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答题中失分原因探究及应对策略

2011-12-05张齐胜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1年11期
关键词:答题现代化历史

张齐胜

新学期伊始,为了让学生感受高考,笔者依据2011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和苏北四市模拟题组合了一张试卷,对我班学生进行了限时测试。从阅卷分析上看,他们在答卷中暴露出许多问题,部分题目失分非常严重。于是,笔者要求他们写出考试小结,重点总结失分原因以及自己应对考试最欠缺的地方。依据他们所作的小结,笔者对答题的失分原因进行了归类,整理如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时间记忆不清楚

【学生反馈】“一遇到时间问题,就不知道解题的方向,记不住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不能准确判断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不能确定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代。”“对时间没有概念,尤其害怕做将东西方时间联系在一起考查的试题。”“总是会把一些时间记混,搞不清楚哪个事件在哪个时间发生。”

【典型例题】(2011·浙江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住空间信息“西北”和隐性的时间信息。从“中国红军万岁”等内容以及空间信息“西北”可以推断出这些黑字标语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标语。由题干中的“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和“中国红军万岁!”可知,当时处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D。由“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可知,此时出现了不抵抗政策;由“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可知,当时国内人民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华北事变后,故C正确。A、B两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目要求。

【应对策略】历史时间在试卷中占有重要地位,部分同学由于时间记得不牢,或者不能将试题中的隐性时间挖掘出来,所以在做与时间相关的题目时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下面介绍几种记忆时间的方法:

方法一:史时结合。历史时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将其与史实结合起来进行记忆。有些同学在学习中将重点放在了对史实的记忆上,忽视了历史时间,结果造成知“史”而不知“时”。如:一部分同学知道科举制,却不知道科举制是在隋炀帝时形成的;知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但说不清是邓小平同志何时提出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同学们就要学会运用史时结合记忆法,即在记忆历史事件、学习文献材料、观察地图、把握阶段特征等史实过程中,要与时间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做到时不离史,史不离时。史时结合记忆法看起来有点笨,但却很实用。

方法二:纵向制表。所谓纵向制表就是按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制作出各种类型的大事年表。如著名科学家诞生时间及其成果、朝代的变更、战争中重大的事件等都可用纵向制表的方法进行记忆。其实,大事年表未必冗长,每一章每一节的历史事件都可以制作成小的记事年表,尤其是涉及历史时间特别多的章节更适用。把大事年表与章节史实相结合,既可以牢牢记住时间,又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每一章节的内容,分清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方法三:横向联系。所谓横向联系就是把相同或相似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归纳在一起的方法。相同时间很好理解,如1973年的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发生了经济危机和被迫从越南撤军。相似的时间,如1919年的五四运动、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与1979年的中美建交等。利用横向联系记忆的好处在于既方便记住历史时间,又可以对归纳在一起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

二、概念理解不准确

【学生反馈】“对某些重要概念记不清楚,理解不深刻。”“不能把概念和有关历史史实联系在一起。”“在历史概念应用上缺乏灵活变通。”

【典型例题】(苏北四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16)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现代化是指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与思想科学理性化。现代化模式具有复杂性,如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而斯大林模式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①、③、④体现了现代化的复杂性,故答案为B。

【应对策略】历史概念都是人们在适量的历史表象基础上抽象概括而成的,可以深刻地揭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提炼相关内容的历史特征。许多同学在学习中存在误区,认为历史概念只要背住即可,用不着去做深层次的分析。由于没有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深刻分析和灵活运用,因此在做涉及概念的试题时常常失分。做题时,应该将其与具体的历史史实充分聯系起来,研究该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最终,借助于正确的历史概念来分析具体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思维定式不拓展

【学生反馈】“思维定式,很难跳出死背的知识点。”“视野不够开阔,犯经验主义错误。”

【典型例题】(2011·江苏历史·17)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解析:本题利用“阳台对话”这一历史事件,考查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演变。部分同学在做此题时,犯了思维定式的错误,认为美苏争霸,则两国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其实,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苏联后,作为回访,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在1973年访问了美国。从1972年开始,美苏两国进入短暂的“蜜月期”。从图片信息看,美苏两国领导人亲切交谈,说明两国关系趋于缓和,正确答案为B。

【应对策略】思维定式是指人们长期形成的固定的思维方式。突破思维定式是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所谓突破思维定式就是能够突破那种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的习惯做法,以发展变化或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要突破历史思维定式,同学们必须较好地把握历史阶段性特征,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纵横联系、前后贯通、中外比较,从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培养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要突出历史学习的时空性特点,从史实的表到里、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启发,抓住历史知识的本质属性。

四、知识体系不完整

【学生反馈】“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存在知识漏洞,不能把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知识贯通。”“虽然每天都在背历史,但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对知识没有系统地了解。”“基础知识不牢固,解题时不能快速联系知识。”遇到“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结合起来考查的试题,我就不会了。”

【典型例题】(苏北四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2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谈道: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为外因论,“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外因论认为中国现代化受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列举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内因论认为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传统因素主要有哪些?

(3)从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追求现代化尝试的重大事件有哪些?据此分析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特点。

解析:部分同学在回答内外因时不全面,特别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受阻的主要因素”时,不能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全面分析,这说明他们的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参考答案略。

【应对策略】历史是由时空因素构成的,我们不仅要重视某一个时段、某一个专题,还应全方位地掌握知识系统,形成通史意识。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备考中,要加强基础知识记忆,增强综合意识与应用意识,以书本为复习的主要工具,使用三轮复习策略:第一轮专题史复习;第二轮采用大单元通史体例,结合小专题阶段史复习;第三轮,热点强化训练。按照三轮模式进行有条不紊的复习,便可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我们专题知识结构的构建能力、历史阶段特点的概括能力以及不同专题之间的联系能力。

五、审题、答题不准确

【学生反馈】“不能挖掘图片的深层次信息。”“审题不清楚,不明白命题意图,导致答题不清。”“往往题目不读全便进行选择,造成错选。”“不能挖掘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思考问题不深入。”“审题不清、遗忘基础知识点以及没有答题技巧是导致失分的原因。”“有的题目也会答,但组织答案的时候,常找不到规范的语言,而且答题没有层次性。”“对于一些常用的书本语言应用不好,常常会用一些生活用语。”“不会用历史语言组织答案。”

【典型例题】(2011·安徽文综·19)图6是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能体现其寓意的是 ()

A.“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

B.“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

C.“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天意出现”

D.“现在有效的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是在一位明智的国王领导下的议会制”

解析:本题失分非常严重,大部分同学不能理解漫画体现的政治含义,做题便无从谈起。根据题干漫画中的文字“我们自由派绝不锯掉我们坐着的树枝”可知,德意志第二帝国仍保留普鲁士专制的传统,由此判断德国的议会权力较少。国家权力掌握在德皇手中,故议会没有决策权,只能“发表独白”,B符合题意。题干漫画涉及两种政治势力的关系,A只强调其中一种,排除;C与题干无关;D是对德国体制的赞许而不是讽刺。

【应对策略】同学们在训练或考试时,要做到“四審”,即审清题目的时间限制、答题主体、条件限制和题目的核心要求。目前历史试卷以材料题为主,我们要努力读懂材料,抓住关键词,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教材知识的联系,把握命题意图和考查方向。同时还要注意中外关联、古今贯通,正确理解试题立意,提炼主题。答题时,我们要善于把材料与教材知识相结合,严格对应试题的设问作答,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要尽量用教材中的观点和史学界通用的说法,组织答案;要史论结合,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避免堆砌材料和空发议论;要字迹清晰,卷面整洁;要注意用历史学科语言,力争行云流水,切忌废话连篇;答完题后,要认真检查,遇到问题及时更正。

六、应试心理不稳定

【学生反馈】“粗心大意,缺乏耐心,意志力不强。”“考试时,总是写写看看表,越看表越心急,导致会做的突然想不起来了,不会做的更加迷糊,结果成绩不理想。”“答题时,遇到不会的容易紧张。”

【典型例题】(略)

【应对策略】从反馈中可以看出,部分同学在应试中存在心理问题。“每临大事需静气。”面对考试,同学们在心理上要沉着冷静,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告诫自已,努力拼搏了,不管结果如何,都无怨无悔。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有意识地训练、提高自己的应试心理素质,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当同学们找准失分原因所在,并依此制订合理对策,长期坚持下去,必能在今后的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S]

猜你喜欢

答题现代化历史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新历史
我的女巫朋友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