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蘸盐花下酒
2011-11-21张月瑛
●张月瑛
老北风跟驴似地,在院子里乱窜,它想进屋,人不让。
屋里,有几个人,在热热闹闹地吃一样好东西,好东西就酒,热烘烘地,脑门子上浸汗。北风踢踢门,门已死死落了插关;拥拥窗,窗已经在老秋时就封死了。风进不来,闹脾气,搅下漫天大雪,雪片子巴掌大,呜嗷嗷地落了一院子,暄暄的,一尺多厚。
一只黄猫,裹一身寒气,拱拱猫道上的花布帘,悄没声儿地进来了,蹲在窗台上,看这几个汉子。它闻这香味,就知道,又是在吃狗肉,狗肉蘸盐花。
那狗,必是在庄稼院里长大,长了十年二十年的老狗。它耳聋了,听不见声音;眼睛花了,分不清生人和熟人了,原有的满口牙都掉没了。这样的老狗已经没用。要是有良心的人家,重感情,好歹看家护院十几年,不容易,就留着它等到老死。平常人家,就可以听外人的话,拿一只小狗换去吃掉,或者是卖几个钱,再去买一只年轻的,接着看家护院。常言说:“老狗笋鸡”,意思是狗越老越好吃。那盐花,必是大粒海盐,酒是乡村小烧锅烧的,原料是本地地道的红高粱,纯正的高粱烧,60度,在酒窖里蹲了三年多,味香。
狗肉蘸盐花下酒。吃这样的狗肉,最好应该是在乡下,最好是在大雪纷飞的日子。满世界银装素裹,大地冻得嘎嘎地裂缝。外面的世界让北风和飞雪给占了,让寒冷给占了,这样的时节,人知道干不过它们,不跟它们争,农家自有农家的天空,叫上几个老少爷们,往炕上骈腿一坐,大炕烧得滚烫烙热,滚烫烙热的炕上放张饭桌,最好是八仙桌,身边放着一个埋着高粱壳或苞米瓤子的火盆,温着纯正的高粱烧。烧酒让火盆的文火煨着,慢慢地活起来,活泛的烧酒在壶里“喷儿喷儿”地吹气,吹得满屋的酒香。还没等喝,屋里的汉子已被酒香熏得有几分醉了。
要吃狗肉,自然就把话扯到了杀狗的事情上。杀狗不像杀猪,杀猪时,预先找好几个壮小伙子,先在猪圈里把猪撂倒,绑上四个大腿,抬着吱哇乱叫,放到院子里事先准备好的桌子上。猪羊一刀菜,杀猪巴不得让乡亲们都知道,那是家道兴盛的昭示。而杀狗,则不然,狗是看家护院的,它通人性,一般人下不了手。小的时候,我家养的狗就算老死了,我们也从不吃它,我们哥几个很隆重地把它抬到村外的树林子,像埋人一样地给埋了。通常都埋在一棵大树的旁边,好记。这都是受我妈的影响。妈说,狗通人性,别看它不会说话,可啥啥都懂,有时候比人都精明。要是自家人回来了,老远它就摇尾巴,要是生人敲门,他立马就支棱起耳朵,警觉着呢!妈还说,人要是吃了狗肉,死后就上不了西天。这东西的肉可是不能随便吃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狗自然成了我家的一名成员。任凭谁也不会产生吃狗肉的想法。这是小时候的事。
长大了方知道,狗这东西,全身都是宝。狗头、狗脖、狗腿、狗蹄子、狗心、狗肝、狗肺、狗肉还有狗蛋、狗鞭,都是营养价值极高的补品。过去是扒狗皮吃狗肉,现今儿,不剥皮,褪毛,就跟褪猪一样地褪狗。狗皮也留着吃,据说狗皮的营养价值是其他动物皮的营养价值比不了的。
在乡下,杀狗一般不使刀子,有一根绳子就行。叫撸狗。撸狗比较简单,把绳子的一头打一个活套,套在狗的脖子上,牵到树下,找一个矮树杈子把绳子的另一头撇过去,扯住绳子一拉,狗就吊起来了,怕狗死得慢的话,就往张开的嘴里浇一瓢凉水。撸狗,很有点像西方国家的绞刑。
狗死了,不用往下卸,就高挑开四梢,趁热扒皮,开膛破肚,掏出肠肚,摘下心肝,把狗腔子卸下来搁在菜墩子上,使一把砍刀哐哐一顿砍,把大块的狗肉搁进锅里,再搁进去各样调料,盖上锅盖,使麻袋啥地捂上,灶里填进去大块的木头半子,架起火来,可劲儿烧。
人在炕上唠嗑,外屋的大锅里咕嘟咕嘟地烀着狗肉。狗肉烀熟了,先不急着吃。捞到盆子里,端到当院的磨盘上。狗肉不宜热吃,热吃味腥。小孩子不懂,就问,干啥这样拿外冻冻。汉子逗他,说是先让北风尝尝腥,让雪花儿尝尝腥,等让它们把腥气尝没了,才好吃。这样的工夫,可以擀盐。盐,一定要是大粒海盐,搁在面板上,使擀面杖“咯嘣嘣”擀碎。这擀盐也有说道,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放在嘴里能嚼出声来,还不能硌牙,还得让撕碎的狗肉刚好蘸起。盐擀好了,装在小碟子里,桌子两边各放一蝶。再剥几头大蒜,不用捣,使牙捣,叫牙捣蒜。说话的工夫,狗肉便结了冰茬子,再拿到屋里,稍缓一缓,可劲儿一大盆,往桌中间儿一搁。
不用招呼,不说请,主客围坐桌旁,主人把在火盆里温好的热酒,一一分开,一人一碗。桌上的狗肉也不需要使刀切,抓一条狗腿,使手撕,顺着肉丝撕,撕成一条一条的,蘸盐花。扔进嘴里,使劲地嚼,然后再端起酒碗,扬脖一口,咕噜一声,咝哈一口,再扔嘴里一瓣蒜,嚼嚼,咝哈一声,通身的汗就出来了,各个脑门子发亮。
老少爷们中,不乏有能吹的人物,能哨的人物,还有能讲的人物,这酒喝起来才有情趣,味儿才浓。爷们的感情越喝越近乎,化不开,甩不掉。
大雪封地,是农家最忙也是最闲的时候。说忙,说的是忙着喝酒拉近乡邻之间的感情。说闲,下雪的时候,是农人最无事可做的时候。忙乎了一年的老少爷们,平常日子,虽然也见面,哪有个星期礼拜的坐在一起扯扯古,唠唠今的,从春播到秋收,哪有一天半晌闲时候,天天在庄稼地里骨碌,一骨碌就是一年。单等大雪封地后,农人的心才真正放在肚子里,喝吧,踏实地喝吧!女人在炕上坐着看热闹,不时也附和着笑,小孩子不怕冷走绺儿似的玩雪。酒桌上,一个人撕下一条儿狗肉蘸了一点盐花,眯着已有三分醉意的眼睛,将蘸盐花的狗肉放在嘴里嚼着。嚼着嚼着就来嗑了,说得有鼻子有眼,说得玄而又玄,说得人们心一下子就提到嗓子眼上来了。他说,这是解放前的事了,是真事儿,真的,不逗你们。就在北边的北四家子,有一个大姑娘招了邪魔,天天都是,到半夜的时候,就会有土坷垃从窗户扔进来,说来也怪,第二天试试,土坷垃比窗格子还大,更奇怪的是,窗户纸还不坏。没办法,家里人就把她送到亲戚家,在亲戚家也一样,一到半夜,就有土坷垃扔进来。到底是什么人扔的,还是什么怪物,谁也不知到。说是有几个年轻气盛,火力旺的小伙子,他们不听邪,就把她接到一个叫二哥的家里,他们要成宿不睡觉守着,还准备了火枪,看看到底是啥东西,这么异怪。他们还牵来一只大黄狗,让它守在门口。黑夜,几个人干呆着没意思,就打起了扑克,打到后半夜了,也没听见动静。哥几个也困了,刚要睡觉,就这时候,忽然看见炕上的衣裳飘了起来,满屋乱飞。接着,就听见“哐、哐”两声,两块土坷垃早已扔到了姑娘的身旁。那个拿枪的小伙子跳起来,推开窗户就朝院子里开了一枪。这时候他恍惚看见院子里有一个没脑袋没屁股,圆咕隆咚的白东西往外跑去了,大黄狗听到动静,也随后追了出去。到天亮,大黄狗也没有回来。天亮以后,人们顺着狗的脚印去找,看见大黄狗死在了半道上,浑身是伤。那个东西也出血了,人们码着血印去找,在一个破碾盘底下,看见有一个白毛的野狸子,也是浑身是伤,死了。明白的人说,是修行多少年多少年的了,可能是就要成仙了,在这个大姑娘来例假的时候,在野外撒尿,把人家给冲了,不但修不成仙,反而变成了妖魔。人们感叹一声,又说起了那只大黄狗,要不是他咬死野狸子,还不知道咋样呢。还是狗好啊!这一个人的话音刚落,另一个人马上就接起来,他说的这事就发生在梁前的范杖子老李家,早些年闹饥荒,人们饿得实在活不下去了,很多人都跑到黑龙江找活路。听说黑龙江那地方地多人稀,粮食有的是,满地都是黄豆没人捡,老李家人口多,光孩子就八九个,每天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实在没办法,不能眼瞅着都饿死呀,一咬牙,举家迁往黑龙江。他家有只老狗,在他们这样的人家,人都没有吃的,更何况狗啊。有时,这条狗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饱食。可就是不离开这个穷家,确实应了那句“狗不嫌家贫”的俗语。可是没有办法,也不能带着狗坐车呀,就送了人。你说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大人孩子正瞪着眼睛等着听结果时,这个人却卖起了关子,端起酒碗一仰脖咕噜一声见底,又随手撕下一块狗肉,蘸了蘸盐花,缓缓送到嘴里,“唉!”他煞有介事地长叹了一声“人不如狗啊”,第二天,这狗跑回来了!“那家也没人呀?”“说的是呀。”这只老狗,东瞅瞅西看看,房前屋后转悠了一圈,就径直走到狗窝,静静地趴在窝里。眼里闪着像泪花一样的东西。“那后来呢?”打这儿以后,人们就常看见这只狗独个出没在这个没有人烟的家里。前年,老李打黑龙江回来走亲戚,顺便到老房子看一眼,这一眼不要紧,把个老李惊得半天没喘过气来,在断壁残垣的房子前面,分明是一只狗,他家临走时送人的狗,已经老得都没有牙了,它看见主人老李,先是晃了晃尾巴,然后极兴奋地往起站,它可能是饿的,也可能是老的,更可能是得了什么病,它站了几次都没站起来,泪流满面的老李,三步并作两步奔到狗的跟前,一下子抱住老狗,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狗啊,狗,没想到我回到家里还能见到喘气的活物,我这是哪辈子修得好啊!”老狗的眼里最后流出一滴眼液,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倒在了老李的怀里。原来,这只老狗靠自己打食,一直替主人看着家,守着院,一直挺着又见到自己的主人。他完成了一生的使命,安然地离去。老李抱着老狗哭了好一会儿子。没人高的杂草,将要倒塌的破房子,刚刚咽气的老狗加上老李凄惨冰凉呜呜哭声,连小鸟都停止了飞翔。“唉!惨啊。”说故事的人显然早就受了感染,端起空酒杯喝了一口。主人赶忙倒酒。倒酒时,女人的一滴眼泪明明白白地滴在了酒杯里。“听说过后山上的狗冢吗?”他端起酒杯接着说,“那里埋的就是这条忠诚的老狗啊。老李临走时,给它立了一块石碑,碑文写着:义狗!”
人们都不作声了。主人赶忙打圆场,别听他说别听他说,哪有这么奇的事。我们吃我们的,我们不吃,别人照样吃,现在的人会生活,什么对人健康有好处,人们就吃什么。这叫进步!大家就又喝将起来。这一回,只见人们大口大口地喝酒,再没有人去动桌上的狗肉。
酒至半醉,人到半酣,人就越发放得开,为了驱赶刚才的不愉快的心情,荤嗑素嗑一起来了,猜酒行令推杯换盏,夯脖子搂腰。乡里乡亲的住着,那还没有个磕磕碰碰的。平时有心思想道个歉,见面时少,再说也抹不开,这昝借着酒劲儿,尽说自己的不是。平日里的一些小过节,小摩擦,都在这狗肉蘸盐花中化解在高粱烧酒里了。
吃狗肉,喝烧酒,里外发烧。这样的夜晚,炕也借光发烧了,还有这样的一个农家,在北方滴水成冰,天寒地冻的冬天,皆因狗肉的缘故,显得异常温暖。