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儒林外史》的叙述视角
2011-12-01张红燕
摘要:《儒林外史》广泛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对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丰富了中国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这个方面论述《儒林外史》的叙事方式。《儒林外史》与其他白话小说相比,在叙事方式上突破了说书人全知叙事,把全知叙事和限知叙事结合起来,把作品写的更加真实,人物性格更为鲜明,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功,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佳作
关键词:叙事视角全知式视角限知式视角
作者简介:张红燕(1979-),女,山东临邑人,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025-01
《儒林外史》是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进行百年沉思,充满着世纪悲凉的优秀作品创。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叙述视角,“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当作品要展示一个叙事世界的时候,他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把外在的客观世界照搬到纸面上,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叙事规范和谋略,使用某种语言的透视镜,某种文字的过滤网,把动态的主体世界点化(或幻化)为以语言文学凝固化了的线形的人、事行为序列。这里所谓语言的透视镜,或文字的过滤网就是视角,它是作者和文本心灵的结合点[1]”。简言之,叙事视角即指叙述者在叙述行为中所采用的观察点,也就是叙述者从什么“窗口”去看叙述对象。
选择好叙事视角,对于小说创作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正如摄影师拍摄对于同一题材,他可以来回移动,从各种角度拍摄;他也可以站定下来,从某一特定角度作有限的移动。小说创作也是如此,对于同一题材,叙事视角选择的不同,可以塑造不同的人物,并表现不同的意蕴。例如,《儒林外史》第二回中,薛家集居民想请周进来教村里的孩童。先通过夏总甲之口引出周进,称赞他教的如何好,只有三个年头就让学生中了学,如何本事。过了几天,当周进亲自来到薛家集,又从众人视角中来写周进“众看周进时,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左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
同一人物在两次不同的人物视角中出场,耳闻与眼见的差别竟如此巨大,活化了人物,增强了讽刺力度,由此可见,视角的精心安排,起到了创造性的审美效应。
赵毅衡认为 “叙述角度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叙述者自我限制的门[2]”。从大的方面看叙事视角可以分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两种。全知视角是可以从各种角度拍摄的摄影师,而限知视角是在某个特定角度拍摄的摄影师。
首先,《儒林外史》采用的是全知式视角,这是我国古代小说中常用的传统叙事视角。如《儒林外史》第三回:
“来到集上,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眼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地笑。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
全知视角的视点不断转移,先写了病态中的范进,再写凶神似的胡屠户的动作语言,再转到众人和邻居,后进入胡屠户的内心,由一个“颤”字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真实而生动。再看第四回:
“胡老爹上不得后盘,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着量白布,称肉,乱窜”乱帘是一形容词十动词形式,指没目的,不合常理的慌忙走动。用在这里,写活了胡屠户虽然上不得后盘,却急于炫耀自己的内心世界,将他卑劣庸俗的灵魂,彻底翻了出来。这里,叙述者如隐身人一样,用全知视角追踪人物可以大模大样走进人物心灵深处,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
其次,《儒林外史》采用的是限知式视角,视角的限知是《儒林外史》叙事方式中的亮笔,不管视角的承担者是全知全能式的说书人叙事者,还是作品人物叙事者,都存在这权利自限的问题,而自限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客观真实,所以一部叙事作品中,权利自限的大小决定了作品客观真实的程度,自限越多,给读者的真实感越强。限知视角锁定的对象,带着作品人物个人的色彩。如第三回中,周进作为主考官,坐在堂上,那纷纷进来的考生在他眼中是“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蓝缕破烂的”
可见,这些考生丝毫没引起他的重视,他只是暗记下他们是老是少,穿的是好是坏,而范进在周进的眼中却极为不同,周进不仅仔细观察他外貌“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还看他的衣着“麻布直裰”,打量他的神态“乞乞缩缩”,还询问他今年多少年纪了,考过多少回了,为何总不进学”,对他可谓是非常之注意,这是因为范进身上带有浓厚的周进色彩,而且在周进眼中范进就是过去的自己,体现出了“以我观物,放纫背着我之色彩” ,于是周进在看范进卷子时用心用意,虽看了一遍不喜他的文字,但一会儿心里又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尚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由此可见,周进对范进可谓是格外开恩,格外的照顾,想方设法说服自己给他机会进学。而范进竟是凭着身上有学道周进的色彩而步步高升了。
在《儒林外史》中用限知叙事视角叙写其他人物的活动与谈话,可以使读者从所述信息中自由思索,从而体会出深层韵味,比如在第一回中,从王冕的视角大段地写王惠三人的行为语言:
“只见远远一个夯汉,挑了一担食盆来,手里提着一瓶酒,食盒上挂着一块毡条……那边走过三个人来……手摇白纸扇,缓步而来……那胖子开口道……那瘦子道……那胡子說道……三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说个不了。”
从表面看来,这段是写王惠三人在树阴下谈话,但仔细思索深层韵味,这一段的主心人物是还未出场的危素,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三人之口来写出危素的地位与声望,为下面王冕拒绝他作一铺垫。可想而知,危素有皇上器重,众多官宦乡绅都极为巴结讨好他,但王冕却特立他行,避之推之,由此显现王冕高洁的人格,这一例子也刚好体现出了全知叙事视角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限知叙事给读者留有想象与思索的空间。它变限知这个弱点为长处,不断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从表层叙述中能进一步挖掘,以得到更深层的信息或是某种独特意蕴。
《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巨大成就,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相比,在叙事方式上突破了传统的说书人全知叙事,把全知叙事与限知叙事结合起来,首次大幅度地采用限知叙事,将视角聚焦于作品人物身上,灵活运用参与故事者的限知叙事,把作品写的更加真实,人物性格也更为鲜明,获得叙事艺术中较突出的成就。
注释:
[1]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12).
[2]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海外中国博士文丛.中国人大出版社,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