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信仰下的吉祥文化
2011-12-01孟继乐
摘要: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缘起于生命信仰下的吉祥文化是中国人以趋吉避凶为目的的一种恒定的心理定式,它深深地植根于民众的心中,并逐渐形成为一种习惯的文化模式,吉祥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的,并被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吉祥 吉祥文化 生命信仰
作者简介:孟继乐,(1981-),男,汉,河南南阳,西安财经学院文法学院,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213-01
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吉祥”两个字最早出于《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人成玄英对此作过解释:“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这就说明了吉祥图案的生成,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以此来表达求吉驱凶的观念,既可以说是自身的祈福,也可以说是相互的祝颂。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規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统一体。文化一般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历史性、群体性、影响性。吉祥文化可有多种分类。吉祥文化是人类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按照马林诺夫斯基对文化的定义,吉祥文化大致也可分为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个方面”。 早在远古时期,由于受到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限制,人们无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自然中的各种现象。由此产生了 “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认为神明创造了世间万物,人的命运都是由上天所主宰。最初的吉祥观念是由于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不安定感,对生存的危机意识引起产生的。吉祥文化是人类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直接反映,是人们由生存所萌发出现的,经历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传承而来的祈福纳祥的文化观念。按民间的表述,吉祥寓意着好兆头,也是生活美满、顺心如意的期盼。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对吉祥期盼的美好愿望,例如我们较为熟悉的日本“招财猫”,代表财富丰裕的祝愿;泰国的大象代表神明的保佑等。因此人们都希望追求吉祥可以用此趋吉避害,成为人们一如既往的不变追求。随着中华民族文明的逐渐进步,吉祥图案受到各个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变化,至今已形成了具有深厚人文艺术价值、蕴含浓烈中华民族气韵的符号化图形。吉祥文化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生活之中了。老百姓生活中的春种夏收、祝寿延年、娶妻生子、开市营业、等人生大事都包含有吉祥文化。同时,它还广泛地存在于国家层面的活动、仪式上。
吉祥文化是中国人以趋吉避凶为目的的一种恒定的心理定式,它深深地植根于民众的心中,并逐渐形成为一种习惯的文化模式,他使得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依据当时的认识,用各自认为合适的方式方法表达意志,由最初的自然性逐渐形成了系统性、完美性。这种传统吉祥意识,一方面表现出人们对于以生命存在为核心的肯定态度,透露出对生命存在的追求和养生立命的人生之道,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它又反过来左右人们的思想理念,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因而,祈福攘灾,对生存的追求几乎成为人类生存不可缺的主题,而吉祥图案则成为这一理念的形象表现。
农耕时期,人类对自然认识非常有限,是以生存为最基本的要求。而利用一切手段保持生命延续、提高生活质量,必然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从这一目标出发,受到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广大民众认为自然力是不可抗拒的神力,只有顺从它并祈求其庇护,才能获得基本的生存机会,由此产生了一种朴素的趋吉避凶、祈福攘灾的思想。于是,趋吉避凶成为人们寻找生存之道的本能,成为衡量所有事物产生与消亡最基本的心理趋向,而吉祥文化则成为生命信仰的典型代表。
吉祥艺术从其产生到发展,从艺术形态到艺术功能,都与人们的生存生活戚戚相关。其生民信仰中的“生”有两层含义:一是生存,其在吉祥艺术中的表现就是对“寿”的向往,对生命的重视。其具体指向是以人为本的单一的个体。二是生殖、繁衍后代,其具体的表现为对子孙后代的关注、种族的延续,其指向是族群的传承,对家族的重视。强调生命意识,以人为本,重视家族的延续,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文化意识的核心。而对生命信仰的需求早在原古时期就已开始,伴随着中国数千年历史的积淀与考验,已经成为中国人对待生命态度的重要方式。生存和繁衍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基本的生命主题,吉祥图案无疑是这种主题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中国对家族延续的重视,多子多福的思想绵延了数千年,在诸多吉祥图案的创作上表达了这种朴素的愿望。
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影响和各种生存的威胁,我们的祖先们在与自然的相处追求生命信仰的同时,学会了与自然协调寻求生存的方式。不论彩陶中的人面鱼纹、还是集吉祥文化大成的福禄寿喜,不论是原始宗教活动,还是出自什么目的,无不体现着祈求吉祥的寓意,都是人们渴求生命的延续、生活的平安。中国的祖先们为了求得“生”的信念,在同自然协调生存的生活中逐渐地提出了“和”的思想。“和”的价值观的核心即是对“生”的阐述。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哲学观重视在世,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活在当下”。中国人的祈求拥有美好的生活并延续下去,而“和”是这一切美好追求的核心价值。“和”亦是同大自然的协调,也代表了生活的祥和、心理心态的平和、人与人关系的和睦。这种以“和”为主的文化伴随着中国人走过了千百年的历史,至今仍是人们的最高追求。当前“天人合一”的倡导,“和谐社会”的提出也是“和”文化发展至今的一种直接表现。而这种“和”文化表现在吉祥图案上可谓是千姿百态,形式多样:有追求幸福的“翘盼福音”“纳福迎祥”;有传递喜庆的“喜上眉梢”;有祝福长寿的“蟠桃献寿”“松鹤延年”;有祈求平安的“竹报平安”“四季平安”等等。这些内容无一不是表达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和平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是中华民族独特性格和品德的展示,充分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精神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屹、莫秀秀,《吉祥图案》,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第1页。
[2]李惠芳,《世纪之交的民俗学思考》,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第99页。
[3]《中国民间吉祥美术》,李振球、乔晓光,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1页。
[4]《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诠释》,樊美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