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新诗成就不如古典诗歌的原因的探讨

2011-12-01杜娟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1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成就

杜娟

摘要:中国新诗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有高峰也有低谷,但是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依然有些尴尬,取得的成就远远难以和中国的古典诗歌相提并论。本文将就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新诗;古典诗歌;成就;原因

[中图分类号]:I0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240-01

中国新诗始自“五四文学革命”,在对“诗界革命”的承续中,在白话文与文言文的抗衡中,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新诗诞生了。但是新诗一直发展到现在,依然处在有些尴尬的位置,在起起落落中发展着,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虽然说我们不应该对当时刚刚出现的新生事物过分苛求,但是经历了那么久的发展,新诗依然存在那么多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中国新诗成就不如古典诗歌?本文将从政治时局导致的文学的功利化、与传统文学的断裂、白话文韵律不强和发展时间不够长等方面来分析个中原因。

一、政治时局的影响。

回顾新诗百年历史,中国都处在动乱之中,新诗建设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新诗是在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思想界变革中产生的,这就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诗歌也和当时产生的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面对民族国家危机,首先想到是宣传自己的思想,唤醒民众,所以那时的文学更多的掺杂了政治的因素,同时为了使民众更好的接受,语言就需要力求简单浅显,诗的职能被人为地简单化和世俗化,诗人的政治革命自觉性远远大于文体革命的自觉性,诗歌常沦为政治教化的工具和时代的传声筒。诗歌的功利化加强了,其艺术性就会有所削弱;其二是诗人们身处乱世,没有条件去认真思考揣摩,造成新诗的“理论先行”特点。察看中国文学史,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诞生,大多是由民间到文人,从实践上的自觉到理论上的规范,比如词的诞生,也是先在民间产生,后在文人手中得以发展,渐渐才形成一整套理论,这些理论再反过来指导词的发展。然而,新诗的诞生恰恰相反。1916~1917年,《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胡适、陈独秀的文章,在理论上为新诗鸣锣开道,正是这些先行理论引发了中国诗坛的新诗海啸,《新潮》、《时事新报·学灯》、《每周评论》、《晨报·副刊》等,竞相发表新诗。这就有些违背了一种文学样式正常的发展轨迹,这样产生的文学必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二、新诗与传统文学的断裂。

由于政治社会的影响,加之当时知识分子的心理特点,他们急于打破旧的封建体制,于是激进的否定一切古代的东西,人为切断了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联系。

1919年10月,胡适发表长篇论文《谈新诗》,进一步强调指出:“中国近年的新诗运动可算得是一种‘诗体大解放。”“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样做。”[1]不仅如此,胡适还依据进化论的观点,认为打破旧诗的一切规矩,换来新诗的绝对自由是一种“自然的进化”。这就不仅把新诗与旧诗对立化,而且断定新的就是进步的,旧的就是落后的,必欲毁之而催新。这种比较偏颇的观点在当时却得到了不少新诗人的赞同。

过激的反传统还导致新诗的过分口语化、散文化、自由化,新诗缺乏必要的文体及诗体标准,过分重视自由诗。尽管有很多诗人为新诗的文体建设做出过贡献,如胡适、刘半农、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穆木天、艾青、冯至等,但是新诗百年,绝大多数时间都处在文体自发阶段,并未真正进入成熟的文体自觉阶段,建立起成熟的诗体,以致今天很多诗人、读者、研究者都不知道新诗为何物。中国的新诗革命导致了新诗诗体的建设难和定型难,使新诗失去了基本的创作规律和操作规则。

三、中国新诗语言——白话文的缺陷。

新文学运动对于传统的废除和摒弃最鲜明的是体现在对文学形式的改革之上,新文学运动的领导者向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发起了猛烈地冲击。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明确指出:中国“两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学都是死的,都是用已经死了的语言文字做的。死文字决不能产生新文学”;“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做白话的文学”。 [2] 胡适也在自己的实践创作中极力推广白话文,比如其作于1916年的白话诗《蝴蝶》就是一种不太成功的尝试。

虽说这是白话诗初创时期的一种尝试,我们不能过于苛求,但是其语言的浅薄无力却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比较发现,新诗在内容上散文化的痕迹很重,意象和感觉缺乏,不能与古典诗歌相媲美,其主要原因即是新诗的语言表现力不够。古典诗歌的语言极其精炼,却饱含诗意,能够激发读者想象力,耐人寻味,而且文言诗句的韵律性很强,具有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唱。新诗的语言在这两个方面是比较欠缺的,这不能不说是白话文本身具有的一个缺陷。另外,我们古代诗人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和贾岛的“推敲”之典故已是家喻户晓,同时,古典诗歌还很注重对比兴、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具有紧凑、优美及富有韵味的特征。正因为中国古代诗人讲究对语言的锤炼与考究,他们的诗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吕进先生曾在其著作《新诗的创作与鉴赏》中说:“‘诗的最原始的含义是‘精致地讲话。‘情欲信,辞欲巧。没有语言的‘精致,读者所见到的就不是诗,最多也只是美好诗情的恶劣表现而已。”[3]这里提到的“精致”一词,与古典诗歌讲究语言的遣词造句和语言技巧有相似的意思。

四、中国新诗发展的时间不够长。

当然,还有一个客观的现实原因在于古典诗歌的发展时间很长,这也是致使古典诗歌成就辉煌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千多年来,凡是有关旧诗作法的规矩,比如措词用字,题材选择,意象运用,情感表达等等都有着详细的指示,即使没有什么天分的人,也可以依照这些法则去做出规规矩矩的诗来。然而,中国新诗的发展才经历了区区百年时间,其诞生和建设时期又受到政治、经济、外来文化和思想界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尚未取得很大的成就也是情有可原的。

综上,这些原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共同导致了中国新诗的成就不如古典诗歌,但是我们更多应该是反思新诗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而非怀着悲观的情绪去预言新诗的末路。在构建和完善新诗这个问题上,还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匡汉、刘福春等.中国现代诗论(上编)[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2~6;

[2]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N].新青年,1918(4);

[3]吕进.新诗的创作与鉴赏[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199;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成就
了不起的成就
直面落差,成就自我
失恋“成就”的CEO
回顾五年成就
小议高中语文的古典诗歌教学
浅谈古典诗歌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中职语文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策略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