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疆方言中的维语借词及其人文生态环境

2011-12-01唐敏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1期

唐敏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新疆汉语方言中的一些维吾尔语的借词,并结合语言人文生态环境进行分析,探讨了新疆汉语方言和人文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人文生态环境、新疆汉语方言、维吾尔语借词

导师:周殿生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155-01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三大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的交汇处。从语种角度看,新疆三大语系中阿尔泰语系所属语言最多,有维吾尔语、蒙古语、锡伯语等八种。汉藏语系有汉语。印欧语系有塔吉克语和俄语。定居新疆的汉民族长期与当地民族杂居混居,生产、生活用语的互相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各民族长期交流往来,离不开语言接触。纪晓岚在《民俗三十八首》中写道:居住在乌鲁木齐“城南小巷”的“流人妇”们说话常常是“半操北语半南音”。曾任伊犁将军的萨迎阿,《吐鲁番》诗一开头就说,“广安烟户杂民回”,广安是吐鲁番,民回指维吾尔人。不同民族语言相遇时,首先应经过“相杂”的过程,然后在碰撞、交叉、磨合、抉择中逐渐积累沉淀,剔除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最后进入自己的语言系统。

一、新疆汉语方言

从1983年开始,新疆开展了大规模的汉语方言调查。基本上查清了全疆83个县市的音系状况(当时共有87个县市),分出三片方言区,命名为 “兰银官话北疆片、中原官话南疆片和北京官话片”。这一成果被收入香港朗文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 《中国语言地图集》,被定名为《中国语言地图集·官话之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全国15幅汉语方言地图中独占一幅。这是新疆汉语方言已被国家权威学术机构确认的标志

在众多民族中,汉族和维吾尔族是新疆最大的两个民族,维汉之间的语言接触十分频繁。因此,新疆汉语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维语借词。其中,口语中使用的维语借词约80个(周磊,2004)。例如:名词有 “皮芽子”(洋葱)、“巴扎尔”(集市)、“巴旦木”(一种食品)、“巴郎子”(孩子)、“胡大”(真主);动词有“麻库尔”(可以)、“塔什啷”(坏了)、 “做乃麻孜” (做礼拜)、、“开台”(走、离开);形容词如“艾来拜来”(各样的)、“白卡尔”(无代价的,徒劳的)等等。

据统计,在新疆汉语方言中,使用频率最大的十个词是:巴扎尔,白卡尔,皮牙子,海卖斯,阿达西,糊里马膛,艾来拜来,巴郎子,乃麻孜,胡大。

二 、什么是语言的人文生态环境

人文生态环境指的是人类社会各种不同文化所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之间处于互动联系和影响状态的人类文化大环境。语言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也是人文生态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且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但是由人类社会不同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不平衡,人文生态环境中各种语言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别的,于是出现了强势语言与弱势语言之间的此消彼长的竞争。

新疆是一个典型的多语言群体共同生活的环境,语言接触造就了大量的双语人甚至多语人。古代维吾尔语在公元8世纪后形成共同书面语言。清朝移民早期,维语作为强势语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族际交际语言功能,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维吾尔语大量词汇通过其竞争优势挤入新疆汉语方言中来,正是因为它们适应了当地方言的人文生态环境。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劳动者以集体或个人组合形式陆续来到新疆,一些新兴城市、生产建设兵团师部机关及部分团场职工都讲一种类似北京话的普通话。这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在五方杂处,没有主体方言条件下的自然选择。在与新疆当地的族际交际语维语接触时,便借用一些维语词汇,语法、语音形式。人文生态环境中的语言,一方面,为了自身的生存,相互间不断为争取使用者、使用场合和使用方式等共同资源而进行竞争,与此同时,又在这种竞争中协同发展。借词就是在这种多语人文生态环境中产生的。作为全社会通用的族际中介语,一方面不断排挤同一地域范围内的弱势语言的职能范围,一面又不断给其他语言注入新的血液。新疆方言在形成过程中吸收大量借词,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之处也是十分合理的。

三、语言人文生态环境对新疆方言的影响与制约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语言对人文生态环境有着强烈的依附性。语言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有:聚居的使用者群落、强烈的内部认同感、共同的文化基础、稳定的语言社区和语言群体间的相互理解。同时,人文生态环境也对语言发展有着影响制约作用。

人文生态环境是由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构成的。不同的历史遭遇和经历造就了各个文化群体不同的民族心理素质。汉民族长期受儒家文化熏陶,同时使得语言也具备了兼容并序的特点。在开放的人文生态环境中,语言间的频繁接触和交流促使语言结构发生变化,同时也是的自身交际功能提升。然而随着新疆改革开放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全国推广普通话运动的开展,汉语的族际中介语地位不断上升。语言人文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变,使用标准普通话的要求,会给新疆方言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其中存在的具方言特色的其他语言借词,包括维语借词也不断受到挑战,一些借词甚至可能因为人文环境的改变而淘汰。由此可见,语言的发展与语言人文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 张公瑾、丁石庆. 文化语言学教程.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范俊军. 少数民族语言危机与语言民族问题[J] 贵州民族研究 2006(2)

[3] 张莉萍. 试论维吾尔语的汉语借词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6年(2)

[4] 刘亚男. 乌鲁木齐汉语方言中维语借词使用及其社会因素分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第26卷(总250期)

[5] 刘俐李. 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 方言1993年第4期265-274頁(1993年11月24日出版于北京)

[6] 周磊. 乌鲁木齐方言借词研究 方言2004年第4期347-355页(2004年11月24日出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