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思聪的艺术
2011-12-01宫兴云
摘要:周思聪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画家,一位善于思索的艺术家。“笔墨当随时代”,周思聪的艺术创作紧随时代思想、文化思潮,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出了不同于同时期的富有影响力的作品。本文通过分周思聪在时代变迁下的艺术历程,来探析其主题思想的转变及其艺术精神,进而探悉她对于艺术的虔诚与坚持,获悉她的简易平淡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周思聪;艺术道路;艺术创作;艺术精神;启示
作者简介:宫兴云(1988-),汉族,山东省临清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画人物技法与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123-01
在当代的美术史中,周思聪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她的艺术作品既传递出徐悲鸿倡导的写实主义精神,又内涵传统文人画淡雅自然的情趣。同时,她又融入了西方现代主义表现手法,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构图模式,实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她的作品反映画家最真实自然的情感,包含着深沉的人文关怀以及独特的女性意识,她对于艺术的虔诚与坚持,创新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一、艺术道路及其主题风格转变
1.1 早期的写实主义风格(艺术创作以“颂扬”为主题)
这一时期周思聪的创作是以“颂扬”为主调--颂扬: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这批作品再现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历史场景以及新中国建设的时代场面。这个时期,周思聪创作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包括早期的《山区新路》、《长白青松》等作品,也包括后期的《深山创业》、《抗震小学》等等。
这一系列作品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产生的,是被规定了特定的主题,但是她的作品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因为她极力开掘政治题材之下的富于情感的个人化视角,从人性、人情的角度来再现所描绘的社会政治现象。此风格的代表作《人民与总理》,作品描绘了1975年周总理亲临邢台灾区慰问灾民的历史场景。塑造了一个深得人民爱戴、真正体会人们疾苦的人民公仆的形象,并成功地创作出二十几位不同性别、年龄和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将其统一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绪中,集中表现了她自我意识的苏醒。这种来自于艺术家自身的思索,促使其思想进一步成熟,由此,她的艺术开始出现转折,进入了另一个崭新的阶段。
1.2 中期的表现风格(艺术创作以“反思”“沧桑”为主题)
文革结束后,中国还处在整个社会对于“文革”伤痕的反思,并在80年代初期逐渐演变为对于整个民族文化的反思。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周思聪的艺术发生了主题的变奏,她不再是正面的歌颂与赞美。《矿工图》正是周思聪的艺术主题发生变奏的代表。可以看出,周思聪对伤痕的反思与对艺术的探索是同步深化的,作品利用变形、构成与肌理等表现手法强化主题,控诉与反思其实已经超出了矿工血泪,也超出了异族入侵,这一切的反思是中华民族的血泪苍生。这些创作既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范畴,也冲破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在这股反思思潮的影响下,包括周思聪在内的一批艺术家把自己的笔触转向了处于当代中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周思聪的这一题材的作品所要表现的是一种反思,是深入到“人”、“人性”的深度去表现彝族女子的纯朴、逆来顺受、与世无争的状态以及对自身的追问。这些作品的格调又回归到严肃深沉,是周思聪用艺术的方式对于人类生存沧桑本色的呈现。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递出一种悲凉和沧桑的情绪。那是种无法言说的苍凉与悲哀,令人感到灵魂的颤抖,似在无声地追问。
1.3 后期的抒情风格时期(艺术创作以“淡泊”为主题)
1985年,周思聪就开始受到疾病的困扰并住进医院。长久的病痛使周思聪与外界相隔离,也远离了人世的喧嚣,得以静观心中的“自然”。周思聪艺术创作的主题又有了新的变化,呈现出向平淡真挚格调的一个偏转,趋向于平淡天真。她创作的《秋风》《朝霞》等作品,到了1990年左右的《浣纱》《晒粮》《收获》等作品,在意境上显示了向传统的回歸,作品透出的意味深沉隽永,是一种寓深厚于空灵、寄至味于淡泊的大美。1990年前后,周思聪的病情加重,手脚严重变形,甚至到了握笔与站立都成了问题的地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创作活动。但是她的艺术追索足迹没有停止,她开始从取材层面寻求变革,逐渐聚焦于墨荷题材并创作出了一个系列。在这一系列中,她的精神与艺术又经历了一次升华。在创作中周思聪捕捉的是影是韵是意,是生命的本色真相,意味深长,生命的正道就是在淡泊中自存自在,这是周思聪在最后的岁月里对于生命的彻悟,也是她奏出的最后的艺术鸣响。
二、 周思聪的艺术精神
周思聪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切关注、思索,个性气质中所深深蕴藏的强烈的悲剧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不仅体现在她的艺术观念中并在她作品中得到了深刻表现。从《人民和总理》、《矿工图》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周思聪对历经磨难的人民深厚的同情。彝族女子组画,没有载歌载舞的情景,有的只是负荷女的身影与平静的眼神。这些作品包含了对平凡生命、普通人的情感和生存状态地深切关注和同情。
周思聪的作品,注重形式语言的表现,她的创作紧随时代的步伐。她改革着自己熟悉的写实水墨传统,坚持心物和谐的一致原则。借鉴西方近代以来的表现绘画,扬弃了徐悲鸿学派重素描形似而轻笔墨韵味的毛病,继承发扬了其重写生、关心人生和民族命运的优长她笔下的人物造型则由写生性形象变为创作性形象,追求精神性,适当风格化、强调个性化。周思聪将所表达的思想观念的需要,简化到线条里,不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注重强调个人的体验和情绪的表现。周思聪的笔墨语言高度凝练,画面无多余的笔墨,不脱离对象但有独立韵味。自由的艺术创作心理、娴熟独特的语言形式、个人的情感心灵世界完满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朴素自然、真诚的无言之美 ,澹泊宁静的意境精神之美。
结 语:
从周思聪简短而丰富的艺术人生里;从她纷繁的艺术作品里;我看到的是一个正直、真诚、朴实的艺术工作者形象。她对生命、自然的向往与感悟,对自由艺术精神的追求,是生命中最深沉的美。艺术不仅来源于生活中的美,更来源于观者的心。
参考文献:
[1]郎绍君,周思聪的绘画历程[J]/美术研究,1996:(3)
[2]郎绍君,创造是一种幸福[M]/卢沉周思聪画集序,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
[3]高居翰,周思聪的画[M]/周思聪水墨画集,1993.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