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011-11-23马善国王文竹

职业·下旬 2011年10期
关键词:淮南市职教资助

马善国 王文竹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19%,被誉为“中国能源之城”。近年来,淮南市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全市坚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职业教育“三位一体”,公办、民办、企业办“三管齐下”,职业教育实现了规模化、特色化、园区化发展。基于淮南市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成绩,本刊记者对该市部分职技校进行了采访,了解其办学特色,总结其经验,供读者借鉴、交流。

目前,淮南市有高职院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21所,在校学生4.8万余人,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全力支持,曹勇市长在对全市职业教育调研后指出:在具体工作中,一要把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抓住政策机遇,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大发展、快发展;二要把职业学校的布点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之中统筹考虑,在拉动城市建设中发挥杠杆作用;三要适应市场需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和规模,与企业联手做好实习实训的对接共建,形成从人才需求到培训,再到就业的完整链条;四要积极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畅通信息渠道,加强服务指导,建立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日常对接机制,保障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

淮南工业学校:

民生工程促和谐

台下人头攒动,台上明亮的聚光灯对准演讲台中间神采飞场的女孩。“是国家助学政策为我撑起一片晴空!”“学校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感谢他们解决了我求学路上的燃眉之急,我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奏出心中最强的音符——感恩、自强、责任!”她用铿锵有力的语气述说着艰难的成长历程,讲述着在最无助时给予她帮助的母校。她声情并茂的演讲,让全场鸦雀无声。

她叫赵念念,一个恬静的小女生。而她念念不忘的母校正是连续几年获得“淮南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的淮南工业学校。

2010年,是淮南工业学校喜获丰收的一年,这一年,学校荣获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一切的硕果与学校历来严格推行的中职学生资助工作是分不开的。2007年以来,学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采取多项资助措施,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赵念念同学便是其中的受惠者之一。“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是该校的信条,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是该校的责任。正是由于对中职资助工作的孜孜追求和对学生真心诚意的帮扶,在市教育局对民生工程中职学生资助工作检查考核中,淮南工业学校以出色的成绩荣获2009年度中职资助工作年终考核一等奖。此后,在市教育局2010年度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表彰大会上,该校又荣获“2010年度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综合先进奖”,实现了学生和学校的双赢。

如果要细数学校历年来的资助事例,恐怕能与《一千零一夜》相媲美了。光是2010年这一年,学校就有420名学生享受中职助学金,资助金额为63万元,而有128名学生享受学费减免,减免金额为19.2万元,并且有50名学生和250名学生享受特困资助和奖学金,金额分别为5万元和10万元。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把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一一落在实处,兑现了他们的承诺:不让一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同时,他们也收获了那些受资助学生感恩的笑容。正是由于国家资助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学校各项奖励和资助措施的到位,受资助的贫困学生才得以继续完成学业,才能最终放飞自己的梦想。

在资助方式上,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学生,学校采取了一些独特的方式:通过企业冠名班,设立企业奖学金,由企业出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资助,从而完善学校资助体系。学校开设了以上海东方激光集团公司冠名的“上海东方班”、以南京乐金显示有限公司冠名的“南京LG班”以及以苏州佳能公司冠名的“苏州佳能班”等冠名班,从而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国家助学金资助流程,学校举办授卡仪式,邀请资助卡银行工作人员到校答疑解惑。学校还抓住契机,通过资助工作的开展适时对学生进行“感恩与自强”思想教育,有三位学生在第三届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助我翱翔、祝我成功”征文活动中获奖。其中,倪卢伟同学获征文一等奖,唐晶、缪珩同学获二等奖,而本文开头所说的赵念念同学则荣获2009年淮南市中职学校受助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这是学校的无形资产,是学生对学校最好的回馈。

赵念念同学演讲的最后一段话让记者感受颇深:有一种责任需要我们去承担,有一种义务需要我们去履行,有一种使命需要我们去完成。心怀感恩,担承责任,以行动报效祖国,以真情感恩社会。

中职资助的意义不仅在于物质,更在于心灵上的升华。中职资助应更注重把对实际困难学生的帮助落到实处,如此才能更有效实现职业教育的育人价值。

安徽省医药技工学校:

“订单式教学”受青睐

学生虽然已经考上高中,但在家长动员下,放弃上普高的机会而选择到技校就读,这是近年来在安徽省医药技工学校出现的一个奇特现象,并且这类学生数量还在逐年上升。

了解这所学校的人都知道,近几年,正是安徽省医药技工学校建校以来发展速度最快、面貌变化最大、影响最广、受社会关注最多的几年。

是什么原因让这所学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呈现出勃勃生机?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了该校,发现了学校成功的秘密。

“学校始终把学生就业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实施‘一把手工程,学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设立招生就业办公室,使招生就业工作规范化。”校长臧文武告诉记者。

针对发达地区制造业向安徽转移的大好形势,安徽省医药技工学校响亮地提出了“打造淮南职教基地”的口号;随着淮南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技能人才空前紧缺,学校又审时度势,把“服务新型工业化,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发展目标,果断调整办学思路,对那些市场需求低、技能过时、就业前景黯淡的专业坚决停办,重点设置了以医药等十几个与企业需求联系紧密的二产专业。

实行“订单育人”式教学,做到招得进,留得住,教得好、送得走。学校目前开设的中专、中技专业有药物制剂、中药制剂、药品营销、药物分析检验,成人大专、本科专业有药学、医药管理等专业。为突出办学特色,学校积极申报精品课程、建设重点专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过硬的教学水平,学校中药制药专业被列为淮南市重点建设示范专业,药物制剂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示范专业,药品营销被列为国家人才建设紧缺专业。

加强校企合作,增强了办学活力。学校以订单式培养为出发点,以企业需求为着眼点,以企业文化为融入点,优化校企合作方式。今年秋季招生开办了“九州通班”、“天天好班”和“量健班”其中“九州通”位列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第3位、中国企业500强。

终生就业服务理念给学生吃了“定心丸”。通过前期细致的考察和广泛联系实习单位,截至今年4月份,2009级初中班、2010级高中班所有学生已全部顺利进入实习岗位,累计安排500多人次面试。对部分不适应实习岗位的学生,学校及时调整,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100%对口就业。同时学校还为历届毕业生继续提供就业推荐工作服务。

学校还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学生能力特点,以人为本进行就业安置。承诺对口就业、多次推荐,保证把每一位学生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实习管理深入细致,实行“跟踪式”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了实习教师定点定期与企业沟通、企业集中统一管理、实习生小组长日常监督的三维管理模式。据介绍,技工学校学生往往是提前半年被企业“抢订”一空,目前部分2008届毕业生已被提前一年预定。

安徽省医药技工学校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善思、善干,而且能够独挡一面,送到企业去以后能够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

学校办学三十年来,为淮南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智力保障。许多毕业生现在已经为淮南市医药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销售精英。同时学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成功与长三角地区知名大型医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毕业生遍布上海、南京、无锡、杭州等地区。

为实现城市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010年经淮南市委、市政府会议研究决定,安徽省医药技工学校进驻淮南市山南职教园。新校园规划占地为350亩,计划在校生规模5000人。按照淮南市的部署,计划在2012年底进驻园区。新校园建成后将带动安徽省医药技工学校的发展跨上新台阶。

潘集区职教中心:

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助推新农村建设

走进潘集职教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颇具伊斯兰风格的绿色的教学楼。坐落于淮南市潘集区古沟回民乡的她,在20年的漫漫长路中曲折地前进着。1991年,在古沟中学的基础上成立了潘集职业高级中学。然而,她的摇篮期只不过是短短一年,翌年,潘集区农科教培训中心的成立见证了她华丽的蜕变。直到2008年9月,已趋成熟的她正式脱离了古沟中学,择址政务新区南侧建造潘集区职教中心,开始踏上坎坷的征程。

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给予农民物质实惠,不如教授他们实用的技术,从而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避免“竭泽而渔”现象的发生。潘集职教中心在扎实开展中职教育的同时,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上了日程。许宏彬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在坚持“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下,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根据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课的时间比例,压缩理论课时间,加大实训量,从而让农民兄弟学有所得,并有效服务于当地农村经济。

淮南市煤电资源非常丰富,“服务煤电化,建设新农村”是淮南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精髓。对此学校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开设养殖、乡村旅游服务员、农村建筑工匠、农机手(使用与维护)专业,帮助农民学到真正的技术。学校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虽然各项专业培训都是政府补贴,免费培训,但也会有一些农民不买账。究其原因,培训学习与务工务农就好比鱼和熊掌的关系,很多人只注重既得利益,认为学习耽误了挣钱的时间,于是舍“鱼”而取“熊掌”,培训的意义便一再“贬值”;再者社会普遍对职校抱有不信任心态,因此不愿接受。如此便是考验学校技能培训真正含金量的时候了。那么,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效呢?

对此,校方自有乾坤妙计。加强基地建设,严把培训质量。一直以来,校培训办把培训基地建设作为工作的一项重点。抓师资建设,聘请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任教,选派年轻教师到高校进修,提升教学水平,是培训最关键的一步,必须以扎实的教学水平让农民信服,才能留住他们离开课堂的脚步;抓教材建设,培训基地对阳光工程学员免费发放培训教材,至少人手一册,确保了培训的效果,更能让学员看到学校真心办培训的诚意;在培训机构开设的专业上配备必要的实训设备,进行科学的课程安排,设计培训教案,制定教学计划,并按照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实训效果,保证了阳光工程学员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履行学校的教学承诺;此外,严格资金使用管理,按“安徽省阳光工程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使用培训资金,建立专门的台账,将资金落到实处;对农民实行学费全免,且每天补助参训学员15元,作为车费及误工补助,有效减轻了受训学员的学费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培训、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学校这些举措,处处都为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着想,受到学员和社会的普遍好评。

目前,学校基本形成了长期学历教育与短期技能培训并重,立足淮南市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面向经济发达城市辐射的农村职业教育模式。斥资建设的新校区业已正式投入使用,2012年将接受省合格县(区)职教中心验收及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学校继续围绕淮南地区主导和重点产业,以能源化工、现代农业、服务类等专业为重点,为淮南地区主导产业及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初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凤台县职教中心:

校企合作实现“三方共赢”

2008年冬至时分,寒风凛冽,然而凤台职教中心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火红色的横幅、绚丽的彩带、震耳欲聋的礼炮、熙熙攘攘的人群,将严冬的寒气一扫而光。这一天,凤台县人民政府斥资1.2亿元人民币打造的这所号称省级一流的职业学校正式破土动工。可以说,自此,凤台职教中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说到凤台职教中心,就不能不提到凤台县的煤矿产业。众所周知,淮南是响当当的煤都,而位于淮南中部煤炭储备最丰富的凤台县更可谓是得天独厚。学校依托地方雄厚的产业经济,开设了机电、电子、数控等相关专业,与当地煤矿产业接轨,共同服务于地方经济。

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是煤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没有技能的劳动者就没有市场竞争力。而煤矿工人大都文化偏低,技能单一,只有拥有学历与技能双重保障的职工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一方面目前的煤矿企业对技能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忽视造成技能型人才依然“待字闺中”。将企业和学生“速配成功”,并且达到互惠互利,学校是其中最重要的媒介。凤台职教中心与当地国投新技集团、丁集煤矿、张集煤矿,还有“亚洲第一大深井煤矿”——顾桥大型煤矿等大型企业进行长期合作,积极推行校企联办,走工学结合道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实行“订单式培养”,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企业培养合格优秀的技能人才。这样既能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也为学校赢得了口碑,从而达到“三方共赢”。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别人打工,网络上纷繁复杂的淘宝商城见证了不甘平凡人群的庞大。在煤矿企业工作虽然是“肥差”,还是会有很多学生独辟蹊径,去开拓属于自己的伊甸园。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对于学生意识形态上的灌输。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校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理念的教育,鼓励学生学成后自主创业,为学生的梦想鼓起翼下之风。自1985年开办以来,学校在为社会培养的一万余名中职毕业生中,涌现出众多的商业巨子和部门领导:张士军、陈瑞红、卢虎、刘士军等同学就是通过自主创业,成为了资产千万的企业老板,而岳磊、朱峰、宋维德等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已走上科级以上领导岗位。

谈及现今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凤台职教中心招生办苏刚主任感触良多:“社会普遍重普教而轻职教是职教人抹不去的伤痛!作为家长,在为孩子设计、选择求学成长与成才的道路上,应当立足实际,客观分析,转变观念,跳出误区,确保孩子沿着正确的、健康的道路成长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深化,对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再包分配,学生不得不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在这种形势下,职业学校毕业生参与企业生产技术岗位的竞争更具优势,近几年来,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令职业教育更加扬眉吐气。目前,国家已制定并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今后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必将越来越好。

眼下,凤台职教中心新校园将被打造成一个全新的开放型和数字化的人文科技园,并将于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按照“资源整合、技术共享”的原则,职教中心每年可以接纳凤台县境内马店职高、丁集职高、毛集职高、凤台农机校、凤台艺术学校、凤台县技工学校等多家职校一千余名毕业生到校实习、实训。面对学校良好的开端,苏云林校长信心十足地说:“职教中心新校园投入使用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安徽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努力争创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将职教中心办成全省一流的品牌职校,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淮南科贸学校:

让毕业生跨出国门就业

1993年,一部名为《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将一度风靡全国的流行词——“出国热”诠释到了极致。当今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上千万的考生在通往全国仅608所大学的独木桥上摇摇欲坠,出国在很多人眼里成为了比过桥更快更稳的途径。对此,淮南科贸学校董事长陆兴梅女士结合该校“航空票务”和“海乘”两大热门专业,向记者讲述了这所日渐崛起的职业学校是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出国梦想的。

俗话说“天上有空姐,海上有海乘”。中国目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上海的航空旅游业更是发展迅猛,有东航、上航、春秋和东部快线等大型的航空公司。航空服务现已成为热门行业,民航票务业在民航整体行业领域中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淮南科贸学校对毕业生经过严格的筛选,安排合格的学生进入上海各大航空公司售票处工作,学生除了获得优厚的待遇,更重要的是能抓住目前航空行业日益兴盛这一契机,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方向进行筹谋。

作为“亚太区的领导船队”,丽星邮轮以其优良的通讯系统、后勤安排及完善的游客设施享誉全球。成为丽星邮轮上的一名海乘,学生既实现了出国的梦想,又获得了丰厚的报酬,更重要的是他们面对的大多是全球顶级的商业人士——立于惊涛拍岸的商海之崖,很多稚嫩的学子都有一颗乘风破浪的壮志雄心,有机会与这些成功人士近距离接触,在他们今后的创业生涯中将获得更大的筹码。淮南科贸学校是丽星邮轮公司在安徽省唯一授权的招生培训单位,这些年来培养的学生遍布东南亚各个国家,收入颇丰。学校本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的原则,以看得见的承诺保障了学生的出国从业之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在陆兴梅女士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正对办公桌的一面墙上挂了几张合影,有的照片上面标注了日语。“这是日本千叶县理事长来学校进行考察访问时与校领导的合影。”陆兴梅女士介绍说。自2009年3月至今,学校已向日本、德国共输出了近70人,向国内外资企业输送了近200人。陆兴梅女士自豪地向记者晒出了该校孙圣海同学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照,并告诉记者,学校向学生提供赴日本工作、学习的机会,三年可挣约20万人民币;赴德国工作,四年可挣约55万元左右。这不仅仅是一笔可观的数字,更是日后创业发展的资本。对于学生来说,出国可以获得更佳的外语环境,提升外语能力;能够免费周游世界、游览世界上最美丽的度假圣地的风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能免费获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对于有远大抱负的学生来说,国内外商业英才济济,机遇近在咫尺,以此建立人脉关系,可为今后创业致富奠定基础。

谈及职业学校的生存发展问题,陆兴梅女士一方面慨叹国内社会对职业教育扔抱有歧视的心态,家长重普高而轻职高,职业学校仍需依靠自身努力转变社会观念;另一方面她对职业教育前景仍旧充满希冀。诚然,作为民办职校,相对于国家大力扶植的公办职校来说,生存压力更大。为了求存,为了发展,民办职校需要不断地自我鞭策,不断地进步,为打造实力品牌教育和良好口碑付出极大的心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民办职校需要有这种魄力,在逆境中发展自身,同时为社会培养人才,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猜你喜欢

淮南市职教资助
雨中即景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淮南市3~6岁幼儿各项身体形态分析
淮南市一院举办“市内科病例讨论会”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