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有独钟爱牡丹
——读姜进军先生牡丹图

2011-12-02张同铸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濮阳110034

名作欣赏 2011年6期
关键词:国画牡丹

⊙张同铸[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河南 濮阳 110034]

情有独钟爱牡丹
——读姜进军先生牡丹图

⊙张同铸[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河南 濮阳 110034]

在长达数十年的绘画实践中,姜进军先生无数次尝试各种画法之后,对国画这个“国粹”,他偏爱有加。他认为,中国画则主要表现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种从画家心灵溢出的人文情怀,特别是那种浸透着诗情与灵感的画面会给人带来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姜进军画牡丹,既重形似,更重神似。在他看来,以牡丹入画,首先要将牡丹融化在一种意境之中,以心接物、以物写心,正所谓“以物之象,抒我之情”。纵观姜进军笔下的牡丹,千姿百态,万种风情,或风、或雅,绝不是单纯的自然物的临摹,而恰是一种主观情绪的流露和传扬,无时无处不在体现一种春风拂面的快感和逆流而上的搏击精神。

牡丹花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颜色,富于变化的花型,沁人心脾的香气,硕大花朵上丝绢般的花瓣所表现出的风韵,给人以特有的自然美感,牡丹自古就被人们认为是“繁荣富强,吉祥幸福”的象征,万花丛中,牡丹独享着“国色天香”的美誉。国人公认牡丹为“花中之王”、“国花”。牡丹画也会带给别人喜气、幸福和安康。因此,牡丹一直以来是历代中国画家描绘的重要题材之一。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涌现过许许多多以画牡丹而千古流芳的国画大家。最早的记载是南北朝时杨子华画牡丹,此后,唐代边鸾画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润泽”;五代徐熙画《牡丹图》堪称当时花鸟画中的一绝,他创造了叠色渍染法,落墨较重,薄施丹粉,用笔清秀,意趣生动;明代徐渭用泼墨法画牡丹,他的作品以水墨写意,泼辣豪放,笔墨洗练,一扫前人呆板造作之气,使其所画牡丹更具强烈的表现力;清代恽寿平画的牡丹润秀清雅,自成一体,素有“恽派”之称;到了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画的牡丹画,用笔简练,常是寥寥数笔,却生机盎然。近现代王雪涛也曾画了大量的牡丹画,幅幅神态各异,生机勃勃。他们都为后来的牡丹画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范本,也给后人树立了一个个很难逾越牡丹画艺术的标杆。

在画面的创造和经营上,姜进军先生首先讲究和看重的是构图,如同一篇文章的整体框架,得力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和书法功底。在构图上,他侧重于其简约和技巧,强调“一枝一叶总关情”。枝叶不在多少,关键在精,在于和谐和统一,如同写字,少一笔,是缺憾,多一笔,则累赘。他善于用有限的笔墨和篇幅,表达无限的意境和情趣,这是他成功的秘诀,也是他追求的目标。

国画中的笔墨技巧,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功力。对此,姜进军先生既重视继承传统,学习先人的成功经验,又善于创新,敢于在创作实践中积累和探索新的技巧。在笔墨运作上,他或以浓破淡、或以干破湿、或以润破焦,以追求和营造不同的艺术效果。他多以皴擦立骨、晕染作气、皴染交迭,出神入化。姜进军先生的牡丹,枝多枯笔飞白,苍劲有内含之力;叶多润毫泼墨,雄浑有蓬勃之气。枝助花精神,叶托花颜色,这一着意营造格局,使他笔下的牡丹重彩而无俗艳之憾,俏丽而无佻达之嫌。枝头繁花,形不显出,叶底群蕾,情态各异。更兼二三蜂蝶,嗡嗡嘤嘤,恋蕊不去,使画面神韵倍增。有众多书画同仁对他的牡丹评价曰:“骨劲、神劲、风劲、韵劲”。

姜进军先生在设色方面也重视借鉴和吸收了西洋画派中注重色彩明暗对比和层次变化的长处及特点,潜心创作了半红半白,一明一暗同存于一个花头的“二乔”,不仅符合生活的真实,而且给人以艺术的遐想,此举实为国内首创,至今不曾见画界有他作出现,让人叹为观止。

“若问功夫何,全在画图外”。姜进军自幼喜爱绘画,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他坚持书画并进,以书入画,互相映衬和借鉴。姜进军先生绝不为画而画,尤其反对模仿他人,亦步亦趋,或是敷衍了事充满铜臭味的庸俗画风。他坚持写字,作画,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将诗情和画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众所周知,画牡丹画俗易得,雅难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姜进军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始终在寻找着一条途径,一条不失牡丹绰约风采的同时,更能表现其神韵而又能摆脱俗格的方法。清人唐岱云:“落笔要旧,景界要新,何患不脱古人窠臼也。”南田老人亦有语道,作画须优入古人法度中,纵横恣肆,方能脱落时径,洗发新趣也。意即妙能师古,又不为古法所泥,食古而化,方可出新。姜进军正是遵循着这一规律,进行着他的牡丹画探索的。他曾长期大量地临习过历代牡丹名作,对牡丹生长的全过程做认真细致的观察,可谓“风斜画堂三更月,冷砚寒窗六年灯”。牡丹在一年四季中每一点微小细腻的变化,每一丝生命的律动,都被姜进军运用他的艺术慧眼所捕捉到,铭记于心,并且用自己卓然独特的笔致表现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欣赏姜进军的牡丹近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生气逸发、古趣盎然、姿致别具的佳作。令人顿觉神清气爽,眼前豁然一亮。人们经常把牡丹比作富贵之花,其雍容华贵确非其他花木可比。画牡丹花鸟的高手历来并不少见,但画其富者多,显其贵者少,一般皆以大红大绿为主色,这样的画作,不管工笔多么细腻,技巧如何高超,都属于只抓皮毛忘了心,有其形而无其神,尤缺内涵,所以,以牡丹花鸟为题的上品,应是既显牡丹之富,更显牡丹之贵。国画技巧以水墨为最难,所谓墨分五彩,非一朝一夕之功,达者甚少,设色而层次丰富者,更为少见。上品佳作之牡丹花鸟,必形神俱佳,欣欣然呼之欲出,婷婷嫣立于纸外,乍看活灵活现,细瞧若有若失,恰处是非之间,正于情理之内,所谓笔未到而意已达是也。此乃国画写意之佳境。姜进军的花鸟牡丹,笔触不多,内涵丰满,层次叠加,质感明确,鲜而不艳,富而不奢,正是这种效果。一方水墨,一张宣纸,融入他的内心,融入他的画笔,滋润的色彩和淋漓的笔墨上,气韵生动。多年来姜进军保持着与牡丹孤独枯坐的姿势,直到能悟出真正的“道”,描绘牡丹的“道”。可谓:赏花何须去菏泽,要览春色访进军。

在一次笔会上,有观者提出:“今以国画画法为之,虽有新意,终不是此花真脸面。”姜进军深思一会儿,只见他用羊毫配狼毫的兼毛笔,饱蘸大红色,在调色盘上调和,使颜色向笔根渗透,再用笔头儿蘸脂粉色,稍作调和后即在纸上点画。一笔紧挨一笔,一朵朵花头,在浓到淡的色点中慢慢开得茂盛——干枝叶芽的潮湿润泽、不同朝向的蓓蕾、半开不开的笑颜,跃然纸上。博得了众人阵阵喝彩声。每逢有重大活动,姜进军先生都潜心创作,全力以赴。为迎接建国60周年画展,姜进军几度深思,“我要画一张怎样的红牡丹,才能表现自个儿对美好世界的憧憬,对新中国的歌颂呢?”前后历时一年有余,数易其稿,终于一幅寓意深刻的《盛世华堂》在姜进军的心里勾勒成图。展开2米多长的画卷,画面中象征新中国繁花似锦盛世的牡丹,红红火火,铺天盖地,一片皆红。大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国人皆喜、普天同庆之寓意。

姜进军先生从师于画家张杰,但是他从不拘于老师的点拨。在他的心里,不被真花真叶的形象所约束限制。而在那一朵朵似是而非的写意牡丹中,彰显出中国传统水墨的真谛。他除每年坚决保持去写生外,他还从南北朝时的杨子华、唐代边鸾、五代徐熙、明代徐渭、清代恽寿平、近现代王雪涛的红牡丹中吸取养料,这些作品或润秀清秀文雅,或泼辣豪放,都是中国艺术宝藏的奇葩。姜进军的牡丹是通俗的、大众喜欢的。牡丹为时人所爱,文人墨客吟之、歌之、绘之,而姜进军画之,都是表现倾心爱慕之情。我们期盼姜进军先生在他自己的牡丹王国里,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作 者:张同铸,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编 辑:吕晓东 E-mail:lvxiaodong8181@163.com

猜你喜欢

国画牡丹
国画《鲦鱼》
国画《鲿》
牡丹
《洛阳牡丹》
赏牡丹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难忘岁月》(国画)
国画欣赏
南国牡丹
《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