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食品包装上的“卖点”
2011-11-22黑龙江张晓玲
黑龙江 张晓玲/文
怎样解读食品包装上的“卖点”
黑龙江 张晓玲/文
黑龙江 谭 明
笔者有幸请教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李晓雨教授。
●“不含防腐剂”
走访各大超市食品区就会发现,带有“不含防腐剂”标示的食品随处可见。一些果汁饮料、罐头制品、蜜饯食品、腌制品、方便面、调味品、干货等食物外包装的显著位置都标注了“本品不含防腐剂”字样。不少食品厂家将“不含防腐剂”、“不含添加剂”作为卖点来炒作,迎合大众的消费心理。
有些消费者认为,厂家既然要特意把“不含防腐剂”标出来,就说明防腐剂确实对人体有害。李晓雨教授介绍,目前人们日常所吃的加工食物中,97%都含有添加剂,可以说,现代食品中除了新鲜的蔬菜、肉类,几乎没有哪一样能离开食品添加剂。有的食品是必须添加防腐剂的,特别是一些保质期较长的食品,不可能不含有防腐剂,否则没法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安全。据了解,目前很多饮料类食品的保质期都在12个月~18个月。这么长的保质期的饮料,如果不含防腐剂,就不能保证质量。目前能够做到不添加防腐剂的食品只有酸奶等少数几种。其他像碳酸饮料、果脯蜜饯、腌菜、榨菜、酱油、食醋等需要长期保存的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都大多须添加防腐剂。李教授说,添加防腐剂是为了防止食品中微生物滋生从而引发食品腐烂变质。食品防腐剂多数都会被人体消化,合理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有些人对食用添加剂或者防腐剂感觉恐惧,这是因为他们有误解。
另外,“不含防腐剂”不等于不含有其他添加剂,抗氧化剂、香精、色素、发色剂、增鲜剂等等都可能在其中。
●“纯天然”
时下,“纯天然”已成为食品常见的卖点之一。不少食品包装上都表明“纯天然”、“无污染”字样,“纯天然食品”的调料、蜂蜜等比比皆是。许多人也以为,“纯天然食品”就是绿色食品,食用起来安全。而笔者了解到,在我国的认证项目中,还没有“纯天然”这一项。目前一些企业在其商品外包装上打出的“纯天然”字样只是些宣传用语,并非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志。
李晓雨教授说,“纯天然”并不能等同于健康、安全。天然食物也不一定都是“纯”的。现代社会农药、化肥广泛地被使用甚至滥用,自然状态下生长起来的植物也难保其纯净、安全。专家表示,真正纯天然的食品比较少,目前正是依靠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不可食用的纯天然植物成为安全的食品,所以市民不能简单地认为纯天然食品就一定优于加工过的食品。
●“不含人工色素”
很多食品外包装还注明“不含人工色素”,意思是这其中还是含有色素,只不过是天然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天然色素似乎令人感到放心。据了解,添加到食品中不经过加工的天然色素几乎没有,一般都是从天然材料中提取出来的,比如,红曲色素、紫娇红、含有类胡萝卜素的提取物等等。然而,在提取过程中,往往需要用物理的方法、化学的方法加工,不能排除微量化学物质的残留问题。
专家指出,食品中的色素只要符合《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标准,安全性是没问题的,不管是“天然色素”,还是“人工色素”,都是如此,可以保证食用安全。“不含人工色素”的说法,类似于商业炒作。
●“不含蔗糖”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9 000多万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摄取糖,包括含糖较多的食品,这无疑是一个潜力巨大、不容忽视的大市场。于是,聪明的人们发明了越来越多适宜于糖尿病人服用的食品,比如干啤酒、南瓜汁饮料、无糖奶粉、无糖饼干、麦片、壮骨粉、口香糖等等,有的生产厂家干脆标明是“无糖”食品。
按照国际惯例,无糖食品应该是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不含淀粉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的食品,而一般无糖食品往往含有甜味剂——或者说应该含有适宜于糖尿病人食用的甜味剂,比如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等。
但是,细心的人们发现,所谓无糖食品并不那么简单,其中有不少学问。许多企业标明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无糖食品”四个字,有的标明的是“无蔗糖”、有的标明的是“不含单糖”、“不含双糖”。粗看去,都是无糖食品,其实不然。“单糖”、“双糖”都是糖的存在形式,说是无糖,其实有糖,“不含蔗糖”含有淀粉糖也一样对患者有危害,糖尿病患者如果被误导,大量食用,会对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选择“无糖食品”时,一定要慎重,只看“无糖食品”字样不行,还要看清楚产品配料,看它用哪种甜味剂代替了相关的糖类。对那些标有“无蔗糖”字样的食品,更要提高警惕,提防商家的文字游戏。
●“不含味精”
“不含味精”字样的食品多为进口食品,西方国家厂商经常做这种说明。味精在我们国家基本上是不受使用限制的,不过,的确有极少数人对味精中的谷氨酸钠比较敏感,会产生不良反应。于是,就有不含味精的食品应运而生。然而,专家表示,“不含味精”不等于就不含有谷氨酸钠成分,也不等于不含有人工增鲜剂。因为现代食品工业使用的增鲜剂太多了,除了味精,还有核苷酸钠、有机酸钠、鸡精、酵母提取物等等,大都含有谷氨酸钠。
编辑朋友:
众所周知,包装是产品的一部分,因为本身就含有产品的销售诉求。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许多厂商把包装这种功能无限放大,作为市场推广的主要卖点,其中多有“忽悠”不实之处。那么应该怎样解读食品包装广告上的“卖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