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孩子们画像

2011-11-21李守白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12期
关键词:肖像废墟灾区

文/李守白

(作者为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守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初秋的9月,带着夏末的残暑,我随上海文联采风团进入了经历过“512”特大地震的四川灾区。天是灰灰的,云层始终有拨不开的感觉,给人一种莫名的凉意,似乎老天也为我们“生命的感悟”采风之行活动增加了凝重的气氛。

车渐渐地驶入了山区,沿景已看不到曾经在电视画面里的残酷废墟,到处是崭新的建筑、道路及公共设施,特别映入眼帘的是每家每户每幢建筑前都插满了五星红旗,得知眼前的一幕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而被重建的家园,心头也有了一丝欣慰。

回想当时地震后的一幕幕惨痛画面,采风团来到了唯一被保留下来的倒塌的学校废墟遗址。一行人越接近越有一种心跳加快步履沉重的感觉,这片废墟下还埋葬着许多已无生命迹象的孩子们;此时耳边传来了悲怆的小号声,声声刺耳;广场上那留存着地震发生时停止下来的时钟,时间停留在那个令无数人悲痛的时刻,霎时间天地似乎停住了前进的脚步。我们所有人为那些早逝的可爱的孩子们,寄托着深深的哀思。在这片土地上经历过苦痛的人们,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一定会将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埋藏在心底,而这一切是没有经历过灾难的我们永远无法想象和感受的。对此,我们只能默默地为了逝去的记忆尽些许绵薄之力。

按活动程序的安排,我们去了都江堰、汶川、映秀等地,特别去了由上海援建的北街小学参观互动。北街小学的学生们热情地为我们每个人戴上了阔别已久的红领巾,并介绍了新建学校的情况与学习状态。当互动开始时,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他们的小脸充满了欢笑和期盼。我在学校铺开的宽大条桌前,用毛笔为孩子们画肖像,但见她们一个个凝神贯注,满眼期待。我每画完一幅,就引来一阵欢呼。看着被美化了的同学肖像,其他孩子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神采。我就一幅接一幅地画,尽量满足她们的要求……我的胸中鼓荡着激情,我没有更好的办法表达对灾区孩子的挚爱,只能用手中的画笔。如果能够用我的画换来她们的笑容,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啊。

我从孩子的眼神中读到了感恩和坚强。此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灾区纪念馆中展示的一尊雕塑:当地震来临、房屋纷纷倒塌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着襁褓中的孩子,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落下的碎石砖瓦,孩子的小嘴紧紧地吸着妈妈的奶,最终还奇迹般地生还了下来,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在危难关头父母为了孩子可以付出生命,而祖国同样在灾难来临时,用自己的脊梁为人民挡住痛苦,分担忧愁!大爱无疆,一方有难八方来支援,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着四川人民重建家园,今天的场景就是最好的佐证。灾难让孩子们失去了家园和亲人,但同样让孩子们变得更智慧、更坚强。我坚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猜你喜欢

肖像废墟灾区
“废墟”
地毯肖像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叙利亚肖像
去世66年后,他的肖像上了钞票
对着母亲的两幅肖像
怀念雷家沟的一处废墟
街头的废墟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