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岛》:乌托邦及其毁灭

2011-12-01张岳庭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1期
关键词:乌托邦悲剧

摘要:五个落难者来到南太平洋的一个孤岛上,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以科学为武器,弃绝男女之念,创建了他们的乌托邦,但海盗入侵把它破坏得满目疮痍,而火山爆发最终使它灰飞烟灭。《神秘岛》的悲剧体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关键词:乌托邦;毁灭;悲剧

作者简介:张岳庭,男,硕士,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现当代小说。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018-02

《神秘岛》是法国“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著名的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前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海底两万里》)。小说于1874年完稿,次年出版,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它一版再版,至今人们对它的阅读兴趣不曾或减。小说除了情节曲折离奇之外,其引人入胜之处还在于虚构了一个理想国——林肯岛。从东方到西方,无论是“桃花源”还是“乌托邦”,它们一直都是人们心底深处永恒的梦。然而,梦总有醒来的时候,凡尔纳的乌托邦最后也没有逃脱掉悲剧的命运。

一.乌托邦

1.丰富的先天资源

林肯岛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小说通过主人公赛勒斯·史密斯的口介绍矿产资源道:“朋友们,这是铁矿石,这是黏土,这是石灰石,这是煤。这就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东西……”除此之外,在林肯岛的森林里,动植物资源可谓琳琅满目,小说描写道:“森林里枝叶非常浓密,树荫投在地上,给人以凉爽的感觉。喜马拉雅杉、花旗松、木麻黃、拔克西木、桉树、龙血树、还有其他许多移殖民们叫不出名字的树,一颗接着一颗,一望无际。岛上所有常见的鸟在这里都可以看到,有松鸡、啄木鸟、雉鸡、懒猴,还有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白鹦、虎皮鹦和普通鹦鹉。刺豚鼠、袋鼠和水豚在草丛中窜来窜去,令移殖民们不禁想起他们上岛后第一次远足的情景。”而且通过小说对动植物的命名或介绍,我们也了解到它们的原生地也是十分广泛:除了上面引文提到的喜马拉雅杉,还有意大利五针松,通常生活在温带山区的岩羊,澳大利亚雪松,一种在新荷兰被称为“蒂萨克”的高高的草,美洲豹,中国苦艾,被北美人称为“奥斯韦戈茶”的植物,美洲兔,在智利、福克兰群岛以及美国北纬30度和40度之间的地区经常看得到的白狐,美洲野猪,新西兰土著称为“科里松”的松树,亚热带大树桉树,中国种的水鸭,南半球“好望角鲸”,澳大利亚特有的被称为鸸鹋的鹤驼等,难怪有评论家认为“荒岛的动物和植物差不多是全世界的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五光十色的混杂体”(朱宝宸、何茂正 144-145)。

2.移殖民后天建成的“世外桃源”

然而,林肯岛良好的先天条件只不过是肥沃的土壤,而五个移殖民后天的努力才是乌托邦的大树成长得枝繁叶茂的根本原因。小说对移殖民一点也不吝惜溢美之词:赛勒斯·史密斯“具有傲视一切困境的乐观精神”;热代翁·斯皮莱“坚毅、敏捷、颇有见地”;纳布“强壮、敏捷、机智、聪明、温和并安静”;彭克罗夫“胆大”;哈伯“聪明、活跃”。与《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落难者只有一人不同,《神秘岛》有一个团队。他们原来都有自己的职业或专业背景,史密斯是工程师,斯皮莱是记者,彭克罗夫是海员,纳布是仆人,哈伯是博物学方面的小专家。组成集体后,史密斯成了当之无愧的领导者,他和其他四个成员虽然有时也各凭自己的专业和技能进行分工,但共同劳动是主调,他们好像能胜任任何职业,表现得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移殖民们成了制陶工人,除了做陶器,不干别的事。什么时候塞勒斯·史密斯觉得该把他们变成铁匠,他们就会是铁匠”,“不久,这些细木工又成了篾匠,并且做得还很不错”。在这里,凡尔纳无疑受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人傅立叶的影响。后者在1829年成书的《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中设想建立一个协作型社会,其成员不论贫富都参加劳动, 人人既从事农业劳动, 又从事工业劳动, 既从事体力劳动,又从事脑力劳动(韩波、王天佐 90),凡尔纳在小说中实践了傅立叶的这一乌托邦理想,以微型社会模式代替了鲁滨逊式的单打独斗。

在凡尔纳生活的十九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企业建立了实验室以制造最好的燃料、最有效的肥料、最强大的炸药,蒸汽机、内燃机、电机的制造比速度,比产量,电灯代替了煤气灯(郑克鲁 798)。这一切反映到《神秘岛》中,由于科学的加持,凡尔纳笔下的人物更是神通广大。移殖民们除了从事像狩猎,种植麦子,捕捉并驯养野山羊,制作陶器等较原始的工作外,在工程师史密斯的带领下,他们用两块手表玻璃做成透镜来取火,测定了林肯岛的经度和纬度,制作了蜡烛,制造了硝化甘油和火棉(炸药),炼了铁,造了玻璃。在某种程度上,移殖民似乎实现了“人定胜天”的神话。

而且在小说里,移殖民为了事业,个个清心寡欲。在凡尔纳的三部曲里,如果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女性只是苍白地存在,那么《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中根本就见不到女性的影子。与凡尔纳同时代的文艺评论家夏尔·雷蒙指出,尽管“凡尔纳在他征服的王国里实施统治,从未遇到对手”,但“确切地说,他不是一位小说家,因为爱情乃是全部小说的基础,可是他的大部分作品却很少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女人几乎总是被降到第二位……他的主人公没有时间像小机灵那样整日沉浸在柔情蜜意之中。”其实,凡尔纳小说中女性或爱情的缺位是有原因的,在和左拉的论战中,他指责左拉“只满足描写人类的龌龊行为”,认为“激励人类本身与生俱来的精神力量更为有益”(朱宝宸、何茂正 201)。在凡尔纳看来,这种“精神力量”明显是和女性、爱情相冲突的,因此,在小说中主人公为了实现乌托邦理想而奉行苦修苦练式的禁欲主义。其实,禁欲主义是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十九世纪的傅立叶在《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中完全抛弃了它(韩波、王天佐 89),但无疑凡尔纳对此还是有所保留的,这或许和他虔诚的基督徒的背景有关,也或许和他早期的爱情创伤有关。

移殖民上岛时一无所有,经过辛勤劳动,到后来吃穿住行应有尽有。他们从一粒麦种开始,经过四次播种,四次收割,最后粮食非常充足;他们有了菜地,种植了菠菜、莴苣、长土豆、酸模、芜菁、辣根菜、十字花科植物等;他们办了养兔场、牡蛎养殖场、家禽饲养场,建起了鸽棚、畜栏;甚至,他们喝上了“奥斯韦戈茶”泡出的绝好的饮料,冷杉嫩枝制的啤酒,龙血树根制的甜烧酒,还吃上了枫树蒸馏出的糖。他们用海豹皮制作了皮鞋;用羊毛织成的毛毡做了保暖的衣服和厚厚的被褥。他们把一个石洞改造成了宽敞舒适的“花岗岩宫”,为了上下方便,他们造了一台水力升降机。他们以野驴套了一辆大车,还造了一艘单桅帆船可以出海航行。林肯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移殖民彭克罗夫不由大声地说:“啊!多好的岛!这个岛再好也没有了!”

二.乌托邦的毁灭

1.海盗的入侵与火山爆发

在中国隐士的心目中,桃花源是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与世隔绝的理想之地,而林肯岛也是一个孤悬海外、遗世独立的地方,它寄托了凡尔纳逃避现实的梦想。在《神秘岛》酝酿和写作的过程中,凡尔纳经历了拿破仑三世的黑暗统治,普鲁士对法国的占领以及巴黎公社的失败。在巴黎公社起义被镇压后,他回到了巴黎,在信中写道:“参观了这些令人伤感的废墟……您居住的那条雅各布街得以幸免于难,我看,这条街只受到一点轻伤,但邻近的利尔街,实在毁损不堪,惨不忍睹!”(让·儒勒-凡尔纳 225)法国被外敌侵占,而国家内部又是动荡不休,凡尔纳的一些亲人和朋友或死亡或囚禁,所有这些带给他的打击无以复加,他终于决定离开奋斗了25年的巴黎,定居亚眠。所以,在这样一个思想背景下,《神秘岛》中乌托邦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了。

但就像离开桃花源后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黄粱一梦后发现荣华富贵只是短促而虚幻的梦境,凡尔纳也知道他笔下的乌托邦的不现实性,于是小说的结局变成了这样:从里士满乘气球从战乱中出逃到孤岛上的人们,只是短暂地享受了几年的和平时光,一场海盗入侵又使他们陷入到了血雨腥风之中。艾尔通被抓走了,哈伯受了伤,他们的美好家园惨遭蹂躏:“工程师和纳布来到高地上,他们看到的是一片凄凉。农田遭到了践踏,即将成熟的麦穗倒在地上。其他农作物也受到了相同的损失。菜园被搅得天翻地覆。……磨坊、家禽场、野驴的厩房被完全烧毁。几头受到惊吓的牲口在高地上游荡着。一些飞禽在大火燃烧时逃到了湖里……”

人祸后来得到了消弭,但天灾却是移殖民们的终极噩梦。其实,小说一开始就为乌托邦的覆灭埋下了伏笔——移殖民们登上的是一座火山岛。火山最终爆发了:“达卡洞里的石壁终于经不住气体的压力而崩裂了,海水沿着中央火山管流进了烈火熊熊的深渊,在顷刻之间蒸发得无影无踪。可是,由于火山口没有足够的空间供这些蒸汽排出,因此发生了一次震撼天地的大爆炸,即使远在一百英里以外的人也能听见它的声音。被炸碎的山石坠落在太平洋里,仅仅几分钟的工夫,林肯岛原先所在的地方就成了汪洋大海。”至此,移殖民的乌托邦灰飞烟灭。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关于林肯岛命运的一幕真正的悲剧,“他们所作出的种种努力纯属徒劳;大自然的力量战胜了他们的智力和毅力;那位博学的工程师所掌握的知识对他们全然没用。不管人类的各种发明多么美妙、多么令人震惊,到头来毕竟只是昙花一现;在一个过渡性的世界里,人类的行为只能是过渡性的,连人类的热情一直在上面激动着的土地,也只具有某种表面的稳定。”(让·儒勒-凡尔纳 272)

2.拯救者的无力

与移殖民一登上岛发现火山的同时,岛上就存在着一个神秘力量(这是神秘岛得名的缘由)。史密斯掉到海里失去了踪影,几天后就在人们对找到他失去了信心的时候,却在一个岩洞里发现了身上一点伤痕也没有的他。此后,每当移殖民遇到困难,危急关头他们总是能够得到帮助:猎犬托普和一只儒艮在湖水中搏斗,眼看它就要抵挡不住,“大家突然在一个漩涡的中心重新看见了托普,它好像被某种力量抛到湖面上方十英尺处,然后又掉入動荡的湖水中,不久它就爬上岸来,奇迹般地生还,身上居然没有严重的伤口。”“花岗岩宫”受到海盗船的炮击,移殖民们陷入了绝境,突然一声巨响,“双桅船被一股势不可挡的水柱掀了起来,然后一劈为二,在不到十秒钟的时间里,就和船上的罪犯们一起沉入了海底。”哈伯受伤后,又得了恶性疟疾,濒临死亡,只有服用特效药奎宁才能得救,“突然,彭克罗夫惊叫一声,指着桌上的一件东西……那是一只长方形的小盒子,盒盖上赫然写着:‘硫酸奎宁。”其实,在这一系列事件背后,存在着一位拯救者尼摩。他是一位被作者神化了的人物,具有强大的神秘的力量。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岛神”,当由于受火山运动的影响,林肯岛的一部分玄武岩发生抬升,他的“鹦鹉螺”号潜艇藏身的海底港口的出路被堵住时,他也只好留在了山洞,而且,因为生命的衰竭,他最终和潜艇一起永远躺在了海底的深处。连神一般存在的尼摩船长和他超时代的神器“鹦鹉螺”号也逃不掉葬身海底的命运,乌托邦的毁灭注定是无可避免的了!

三.结论

乌托邦的构建和毁灭表达了凡尔纳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以及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哀。恩格斯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谢灵 223) 凡尔纳乌托邦的悲剧也是这样,在这里,“历史的必然要求”表现为人们对走向“自由王国”的期望,希望自己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能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在人们没有掌握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之前,行为活动受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历史的必然要求”不可能实现。因此,《神秘岛》的悲剧实际上是“必然”与“自由”矛盾冲突的结果,体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参考文献:

1.朱宝宸、何茂正,《凡尔纳》,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

2.韩波、王天佐,《“和谐社会”思想的渊源: 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思想》,成都,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3.郑克鲁编著,《法国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让·儒勒-凡尔纳著,刘扳盛译,《凡尔纳传》,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5.谢灵,《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观》,哈尔滨,经济研究导刊,2010(18).

猜你喜欢

乌托邦悲剧
伟大的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格列佛游记》:让人笑让人哭的乌托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