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新时期水利队伍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战略

2011-11-23孟辉相锋薛涛

职业·下旬 2011年10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观念水利

孟辉 相锋 薛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的局面下,挑战与机遇并存,水利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代水利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水利治水思路的确定,对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在此就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水利行业不断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在提高人才总量、增强人才队伍文化素质、改善人才队伍专业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远不能适应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说,存在着“一个偏低、两个不合理、三个不足”的问题。“一个偏低”,即水利人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两个不合理”,即人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与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差距较大;人才的分布不合理,水利系统各类人才主要集中在部直属及地市以上水利单位,基层水利部门人才严重缺乏,县区级水利单位连续多年没有接收或极少接收正规水利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三个不足”,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现代水利管理人才不足,高技能实用人才不足。

二、新时期水利队伍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水利大业,科技为先,人才为本。实践证明,人才是实现水利行业新的治水思路、完成新时期水利工作任务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新思路下水利队伍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为:一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深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丰富的水利工程实践经验和扎实的工程理论知识。二是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能够将水利工作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中,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生态的综合考虑和协调沟通,构建水利科学体系,掌握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具有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献身、负责、求实”的科学精神。

三、创新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以人为本的新时代、新形势、新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战略,必须创新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1.观念创新

治水思路的重大调整,迫切需要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水利工作重新认识。以实现新时期治水思路为目标,打破传统水利观念的封闭性、一元性、单向性,构筑立体的、开放的、多元的现代水利观念,建立一支具有全新观念的现代水利人才队伍,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战略的实践提供正确的观念、科学的思路和创新的意识。

2.内容创新

在治水实践中,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协调,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处在结构性调整之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型的懂专业、会管理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将是水利队伍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全面提高水利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业务技能和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使人才队伍的规格、层次、类型以及数量、质量都能满足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方法创新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水利队伍的建设要在水利人才开发上下工夫,实现方法创新,彻底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因人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针对水利队伍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类别的干部职工,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指导工作。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消除身份和岗位的壁垒,让年龄较大、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且又从事多年水利工作的同志让贤,并妥善安置;对青年干部职工加强再教育学习,或去高等水利院校深造,或参加各类水利培训班学习专业技能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2)以人为本的“人文化”方式。一是控制人事关,接收正规水利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充实水利队伍专业技术力量;二是重视人才的发展,使用一切手段强化人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为高素质人才大展身手创造良好的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新时期的水利队伍构筑智慧高地。

(3)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建立水利系统局域网,构建各水利学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术交流、技术探讨的平台。凭借现代化载体拓展水利研究、学习的空间和渠道,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治水经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济宁市任城区水务局)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观念水利
维生素的新观念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