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复杂看简单

2011-12-01刘晓曦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1期
关键词:宋江水浒传完整性

摘要:《水浒传》宋江形象,历来争论不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学术界对宋江的研究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本文对前人的观点做一番总结,并试图进一步提炼出宋江形象最核心的特质,笔者认为宋江人物形象的关键之处,可以用一个“名”字来概括。与宋江的完整性相对应,《水浒传》也是完整的。

关键词:宋江;名教意识;《水浒传》;完整性

作者简介:刘晓曦,男,湖北大冶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013-01

《水浒传》家喻户晓,对宋江形象的研究也是学术界的老话题了。笔者试图做一番梳理,并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和解读,敬请行家指教。

一、总结陈说

前人对宋江的观点,从正面来看,有忠义形象说,如符晓黎认为《水浒传》中的宋江是“典型的封建时代的忠臣义士的形象”,“作为众望所归的风云人物,由于他的高尚品德,在江湖上众口播誉,名闻寰海”[1]。也有英雄领袖说,如吕致远评价宋江“知人善任,用之所长,避其所短,并能以信义为本,与弟兄平等相待,还能够严于律己,身先士卒,颇具领导艺术”[2]。周克良认为,宋江“成为理想化救世主,既达到了改造现实的目的,又大致符合儒教礼制规范”[3]。

从反面来看,也有权术阴谋说,如鸣棋认为宋江“卑恭谨慎、处世圆滑、善用心机、城府深藏、不择手段的官场习气, 接人待物上皮里阴阳、虚与委蛇、暗耍手段”[4]。

最后有“复杂说”,如叶舒宪持称宋江“既是劫富济贫、反抗贪官污吏的仗义英雄,又是怀着士大夫阶级的美梦,投降大宋皇帝的奴才;既是悲天怜人的活菩萨、救人危难的及时雨,又是忠于统治阶级的鹰犬走卒,镇压方腊起义的刽子手;既是刚强无比的民族志士,又是滚在屎尿坑中的怕死鬼”[5]。

还有许多大同小异的观点,所有这些研究,笔者认为总体上还是偏重于对宋江形象在历史与社会时空中的定位,大多可视为一种“外部解读”、“身份解读”,但是“内部解读”,或者说对宋江这个人物形象的内核却挖掘不够,或失于一偏,或泛泛而谈。我们很容易从多种观点的出现到最后强调复杂性,但如果只谈复杂性,而不作进一步深入的探索与提炼,则也有可能流于一种观点的罗列。本文试图对此做一次探索。

二、宋江的名节意识

宋江形象的核心是其名节意识。不是为民,而是为名。这是本文所要陈述的观点。

首先我们看,宋江的口头禅,宋江在别人落草时谆谆劝诫的话语是什么呢?“如得朝廷招安……日后但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这段话是非常重要的,此中可见宋江所真正挂心的,不是民生疾苦,不是惩奸除恶,不是保家卫国,而是功名利禄。

再深入一步,关键的不是利禄,而是功名。这从宋江仗义疏财,作为“散财童子”的种种义举,以及宋江不近阎婆惜,不近女色的一面可以得到參证。如果浓缩为一个字,宋江的关键,可以说就在于一个“名”字。

特别是可以看到,在故事的最后,宋江自知大难临头、死期将至的时候,竭力阻止李逵的报复行动,甚至不惜用毒药毒死李逵,为的是什么呢?为的还是保全名声。

我们结合具体的情境来分析一下宋江这一饱受非议的极端行为。古代本有“清君侧”之说,用非常手段除去君主身边的奸邪小人。在封建社会的宫廷政治之中,也是权力斗争惯常的手腕。宋江以及宋江以下吴用卢俊义等人,不可能不懂这种游戏规则。如果真的是以肃清天下为己任,真的是致力于惩奸除恶,或者用现代的说法,《水浒传》的主题真的是倡导反腐败的话,那么这时宋江一行人绝对会奋起抗争,而不会在高俅童贯之流面前屈膝投降、束手待毙,甘心任世道继续腐败沉沦下去。一言而总之,还是因为“名”的牵挂。保全名节对宋江是最重要的,什么报国立功、奋战沙场、反贪反腐之类都不过是为达到这目的所使用的手段而已。

宋江是复杂的,宋江其实也并不复杂,宋江就是一个为名而生为名而死的人。

关于“名”,宋代的理学家程颢说过一句话,“名也者,可以厉中人”。意思是说,名节这样东西不是君子所追求的,只不过用来激励一些品性中等的人弃恶从善而已。从中也可以参证笔者的另一个观点,认为古代儒家的伦理也是分两重的,有根本之计、根本的伦理和权宜之计、权宜的伦理。可见在儒家的深层思想中,宋江的假善与儒家倡导的真善还是分得开的。

三、宋江与《水浒传》的完整性

前面说过,宋江的内核在于其名节意识,从中可以看出宋江的统一性、完整性。而与此对应,笔者认为《水浒传》也是完整的。

历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故事情节有重大的结构缺陷。认为宋江为首的水浒英雄从替天行道到招安投降,到最后屈服于奸臣恶僚,是矛盾不完整的。例如清代评论家金圣叹就认为后几十回非施耐庵所写,乃是罗贯中“狗尾续貂”赘加上去,近代也有学者持此论。从《水浒传》的思想主旨层面,以及本文所叙述的宋江的内核特质,即宋江人物形象的完整性来看,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笔者认为《水浒传》情节和结构依然是完整的。“替天行道”的确以失败告终,但既然作品已经亮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已经唱出了斯旨,结局的成功与否并不能降低其精神高度。只不过让普通的读者感到不快而已。而另一方面,失败的结局获得了另一种现实意义,让人们看到真实的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矛盾性,以及儒家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性。因此可以说,《水浒传》情节上的大转弯,并没有牺牲作品的高度,而且拓展了作品深度与广度。从这种角度看,《水浒传》依然是完整的。

参考文献:

[1]符晓黎,从草莽英雄到忠臣义士- 试论宋江形象演变的主要过程[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2,03。

[2]吕致远,知人善任_仁义为本的宋江- 水浒人物论之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6。

[3]周克良,宋江性格系统述略[ J ],大庆师专学报,1987,(1)。

[4]鸣棋,英雄无计悲途穷_试论宋江形象发展的内在逻辑[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6,04。

[5]叶舒宪,论宋江的多重思想性格及其形成原因[A],水浒争鸣:第3辑[C],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宋江水浒传完整性
稠油热采水泥环完整性研究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
桩身完整性检测中缺陷的综合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