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损失规避的误区

2011-11-25巴罗申晓羽

中外书摘 2011年10期
关键词:理性房屋损失

巴罗 著 申晓羽 译

人们对待得失的态度似乎大有不同。经济学家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在做决定时,人类的行为是不对称的。我们习惯于自然地规避风险,因而更加辛苦地工作只为避免一些微不足道的损失,而不愿冒险去争取更大的回报。“损失规避”就是说,比起在街上捡到50英镑的高兴劲,丢了50英镑会更加难过。少交10%的附加税,比火车票优惠10%更加让你兴奋。

假设你是一名摆地摊的小商販,若想每天都有一定的收入,就得每天坚持摆摊,直到赚到那么多钱。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生意好时,很快可以赚足那么多钱,然后早点收摊回家。生意不好时,得坚持摆上很久,才能最终达到那个目标。这看上去很不理性,延长工作时间只为避免与目标收入的差额,但当需求高时却不知道把握机会延长工作时间。这是一种典型的传统风险规避心理。

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很不理性的。第一,它根本没有一点道理;第二,所得所失不一定与目前拥有的钱财相称。如果你总共有10万英镑的财富,那么能再增加10万当然不错,但更重要的是要避免损失10万,因为一旦损失10万你就破产了。潜在的损失远远大于可能的收获。

有时,人们做出某些决定是因为他们相信纯心理上的明显差异,而其实这些差别并不存在。比如,假设一场反常的高浪海潮和汹涌风暴将会摧毁1000所沿海房屋,环保局已经拟定方案来保护这些沿海居民。人们可以在两种方案中选择其一。方案A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某处构筑一道屏障,这样可以救1000所房屋中的200所。方案B是多渠道利用这些资源,这样拯救全部1000所房屋幸免于难的概率为五分之一。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更有把握的方案A。

现在,假设环保局来了一位新公关主任,他想换种方式陈述这两个方案。方案A和B就成了方案c和D:方案C会有800所房屋被摧毁:方案D中,没有任何房屋被摧毁的概率为五分之一,而全部房屋被摧毁的概率为五分之四。这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方案D。这很奇怪,因为方案D和方案B、方案A和方案c,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内心深处的风险规避心理让我们选择了D而不是C,与此同时,却选B不选A,因为我们对损失更为敏感。100%损失800所房屋跟有五分之四的概率损失1000所房屋相比,要惨很多。提及保护这些房屋时,我们对于可能会保护1000所的反应就没有一定能保护200所的反应那么强烈了。真是奇怪。

猜你喜欢

理性房屋损失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一般自由碰撞的最大动能损失
损失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