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中学最后的地震致残生
2011-11-22小康谭畅四川报道
文 | 《小康》记者 谭畅 四川报道
北川中学最后的地震致残生
文 | 《小康》记者 谭畅 四川报道
今年6月,北川中学35名地震致残学生参加了高考,这是残疾考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在轮椅上集体弹琴、搀扶着结伴上课打饭的画面成为过去时。在抉择时刻,他们将如何开启自己的新生活
直到8月下旬,北川中学高三七班的郭冬梅才得知被天津体育学院录取的消息。开学临近,她有意识地加大训练量,一遍遍地蹒跚学步,像20年前开始走路一样。她平时坐在轮椅上偶尔会觉得左脚趾隐隐作痛,微风袭过,左腿裤管空空如也。
“这在医学上称之为‘幻肢痛’,许多被截肢的成年人,会觉得被切除的部分依然存在。”52岁的王志航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被媒体誉为“最牛志愿者”的王志航,在“5·12”地震后三年多时间里,一直关爱着北川中学120多位伤残孩子,她被这些孩子集体称呼为“干妈”。
今年6月,北川中学35名地震致残学生参加了高考,这是残疾考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高考:选择逃离的大多数
北川中学,一所普通的中学,因为一场特大地震变为“全球重点中学”。
今年的肢残考生中,大部分已经在北川中学多呆了一个学年,地震后由于治疗耽搁了太长时间,他们不得不选择留级重上一年高一。
他们普遍表现得比震前更为刻苦,但高考成绩并不能违背一所普通中学的原有的实力。
被中国药科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录取的廖琪,以543分的成绩位居北川中学理科考生第三名,也是被重点大学录取的7名理科生中唯一的残疾学生。廖琪在地震中失去了左小腿,同为北川中学教师的父母当时都忙于救援自己班上的孩子,无暇顾及遇难的奶奶和埋在废墟里的她,这成为廖琪地震过后一度抑郁的原因。
2008年冬天,廖琪在自己的QQ签名档上,留下一句“其实自杀也是挺不错的”,这句话惊动了许多人,好在心理干预起到了积极效果,留级后廖琪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位居前列。
北川学生郭冬梅、张凤和甜甜
并不是所有肢残学生都能笑到最后。北川中学在官网公布,2011年高考本科硬上线214人,震前与廖琪成绩相仿的郭冬梅等考生则未能入列。
393分!这是一个令郭冬梅不能接受的分数,即使加上少数民族加分也不达二本线。
地震之后的三年时光,郭冬梅遭遇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大大小小的十几次手术,长期坐轮椅不能直立的悲伤,伤口难愈合穿假肢的剧痛,考前接连不退的高烧……
但她一直期望能读出一个好成绩来,在学校她付出了全部努力却无法战胜病痛带来的影响。地震后郭冬梅左大腿高位截肢、右腿严重受伤,瘦削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身体一度虚弱到只有40多斤,“那不过是一桶20升装矿泉水的重量”。
被称为“夹缝男孩”的郑海洋脸上一直保持着笑容,虽然大多时候有些僵硬。
这个原本品学兼优的男孩在地震中双腿高位截肢,郑海洋曾对关心他的人们说:“我要用我的荣耀向全世界的人证明,你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他的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只有200多分。高考前那个学期,郑海洋没怎么去上过课,他在寝室里写小说,一天能写几千字,现在已写了十几万字,小说的内容是自己在地震里的真实经历,在《废墟》一章的开篇中,他写道:“废墟里充满了死亡的气息,死神在这里认真地寻找那些懦弱意志消沉的人们,并将其灵魂毫不留情地带走,我相信能活下来的人都是勇敢无畏者,都是世界上有价值的生存者。”
时而自信满满,时而悲观不已,“我本来就不想学,我想去擦皮鞋,我还想去挖煤。”郑海洋一再重复。同为北川中学的肢残学生邓阳秋对郑海洋的举动表示理解:“他还没从悲伤中出来,其实真的没必要要求他,不想长大,就先不要长大。”
总有一些金子般的爱心在继续,关爱这些孩子的人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试图为他们寻求一个理想的新起点。在天津体育学院杨茜萍书记的不懈努力下,郭冬梅和郑海洋分别被天津体育学院和天津海运技术学院破格录取。困难接踵而至,在大学里如何独立学习生活成为下一个当务之急。郑海洋的行走能力最不理想,除残端太短之外,不积极康复训练也是主因,郭冬梅虽然可以通过假肢间断行走,但由于支撑腿受伤严重,走起来明显吃力。
“我常常劝说他们,能走就走吧,普通本科也好,专科、高职也好。再让这些孩子承受复读的压力,就太残酷了。”看着自己的独生女廖琪以及同病相怜的同学们,北川中学历史老师廖光明不无心疼地说,“学校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个因为地震致残的女儿,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父母,我都一样心疼,我不愿意看到孩子们再去复读,他们能够在一次次的重复手术和康复中坚持上完这三年学已经很不容易了。”
一直陪伴地震致残孩子的老师、家长和志愿者,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态度都基本一致,不管分高分低,能走出去,就尽量别再留下,地震已经让他们身心深受重伤,而复读无异是次生灾害。
大学:绕不过去的现实障碍
考上大学并不喜出望外,这些孩子心头或多或少都有些明媚的忧伤。
他们担心最多的莫过于两个问题:一是大学如何与人交往,一是假肢如何更换与维修。2009年考入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系的魏敏成为了他们的榜样,在魏敏看来这些已经不再是问题。
8月20日是魏敏从玉树回来的第二天,她面容疲惫,头发也因为缺少打理而显得蓬乱,虽然失去了左腿,但她行走起来非常自如。魏敏这次在玉树当半个月的义工为藏族贫困孩子支教,她承认自己对玉树有一种情结,同为灾区,他们面临过的,她已经提前经历。
时间回到魏敏高考那一年。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文化程度不高的母亲对女儿只有一个要求:“你上什么专业都行,但是一定要在省内。”
家人的担心是,如果考取四川以外的大学,首先不一定会有本地专业的治疗条件,其次治疗费的减免未必能够实现。 “5·12”之后的四川,在全省建立起针对残疾人士的四级医疗康复网络,伤残人员如需进行医疗康复,全部由政府出资。对于在外地就读大学的肢残学生而言,请假回川修配假肢将成为一大难题。
魏敏答应了母亲的要求。她还记得,大学入学报名那天烈日灼人,老师看到了杵着拐杖的魏敏,得知她是北川中学学生后,老师帮她从只有上铺的四人间寝室,调换到有上下铺的六人间。
开学第一节课是自我介绍,已知晓魏敏情况的老师课前把她叫到跟前,告诉她要跟同学平等交往,既不让自己特殊化,也不要将自己藏起来,“能够面对自己就是很大的突破。”虽然已经给自己鼓了气,但出身农村的魏敏还是在介绍时激动起来,说到北川的时候她流泪了,泪光中看到了同学们肯定的目光。
大一上学期过半之后,冬天就来了,要强的魏敏不愿意让同学每次下课都搀扶自己,于是开始一个人慢慢走到食堂,每次到食堂饭都凉了,就这样吃了半学期的冷饭。
因为身高、体重的变化以及肌肉萎缩等原因,残疾人需要经常对假肢进行维修和更换。大学两年里,魏敏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换过两次假肢,并做过7次假肢维修,有的是在假期治疗,但更多是在校期间,魏敏庆幸的是,学校距离康复中心只有一个小时车程,所以比较方便。
今年7月11日,结束了第二年大学生活的魏敏在QQ空间里发表了一篇名为《写给自己的一封信》的日志,上面写道:“这2年,你承受的一切,别人不理解,也不需要别人理解。因为这份担当,是你必须自己独立面对的。你不能依赖任何一个人,你必须独立面对所有。只有独立了,你才能和其他人一样,交朋友,谈恋爱,享受生活,追逐自己的梦想。”
地震过去三年了,魏敏已经习惯了使用假肢的生活,也有人问她地震是不是像一场梦,“我感觉地震前健全的日子才像一场梦,因为它已经远去了。”她这样回答。
2010年从北川中学毕业的杨凤,在这个夏天已经开始向比她晚一年考入西昌学院的张国先传授经验了,她初次走进寝室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把寝室里的另外七名室友都聚集起来,告诉她们:“我叫杨凤,来自北川中学,我的右腿在地震中没有了,但我完全可以料理自己的事情。我之所以跟你们说这些,是担心晚上换下假肢的时候吓到你们。”室友们听完后,不但没有表现出吃惊,反而与这个外形靓丽,行事麻利的女生亲切地交谈起来。
“一句话就一下子拉近了她跟同学们的距离。”王志航很欣赏干女儿的做法——杨凤为避免给同学带来不便,每个晚上都会把卸掉的假肢放进床内。
这个暑假,杨凤在成都市成华区一个家具店打工,每月工资1200元。刚刚工作一个月,她就已经熟知每一款家具的价格和特点了,现在的她已经开始带起了店员,来自香港的老板对她的评价是:好学、能吃苦、上手快。
王志航的另外一个干女儿王丽,是一位地震致残的德阳女孩,在2008年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如今已硕士在读,而且找了男朋友,是一个健全帅气的男孩。爱情学业双丰收,王丽成为了肢残孩子心中崇拜的人物,他们私下也会交流憧憬中的爱情,只是感觉有些遥远。
未来:向上的青春需各自疗伤
耗资2个多亿新建的北川中学先进教育设施一应俱全,肢残学生也在此度过了最后一年,但这里不是他们对母校最美好的回忆。对那些未能跨入大学校门的孩子来说,回到新北川中学,还是选择其他出路,他们还在徘徊。
截至目前,除了邓阳秋和张凤外,北川中学最后一批经历地震的伤残学生,已经被从高职到一本的多所院校录取,其中大部分为专科。这个结果不算理想,不少人确实没发挥好。
对于邓阳秋来说,复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这个单腿截肢的学生是北川中学地震致残学生里唯一的一个孤儿,此前他已经复读过一年。
邓阳秋长着一副与房祖名相似的面孔,鼻子很大,热爱羌族文化的他,时常悠悠然哼唱着羌族民谣。邓阳秋的家庭条件原本不错,父母都是北川县广播电视局的员工。2008年3月,他身患乳腺癌的母亲癌症复发,一年后猝然离世,从那时起他的成绩便出现下滑,两个月后地震发生,他的父亲又不幸遇难,邓阳秋也失去了自己的左腿,一家人只有身在成都打工的哥哥得以保全。
16岁的邓阳秋在历经父母相继离世、自己身体残疾,还要面对这个社会“人走茶凉”的残酷事实,出院以后,这个男孩的学习成绩就每况愈下,第一年高考只得了326分,由于对成绩不满意,他决定复读。
邓阳秋家原来的房子被掩在废墟中,没有留下一张父母生前的照片,亲戚家也没能找到。25岁的哥哥辞掉了成都的工作,回到北川打工照顾弟弟,兄弟俩相依为命。邓阳秋和哥哥形成了一种默契,他们几乎不谈地震前后与地震有关的事情。
有一次英语课上,邓阳秋做数学作业被发现,老师的一句“人还是要有尊严的”让他很受打击,他一度不愿意再踏进校门。一个好心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好好学习,你现在能做什么?做苦力?还是做保安?”邓阳秋幡然悔悟,重新开始学习,但时间已不够,2011年他的成绩为302分。
“反正,我是不会再回去复读的。”邓阳秋说,他不愿意再麻烦那些帮助他的好心人,准备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愿意录取他的学校。然而,他又说不清楚该往哪一个方向使力。
张凤则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留下来复读。
在未来的一年里,北川中学校园里的学生轮椅将形单影只。目前,跟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表达过复读意愿的残疾学生,只剩下张凤一个人。
“5·12”大地震发生时,在北川中学高一五班上学的张凤瞬间被埋进废墟。她背后的一位同学当场遇难,她前面的一位同学坚持5个多小时后逝去。一天一夜后,张凤才被从废墟中救出。当在江苏打工的父母四天后赶回绵阳时,他们女儿的一双大腿已经被残酷地截掉。
干妈王志航收集的张凤照片里,一个最常出现的画面,就是这个女孩低头看书的侧影。地震之后,因为抢救时大剂量的用药和透析,她的记忆力出现减退。这个学习非常用功的孩子在高考前写给王志航的一封信中提到:“上了高三,感觉力不从心,包括语文和英语都让我费神吃力,数学和物理更是让我伤心。我觉得自己的漏洞太多了,我都不知从何补起……有时候觉得自己很没用,我觉得现在的每一天都好疲惫,有种稍不留神就会坍塌的感觉……”
更多人宁愿选择离开,哪怕是一个并不理想的学校,张凤做了一个孤独的选择。
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同意了张凤的复读请求,他告诉张凤,如果选择复读的话,一定要静下心来,才能好好学习。
一直帮助北川中学残疾学生的新浪“绿丝带”论坛版主唐古拉在看望张凤后写道:“张凤情绪低落且起伏着,不甘于命运的她已经决定坚决复读,明年卷土重来,现在她需要的是平复自己,那需要她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我们认真细致的工作。”
地震后治疗出现的后遗症不光出现在张凤身上,王志航隐隐地担忧这些潜在的伤害,更害怕未来的时间里,当关爱离他们渐行渐远,这些肢残孩子能不能自我疗伤,以及正视这个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
责编 张凡 xk_zf2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