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2011-11-23李卫峰
李卫峰
一、首先要转变人才观念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但究竟什么是人才,则有不同的理解。我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9年5月编制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这些不同类别的职业活动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并且都具有相当长时期的稳定性、规范性和群体性。这些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所有的儿童、青少年和社会成员来说,只要对社会和人民有强烈的责任心,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刻苦钻研,无论在哪一行都会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都会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成为人们尊敬的人。有位教育家总结数十年教育工作的经验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树立新的人才观,首先是教育部门的任务。当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使得教育观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化或者说革命。教育的空间已由学校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工作场所,教育的时限已由在学校学习延续到每个人的一生。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育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发展职业教育也应如此。
二、职业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学习变得终身化,为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应当进行改革。这里笔者想突出强调两个问题:
1.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办出特色
第一要对学生进行择业观的教育,使学生有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做有觉悟、有技术能力的劳动者和各类技术、管理、服务人员的志向和意识;第二要加强和企业以及实际工作部门的紧密联系和结合;第三在教学工作中重视对学生的技术能力特别是新技术能力的培养。
2.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根据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变化比较大的状况,要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进行重大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一生的工作接受继续培训和学习,打下牢固基础。
三、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融合和衔接
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融合和衔接,努力构建和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成员学习多样化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从初中阶段开始,就把职业指导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在许多国家,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经过中间教育机构的文化补习,进入上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通过教育机构的培训进入社会就业的机会。逐步缩小中等教育阶段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的差距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来说,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是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是十分紧迫的工作。
四、积极发展非正规(非学历)职业教育
我国当前初中和高中后教育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同社会需求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之一,是教育结构过于学历化的倾向。加上教育管理又常常以学历教育规范各类教育,就促使许多本应由非学历教育承担的教育培训采取了学历教育的形式,造成了教育结构的混乱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大量事实表明:在社会从业人员中,需要在初中或高中毕业文化基础上通过正规学历教育就业的只是一部分,相当数量的学生只需要通过非学历教育培训。同时,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终身教育思想的实施,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广泛和多样,单一的学历教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社会教育需求。在普及基本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各种非学历、非正规教育,是适应社会对教育多样化和终身学习需求的必然趋势,应该确立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五、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发展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以及构建和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社会化、多样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遇。
此外,改变劳动人事制度只重学历而不重能力的状况,在各个行业中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
因此,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以及教育培训中的地位,使其具有与学历资格同等的价值,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