

Competitive sport in school, school-educatio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G807.0

A

1008-2808(2011)03-0062-04

G807.0

A

1008-2808(2011)03-0062-04

2010-11-30;

2011-04-27

田博(1984-),男,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学校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