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发展

2011-11-21王雅丽天津图书馆天津300191

图书与情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三网数字图书馆

王雅丽 (天津图书馆 天津 300191)

三网融合,早在1998年就已被提及,而后屡次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乃至“十二五”规划,但因各方利益的均衡和协调遇到困难而进展缓慢。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1]这次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无疑是推进三网融合的破冰之举,成为国家网络发展战略的里程碑。

三网融合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文化信息资源保存、管理、传播、使用的传统方式和手段,进而改变我国文化信息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利用和共享的现状,为知识创新和两个文明建设营造一个汲取文化信息的良好环境。

1 三网融合与新媒体

1.1 三网融合[2]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即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其表现为技术层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三网融合后,用户可以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接入一张网,甚至可能完全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实现通信、上网、看电视等。

1.2 聚焦三网融合形势下的新媒体

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信息传播正面临着新的市场环境——三网融合新媒体环境。新媒体技术使个人能随时随地以有线、无线、移动的方式成为网络媒体内容的制作者、发布者和接收者。它消解了传统媒体之间、网络之间、终端之间的边界,真正实现了“跨媒体”、“跨网络”和“跨终端”。[3]互联网实验室对三网融合新媒体进行了较全面的定义,即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机制,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IPTV、Mp3、Mp4等实现的个性化、细分化和互动化的传播方式。部分三网融合新媒体在传播属性上能够实现精准投放,点对点的传播,基于互联网的有电子书、电子杂志等;基于数字广播的有数字电视、车载电视等;基于无线网络的有手机等;跨网络的有IPTV等。[4]

2 三网融合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机遇

三网融合为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嵌入到大众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供了全新信息交流环境,使读者随时获取图书馆的信息与服务、自由与图书馆互动交流成为可能。

2.1 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

三网融合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其服务领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读者在上班途中、办公场所、休闲户外、家中居室等各个场景和空间中,可以随时登录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知识资源和服务,如查阅藏书、预约或续借图书、咨询疑难问题,甚至在线观看视频等。自由自在享受阅读乐趣,下载并上传信息。图书馆的读者数量也将因突破了地域限制而大幅增加,网络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在,交流无处不在,服务无处不在的高度自由和移动化的信息传播愿景将成为现实。

2.2 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资源

目前图书馆的服务资源包括馆藏、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等。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要满足各类读者不断增长的不同需求,就要建设信息存储量更大、覆盖面更广的社会化图书馆。三网融合后,有效开发广电网络数字电视的丰富资源为图书馆所用,将极大地丰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拥有量,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为图书馆服务大众奠定充足的资源基础。

2.3 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平台

三网融合突破了图书馆以往单一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将资源和服务延伸至广播电视网络及电信网络的平台上。读者除了利用电脑终端,还可利用手机、数字电视、车载电视、IPTV、MP3、MP4、掌上电脑、手持式移动设备等,享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平台也使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共享。

2.4 强化了图书馆的互动服务功能

交互式网络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作为三网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代表,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媒体信息传播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媒体信息提供者与媒体信息用户间的实时互动,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IP电话,DVD/VCD播放,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以及各种在线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等。信息用户可以利用IPTV的可交互性,及时与图书馆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要求,图书馆将利用基于IPTV的媒体服务系统快速准确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给用户带来温馨亲切的服务体验。[5]

2.5 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

如今,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数量宠大,且极速增长,读者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查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不容易。三网融合后,多媒体数据广播业务可以将大多数用户普遍关注的精选信息传送到用户家中,有效解决了互联网发展中面临的困惑。图书馆可利用数字电视频道多,分类细的优势,按信息内容的实际需求,将特定的信息向特定的用户群定时或滚动发布,从而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

三网融合大大减少了文化网络传播的成本,丰富了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图书馆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提供方,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创新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优势,推动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3.1 打造数字图书馆服务品牌,使图书馆服务深入人心

三网融合后,全时空的数字信息模式将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超越时空限制的优势,实现服务的免费、无限制和无障碍。服务品牌是图书馆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图书馆建立未来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打造图书馆自己的服务品牌,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服务,让图书馆触手可及、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市民生活的第三空间,才能使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得以飞跃发展。如杭州数字图书馆在三网融合后,将数字电视平台、智能移动终端平台与网站平台整合成综合性的杭州数字图书馆——“文澜在线”。网站、电视和手机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受众,用户不需注册都可通过“文澜在线”网站免费获取数字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所有杭州图书馆的注册用户,不论是否在杭州地区,都可以通过杭州数字图书馆的手机平台使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所有杭州有线电视用户,都可24小时点击杭州数字图书馆的服务。[6]“文澜在线”已成为杭州数图的服务品牌,家喻户晓,也使得杭州数字图书馆获得更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3.2 建立学科化特色化媒体信息资源体系

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资源是基础。只有存储了海量、系统化、无可匹敌的数据与资源,图书馆才能在信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网融合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应集中在学科化、特色化方面,形成图书馆的资源特色,增强图书馆在特色学科、专业方面的资源保障能力,建成区域性学科数字资源中心。数字图书馆的媒体信息资源体系可由馆藏特色媒体信息资源、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及数字电视媒体信息资源共同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适于服务创新的馆藏特色媒体信息资源,网络与数字电视媒体资源在序化和整合后可作为重要补充。同时,建立学科化特色化媒体信息资源体系应以结构科学、内容特色、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作为建设的基本思路,逐渐形成开放与共享的媒体信息资源体系。

3.3 创新服务模式,开展深层次服务

三网融合有利于图书馆构建适合的网络平台服务读者,如何利用这种平台加速读者的重聚,有针对性地引导和选择这种重聚,是图书馆服务成功的关键。同时,三网融合引爆了终端层面的革命,新媒体及混媒终端的出现使受众处于一个全形态、全媒体的环境之中,为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平台。

3.3.1 基于网络,构建完善的虚拟图书馆社区

三网融合后,读者使用各种新媒体访问虚拟图书馆以获取信息和服务将成为趋势。图书馆有必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有交互、自助特点的“虚拟社区”服务中,通过构建完善的虚拟社区,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方便、快捷、准确、及时和贴心的服务。

虚拟图书馆社区应该构建图书馆的个性化门户,实现图书馆提供的各类型服务的全面集成,包括指南服务、文献检索(OPAC)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科技查新服务、学科知识服务以及虚拟参考咨询甚至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等。[7]虚拟图书馆社区除建立“读书社区”、“学术社区”、“图书资料社区”、“服务培训社区”、“学科咨询社区”、“百科知识社区”外,还可利用博客、维基、BBS等工具创立个人空间、社交空间和知识空间,让广大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读者之间都能相互学习、交流、互动和提高。[8]尤其要吸引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以及权威人士参与社区活动,撰写博客或参加论坛讨论。把握学术研究和交流的方向,引领图书馆员和读者探讨学术问题、交流学术思想、共享学术成果。他们的参与将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并融入到这个文化大家庭中,提升图书馆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3.3.2 基于数字电视,设立专门频道,主动提供信息推送服务

三网融合后,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将成为一个数字信号传输平台,不仅使整个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输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还能开展图文电视、高速多媒体数据广播、电视会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视购物、视频点播、电子商务和数字图书馆等业务,以及互联网和多媒体信息服务、IP电话等电信增值业务。[9]此外,它还能很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用户能按照自己的需求,点播自己想看的节目,可以享受图书馆、电信等多种交互式点对点的娱乐和信息等服务。

数字电视以其普及程度高、易于操作及交互性等优势,成为数字图书馆服务拓展的新平台,图书馆在该平台可以实现的服务有:查询服务、预览阅览服务、光盘点播服务、支付服务、导航服务、预约预借服务、续借服务、新书通报服务等。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可以基于数字电视设立专门频道,有针对性地向特定用户发送特定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针对中老年人设立“健康科普频道”、针对戏曲爱好者设立“地方戏曲赏析频道”、针对旅游爱好者开办“旅游文化频道”等。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的可交互性,针对用户提出的要求,提供视频点播等服务。

3.3.3 基于移动设备,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服务

三网融合后,移动通信使得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范围扩大,移动互联带来“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交流和服务手段,信息因人的流动而流动。用户依托手机、掌上电脑、PDA等手持式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可随时随地获取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和服务。如查询、预约和续借、新书推荐、在线阅读等。同时,也使“移动学习”[10]成为可能,即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与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学习和交流,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个性化等特征。图书馆应针对移动设备的使用人群适时推出相应的服务内容,如精品课程、名师讲坛等视频及相应的文本学习资料下载,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此外,图书馆还应打造自己的电子刊物,利用移动平台定时向用户提供图书馆资讯,包括文化新闻、学术动态、活动信息等,宣传图书馆,让图书馆融入用户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3.4 相关技术的支撑

强大的技术支撑是三网融合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保障。三网融合后,要求图书馆的网络体系功能更加强大,建立数据、语音、视频一体化网络,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满足用户大传输量的信息需求,并配套建设无线网络,使无线信号覆盖整个图书馆。同时,图书馆针对三网融合后服务方式和内容的拓展,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11]在新媒体服务领域,目前急需制定统一的转换技术与技术规范,同时,开发一次性整合,多方式输出的服务模型对于实现三网融合形势下的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元数据整合与跨平台统一检索也是数字图书馆在三网融合形势下实现全方位服务的重要环节。因此,相关技术的跟进与发展刻不容缓。

3.5 着力解决数字图书馆作品授权问题

三网融合后,数字图书馆传播的资源数量更多,形式更丰富。目前可以考虑以下几种途径来解决作品授权问题[12]:第一,基于图书馆公益服务的角色,寻求政府支持,而这一支持中的相当一部分应用于支付获得著作权许可使用的费用;第二,以向社会发布启事的方式获得作者授权,即征集数字版权。目前来看,有些作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在网上传播的,只不过是未找到授权渠道。可以在网上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合同,保证一个快捷、方便、可靠的授权途径和技术支持,并且针对不同作者、不同目的、不同时间地域、不同权利范围签订授权许可使用合同。如2007年底,国家图书馆在国家财政大力支持下,已启动普通中文图书版权征集项目,集中解决批量普通中文电子图书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使用问题。该项目的实施,使国图读者可便捷的畅游书海,资源将同时应用于各基层图书馆服务领域,以多种流通形式惠及全民。第三,通过各类学会、协会等行业团体出面组织、代理有关著作权的事宜,行业组织的社会功能在不断扩大,他们可以代表会员的利益,解决作品使用的授权与付酬问题。第四,利用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网络内容服务商)的身份适当享有法定许可权。

[1]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EB/OL].[2011-03-0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1/13/content_12804559.htm.

[2]三网融合[EB/OL].[2011-03-05].http://baike.baidu.co m/view/21572.htm.

[3]王劲林等.新媒体服务系统及其相关支撑技术[J].电视技术,2007,(7).

[4]韩平.三网融合下的科学传播理念特点与创新[J].科技传播,2010,(4).

[5]梁爱东等.基于IPTV的高校图书馆媒体信息服务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5).

[6]杭州数字图书馆率先实现“三网融合”[EB/OL].[2011-03-04].http://www.tianjinwe.com/rollnews/201012/t2010 1230_3021086.html.

[7]苏建华,苏贵民.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构建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10,(7).

[8]周建昌,廖恒.高校图书馆虚拟社区服务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9]夏年军.数字电视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影响[J].图书馆论坛,2006,(3).

[10]余胜泉.移动学习——当代E-Learning的新领域[J].中国远程教育,2003,(22).

[11]周婉萍.三网融合背景下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0,(9).

[12]张平.网络信息服务的版权问题:以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为对象[EB/OL].[2011-03-05].http://www.people.com.cn/GB/it/306/8525/8552/20020817/802085html.

猜你喜欢

三网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湖南将全面推广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不存技术难题,难在广电电信相互掣肘
厦门深入推进三网融合 电子身份一个账号通行全市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三网融合遇上4G时代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