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011-11-23侯进才
侯进才
“十一五”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一方面,企业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更加短缺;另一方面,职业学校毕业生达不到企业要求,专业对口就业率低,招生困难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职业学校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软件建设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显得越发重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太多,教学内容过难且不实用,不适合当前的学生。中职生的知识基础普遍较差,无法接受一般难度以上的课程,多数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多持否定态度。但是,中职学校的教师习惯于从教材出发进行知识传授,很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气氛沉闷,学生不想听、不愿学,教学效果自然不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开,各自独立,互不干涉。专业理论课教师归属教务科,实习指导教师归属实训科,各负其责,缺乏沟通;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场所都分为两套,造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严重脱节,很难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训练与顶岗工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实践学习。这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化、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师队伍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成为一体。为了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应具备一体化的教学机构、一体化的教师队伍、一体化的教学场所、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和一体化课程教材。职业学校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主要应从以上这五个方面进行。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探索
围绕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笔者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改革重组教学机构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必须把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相统一,彻底解决因机构设置造成的教学脱节问题。笔者学校把教务科和实训科合并成立教务处,统一管理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撤销原有的教研室,按专业工种划分设立三个系、两个部、一个中心,即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息科学系、基础部、继续教育培训部、实训中心。调整后的教学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专业基础课教师、“双师型”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分属各系,文化课教师和素质课教师分属各部。教务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并落实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计划,检查督导日常教学工作;各系、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并实施各专业教学方案,组织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负责系、部教师的业务考评;实训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实训设备的管理、调配、保养与维护,实习用品及耗材的采购、管理与供应,以及生产性实习的安排与日常管理。教学机构调整后,各系、部能够很好地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统一安排和管理,教务处起到宏观调控和督导作用。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得到有机统一,一体化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开展。
2.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优选一体化课程教材
一体化教学,必须有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与之相对应,依据教学大纲和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制定各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计划。在制定一体化教学标准时,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适当压缩文化课和普通课的课时比例,扩大专业技能课的课时比例。在制定教学计划、确定一体化教学课题时,根据学生的基础、企业的需求,筛选难易适中、通俗易懂且以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学内容。“订单培养”的专业,还要参考企业的用工需要,把企业的技术要求考虑进去。一体化课程,要选择一体化专用教材,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界线,打破学科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没有一体化教材的课程,由教务处组织有关的“双师型”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或专用教学资料。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本着“打好基础、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突出技能”,以企业需求为主的原则。
3.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教师,即“双师型”教师。这样的教师,能真正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为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笔者学校提前着手开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对教师进行培训。专业理论课教师要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实习指导教师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强化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跟班实践的制度,吸收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面向社会,引进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技术专家或技师到学校任教,特别重视面向企业聘用专兼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一体化教学活动,并对他们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之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训练学生的实操技能。
4.建立一体化教学场所
根据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职业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打破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授课地点分离的模式,建立符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笔者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包括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和校园实习工厂。自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来,学校投资近千万元,建立和完善了各专业教学需要的一体化教室。校园实习工厂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力量,校企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共同建立。实习工厂的每一个生产车间,都具有实训教学和加工生产双功能,既能为企业加工产品,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工位;校外实训基地都设在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绝大数合作企业都在厂区内,为学生建立了集教学、实习、就业为一体的“企业校区”。
5.推行一体化教学,培养高技能人才
根据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律,学校把高级工五年的学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开展不同形式的一体化教学。
(1)理论、实习“一体化”,训练学生基本功。一、二年级是培养学生初、中级技能的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学校主要采取“理论+实习”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当安排工学结合活动。除文化课在普通教室里讲授外,专业技术课都在一体化教室里进行。教师边讲理论,边做示范操作,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边学边做,把“学”与“做”紧密结合起来。
(2)工学结合“一体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针对三、四年级的学生,以培养其综合技能和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是高级工。学校本着技能为本的原则,开展工学结合式的一体化教学。该阶段实训课程基本上都在校园工厂的生产车间里进行。按照技能目标的要求和企业生产的工序流程,选择实训项目,由企业无偿提供原材料,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行“三定”制度,即定课题、定岗位、定考核,将企业的车间管理模式直接引入生产实习的现场,将技能考核与产品质量检验相结合,让学生体验企业的生产情景、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真正实现在做中学的目的。
学校开展的工学结合式一体化教学,主要有项目驱动式、工学交替式、半工半读式等。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工作室,面向企事业单位承接项目任务。以项目为载体,以双赢为前提,由教师带领并指导学生完成,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设计,经受实践检验。这种实践的效果,比课堂教学效果要好得多。车工、焊工、电子等专业的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要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停课进行全日制生产性实习。每学期安排两次,每次停课一个月,到校园工厂的生产车间参加实际生产,分班组交替进行。在生产过程中,由“双师型”教师和工厂师傅共同指导学生操作,将“工”与“学”、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汽修专业的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会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开展工学结合活动。学生上午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训练基本功,下午到校办汽修服务公司进行实战训练,由“双师型”教师现场教学,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
(3)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最后一年学习时间,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学习,主要是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目前,学校已与二十多家企业达成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协议。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负责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给予学生“同工同酬”的优惠待遇,并接收学生就业。这是一种“企业化”的工学结合形式,主旨是将学生的生产过程作为学习过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一般要先接受一个月的综合培训,学习企业的规章制度,熟悉企业的环境、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文化以及岗位技术标准;然后,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分配实习岗位,采取以师带徒的形式见习三个月;见习期满后,成绩合格、技能过关的学生可以独立顶岗实习。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校指派教师常驻企业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的实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基本上都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为下一步直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精心培养,绝大多数学生的实操技能都能达到高级工标准。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