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2011-11-24
悦读
社交网络与政治风暴——便捷、公开的信息传递给人类世界带来了什么
1月出版的《外交事务》杂志发表文章,对当今世界如此便捷、公开的信息传递给世界秩序的维护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示了担忧。
文章指出,10年前的2001年1月17日,当愤怒的马尼拉民众得知腐败的前总统埃斯特拉达试图通过操纵参议员中的党羽隐匿证据使自己逃脱审判时,游行示威的号召通过手机短信如同野火一般迅速传递。2小时内,超过100万人走上街头,3天后,惶恐的前总统被迫流亡海外。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重塑世界的今天,民众获取、传递信息并以此协调他们进行大规模行动的能力骤然增强。在Facebook、Twitter这些拥有超过许多国家规模的“虚拟国民”的当下,如何管理、协调、正视这股赛博空间内强大的舆论潮流,是每个国家政府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再联想到维基解密和突尼斯颜色革命,我们不禁要问,信息如此便捷、公开地传递,是将促进整个人类世界的自由,还是创造更多的不安?
中国正沿着铁路南下
1月25日出版的《经济学人》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正通过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扩大其在东南亚的影响。
文章指出,中国正计划把铁路修到东南亚,这一直是中国领导人的梦想。东南亚现存的铁路网残破不堪,大部分货物靠公路和水上运输,燃油费的上涨又大大增加了其运输成本。基于此,联合铁路系统将是不错的选择。文章分析认为,中国胜券在握,最近,中国与老挝和泰国签署了一些协议,将在其境内修筑新铁路,把铁路网延伸到中老边界。临近这些线路的大多数国家已经快马加鞭地涌向中国市场,期望获得更多贸易往来,而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也是中国急切需要的。对于东南亚友邻,中国希望利用战略力量把它们拉进一个经济圈,除此之外还有两大目的:一是为中国增加一个印度洋港口,可以通过在柬埔寨境内修建铁路实现;二是向中国内陆输入财富,可以通过与云南的贸易往来实现。
大学生经费不能少
1月1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分析了目前大学经费逐渐减少的现象。
文章指出,政府一直在削减大学的公共经费,而大学是研究工作开展最多的地方。大学里的研究需要坚实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作为支撑,任何削弱这种支撑的行为都是鲁莽的。学生不是大学的服务对象,而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教学衰退,科研就会繁荣”是一种危险的论断。在英国,贯彻上述想法的学术机构最终遭遇失败是很常见的。有学者指出,政府对大学在推动创新型企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所具备的能力提出的各种假设都是荒唐的,决策者“对大学的草率看法导致社会对大学提出一些无法达到的要求,而且模糊了大学对社会的重要贡献,削弱了大学的潜力”。而中国和印度深知其中道理,因而他们始终强调教育是激发学生活力和创意的根本,并正在全面开展大学建设。
对美国衰落的再思考
1月6日出版的《外交政策》发表文章,分析了新兴经济体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冲击。
文章指出,历史上,苏联和日本都曾被认为是美国的挑战者,但苏联输在其经济上的僵硬,而日本作为一个小国难以对美国构成威胁。如今,新经济体的崛起已经在世界经济榜单上挤下了美国的一个又一个欧洲盟友,中国、印度、巴西,这些新兴国家都有他们各自的外交偏好,共同遏制着美国影响世界的能力。印度和巴西发起的气候谈判,巴西和土耳其在制裁伊朗决议上投出的反对票,这些都只是开始而已。不可逃避的事实是,世界经济与政治力量正在向东方转移。美国无疑还十分强大:经济最终将会复苏,军事力量仍独占鳌头,技术上的优势目前也没有其他国家可以超越。但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这17年中,美国享受过的全球统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