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孜矻勤勉地行走在教学与研究的道路上

2011-11-27季俊昌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东营市专业研究

● 季俊昌

孜矻勤勉地行走在教学与研究的道路上

● 季俊昌

倏忽间,我的教育职业生涯已历30载。30年对人生来说可谓不短。已是知天命之年的我,回首以往,个人走过的专业之路既模糊又清晰。这让我想起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先生说过的话,“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过程。浑然不觉的时候,它是连续的;当你突然警觉的时候,它又是断开的、当下的。你不能说哪个阶段不重要,也不能说哪个阶段最重要,因为在我看来,生命就像一条河”;“这条生命之河,它上游的一切都会逻辑而内在地流到中游,而上游、中游的一切又都会逻辑而内在地流到下游。所以我说,截取你生命当中的任何一瓢水,都会是你生命的全息镜像”。由是,回顾自己从教的这30年,也是在成长着、发展着,既是一种常态的、顺其自然的发展,也是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一种进步。

亲历教学,初入教改

1981年7月,我于利津师范学校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穷僻的利津县西部的大赵公社前邢中学。前邢中学是一所农村社办联中,初一、初二、初三各一个班,班额也不大。教室是土房子,晚上照明是煤油灯。我因为好文,还是民办教师的校长安排我教初一、初二两个班的语文,做初一的班主任。白天除了上课就是备课,晚上还是备课,很少外出。备课资料就是两本语文教本和配发的语文教学参考书,还有自己买的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学校不仅没有阅览室,就连报纸也没有,学习资料之匮乏可见一斑。教学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所谓的“讲”也只是把教参上的东西贩卖给学生。那时似乎没有“教研”这个概念,大赵公社共有三处初级中学,校与校之间不交流。但第一学期快结束时,大赵中学的三个语文老师突然来听我的课,因为课讲得顺溜,加之粉笔字写得好,又能说利津普通话,他们给了一个较好的评价。暑假后我调到了大赵中学任教初三语文,担任初三·二班班主任。因为大赵中学在公社驻地,条件比前邢中学好了一些,最明显的就是有电灯和手摇电话,还能看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虽然学校换了,但教学方法并没有改变,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还是满堂灌;不同的是,因为是教初三毕业班,除了上好新授课外,还要找题编题,自己在蜡纸上刻题,并油印成试卷考学生。辛苦努力了一年,我带的两个班参加1983年的中考,语文成绩名列全县前茅,年底我被利津县教育局表彰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

1984年10月,我顺利考取了山东教育学院中文系专科。在济南读书两年,我的学习成绩优良,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6年6月毕业,8月份被分配到利津县北部的县直二中教授高一语文,并任高一·三班班主任。此时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改革经验已震响全国,尽管自己有学习魏书生教改经验的愿望,但因为高考压力而未敢尝试,加之我教的这一级学生,中考入学成绩与利津一中的同级学生相比差距较大,故而不敢懈怠和大意。三年备战高考,使我和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沦为应试教育的工具。这三年,也有值得我今天炫耀的两件事:一是进行了作文教学改革,二是曾让学生代替我讲课。当时的作文课安排在周四或周五下午两节,教师的常规做法是一周让学生写作文,老师课下逐本批阅(有时这次批阅一半,下次批阅另一半),一周讲评。在高二我尝试进行了作文讲评课改革。我的讲评步骤是:(1)课前准备→(2)互批互改→(3)分组评议→(4)学生讲评→(5)再读批语→(6)限时作文→(7)布置任务。进入高三,我对作文教学又进行了调整,不再隔周讲评作文,而是每周的两节作文课连上,40分钟的“限时限字作文”(不少于500字),60分钟的“学生讲评”,把作文和讲评的权利全部交给学生。“学生讲评”课上,我只是现场导演和即时点评学生的讲评,并要求学生听完我的点评要进行评价。

再说让学生代替我讲课。1988年10月,我请了一周婚假,为了不耽误课,事先我从任教的两个班中各找了三个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教参和有关教辅资料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备课,要求每人用两课时讲授完一篇课文。我回校后进行单元测试,检测学生讲课的效果,结果两个班的考试成绩都很好。1989年,我带的两个理科班高考语文成绩优异,从此我扬名利津教坛。近十年的读书与教学,为我以后有效开展教学研究奠定了实践与经验基础。

离职求学,尝试研究

1990年9月,我又考取了山东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再次南上济南求学。有了四年高中语文教学的经历,使我不再仅仅以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作为求学目的,而是对教育学、心理学和语文教学法有了较多的涉猎。我也不只是沉溺于读书生活,而是利用我担任中文系学生会主席和九O级党支部书记职务之便,加强和老师们的交往交流。这种交往与交流,比单纯埋首书本要受益得多。期间,有的老师做的一些研究项目,也开始分给我一个子项目,或直接邀我合作,并指导我怎样搜集和运用资料,怎样拟定思路框架,怎样行文,成文后如何修改,等等。我第一次进修的班主任、教我《现代汉语》的李清民老师(现任齐鲁师范学院院长),是指导我审视教学、尝试做教学研究的第一人。李老师先是指导我参编了他主编的《普通话会话与朗读》,之后邀我共同主编《中学古代白话文导读与训练》。他把编撰体例拟定好后,放手让我组织九O级中文系的有关学员撰稿。草稿成型后,他又逐篇逐篇地细致修改,个别段落他会重新撰写,然后把修改稿交我誊抄,并嘱我仔细研读他修改的地方,从中体会文章的写作要领。以后我又和李老师合作主编了《中学语文精彩语段阅读训练》。这些书稿的编撰、出版与获奖,对我不仅是极大的精神鼓舞和行动激励,更是引领我走上教学研究之路的阶梯。在校期间,丁振芳老师也是对我专业指导帮助较大的一位老师。在她的指导下,我撰写的两篇解析类文章先后发表在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函授》上。我毕业后,还参编了丁老师主编的《教师口才学》。第四个学期开始,我便在中文系党总支书记杨为珍教授的指导下,开始思考并撰写毕业论文。当时斟酌再三确定的选题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透视与思考》。其实,撰写这篇论文并没有费太大力气。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透视”,因为我在教学一线先初中后高中近十年,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状况可谓了如指掌,又有现成的案例,故而此部分成稿较快,只是第二部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颇费了些精力,但在杨老师的指导下也顺利地完成。毕业前夕,此文被评为山东教育学院优秀论文。随后,《师范教育论坛》1992年第1、2期上全文刊发。这是我首次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该文发表后,更加坚定了我在语文教学研究上做出一点名堂的信心。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利津县实验学校,教初四·三班、四班语文课,任初四·四班班主任。我收敛心性,在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搜集并研读语文教法学法和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经验材料,一有心得就撰稿成文,或向报刊投稿,或参与省市县教研室组织的论文评选,以及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等期刊组织的征文评选活动。其间,《不妨来个以写促读》等多篇论文先后发表在《山东教育》等省市级期刊上。教学上,我把在高中进行的作文教学改革方法移植到了初中,不仅取得了较好效果,而且据此形成的《“学生讲评”法的操作》一文,发表在1995年2月16日的《东营日报》上。做课上,我注重学习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民主教学”思想,注重应用语文教学名家宁鸿彬老师的“通读—质疑—理解—概括—实践”五步阅读教学法,努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1994年5月,我执教全县公开课(课题是 《记一辆纺车》),并作教学经验介绍;1994年9月,获全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讲课、限时限题作文)比赛一等奖;1995年4月,以综合评价第一名成绩获东营市教学能手称号;1995年7月被评为东营市师资队伍学科带头人。

从事科研,承担课题

有人说,“机会永远光顾有准备的人”,信哉此言。1995年4月,东营市教育中心(教科所)挂牌成立,市教委面向全市物色专业人员,鉴于我前面所说的业绩,经有关人士推荐,市教委考察,年底我顺利调入,专职从事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期刊编辑、教科研成果实验推广,兼顾课题研究和单位文牍工作。全新的环境诱发了我全力投入的工作激情,期间我心无旁骛、尽职尽责地做着本职工作。

我在“被动”参与课题研究中,强化专业责任和专业使命。根据单位安排,我先后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绩效较大的有三项:一是,1997年市教委推荐我参与了市委组织部开展的“黄河三角洲人才建设研究”,我承担了子课题“黄河三角洲(东营)专业技术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规划和对策研究”。这是我首次参加重大课题研究,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历时半年完成了研究任务。二是,1998年参加了市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地域推进素质教育实践与探索”研究,我担纲负责了11个分课题中的6个。2001年完成研究任务,结集成果由红旗出版社出版。三是,2002年参与了市教委承担的东营市社会科学首次招标重点课题“东营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策略研究”。作为主研人,主笔完成的《市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策略研究》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7期A。这些课题虽然不是自己研究的兴趣点,但我作为组织中的人,按照组织要求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研究为教育实践服务、为行政决策服务的功能,是一个科研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个科研人员的使命之所在。

我在“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与实验中,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品质。这十年间,结合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点,我先后主持、主研和参研课题近十项,其中有两项荣获山东省政府首届(中等以下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是,1996年结合东营市实验推广的“诱思探究教学”,我领衔开展了“‘诱思探究教学’实验应用推广研究”,将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与东营课堂教学实践相对接,形成了具有东营特色的“诱思”模式和“探究”方法,赢得了张教授的赞许。二是,1999年具体承担了“课堂教学实施‘五个转变’的研究与实验”的理论建构工作。课堂教学“五个转变”:即变教师提问为学生发问;变教师讲解为学生自我省悟;变搞题海战术、应试训练为指导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涉及动手的教学中,变教师演示为指导学生独立操作;变强制性教学管理为科学、民主管理。这项课题是时任市教委副主任的王永华倡行并牵头负责,教育中心和教研室合力推动的一项全市整体性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由我执笔完成的理论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创新教育》《辽宁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师培训》《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等期刊和文集等。

我认为考察一个教育工作者专业水平的高低,不外乎其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内在的修为,二是外显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在修为的高低取决于外显成果水平的高低。无疑,时下科研成果的发表和获奖,是专业成就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故而,我十分看重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或出版,并拿发表或出版的成果去参评各种奖项,以此检验自我的专业水平,激励自我的专业上进。这十年间,我独立或合作发表教育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4篇;编著、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并正式出版教育著作7本。自1999年参评东营市社科优秀成果评选并获奖后,几乎每年我都有成果参评该奖,至2005年独立或联合获奖10次,其中一等奖3次、二等奖6次、三等奖1次;独立获东营市“精品工程”奖4次;联合申报的3项成果获山东省政府首届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其中首位人员1项);联合获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年度全省优秀教育调研报告一等奖1次。

在获得的荣誉表彰中,我增强了专业精神,提高了专业境界。这十年间,由于教育科研实绩突出,我先后被评为 “东营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东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东营市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2005年底,被东营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 “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每次获得荣誉表彰,不仅是我专业发展经历的一个节点,而且成为我专业发展路上的一个加油站。

道义担当,实现自我

应该说,在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的专业发展有了更多的道义担当和价值坚守,平庸的生命因为追求专业理想、实现自我而焕发光彩。2006年5月,我被市教育局任命为东营市教科院教科室副主任(主持教科室工作),不久市教育局办公室发文任命我为东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协助分管副院长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对自己后续的职业人生进行了规划,确定了自己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一是为有科研需求的学校做好策划指导、提升推介工作;二是把研究方向瞄准教师发展,瞄准课程与教学。

倾力做好学校教育科研指导工作。我认为,指导学校开展有用有效的科研工作,必须把握四个字,即立足“实”、突出“真”、追求“新”、达到“高”;而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甚多,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学校进行实地指导,于是我把科研典型的发现与培植、科研经验的提升与推介,作为指导学校科研工作的切入点和重要方法。

2006年始,我对东营市胜利四小的“幸福教育”研究进行了指导性引领。在高峰校长的紧密配合下,我协同省内外专家全力打造“幸福教育”品牌。经过不懈努力,胜利四小以“幸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载体,在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加强学生体验教育,提高班级和校园生活质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提升办学水平,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之路,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2007年12月,该成果荣获山东省第二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后,东营市教育局立即给胜利教育管理中心发去了贺信。为推介“幸福教育”成果,2008年5月我参与策划并组织了“全国首届‘幸福课’名师教学观摩大会暨‘幸福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现场会”,原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山东省教科所所长亓殿强研究员,东营市人民政府王吉能副市长等领导和专家亲临大会,并现场考察指导“幸福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年6月,我又成功组织了“东营市‘幸福教育’理论研讨暨成果推广现场会”。

2008年以来,我跟踪指导了利津县北宋一中“‘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无数次深入该校进行课堂观察,与老师们座谈交流,与校长李志欣深度会谈,为“‘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系统推进做出了积极的专业贡献。合撰的 《追求有效的校本教研——一所农村中学的探索与实践》刊于《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22期。与省教科所张斌博士合撰的《“零作业”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一中教学改革行动分析》刊于 《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第7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撰写的长篇教改经验文章《“零”作业: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引爆点——利津县北宋一中“零”作业下教学改革探索》发表于《山东教育》2010年第9期,并引起较大反响;这是《山东教育》首次重磅推出东营市的教学改革典型。2011年3月,“‘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荣获山东省教育厅“十一五”山东地方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

倾心做好教师成长研究。毕竟做教师十余年,我不仅对教师工作酸甜苦辣咸的滋味咂摸已透,而且教师的优秀抑或平庸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之大也知之甚深。没有优秀的教师绝对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基于此,我始终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方向。2006年5月,我申报的“基于人本发展的学校管理创新研究与实践”被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为“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此课题把“以教师发展为根本”作为研究的核心,并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我在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基于新课程的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研究中发现:具有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是一个教师成长成熟的表现;一个优秀的教师日常应把 “自我检视”、“开展对话”、“合作共进”作为形成反思能力的方法;一个名师应时时通过“观念更新”、重视“‘反思性教学’实践”、注重“质的研究”、热爱“反思性写作”等途径,进一步锻造和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据此撰写的《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素质:反思能力》发表于《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2008年5月,该研究通过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专家通讯鉴定。2009年7月,我申报的“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观察研究”被批准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自此我把观评课走向专业化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开辟了一个新的促进教师成长的途径。另外,2008年我组编的《市域教育创新研究书系》(7本)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的出版系东营建市以来首次集中展示教育科研成果,它不仅是对我市“十五”教育科研成果的梳理总结,而且为一线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提供了行动范例。

倾情做好教学实践研究。我是1995年底脱离教学一线的,但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令我一直钟情于课堂。我是一个怀有课堂情结的人,我的这种情结既在研究中释放,又在研究中固化,故而课堂教学研究一直是我的主攻课题,而且我的研究始终贴近教学实践与实际,不是空对空的玄虚的理论建构。2008年,我开始指导有关教学示范学校反思自己的教改行动,理性检视教改实践,科学提炼教改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编了《和谐理念下的高效教学研究丛书》(8本)。2009年12月,该丛书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东营教学改革史上首次集中呈现教学实践研究成果。参与教学改革成果呈现的学校,借助成果的梳理提升,促进了教学文化、研究文化的升级。该丛书出版后,《中国教师》《当代教育科学》《中小学教师培训》《山东教育学院学报》等杂志都发表书评予以肯定和推介。

我专业较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此阶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科研实绩。2006年至2010年,有7项成果获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两项成果获东营市“精品工程”奖;一项成果获山东省教育厅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联合申报的四项成果荣获山东省政府第二届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标志之二,2007年被东营市人事局、市科协评为 “东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08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表彰为 “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9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成长回顾,感悟人生

回顾总结我的专业成长经历,我的感悟是:

其一,培养自己的专业志趣,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兴趣,是一个人学习与工作的源动力;目标,是一个人学习与工作的路线图。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在实现专业目标的路上进一步刺激、强化专业兴趣,进而发展为专业志趣;只有形成专业志趣,才有稳固的专业志向和发展愿景,才会真正地走上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职业生命的价值才会得以体现。所以,一个有志有为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应该很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要把专业发展看作是一次生命和灵魂的旅程,只要有清晰的专业发展目标作指引,职业生涯才会有方向感,才会集中自己的智慧、精力和能力向确定的方向努力,而且会在志趣的驱动和激励下,不断焕发出工作创新的勇气、信心和耐力,我们的职业生命才会更有意义。

其二,在学习、研究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在专业发展中,由于路径选择和方法应用的不同,专业发展的状态和结果就不同。因此,在专业发展中往什么方向走,走什么样的路,应该尽早解决。路径和方法一旦确定,自己的读书与学习、思考与研究、提炼与写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便会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会聚,进而形成合力,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行。我认为,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和方法,同样适用于一个人的专业发展。所谓“自主”,就是说专业发展毕竟是个人的事情,任何人不能包办代替;离开了自主发展的愿望和自我发展的行动,所谓的专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通过“自主”追求来实现:既自我约束、又自我上进,既遵守规则、又展现自我,既自我评价、又自我激励,既发展事业、又张扬个性,在自主、自信、自动追求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实现专业发展。所谓“合作”,就是说一个人的专业发展仅靠自己的努力很难走得太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必须谋求专家指导和专业支持。以我为例,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就,如果没有山东省教科所所长亓殿强研究员及其麾下专家团队的真诚帮助,没有北京师大社科处处长刘复兴教授的真心支持,没有省教育学院我的老师李清民院长、陈光苏教授的真情关爱,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专业发展。在寻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和一批研究型专家型校长如高峰、任光升、曹同国、张志湖、张广利、李翠兰、李志欣等等,无意中结成了一个学术研究共同体,我在与他们的互动中吸纳了专业智慧,在与他们的合作中汲取了专业力量。所谓“探究”,就是瞄准方向,孜矻勤勉地探索,矢志不移地研究。探究过程中,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浅尝辄止,要把学习与研究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在觅求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享受过程、快意生活、幸福生命。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呈现物化成果,主动寻求社会评价,采摘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

其三,正确理解专业成功的价值观。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怎样才算成功呢?其实很简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师”或“专家”,就是一种成功;而在奔向“名师”或“专家”路上认真地行走着,也是一种成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工作要有目标,专业要有愿景,生活要有志趣,尤其要守望自己的专业理想,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可能在这个行走的过程中没有取得一个标志性的抑或是辉煌的成果,但是你用成为“名师”或“专家”的标准安顿自己奋发上进的心灵,使自己活得非常有目标感,不迷茫,就能享受从事教育职业的幸福。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就是成功的,不一定是非要取得一个多么辉煌的成就时才是成功。

季俊昌/东营市教科院教科室副主任,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责任编辑:黄海涛)

猜你喜欢

东营市专业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