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研究
——以佳木斯市旅游发展为例

2011-11-27王恩旭赵奥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辽宁大连605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大连604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1年6期
关键词:佳木斯市品牌形象消费者

王恩旭,赵奥(.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辽宁大连605;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大连604)

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研究
——以佳木斯市旅游发展为例

王恩旭1,赵奥2
(1.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2.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大连116024)

低碳旅游是伴随低碳经济而产生的一种“低投入、低污染、高效益”的新型旅游形式,需要以旅游消费者在认知和行动层面上的一致认同作为发展基础,而这种社会认同性需要通过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来予以实现。从总体架构、层次架构和流程架构等3个方面对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并以佳木斯市为例,从低碳旅游品牌定位、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创建、低碳旅游品牌配套环境的营建及低碳旅游品牌营销渠道的拓宽等4个角度,对佳木斯市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进行战略规划分析,以期为国内其他省市、地区发展低碳旅游提供借鉴,最终加快国内旅游业整体低碳化发展步伐。

低碳旅游;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佳木斯市

自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以来,低碳经济迅速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采纳,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1]。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的产业,该如何应对呢?在2007年举行的世界旅游交易会上,世界旅游组织总干事弗兰贾利通过广播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多名旅游界人士发出呼吁,希望旅游界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减排技术,与媒体、消费者、政府及国际组织一起采取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世界旅游组织2008年出版的《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应对全球挑战》的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旅游业的CO2排放量达13亿吨,占人类活动CO2排放量的4.9%,到2035年旅游业的CO2排放量将增加152%,而整个旅游部门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将增加188%[2]。在国内著名学者林辉称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的研究中,低碳旅游就是低碳内涵的一个重要延展方面。由此可见,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纵观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历程,旅游地竞争已经由最初的产品竞争进入品牌竞争时代,旅游品牌竞争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对旅游地品牌的准确定位将有利于品牌认知,促进竞争优势发挥[3]。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上,从旅游目的地到国家层面,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品牌化手段来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并运用差异化品牌塑造技术,使之能与其他旅游目的地区分开[4],例如新加坡(新亚洲、新加坡)、香港(亚洲国际都会)、江苏(梦江苏-情与水的中国文化之乡)、杭州(爱情之都)等等。总之,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所在。因此,本文以低碳经济时代下发展低碳旅游为导向,从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入手,构建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架构模式,依据此模式,以佳木斯市为例,进行系统的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研究,从而为佳木斯市发展低碳旅游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架构模式

(一)总体架构模式

低碳旅游品牌是基于低碳理念,依托旅游目的地独有的发展低碳旅游的资源基础与潜在优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的价值挖掘和优势再造,从而形成地域范围内低碳旅游品牌的载体。

低碳旅游品牌形象是建立在低碳旅游品牌独特性的基础上,以具体低碳旅游产品为载体,通过风土人情、文化濡染、环境感知等方面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印象和认可度。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伴随以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为代表的旅游业发展的白热化竞争的出现,低碳旅游无疑是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鲜明品牌旗帜,因而成功塑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是旅游目的地未来实现赶超发展的关键利器。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有关于低碳旅游、生态旅游、旅游品牌等诸多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出“四位一体”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总体架构模式,即围绕低碳旅游品牌的定位、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创建、品牌配套环境的营建以及品牌营销渠道的拓宽等4个方面,达到成功塑造低碳旅游品牌的目的,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明确低碳旅游品牌定位是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前提和灵魂,是在客观评估旅游目的地市场特征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低碳旅游品牌进行战略设计,将域内低碳旅游资源优势经过目标市场细分、定位和提炼升华,确定最具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的目标市场所在,即明确推广低碳旅游品牌的优势路径和形象理念,使之能在旅游消费者心中占有独特的价值位置。换言之,低碳旅游品牌定位是一种低碳文化精神,是旅游目的地对外推介旅游产品、树立低碳形象的魅力所在,因而唯有明确低碳定位才能保持旅游消费者对旅游品牌的忠诚度。

创建低碳旅游品牌吸引物是在目的地旅游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构建各种有形的、无形的、人工的、自然的低碳旅游产品,例如人工湿地、森林公园、自然奇观、少数民族风情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低碳旅游品牌吸引物就是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或事物的总和,这种吸引力具有独特性和感召性,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另一方面更有助于提高旅游目的地的低碳特色品牌知名度,为塑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奠定坚实的品牌物质基础。

营建低碳旅游品牌配套环境是一切促使低碳旅游产品得以存在、低碳旅游活动得以进行的外部条件的综合,例如旅游生态环境、旅游自然环境和旅游社会环境等,在规划操作层面上表现为将低碳技术直接或间接应用于旅游产品创建和伴随旅游活动的配套基础设施构建,即“赏、吃、住、娱、购”一体化的配套环境建设,全面提高低碳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服务功能。

旅游目的地营销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力成为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旅游品牌营销是品牌生存的必要手段,旅游目的地要通过品牌的识别与传播,与现实和潜在消费者进行沟通,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品牌宣传,为品牌成长创造提升空间[5-6]。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旅游地竞争的加剧,必然要求加强市场研究,重视市场营销策略,才能开拓不同的市场层面[7]。拓宽低碳旅游品牌营销渠道有助于延伸低碳旅游品牌传播和扩张途径,提高低碳旅游品牌知名度,增加旅游消费者对低碳旅游品牌的选择偏好,突出低碳旅游品牌形象。

(二)层次架构模式

1.低碳旅游品牌定位层

低碳旅游品牌应从低碳旅游产品、低碳旅游价值、低碳旅游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定位,为低碳旅游品牌化指明前进方向,如图2所示。

低碳旅游产品定位:侧重于创建低碳旅游品牌吸引物。低碳旅游产品定位需要基于旅游资源整合、旅游线路开发和旅游设施构建,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以旅游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坚持低碳特色化和旅游产品异质化原则,不断开发能够强化低碳旅游品牌、挖掘低碳旅游品牌潜力、增强旅游品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低碳旅游价值定位:侧重于突出低碳旅游品牌的低碳价值理念。低碳旅游价值定位需要从低碳旅游消费者购买低碳旅游产品的核心价值出发,明确旅游消费者购买低碳旅游产品的功能期望与情感需要,在此基础上,推出一系列能够满足低碳旅游消费者购买需求的低碳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度,从而获取以洞穿低碳旅游消费需求心理为目标的产品价值收益。

低碳旅游文化定位:侧重于突出低碳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是旅游业的灵魂,它与旅游资源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8]。低碳旅游品牌的竞争实质上是旅游文化底蕴的深层较量,杭州的西湖文化、昆明的民俗文化、大连的海派文化无不验证出旅游文化对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画龙点睛作用。在铸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的过程中,低碳旅游产品要深入挖掘低碳旅游景观的人文价值,突出人文价值对低碳旅游的辐射功能。一方面体现在区域低碳旅游品牌的追源化,即强调返璞归真的低碳理念;另一方面体现在区域低碳旅游品牌的地方化,即强调旅游目的地发展低碳旅游的独特性和优势性。

2.低碳旅游吸引物设计层

低碳旅游品牌吸引物应该按照“龙头带动-示范推进-精品提升”的设计路径对旅游资源进行加工组合,形成区域范围内能够表征低碳旅游品牌的产品载体,如图3所示。

龙头品牌设计:以区域内最具发展潜力和资质的低碳旅游资源为核心,开发一系列与该低碳旅游资源相关的低碳旅游产品,形成庞大的产品网络,逐渐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推动其他低碳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龙头品牌的带动效应。

示范景观设计:围绕低碳旅游龙头品牌产品,延伸品牌横向、纵向产品链,整合区域内其他低碳旅游资源,形成带状、环状或网络状的低碳旅游产品结构,达到综合利用低碳旅游资源、减少个体开发成本、增加规模收益的目的。

精品线路设计:在龙头品牌与示范景观设计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低碳旅游线路,合理搭配与有效链接低碳旅游资源、龙头品牌和示范景观,并从旅游市场竞争需求出发,满足旅游消费者不同的低碳旅游偏好。

3.低碳旅游品牌配套层

低碳出行配套:侧重交通环境和交通工具低碳化。在交通环境的配套层面,要建设景区低碳交通网络,划定自行车、徒步、露营等低碳交通出行方式的专属通道和区域;在交通工具的配套层面,要配置相应数量的低碳交通工具,如自行车、电瓶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以满足旅游者的低碳出行需要。

低碳购物配套:侧重购物环境和购买商品的低碳化。在购物环境的配套层面,要对景区已有购物场所进行低碳化改造或扩建,运用低碳建筑理念设计购物环境;在购买商品层面,要鼓励旅游者尽量购买原生态或加工程度较低的手工工艺品,减少购买毛皮制品、贵金属质地模型等相关奢侈品。

低碳住宿、餐饮配套:侧重旅行住宿、餐饮环境的低碳化。在住宿环境配套层面,要按照低碳建筑标准建造低碳宾馆,宾馆内的能源供应实现清洁能源化,通风设计满足最大降耗要求;在餐饮环境的配套层面,要主推生态美食文化,强调“食素、品素、喜素”理念,配置高水平的农家原生态饭店、农业观光美食饭店等一系列以清淡、绿色、低碳为宗旨的餐饮服务。

低碳感知体验配套:侧重感知体验设施环境的配套。基于低碳理念与旅游感知体验模式,围绕低碳旅游品牌构建感知体验基地,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感知低碳、感知生态、感知自然的体验平台。

4.低碳旅游品牌营销层

网络、媒体营销:侧重于直接经济利益获取层面的营销方式。网络、媒体营销不再是单纯告知和发布旅游信息,而是要借助网络和新闻媒体反应速度快、覆盖面广、保存信息时间长等优势,结合媒体广告、报刊书籍、计算机网络、节事活动、展览推销等多种营销媒介,扩大低碳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低碳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塑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

公益推广营销:侧重于社会认同利益获取层面的营销方式。公益推广营销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利益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抛开以往单纯为销售而销售的营销模式,转而从公众的利益和情感出发,通过举办各种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活动例如支持社会福利事业、救助失学儿童、公益植树造林等,搭建旅游消费者认同的营销平台,塑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赢得旅游消费者口碑和市场竞争优势。

情感对接营销:侧重于满足旅游消费者情感差异和需求。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口碑、情感设计等策略,突出低碳旅游品牌独有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唤起旅游消费者对低碳旅游品牌的情感需求,达成旅游消费者在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成功塑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9]。

(三)流程架构模式

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流程是以低碳旅游品牌定位为起点和终点的闭合循环网络。如图4所示,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流程的第一阶段是定位层面,即明确低碳旅游品牌定位;在此基础上,延伸至设计层面,即创建低碳旅游品牌吸引物;围绕吸引物相应地配置低碳旅游品牌配套设施,即配套层面;以上各环节的有效组合为低碳旅游品牌的形象塑造奠定形象基底,营销渠道的拓宽即网络媒体营销、公益推广营销、情感对接营销为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提供可塑空间,与此同时,也使潜在旅游消费者接受到低碳旅游吸引物和旅游品牌信号;潜在消费者对低碳旅游品牌的认同或不认同将作为信息反馈直接输送到低碳旅游品牌定位层面,进行深层次品牌定位提升或重新修改品牌定位,直至旅游消费者认同、接受品牌为止。

二、实证研究:以佳木斯市为例

(一)可塑潜力分析

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及生态旅游资源,佳木斯市具有发展低碳旅游、塑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首先,原始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佳木斯市的自然旅游资源包含景区、自然保护区、河流、天然湖泊、湿地、珍稀动植物、山区、森林公园,上述旅游资源目前保护状态良好,可以通过低碳理念来塑造自然风光类低碳旅游品牌。

其次,湿地旅游资源丰富。佳木斯全境共有自然保护区25个,其中洪河湿地、三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已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单就湿地类旅游资源而论,佳木斯市无论是在省内还是在国内,都具有一流的资源实力和极强的竞争力,因而大力开发湿地观光类低碳旅游品牌将成为佳木斯市低碳旅游发展的突破口。

最后,边境游、民族风情游资源丰富。佳木斯市与俄罗斯边境线长达449km,隔黑龙江与俄罗斯东部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相望,域内共有5个国家一类边境口岸和1个国际空港,为边境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此外,“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分居在同江街津口和市郊区敖其镇,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极具开发价值。总之,以华夏东极、抚远三角洲和赫哲族为代表的特色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竞争力,凭借旅游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佳木斯市拥有发展低碳旅游、塑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的巨大潜力。

(二)具体塑造方案

佳木斯市要以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低碳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加快低碳旅游品牌吸引物和配套设施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构筑多元化品牌营销渠道,全方位塑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增强佳木斯市发展低碳旅游的综合竞争力,力争将佳木斯市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性低碳旅游目的地,实现由森林、湿地旅游资源富集区向低碳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1.明确低碳旅游品牌定位

注重根植于佳木斯市独有的生态资源优势,以旅游消费者日益“求朴、求实、求简、求奇”的观光需求为核心,不断开发有利于强化低碳旅游品牌形象、支持品牌潜力和表现区域特色的低碳旅游品牌吸引物。

突出低碳旅游在游客获得功能性利益和情感性利益上的满足感,强调佳木斯市低碳旅游产品的低碳价值与国内其他省市单纯山水风光游的不同之处,有利于佳木斯市低碳旅游品牌的识别。

突出低碳旅游品牌的追源化,即强调佳木斯市低碳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的返璞归真特性,依托三江湿地龙头品牌的带动作用,突出华夏东极、三江口、富锦国家森林公园等低碳旅游资源的古朴化;突出低碳旅游品牌的地方化,即强调佳木斯市发展低碳旅游独有的生态优势和其他省市无法比拟的文化底蕴优势,突出赫哲文化、湿地文化、东极文化的特殊地域性。

2.创建低碳旅游品牌吸引物

培育一个低碳旅游龙头品牌:将三江湿地作为全市低碳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品牌和突破口,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的建设理念,突出三江湿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商品文化特色,围绕三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丰富多样的湿地旅游产品,如湿地探险休闲旅游、湿地观鸟特种旅游和湿地科普修学旅游等,形成以湿地为主的低碳旅游网络,将三江湿地打造成集低碳认知教育、低碳生活体验、生态度假休闲的复合型低碳旅游龙头产品。

开通一条低碳旅游景观长廊:打造“富锦-同江-抚远”的“森林游-界江游-边境游”的低碳旅游长廊,突出森林养生、界江观光、边境购物一站式的集“住、观、食、购”于一体的旅游消费链,加快佳木斯市低碳旅游业发展进程。

开发6条精品低碳旅游线路: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围绕低碳旅游资源进行线路整合,重点开发神奇湿地体验游、神秘赫哲风情游、农业观光美食游、华夏东极激情游、边境购物欢乐游、界江风光寻源游等6条长线、短线、环线互为补充的精品低碳旅游线路。

3.营建低碳旅游品牌配套环境

在各低碳景区内配置自行车、徒步专用通道,建设生态停车场,使用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替代传统石油燃料汽车;在各个低碳旅游景点沿途配备自行车、电瓶车等低碳交通工具,方便旅游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低碳出行工具;鼓励旅游消费者采取低碳出行方式,选择徒步、穿越、营地等体验性较强的旅游方式,同时要控制景区内污染性较强的交通工具的进入;对各低碳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路段进行低碳化设计,例如开通低碳景区之间的快速公交系统、旅游专线巴士,实行无缝式景点交通换乘方式,尽量缩短交通换乘中心到各景区的距离,减少机动车行驶数量和里程,降低汽车尾气排放。

各低碳旅游景区附近的购物场所要按照低碳理念进行楼宇环境设计,为旅游消费者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施行“一站式购物消费”模式,最大限度供给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产品,减少旅游消费者穿梭于不同购物场所带来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试点运行购物场所与景区酒店、宾馆之间的链接式购物系统,旅游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网上点击直接购买自己所需物品。

运用低碳建筑理念对各旅游景区周边的星级宾馆进行低碳化改造,楼体建筑材料全部采用低碳无污染建材,简化楼体装饰;使用可再利用能源(太阳能供热装置、地热等)系统,制定用电、用煤能耗定额责任制,积极采用低碳、节能新技术,努力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化;引入新型节水设备,采取多种节水措施,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统一购置环保节能空调、冰箱、电视机和生活垃圾回收箱,禁止旅游酒店和餐饮场所提供任何一次性餐具,鼓励旅游者在进行餐饮食物选择时优先选择低碳食物,例如蔬菜和植物性食物,减少使用动物食品,合理搭配素食和肉食比重,既保证身体健康,又降低了饮食碳排放。

依托三江湿地独有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世界级低碳认知体验馆,内设低碳经济报告厅、湿地纳碳功能展示厅、湿地生活体验厅等几个分展厅,一方面增强地区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培育湿地纳碳、储碳的“零排放”旅游体验环境,构建低碳感知体验配套平台;依托素有“中国东极”之称的抚远县,启动低碳感知体验生态谷建设项目,生态谷内建筑物全部采用环保材料,能源供应全部采用清洁能源,生活垃圾实现100%回收再利用处理,游客出行一律采用自行车、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4.拓宽低碳旅游品牌营销渠道

佳木斯市要以品牌目标市场为导向,通过网络媒体营销、公共推广营销和情感营销等三大旅游营销利器,整合域内外一切可利用的传播资源,推介佳木斯市独有的低碳旅游品牌,从而在旅游消费者心目中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闻媒体平台进行低碳旅游品牌的营销宣传。通过低碳旅游品牌网站的宣传照片和拍摄风光纪实片来展现湿地旅游的秀美和谐,通过央视的旅游专题节目来展现华夏东极的神奇之美,通过道路两旁的展板广告来展现低碳旅游长廊的旖旎风光,充分发挥网络、媒体营销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越性,以较低的旅游宣传成本达到增强低碳旅游品牌宣传效果、链接低碳旅游目的地与潜在旅游者的目的。

充分利用公益宣传推广模式,通过举办各种公益活动、赞助活动向社会各界传播低碳旅游品牌等有关信息,在社会各界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创造城市“旅游社会形象”,赢得社会公众对低碳旅游产品的广泛赞誉和认同,从而达到塑造佳木斯市低碳旅游品牌形象的目的。

突出低碳旅游产品的低碳情感定位,“低碳”二字符合现代旅游消费者追寻和谐、返璞归真、原生态的旅游偏好;突出旅游品牌宣传的低碳情感定位,触动旅游消费者保护环境、维护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思维观念,使旅游消费者在感情上达成低碳共鸣;实行低碳品牌情感公关,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使旅游消费者参与到低碳旅游品牌的营销策划中,促使旅游消费者对低碳旅游品牌从认知层面逐渐升华到情感层面。

[1] DTI(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London,TSO(The Stationery Office),2003.

[2] UNWTO,and UNEP(prepared by ScottD,Amelung B,Becken S,Ceron J P,DuboisG,Gossling S,Peeters P and Simpson MC).Climate Change and Tourism:Responding to Global Challenges[R].Madrid:2008.

[3] 傅云新.试论旅游地品牌定位与定位强化[J].商业时代,2005(27):88-89.

[4] 张夫妮.论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与管理[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5] 林艳,杨效忠,张致云,等.国内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比较及展望[J].旅游论坛,2010,3(1):93-99.

[6] 王有成.论旅游目的地联合营销的理论基础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9,24(6):53-59.

[7] 陈烈,李庄容.旅游规划与旅游营销关系辨析[J].经济地理,2004,24(2): 212-215.

[8] 曹诗图,袁本华.论文化与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3,23(3):405-409.

[9] 崔红红,孙厚琴.浅谈旅游目的地的情感营销[J].旅游论坛,2009,2(1): 125-128.

The Research on Brand Image Moulding of Low-carbon Tourism:A Case Study on JIAMUSI City

WANG En-xu1,ZHAO Ao2
(1.School of Tourism and Hotel Management,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Dalian 116025,China;2.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Low-carbon tourism is a“low input,low pollution,high benefit”tourism mode along with Low-carbon economy,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which is based on consensus of cognition and action of tourism consumers.However,the social consensus of Low-carbon tourism depends on brand image moulding of Low-carbon tourism.Therefore,this article makes systematic analysis of brand image moulding mode of Low-carbon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verall structure,level structure and flow structure.Taking Jiamusi City as an example,this article makes empirical analysis of brand image moulding of Low-carbon tourism from the angles of brand position,Low-carbon tourism attractor,supporting environment and marketing channel in order to provide implementation reference for other provinces and regions,meanwhile speed up the overall pace of low carbonization of domestic tourism.

low-carbon tourism;tourism brand;image moulding;Jiamusi city

F592.1

A

1674-3784(2011)06-0051-06

[责任编辑:连云凯]

2011-05-28

王恩旭(1980- ),男,辽宁沈阳人,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赵奥(1984- ),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

猜你喜欢

佳木斯市品牌形象消费者
插画在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以“吴韵丝语”为例
城市品牌形象视阈下地铁空间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基于区域视觉划分的品牌形象辨识度评估系统设计
国内外品牌形象研究综述
新秋梳羽
西递印象
知识付费消费者
全国CEAIE—AFS中学生来华住校汉语学习项目管理及汉语教学研讨会在佳木斯市召开
表彰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