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礼仪的作用
2011-12-01张令田海燕
张令 田海燕
摘要:礼仪的作用在古代主要体现为分野文明与野蛮、定秩序及生活的习惯和道德规范,在现代则能够改变人的认知,激发人的情感,优化人的行为。
关键词:礼仪;作用
[中图分类号]:K892.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103-01
前言
人类在经历了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转变的同时精神上的追求也发生了变化,即在享受物质美感的基础上更多地表达出在精神上的诉求,主要体现则是以人为本。而在这个主题中,礼仪的发展研究有是一重要部分,因为它贯穿与人们的生活之中,遍布在各个领域、角落,表现在人的一言一行。
1、礼仪的作用
礼仪是对他人的仁和关爱的外化形式,同时还表达了对事物正当性的尊重,以及对其社会地位的肯定。社会地位不同于金钱与权势的差别,它是一个人实际社会价值的体现。
1.1古代礼仪的作用
孔子言“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他认为要达到最理想的道德状况就得约束自身的言行以至符合周礼。孟子指出,能完全符合“礼”的要求,就是“盛德之至”。管子把“礼义廉耻”定为“国之四维”,“礼”列四维之首,成为最高道德准则。荀子视礼为政治、法律、道德之根本原则。他说:“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谓道德之极。”(《劝学》)李觏尤其推崇礼,他认为礼包含其他诸传统德目,把仁、义、智、信看作“礼之道”,是“礼”的别名,而乐、刑、政是“礼之用”,都通过礼体现出来。“言乎礼,则乐、刑、政、仁、义、智、信在其中矣(《礼论》第一)。[1]
另外,礼仪也代表了人的修养。修,即修饬修理、整治的意思;养,抚养小的东西,少的成分,使之长大增多,无论是修还是养都是为了改善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2]《礼记·大学》中列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人生追求最高境界的中间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修养体现的是人的道德水平,而伦理道德是礼的内在属性,礼是伦理道德观念的形化及物化。通俗的说,礼仪代表了一个人的修养,是人的道德水平的外在表现。习武之人的礼仪,表现了他的武德修为。
总的来说,在古代,礼仪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一、文明与野蛮、人与兽的分异点,是人所以为人的标志。《礼记·曲礼》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二、区别人的地位和关系,定秩序。礼仪的介入使人们之间有男女、老少、长幼、上下之别,是行为规范,以维护社会之正义和稳定。“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思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乡饮酒之礼废,别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思薄而信死意生者众矣。” (《礼记·经解》)是故“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礼记·仲尼燕居》)三、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礼仪代代相传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深入人们的观念中,并以此作为指导人的行为规范的中心思想,给人们以向善及提高自身修养、素质的精神航标。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徒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礼记·经解》)荀子也认为:“注错风俗,所以化性”,“习俗移志,安以移质”。(《荀子·儒教》)礼仪一旦化作风俗习惯就会成为不成文的法律,无形的道义力量左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1.2当代礼仪的作用
在当代以人为本的层面意义上讲,礼仪还能够改变人的认知,激发人的情感,优化人的行为。
首先,礼仪改变人的认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人成长于五彩缤纷但又鱼水混杂的社会,社会的氛围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认知和思想并体现在他行为上,而这种思想和行为反过来又会作用于社会。我们提出建设和谐社会,首要的就是要在人的认知和价值取向上有和谐的因子,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人的行为举止才会符合和谐的规范和要求。次之,礼仪激发人的情感目的是使人们保持尊重敬让的良好心态。人不是孤立的个体,在相互的交往中才能真正体现出人之所以为人。良好的交往环境需要在礼仪的维护下保持相互的尊敬和恭谦。再次,礼仪优化人的行为会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礼仪实施的最后一环便是礼仪的行为,当礼仪的外在表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固化成为美的象征、和谐的代名词这些符号时,它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便越来越不可或缺。
2、礼仪发展的现代思考
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中,礼仪对华夏民族生活规范化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其中许多合理的东西在先秦及其以后一直熏陶着人们。可由于它以传统和习俗为基础,陈陈相因,所以又有许多规定因程式化而变僵化,落在了生活的后面,在历史进程中,又扮演着保守的角色,在认识发展史中不可避免有副作用,需要警惕。礼的基本規律性是“分”,是等级,以此来稳定社会秩序,与此相适应,便要求人们处处“克己”,以安于分,安于等级。[3]通过修己、约己、自戒、自讼、自责、自省、知足、谦虚、不争、虚心、养心、修身等一系列克己的办法,引导人们向自身的内心下工夫,而不是正视社会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冲破束缚,开拓认识的新领域。于是它对思维方式最主要的影响表现在:礼仪由行为规范而变为思想藩篱并造成等级思维。于是人们在陈旧的规定中,在保守的思维方式下,不管论证多么缜密,认识本身其实早已被局限。但在现代社会伦理道德日益沦丧、激进个人主义过分张扬的年代,我们需要强调重建礼仪文化体系的重要性以维护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正常发展,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度”。
3、结论
在古代礼仪主要体现了三大作用,即分异文明与野蛮,使人所以为人;区别人的地位和关系,定秩序;成为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而在当代以人为本的层面意义上讲,礼仪还能够改变人的认知,激发人的情感,优化人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罗通秀.论礼的意义及缘起[J].江汉论坛. 1994,(9):32-38
[2]陈瑛.中国伦理思想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162-163
[3]刘泽华.先秦礼论初探[A].陈其泰.二十世纪中国礼学研究论集[C].北京:学苑出版社,198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