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2011-11-23邱杉

职业·下旬 2011年10期
关键词:写意画工笔画意象

邱杉

最早的审美意象要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提到的“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在这里“意象”实为“心象”,是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心理现象。刘勰最早将“意”跟“象”这一对哲学意义统筹于文章之中。唐天宝年间蔡希综又首次将意象引入书论:“祢来率府长史张旭,卓然孤立,声被寰中,意象之奇,不有不全其古制,就王之内,弥更减省。或有百字、五十字,字所未形,雄意气象,是为天纵。”在此,意象是自然之象于书中的表现。

大凡意象的论述基本分为两种:其一是意象并举,其二是重“意”轻“象”。从理论上讲意象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分属不同范畴,因此不具可比性。意想工笔画并不等于写意画,它依然不失工笔画的周密精到,力求极尽精微,敷色层层渲染。这里的“意”只是主观想象对形的介入,并非客观物象的形体大意。虽然写意画也写主观之意,但对客观事物只求大意,挥写洗练,酣畅淋漓,而不做细枝末节的描写。因此,意象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区别也就是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区别,跟是否意象并无太大关系。

现代人在此基础上更是有所发挥,20世纪上半叶,现实主义大师徐悲鸿在南京崛起,20世纪下半叶,南京又孕育出以傅抱石为首的新金陵画派。他们的出现给中国传统意象主义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工笔画写意性的视觉表现因素

1.以线造型,形随意出

线作为绘画语言起源最早,原始人对自然的感受通过绘画留在了岩壁上。含有人类最初的审美情趣和朴拙情感,线作为构建人类思维表达手段是人类绘画第一本能。在数千年的绘画流变中,线成为表达精神内涵的工具。通常在人物画训练中会有这样的误区,以为写画就是变形,就是逸趣,而写实画是匠人之作,品位高。然而“写意”顾名思义,传神达意。不管使用什么形式,只要能把对象的精神气质表达出来就是好画,而好的作品需要用心创作,传达自己的情感与灵魂。选择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画面,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个人感受,自己内心的思想,关键就是“心”的体会。

2.装饰味浓,索趣在意

所谓装饰,是根据人自身的审美情趣对对象进行装饰打扮和加工美化外表形式,以使对象达到符合人的审美要求的手法,目的在于求的形式上的和谐之美。显然装饰手法和写实手法是相对应的,它不是以模仿事物外形为目的,而是以艺术家自身的审美理想灌注于事物,从而进行艺术加工而达到表现自身感受的目的。

3.形于程式,归乎意象

所谓程式,是指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经过艺术加工形成某一艺术语言或是艺术形式并广泛应用进而使其成为一种规范化的格式和法则。相对于具象工笔画而言,意象笔画的程式化程度高,而生活程度低。意象工笔画来源于生活,但是概括于生活,或高于生活,它有自己的程式或是法则。意象工笔画重“意”,注重主观“我”的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归纳、提炼是促进对象形体中能为“我”之用的造型因素,舍弃无关主次的繁琐细节,力求意取,与客观对象的外形相比介于似与不似之间才是意象工笔画的取像真谛。可见,程式化与写实性也是相对的。从这一点来看,也是意象工笔画区别于具象工笔画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工笔画意向性的体现与发展

中国工笔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战国帛画开始,历经唐宋的辉煌与繁荣,虽然随着元代文人画的兴起有所衰落,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开始复兴并迅速发展。中国绘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与丰富,工笔画的意向性不仅体现在关注外部事项,更体现在关注自我本身的内心世界,不断寻求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无论哪个时期,都没有趋于某个极端的表现。正因此使得中国绘画的意象性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对客观世界要以“意”来融变,对物外的情思、意韵要力求把握,要创造性地用新的富有个性的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语言去表达作者本人的“意”,把作者的意念寓于形象之中,使客观对象的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虽然,绘画的形式语言是用视觉符号来呈现的,但是具有视觉的直观性,要求线与形的绘制,墨与色的结合,夸张人物的造型,迷茫的眼神,疏与密的对比。同时,不为物体具象所困,而是随意念、随情感、随理性,在这种“意”的精神状态下运用绘画形式语言,为画面注入灵动的气息,提升了画面上心灵耦合的层次。工写结合,才能形神兼备;虚实结合,才能灵动深远。创作与心灵的结合才能表现画面的生命和活力,才能创造出蕴涵深广的意境和深邃意趣的工笔画。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写意画工笔画意象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玉人”意象蠡测
中国写意画的审美特点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