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2011-11-23马松梅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医学院校英语专业

马松梅

(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马松梅

(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通过对滨州医学院英语专业三届在校生和两届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提出的反馈意见,重新审视了医学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归纳了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了教学内容。从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角度出发,对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经济和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过去那种单一英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单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英语专业的传统办学模式面临很大挑战。医学在国际交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在医学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迫切需要掌握医学知识、熟练运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英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这种形势下,医学院校英语专业的办学模式便应运而生。滨州医学院的英语专业于2003年开始筹建。2004年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山东省专家组的评估和考核,报经教育部批准,于2005年开始招生,文理兼收,学制 4年。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 117人,在校生 187人。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指南针,课程设置是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三者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影响和左右着人才的培养。滨州医学院响应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面向 21世纪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计划,开始积极进行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滨州医学院英语专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诸多困惑。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和医学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虽在近几年做过小幅度的调整,但办学特色仍然不突出,课程设置略显陈旧,不利于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实施了面向毕业生和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得到了第一手的数据,归纳了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建议。

1 问卷调查

1.1 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滨州医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评价情况,了解专业学生对目前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修订课程计划和改革教学内容提供依据;问卷还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课程设置的相关性作了调查。在问卷设计之前,我们阅读参考了大量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文献,针对目前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经过多次讨论、论证、修改,综合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尤其对医学课程、医学英语课程设置改进意见的调查;对主干课程开设学期、学时分配的调查;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等。

1.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滨州医学院英语专业 2005级和 2006级两届 117名毕业生和 2008级、2009级和2010级三届 137名在校生。之所以选择以上调查对象,主要出于以下方面考虑:①2005级和 2006级学生在接受调查时已经毕业,对当前人才市场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针对就业需求,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②2008级和 2009级学生即将修完或正在研修本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所有课程,他们对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基本形成了总体认识,对使用的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感同身受,能提出针对性的意见。③2010级学生是新生。他们虽然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了解不深,但让他们参入这样的调查问卷,有利于巩固其专业思想,提高专业归属感。

1.3 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

课题组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学生对课程设置状况和课程内容难易度的反馈信息见下列各表。

从表 1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专业知识结构感到不满,这一数据也与课程设置对未来就业的自信心满意度不高的统计相吻合,说明学校的课程设置作为影响学生知识结构至关重要的因素,也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从问题 2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英语必修课程的开设还是比较满意的。学生对课程设置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对医学类课程及选修课程上面。这与目前开设的医学课程任务过重,教材内容难度大及医学院校适合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开设太少的实际有关。另外,对医学英语课程开设的满意度也不理想,与医学课程不成功和该校缺乏有水平的医学英语师资相关。

受调查学生对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比较满意 (见表 2),但仍然认为英语口语、英语听力和口译课需要进一步加强,说明学生对自身语言输出和语言转换能力不满意,需要加强语言技能课程的教学工作,做好师生沟通,尤其是与外教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调查显示他们对商务英语、医学英语文献阅读、教育学等实用型课程比较重视,这也部分反映了他们的就业倾向和择业目标。

表 3 医学课程不满意调查

表 3的调查结果和连续三年学生座谈会访谈显示,学生对医学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存在疑问,再加上普遍认为教材偏难,占学时比例太高,对师资,尤其是临床医学教师轮转太频繁很是不满。导致的结果是:内容学的不深不透,学生逃课,教师把握不住授课难度。一旦考试难度大,不及格率就很高。迫切要求重新设置医学课程标准和学时,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医学知识,以便集中精力学习英语专业课程。

表4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2009届 -2010届 )

滨州医学院英语专业到目前为止有 2009届和2010届两届毕业生,共 117人,发放纸质问卷 117份,回收 117份。表 4的调查结果显示:涉外经贸是就业的主渠道。从事涉外经贸的毕业生中,有 5人在药物研发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等担任翻译工作,10人从事对外贸易工作,其他从事导游、口译、涉外文秘、营养师等工作。其次是读研。在读研的 30人中,主要为英语专业 (翻译、语言学、文化等方向),占到总数的87%,其它为政治、历史、教育等专业,没有与医学相关的专业。还有,因为英语专业女生占多数,所以选择当教师,考公务员的人数居多,在事业单位任职的毕业生主要在中学从事教学和辅导员工作。统计数字显示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所学专业方向有较好的相关性,也有部分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方向关系不大。

2 修订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

2.1 修订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指南针,课程设置是为了专业培养目标而服务的。从这次调查发现,目前该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愿意从事与医学相关工作的占的比例很小,绝大多数的学生从事其他职业。因此,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学校必须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进行广泛深入而细致的调研之后,新版培养方案重新制定如下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基本的基础医学知识,能在外事、文化、卫生、教育、科研、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2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课程设置改革的关键。以前,学院仍未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学计划中必修课的比例太大,选修课比例太小,而且种类很少,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整合后的英语专业课程压缩了必修课,增加了选修课种类和比例。简单来讲,整个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88.04%)、选修课 (11.95)两大块。必修课中,公共基础课占 (18.10%),专业基础课占 (47.70%),专业课占 (34.20%)。选修课中,限定选修课包括人文社科类、专业基础类及专业拓展类三部分,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任意选修课也分三部分,它是指面向全校范围学生开设的,学生可以任意选修的。但任意选修课有总体学分要求。实践教育课程主要是指在理论指导下的,以英语为载体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包括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2.3 构建课程特色

课程特色的构建是营造专业特色的关键。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讲,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娴熟的英语语言技能与较强的文化意识,同时具备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新修订的英语专业教学计划突显了厚基础、重技能、拓展知识的办学理念。加强基础阶段课程,夯实语言基本功,重点抓一、二年级阶段的英语基本功训练。根据对学生调查的分析,建议在保持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语法学时不变的基础上,略微增加英语听力学时,提高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学时,增设高级英语视听说、新闻英语听力、电影英语欣赏、英语美文选读等课程。同时,针对毕业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从事教学方面的工作,又增设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门课程。此外,加强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科技知识等课程,把主要的人文、社会和自然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当代科技发展与其他交叉学科的新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减少医学课程比重,重新修订医学课程教材。原教学计划中基础医学概论和临床医学概论两门医学类课程周学时均为 10,各开设两个学期,总学时 680,占必修课的 24.43%。根据调查反馈,学生普遍反映医学课程负担过重,而且学生毕业后从事与医学相关领域工作的比例又很小。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建议缩减部分学时。调整后的英语专业医学课程总学时272,占必修课比例的 9.77%,降低了 14.66个百分点。

同时,针对师生反馈的医学教材偏难,内容偏深的问题,学校做了充分调研。在全国统编英语专业医学教材寻求无果之时,迅速由教务处牵头,组织成立了医学课程教材编写小组。降低教材难度,删减偏、深、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3 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历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施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载体。其中的课程设置又是重中之重。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课程设置也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本研究得我校到教务处的大力支持,所获得的有效价值信息已被采纳,并及时修订了新版培养方案,完善了课程设置,并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希望该研究能够为同类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提供借鉴作用。

[1] 陈苏东,吴 芬,黄 豪,等.关于高校外语专业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1(5):14.

[2] 付志刚.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问题浅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7,3:13-14.

[3] 秦秀白,吴古华.发挥理工院校的办学优势 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J].外语界,1999(4):33-36.

[4] 张庆宗,吴喜艳.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交通高教研究,2001(1):28-30.

[5]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20.

Reform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s for Eng lish Programat Medica lCo llegesand Universities

MA Song-m ei
(B inzhouM edicalCo llege,Yantai264003,China)

Thispaper,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mong three gradesof Englishm ajors studying at the university and graduated onesof two grades atB inzhouM edicalUniversity,analyzes the feedback.W e take a new look at the teaching ob jective of English program,sum up the p rob lem s in the curriculum,and re- form som e teaching contents.Thispaper also discusses how to nurture versatile English talentswho are to be greatly needed by the current society.

medi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English p rogram;curriculum

G642.0

A

1006-2769(2011)02-0355-04

2010-12-20

2009-2010年度山东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立项“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与二语习得交际策略研究”(EC201008)

马松梅 (1964-),女 (汉族),山东青岛人,副教授,硕士学位,滨州医学院英语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翻译方向)。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医学院校英语专业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