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建设年里的新疆加速度
2011-11-22小康新疆报道
文|《小康》记者 鄂 新疆报道
民生建设年里的新疆加速度
文|《小康》记者 鄂 新疆报道
乌鲁木齐正在“提速”,而这并不是这座城市特立独行的发展冲动,而是新疆“民生建设年”里的一个缩影,为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目标,全新疆都在提速。在这个被打上了“民生建设”标签的年份里,对于新疆来说,钥匙、支票和人才,缺一不可
“……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在新疆乌鲁木齐,这个曾经被音乐人刀郎歌唱的场景将随着BRT(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的开通而成为历史。
8月28日,BRT1号线、3号线试运营,见证了乌鲁木齐的城市变迁并浓缩了城市记忆的2路车将逐步取消。《小康》记者在乌鲁木齐采访期间,目睹BRT的建设者们在车流旁加班加点、昼夜不停地进行着钢构焊接工作。此时,距离BRT试运营已不到半个月,但是当记者与的士司机、路人、建设者提及对工期的担忧,得到的却几乎都是自信的回应。
有人说,“这就是新疆速度。”
2010年岁末的极寒天气,让乌鲁木齐市民感受到了道路拥堵、出行不畅所带来的不便,也让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坚定了尽快建成BRT快速公交系统的决心。今年2月,乌鲁木齐市建委向社会公示了5条BRT系统线网规划方案;4月30日,BRT1号线开建;6月10日,BRT3号线开建;7月25日,站台的基础工程基本完成……
乌鲁木齐正在“提速”,这并不是新疆首府特立独行的发展冲动,而是新疆“民生建设年”里的一个缩影,为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目标,全新疆,都在提速。
区委书记圈定的“民生大单”
乌鲁木齐市发改委和环保局,这两个首府重要部门被责令向公众道歉。
8月17日,这则新闻占据了乌鲁木齐几家报纸的重要版面:近期,市环保局在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核发工作中,因组织准备和政策宣传等方面存在问题,给车主带来不便;植物园举办恐龙展,市园林局上报市发改委将票价提高到每人次40元,经审核后,发改委认为符合定价标准予以批复,票价公布后引起市民的质疑和不满。
因为这两件涉及民生的事情引起的市民反应,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予以了高度关注,并要求坚决制止与改善民生相悖的做法。
在新疆,保障民生绝无小事,并不是一句被空喊的口号。
2011年,在中国行政区划最大的省区内,包括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就业再就业、住房保障、抗震防灾等在内的22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正在全面推进,这22项工程又被分解为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建设2万套游牧民定居房、建设定居兴牧骨干水源工程、巩固“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成果、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农牧民培训、住房保障工程建设等80件实事。
这一年的2月27日晚,新疆,大雪纷飞,关于进一步完善和细化22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的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正在紧张而热烈地进行中。3天后,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给网友写了一封信中,谈及推出多项“民生大单”的目的,他写道:就是要通过实施这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让新疆的各族群众生活得更幸福。
“原本各个厅局一共报上来100多个民生项目,后来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卫提出,民生工程首先必须是民生的,其次要是实事,第三要在当年完成,第四是资金基本上要有保证。根据这四条原则,我们筛选出将近80个项目。”新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闫勤介绍说,“提交到常委会讨论时,张春贤书记提出,已列出的民生项目他都同意,但要增加民族特色餐饮业和新疆妇女的靓丽工程,纪检部门又提出了一个关于信访的落实工程,就这样形成了最后的80项。”
边破题 边求变
从治疆方略公布,到民生提速实施,新疆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今年4月编纂的《2011民生建设年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工作手册》中,详细地列出每一项工程的任务实施计划,其中包括目标任务、范围、工程进度、资金来源、资金说明、实施单位、配合单位、责任领导、牵头领导、承办处室等等。
“富民安居工程和定居兴牧工程是22项工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确实有些民众的居住条件太差了。”一位熟悉新疆自治区区情的官员对《小康》记者说,“仅安居富民工程,今年就计划投入192亿,建设2万套游牧民定居房拟筹措12.8亿资金,建设定居兴牧骨干水源工程需19.46亿资金,这几项民生项目的改善效果在大约五年之后就能看到,尤其是富民安居工程,需要好几年的持续改善。”
这位官员坦承,现在很多工程同时开建,带来了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资金不到位、建材跟不上,“价钱都涨疯了,在北疆,准东那边的工业企业,一块砖都卖到了一元钱。”
一系列涉及民生的数字或许可以折射出新疆这一年来的点滴变化。
目前,已开工安居富民工程22.32万户,开工率达74.41%,力争2011年8月份开工率达到100%,已累计投入工程建设资金133.08亿元;27项定居兴牧骨干水源工程全部完成招投标工作;已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5.68万套,开工率达60.1%;抗震防灾工程补助资金安排计划已制定完成,共拟安排19.78亿元,其中6亿元资金已拨付各地;截至2011年6月底,农村“畅通富民”工程通乡油路项目已开工3000公里,占总工程量的80%,通村油路开工3457公里,占总工程量的60%,2010年续建工程项目1718公里,均已复工……
数字是枯燥的,但是民众的感受却很直接。新疆到底有了哪些变化?在《小康》杂志社联合腾讯网、《新疆经济报》发起的“我来说说新疆这一年”活动中,腾讯微博共征集到相关话题37000余条,新疆的变化在民众眼中呈现得丰富多样:围绕着阿克苏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穆铁礼甫·哈斯木发布的一条广播,“库车至阿克苏高速公路项目是目前标准最高、功能最完善、设施最齐全的在建项目”,博友们展开讨论。博友张捷说,“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我们共同助推阿克苏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在北京工作的新疆人李紫默则准备辞掉工作回新疆发展了,不久前她回到家乡,看到了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最明显的是县城和农村,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城市里的就业机会也多了不少。”
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委员、人才办主任石岗看来,民生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像富民安居工程,不单纯是盖房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盖房子让老百姓感觉到什么是现代文明生活,什么是温暖。”
新疆加速度
新疆的变化,令人瞠目结舌。
7月20日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在进口总额、财政支出、贷款增速等方面新疆赢得多个“全国第一”。新疆的步子迈得相当大, GDP增长11.7%,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位居近10年来同期增速第二高位。
现在的新疆,与北京、上海相比,还算得上是“落后地区”吗?8月19日,在乌鲁木齐举办的“2011西部资本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援引上半年不同地区GDP增长排名位次例证说,上半年国内GDP增长排名倒数第一是北京,第二是上海,而排在前面的是青海、内蒙古、新疆,“新疆已从经济发展速度倒数的地区跨入到经济发展非常富有活力的地区,新疆与北京、上海的落后与先进需要重新定义。”
如果考量到新疆的增速,是在不断的扩量中发展,这种凶猛的势头令人生畏。
新疆自治区的地方财政收入478.35亿元,同比增长64.8%;上半年地方财政支出1112.74亿元,增长一倍。换句话说,上半年新疆自治区花在民生建设上的钱,接近同期财政收入的三倍。
在新疆,坊间流传的一种说法是:曾任交通部部长的张春贤由“援疆”变为“进疆”后,提出了很多思路和重点发展方向,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他总觉得推进的速度慢,感到非常着急的他就提出了“新疆效率”,与外界觉得张春贤上任后会首先关注交通相反,直到上任后第274天,张春贤才首次到新疆交通运输厅视察工作。他一来就是催促速度的,此后交通厅大楼里夜晚的灯光几乎就没有熄灭过。
“新疆交通运输的十二五规划,是全国31个省区,第一个报到国家交通部的。我们用了半年时间干了两年半的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宣教中心外宣办主任孙建兵告诉《小康》记者,“现在都不是弯道超越,而是要原地起飞。”十二五期间,新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由现在的1100多公里增加到5000公里,新疆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2000~2500亿元,2011年计划安排交通固定资产将达到350~400亿元。
“那里有个巴伦台口岸,有条75公里的路你们规划一下。”张春贤跟新疆交通厅党委书记王新华说起某段公路规划的时候,王新华吃了一惊,当时地图上都没有标出这段路来。孙建兵回忆说,“春贤书记是把他当交通部长时规划的路线又想了起来,对接上了。他对我们书记和厅长说,现在脑子里不要想着新疆,你们不是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厅长和书记,你要把外国那300万公里也给我看进来。”
王新华后来带队实地去调研,发现这个口岸确实很重要。“春贤书记抓这些细节,他说路要加快速度修,这个地方要搞过境贸易,增加国际贸易收入,当地老百姓要靠这个路富起来。” 孙建兵说。
这条路后来被列入规划,开始设计动工。不止这条路,新疆的每一条路似乎都在张春贤的大脑中,新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57712工程”,即构筑“5横7纵”高速、“7大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和“12条东联西出通道”。
“一年投资五六十亿或者七八十亿的话,我们自己干是基本没有问题的;但若是放量的话,一年投资三四百亿,依照目前现有的人力、设备、装备条件都难以达到,150亿以上的项目就必须要调动国内的其他力量了。”孙建兵坦承,2011年乃至“十二五”期间建设规模之大、标准之高、建设任务之重,已经远远超出了新疆自身的建管能力。
交通如此,水利如此,安居工程同样如此,新疆要在没有钱的情况下超越发展,没有速度不行,但同时加速前行也考验着新疆的后发能力。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民生建设督查专报》中显示,以定居兴牧工程为例,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第一点就是建设资金不到位,27项骨干水源工程资金到位率仅为22%,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二是火工用品审批手续办理缓慢,严重影响爆破工程施工进度;三是建材价格涨幅较大,材料供应紧张,增加了建设成本;四是所有项目中仅12个项目落实了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大部分项目至今仍未落实。为此,今年下半年,水利厅和畜牧厅还会加大协调沟通力度,加大督查力度,督促建设单位尽快落实第三方检测单位,加快工程实施进度。
欲速则不达,新疆要跨越的不仅是当前的建设难题,还面临着经济、民生、社会安全等诸多问题的制约,跨过去,需要支持,需要内力。
用钥匙和支票助推新疆
在搭建交通援疆“快车道”的同时,一场更大范围的援疆热潮也在进行当中。
“去年开始的新一轮援疆工作,主要是抓试点、抓规划,今年很多项目都陆续开始实施了,所以重点就落在了抓开工、抓落实上。”自治区组织部部务委员,人才办主任石岗认为,援疆工作与对汶川的灾后援建有很大的不同,汶川重建的经验,有些可以借鉴,有些则不能采用,“援建汶川需要在短时间内在相对狭小的区域内完成重建任务,工作相对清晰、单一,而援疆的内容太广,又要以民生为重点,是涵盖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内容的全方位的援疆。”
在石岗看来,援疆工作的实质是通过内地与国家各部委的支持,把新疆的各项事业带动起来。石岗把各省市的援疆方式比喻成“交支票”和“交钥匙”两种形式,“很多省市都是‘交支票’,有些是‘交钥匙’,不管是哪种形式,都应该由援疆省市和当地干部双方共同来改进工作,这样才能起到带动当地干部的作用。援疆省市交了支票后不能不管了,要把好的理念和方法引进来,让当地人跟着一起干、一块学;交了钥匙的援疆省市也不能全部自己干,从设计到施工,都自己干,也不一定能干好,还得需要当地干部的配合,否则就有可能脱离当地实际。”
钥匙和支票,或许只能成为提速新疆的“助推器”,但真正能够驾驭“助推器”的,是人才。
“对于新疆来说,我们亟需的都是紧缺型人才,在人才选派上我们要求得很详细,比如教师,我们会说明需要教哪个科目的,要有什么职称;比如医生,我们会列出需要进人的科室,这样来了人就能直接到位,不会造成重复进人。”让石岗感到欣喜的是,援疆人才的选派质量越来越高了,有些地方通过竞争上岗选拔援疆干部,并且很多省市由提职进疆改为现在平职进疆,这样的转变,削弱了援疆的功利性,而让援疆干部们把援疆当做真正的人生历练。
援疆工作,在助推新疆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也带给新疆当地官员和专家学者一些困惑。
“现在资金分配几乎都是单纯地按照人口、收入来分,都分配完了以后,如果某些地州需要一些特殊的支持,就没有办法再进行统筹性的重点支持了;另外,援疆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却没有一个单独的机构来运作,不仅不利于和19个援疆省市的沟通协调,也造成了在同一地盘上重复建设的现象。”一位参与援疆工作的官员有些无奈地说。
新疆大学老教授协会高朝明、新疆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司正家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同一句话——“招来了女婿,气走了儿子。”在司正家看来,在人才使用方面,首先要用好现有的本土人才;其次要激发人才的创业激情。
高朝明分析了新疆人才流失严重的原因,认为相对国内其他省市而言,新疆的生活质量指数相对较低,而生活成本指数又相对较高,这样的生活状况,很难吸引外省区人才,也很难留住本土的精英人才。人才问题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高度重视,主政新疆不久后,他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吹响新疆跨越式发展人才“集结号”》的文章,指出:要多措并举“育”人才,海纳百川“引”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营造环境“励”人才。
于是,民生和援疆,在人才问题上和谐握手。
“少数民族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工程今年迅速启动,根据计划,今明两年,新疆将分两批选派全疆各地2.2万名未就业大学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锻炼,结束后经考核合格,面向全区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
至此,新疆沉淀多年的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较多的问题也得到了初步解决。2011年,在这个被打上了“民生建设”标签的年份里,对于新疆来说,钥匙、支票和人才,缺一不可。
(实习生张苏樊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